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農村的根本出路在于組織起來

王建莊 · 2015-04-08 ·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1.jpg

  以前我們是農業國,現在是農業大國,也應該是農業強國,這由我們是超人口大國這一特點所決定的,沒有強勁和厚實的農業不足以圖生存。不管社會怎么變,目標是“四個現代化”,還是“中國夢”,農業和農村的基本任務是不能變的。

  一、保障人民的口糧,蔬菜、水果、肉食等食品的供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十三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少一點就不是個小數,只要一點,國際糧價就會引起波動,相當部分要靠進口,那就等于把自己的生死交到別人的手上。蔬菜等供應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人們生活的質量和健康水平。

  二、為食品,紡織,造紙等加工工業提供原料。

  三、為城市及整個社會提供適合人們生存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水資源。

  此外,完成自身的富足、和諧,為民族的振興提供穩固的社會根基,并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思想得以傳承和發揚。

  顯 然,農村是重頭戲。為振興農業,昌盛國運,最先孫中山先生提出:“耕者有其田”,后一偉人毛澤東尚在讀書時,為回答老師作文題,也是用的同一句話,老師為 其打了滿分。當時農村是封建地主,土豪劣紳的天下,土地大多集中在他們手里,種田的農民沒有自己的地,所產糧食大部分要交給他們,自己所剩無幾,以至種糧 的無糧吃,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其生產方式主要為自產自給的家庭經濟,雖然也有商品交換,但交換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某方面生活 品的需要,而不是資本積累和市場競爭,所以每個人有自己的田種,確是切中了當時問題的要害。故中山先生以“耕者有其田”為旗幟,領導國民黨進行了不懈的斗 爭,只是后來被蔣介石集團背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繼承孫中山遺志,才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張。

  但 “耕者有其田”,畢竟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雖然能解決當時一定時期的社會矛盾,使糧食得到均衡的分配,但不能給農業帶來大的發展,只能重復原來條件下的 簡單生產,甚至隨著時間的延長,土地又會慢慢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上去,重新回到以前的社會狀態,使革命最終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從小就幫父親種田,且又善于 觀察思考問題的毛澤東,深知一家一戶組織生產的弊病,和貧富轉換的根由,加上后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更堅定了他要打破幾千年來,這種周而復始的規律,斷掉 貧富不均的根子,為農業發展注入新動力的決心,所以在取得政權和經一定恢復期后,就不失時機地帶領全黨對我工商、農業,進行了廣泛的社會主義改造。他親自 考察、調研,因勢利導,循環漸進。互助組,合作社,先低級,后高級,不斷完善,最后于六二年左右定格為:以隊為基礎,大隊為調節單位,糧食一定基本口糧,其余及經濟收入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照顧“五保”、困難戶的模式。雖然中間走了一些彎路,也經歷了一些挫折,如“公共食堂”,“大躍進”等,但總起來,是不斷向前的,而且成績也是輝煌的。

  一、單位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以南方某地論。社改前水稻都是種一季,畝產一般的只得五百斤左右,而到七六年,畝產則達到一千四百斤上(雙季)。

  二、擴大了種植面積,改善了種植條件。筆 者所在社隊七六年的種植面積,約是社改前的一點三倍(人口稀少地區增加的更多),并實現完全的放灌。幾乎所有社隊,每年秋收后都是大搞水利建設,或修水 庫、水渠,或整治江河。自后幾十年再不見黃河改道,淮河橫溢,長江等其他流域也基本沒有受到過大的水災,除少數山區耕種靠天外,其他基本上都具備了灌概的 條件;小田變了大田,大多有了機耕道,不少社隊有了一定的機械化設備。

  三、農民的生活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社改前(筆者村里,現約三千五百人),95%的住房是茅草屋,至七六年前100%都改成了瓦屋,居住面積至少是原來的兩倍上;吃飯問題,在人口增長一陪的前提下基本得到了完全的解決,至七六年底全國余存糧食已達5000多 億斤;孩子基本都上了學,那時的孩子多,大多是兩三歲一個,一般的是四五個,多的七八個,至少小學畢業,大部份是初中或高中畢業,徹底改變了“文盲世界” 的局面;普遍建立了合作醫療制度,什么病都能得到治療,大部份的醫藥費能得到報銷,全國人均壽命從三十五歲增加到六十五歲,而當時世界的平均壽命只是五十 七歲。隨著化肥產量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至七九年,各項工作和指標又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許多大隊(現為村)在已有“綜合廠”的基礎上,又興辦了一到二個或以上的工業項目。當時不論是大隊還是小隊都已有不少的積累,成年人充滿自信和喜悅,年輕人充滿希望。

