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蔣高明:中國農業的未來在于合作化與生態化——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

蔣高明 · 2013-11-03 · 來源:烏有之鄉
毛主席誕辰120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毛主席科學提出了“農業八字憲法”,在基本沒有犧牲生態環境、基本沒有動用地下水源、沒有依靠進口的前提下,解決了七億人的吃飯問題。毛主席當年的這些做法,至今對我們這個人多地少的人口大國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按:該文為作者對“烏有之鄉關于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專題征稿活動”的投稿,梳理了毛澤東的農業發展思想對當今的指導意義。

  今年是偉大的領袖、偉大的導師毛主席誕辰120周年。作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同時又是詩人、書法家、作家、哲學家,毛主席的輝煌成就是舉世公認,在黨、軍隊和人民群眾中間享有無比崇高的威望,在全世界有著非凡的影響力。毛主席將一盤散沙的舊中國建立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在朝鮮戰場上,打敗了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雪恥了中國人被列強欺凌的屈辱歷史,依靠的就是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強大的凝聚力。建國之初的中國,是百廢待興的,國民黨留下的經濟崩潰殘局,是依靠毛主席領導的共產黨治理的。當時的國家面臨的嚴重局面一是穩定,二是要吃飽飯。因此,毛主席在軍事上高度重視國防建設,在經濟上高度重視農業,發出了“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正確號召,而在農業上,又緊密依靠人民群眾、接受有真才實學的專家建議,科學提出了“農業八字憲法”,在基本沒有犧牲生態環境、基本沒有動用地下水源、沒有依靠進口的前提下,解決了七億人的吃飯問題。毛主席當年的這些做法,至今對我們這個人多地少的人口大國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本文就從農業角度,談談中國未來農業的放心。謹以此文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

  一、上世紀中后期的合作化

  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土地改革,翻身的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這時,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空前高漲的。但分地后實行依然是私有化,即單干,經過幾年的時間,農村很快就出現了兩極分化。那些有青壯勞動力和牲口的農戶,在耕種能力上比較強,可那些老弱病孤寡的家庭雖然得到了土地,但依然很貧困,生活壓力逼迫他們將分到的土地廉價租給別人耕作,甚至出現了個別農民私自買賣土地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一些貧困戶自發合作起來,利用人心齊的熱情,與富裕中農抗衡。浩然的小說《金光大道》和《王國藩窮棒子社》的故事,就是介紹了當時北方農村的初級合作社歷史。

  中央逐步看到了農民合作的好處。一些合作社對土地投入大,人心齊,即使在惡劣的條件下,也使糧食產量超過了單干戶。由此,農業合作化運動開始出現高潮,1956年完成了高