  然 而自毛主席去世后,有人就改變了對人民的看法,認為都是自私落后的,集體是會出工不出力,看不到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一面,看不到敢于擔當和奉獻的一面, 故“合作”再有成就,再成功,也要將它解體,并建立適合自私特點的組織模式——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質就是單干。再次分田后,形勢發生逆轉。不僅已有的積累 和財產被分掉,企業或被賣,或垮掉,公益事業也被停止,同時由于人們改造、駕馭大自然,開發新項目,整體規劃、協調能力的減弱和退化,使農業、農村出現了 我們十分不愿看到的局面。

  農田抗旱防澇能力下降,耕種面積大幅減少。 分田以后,再也無力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和農田的基本建設,就是已建好的,如水渠,機耕道,圍堤等,也難以維修,年久月深,大部份已毀壞,以致一些耕地受“旱 澇”的制約,使其或改作他用,或改種一季,或索性荒著,加上大部份主勞力的外出,有耕種條件的而不耕種,使耕種面積大幅減少,不少良田變成草灘,甚至長成 了灌木叢。現南方荒廢的農田,應在三成以上。

  新技術推廣難,單產多年停滯不前。至七九年水稻單產好些已達到800斤, 到八二年經“雜交水稻”的推廣和普及,大部分的達到千斤,但時至今天,已過了三十多年,其產量仍保留在這一水平上,而且大多還沒有達到這一水平,甚至有的 還只三、五百斤。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們目前有三分之二的耕地屬中低產量。其原因:一是種田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半勞力(湖南平均種田人的年齡是59.6歲), 深耕細作,體力不支。實踐中還有了不少“新創”,全年只早稻犁一遍,晚稻就直接插;或拋秧,或索性取消育秧,直接撒種;或就種一季,夠吃就行了;插秧以 后,除了治蟲就等收割。以前早晚稻都是“二犁三耙”,泥爛如漿,秧苗粗壯,并有足夠秧齡期,插種以后,還要進行兩次中耕。二是全部使用化肥,又是連續耕種 (美國等是隔年種),造成土壤板結,肥力減退。集體時先主要是農家肥,后要求使用一定農家肥,以保持土壤的透氣性,現在的農家肥則用在污染環境。三是如前 所述,因水利保障功能減退,受“旱澇”影響大。由于以上原因,以至新的農科成果難以推廣,農科人員雖不斷努力取得新的技術突破,其中袁氏研究已破1000公斤大關,但就是應用不到現實生產中去。加上種植面積減少,整個糧食產量應是不斷下降的,故在人口基本沒有增加,飯量已大量減少情況下,仍需要進口,而且在逐年增加,有專家預計十五年后,我們的糧食將主要靠進口。于是茅于軾建議,引進轉基因技術,以此來減少人口。

  環境嚴重污染。 土地分到個人,大大削弱了對它的監管力度,或不是自己的,管不著,或自己已外出打工,本荒在那,被污染糟踏也是正常的事,或即便發現了,去找企業或政府部 門,那也是很難有結果。加上企業都是私人的,用于環境保護的事,一分錢也不想出,直接地排放,于是有土地變紅了的,有河水發臭了的,地下水早就不能飲用了 的。據悉,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其糧食作物重金屬已嚴重超標,甚至安徽等省已做出調整種植地的計劃,將已污染的田土改作綠化等用途。再是農戶自身造成污染, 生活垃圾亂丟亂扔,牲畜糞水等直接排放,死豬都往河里扔。

  生態惡化。森 林,植被,對氣候有不可替代的調節作用,但現在這種作用正在失去。樹木也分到了個人,你說要保持綠化率,我說要賣錢,什么封山令,計劃砍伐,一點用都沒 有,而且是整山的賣,買主自行組織砍伐,他是大樹小樹一頭的砍,真正留下一個光禿禿的山。至于林管部門,只要給他一定指標錢就可以了,其他事是不會管的。 同樣因主勞力外出,無力栽種,就那么荒著,村級組織,既無責任,也無能力,只能任其自然。現隨著汽車通到每個村其扶貧工程的展開,禿山的速度更加增快,再 加上礦山的開發,道路的修建,使其森林、植被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以致氣候的調節功能大大減弱,于是出現了湖底曬魚,城市觀海的局面。另一方面水庫、水塘 淤積,河道不暢,使其儲水、泄洪能力嚴重下降,下一點水就成災。故現在水災、旱災多,山體滑坡多,武警部隊完全成了“救火隊”。

  農民實際生活質量下降。為 了生存大部分的壯勞力只能到城里去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外出的即便是夫婦同往,肯定也不如和家人在一起的好,而作為老人和孩子則更甚,因大部分的父 母還要靠自己種田過日子,又要照顧小的,已年邁或身體不好,那就不得日子過,所以已有不少老人自殺的現象。小孩則成了沒娘的孩子,沒人疼沒人愛,學習無人 抓,無人管,加上有的鄉只一個小學(以前每個村都有),要走一二十里山路,故有的孩子索性做起“三毛”來,貴州垃圾箱里的五個孩子就是這么來的,死了的是 報道了,沒有報道的,還有多少?有的父母實在不忍,將孩子接到身邊,于是城市有了難民營。

  住 房仍以本村為例,雖然大部分已改成了兩層或以上的樓房,但仍有部份是原來的瓦屋平房,加上少量磚混結構房子,實際也就完成了一個房屋代的改造,但時間差不 多是原集體階段的二個發展周期,且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養負擔遠比原來少。在鄉下雖相當部份也都改成了樓房,有的甚至建成了小洋樓,道路由國家支援也大多變 成了“水泥”路面。但許多山區和貧困地區相對于比以前更差,加上少了人氣,多了荒山,荒地,及敗壞了的基礎設施,一遍衰敗的景象,所以有人說,城市已進入 歐洲,而農村尚在非洲。

  此外,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講究孝道,尊老愛幼,被遠離故土的無可奈何所取代,勤勞,誠實,變成了投機取巧,甚至不擇手段,毒生姜,毒豆芽,毒黃瓜,等事件層出不窮,自己種的菜自己都不吃。因生存環境的惡化,使得有錢人紛紛向外遷徙。

  我 們本是農業大國,原來糧食吃不完,現在卻要靠轉基因或減少人口,或由外國人來供應才能得以生存,顯然有問題,這就是生產力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一方面地荒 著,勞力卻閑著,一方面耕地緊缺(只占世界人均耕地二分之一不到),卻又不斷被污染、占用,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一切都處于無序和不可控的狀態。

  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分田單干”,是不能完成當代農業,尤其是中國農業所擔當任務的。一 家一戶的幾畝地,典型的小農經濟,按現在的工作效率,全年種雙季也就二十來個工日,有效勞動時間太短,這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只能進行簡單再生產,使農 業不可能有發展的后勁,更不可能強化農業。二、在自產式經濟時代,尚能解決溫飽問題,但進入商品經濟后,會普遍面臨困境。幾畝地的產品除了自己吃的,能夠 用來交換的太少,與自己日常所需相距甚遠。以前基本能滿足自己所需,現在最多只能20%。原先除了種田,還可喂豬,現在小規模的喂養,根本沒有錢賺,而大規模或開發新項目,力量技術又不夠,市場也難把握,只能望而興嘆。但20%到 底不能過日子,于是只好放棄,到城里另謀生路,所以普遍的農村壯勞力都跑到城里去了,地只能留給家里的老弱去種。做一件事要余下大量的時間,同時做兩件事 力量又不夠,于是有了要么荒地,要么荒人的選擇,就有了或許事沒有人做,或許人沒有事做的局面。生產力就這樣被“發展”了,這就是“分田到戶”,不能完成 當今農業任務,并使它不斷走向衰敗的根由。

  農 村的人往城里趕(國家二零一三年統計二億七千萬),對促進城市經濟和工業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它讓新企業能及時得到勞動力的供給,并有選擇的余地。為促 進市場和城市經濟的發展,保持一定的富余勞力也是必要的。但這個富余是有一個度的,就是以勞動者所得工資,最低限度能滿足勞動者本人、配偶、孩子、父母的 生活,及下一代勞力技能培訓之所需,如不能滿足,那勞動力的繁衍再生,就不能得以繼續,就會斷鏈。去年國家統計,農民工月平均工資是2600元, 在現有物價水平下,應是遠不能滿足那個“所需”的,故大部份家庭還要靠父母去種田,需配偶去從事一定的職業,即便如此,尚有不少孩子還是上不起學,老人看 不起病。不能解決勞力養老和哺育后代的問題,既違背價值規律,也違背了自然規律,是極不合理的。我們八八年人口普查,零到十四歲的有33%,二零一二年普查就只有16%了,表面看是計劃生育取得的成果,實質是上述反常現象起的作用。現在好些地方已宣布可生第二胎的政策,但真正提出申請的翏翏無幾,有地方統計的還不到2%。勞動力的價格也是受著供求矛盾影響的,大家都往城里趕,既勞動力價格會越來越低,同時由于人口增長過快,又進一步促使城市物價增長,從而使農產品的比值更加降低,加速農業失業人口的形成,真正的惡性循環。

  勞動力的超量供應,既降低了勞動者自身的地位,又催生了經濟的畸形發展。這些年來,我們高能高物耗,低技能產品,迅速增長,以致拼人力,拼資源,拼環境,同時又得“軟骨癥”或“矮腳病”。我們某些產品雖早就成了世界的生產中心,如鋼材,其產量已是世界總量的60%, 但價格卻被壓得很低,以致我們生產工人的工資不到美國人的十分之一。顯然我們的勞動者正受著國內,國際雙重資本的剝削,而農民工則更甚。近年來也不斷提 出,要改變我們的經濟結構,減少兩極分化,提高勞動者的地位,但效果卻不佳,而且是越演越烈。究其原因,沒有抓到根上,這個根就是我們的基礎——農業,以 及相連的農村和農民。對于“三農”,雖有專門的研究,我們每年的“一號文件”也都是講的這個事,也做了一些實際工作,如取消“公糧”,實行“農補”等,可 并沒有阻住農業衰敗的勢頭。只有兩個解釋,一是政策沒有觸及到實質,在隔靴抓癢,同時也說明一個問題,真正強勢的農業,不是用錢能“補”出來的。二是研究 問題的專家,本身有問題,看不到問題的實質,不去研究事物的一般規律,對于現實中已經發生的事,視而不見,更不去調查論證,盡做些主觀和形而上學的事。

  現實中又出了一個新的辦法,就是由個別有錢(資本持有者)人,通過簽約把大家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再以“農莊”的方式進行耕種和管理,大概是向美國等學習吧,呼之“土地流轉”。失地農民每年可得一定補償,湖南已簽具的為每畝650斤/年稻谷的價值,另還可到“農莊”干活。聽起來很好,既解決了耕地種植問題,又解決了農民就業問題,但事實真會這樣嗎?人多地少是中國農民的基本特點,湖南人均是0.84畝。憑現有的條件和技術要求,一個勞力可種二十畝,如是“農莊”化,小田變大田,并廣泛地使用機械化,至少可種四十畝,也就是說十個農戶只需一個到“農莊”干活,其他的都將從半失業狀態變為全失業。而失業者得到的土地補償,含國家“農補”每畝地最多不過1200元\年,人均0.84畝 的占有量,能夠生存嗎?只能再往城里跑,可城里一下子又能容納這么多人嗎?我們不是美國有遼闊的土地,而且對少數印第安人,可以不管不顧,或趕入深山,或 索性殺掉,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已有的人們,是要管其生存和生活的。現在城里已是人滿為患,如還一味地把人往城里趕,那農民工就不是現在的找事做,而是 搶事做了,女同胞們再增加幾千萬個特殊崗位,恐怕也不能解決問題。反過來如果新進城的農村人口都能體面地工作和生活,那我們所創造的產值,至少會是世界總 量的40%以上,這在近幾十年甚至一二百年內有可能嗎?另一方面每畝田650斤谷的租賃金,又得不到農補,租賃者還有效益嗎?實踐中很少看到有真正到下面去種田的,要么為融資,要么為獲得更高的政府補貼,或待他日土地升值或國家土地政策的變化,以收先機之利。小崗村就很有代表性,已“轉”出了一萬余畝土地,占總耕地的70%左右,但沒有一棵莊稼,全荒在那。所以“資本”式的“農莊”化道路,在我國走不通。

  可 能到底是底氣不足,所以上面也沒有硬性的要求和規定,而且還隱隱地提出了“合伙”的概念,并又確定了十八億畝的紅線,只是沒有具體的措施。說到底,該怎么 走,還在云里霧里,實際還是沒有拋棄成見,擺脫某些人為觀念的影響。真正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很快就能撥開云霧,見到光明。這個光明,就是“群眾是真正的 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只要組織得當,群眾是一定能夠團結起來,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的,南街村,華西村,周家莊鄉,劉莊等,就是鮮 活的榜樣。“組織起來”才是我們最有效的工作模式。

  通 過組織起來,完全可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能,人與物實現最佳狀態的結合:耕地得到最大面積和最好產量的種植,森林、植被及水利等基礎設施得到最好狀態的恢 復,環境得以較好的治理;不僅傳統養豬項目可做大做強,而且“大棚蔬菜”,“山茶油”,“優質水果”等新興農業項目,都能很好地生根開花,真正實現農、 林、牧、副、魚、全面發展。通過全方位的展開,如尚有富余勞力,仍可集體組織到城里打工,或個人單獨找事,交一定收入到集體參與年終分配,或采用更靈活(如河北周家莊鄉的做法)的政策,不論什么方式,在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會被組織照顧,安頓好。

  強 弱,長短搭配,其效果肯定要好于單個力量的使用。河北“三條半牛腿”當年一條整牛都不到的條件,辦起的合作社,之后不斷發展壯大,至六、七十年代,成為全 國致富的典范,然而自單干后逐漸走向衰敗,以致原來建好的學校,上課時屋面坍塌,扎傷師生而引起震動。縣委決定由老社長之子,已是上校的武裝部長回鄉任黨 支部書記。其回鄉后領著大家再次“組織起來”走上合作化之路,十年時間不到,又將人平收入上升到全國人平收入的五倍左右,這就是整體配合的效應。在一定范 圍內,把自己的生產資料(主要是耕地),和力量合起來使用,既使總體力量增大,又因在配合中生出新的效能,產生質的飛躍,而自己的土地又能長久的擁有,實 際上是發展了的,進入了更高境界的“耕者有其田”。

  把 各項工作做到好處,基本的生存應是沒有問題的了,但真正要致富還得靠工業,所以同時要積極地開發工業項目。農村有兩個優勢,一是土地是自己的,不要拿錢買 地,二是工人是本村的,比到城里打工開支要少,家庭銷費也低,其工資可比城里少,由此可降低產品成本,增強競爭力,反過來所獲利潤,除了為村民分紅,增加 福利外,大部分的又可用來再投入。正因為有如此優勢,所以“華西村”,“南街村”等發展得很快,已成為大的集團公司,就是公社體制的“周家莊鄉”也辦得很 好,所有勞力不存在到外面打工,而且還接納了周邊村子的四千多勞力。有了工業優勢,又可補貼農業,使各項基礎工作做得更好,讓農村真正成為集工業、農業, 生產、生活、良好生態,優美環境的多功能實體。在這一實體中,是物盡其用,人盡其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少有所依,老有所養,好事有人夸,壞事有人 抓,既生產社會主義產品,又生產社會主義思想,真正雙文明的建設基地。

  更有意義的,因有農業為基礎,企業人員的基本生存已沒有問題,能在企業拿工資是景上添花,不會有城市企業那么大的生存壓力,加上本來就有優勢,又是集體的企業,使得他們在處理其經營業務時,能從容不迫,按自己意愿做事,不易得“軟骨癥”或“矮腳病”,同時又有更多的資金投入技術改造,科學技術進步快。所以農村的“組織起來”,才真正有利于我們產品結構的優化,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兩極分化的縮小;既能致富農村,又能提高我們城市勞動者的地位,是我們真正的金光大道。

  農業人口向工業轉移,是工業化的必然趨勢,但如何轉,卻是很值得研究。我 們人口多,密度大,耕地少,又是大國,并發展極不平衡,這就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如我們把工業都辦到城里去,那還有幾億人口要進城,建廠,建房,我們的城市 不知還要擴大多少,還要占去多少耕地,到時我們的糧食從哪里來,其城市的熱效應又會成什么樣,氣候又要發生怎樣的變化?顯然是不合適的。正確的做法應是就 地轉移,將工業引入農村,并以不占耕地為原則,或盡量少占耕地,這是完全做得到的。而工廠要落戶農村,只有“組織起來”才有可能實現。

  廣大的農民朋友們:為了我們的尊嚴,為了我們的孩子和未來,讓我們攜起手來,去勇敢地面對商品經濟的一切挑戰吧!

  (作者:湖南湘鄉市原湖南鐵合金廠退休干部;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2.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5.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6.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9.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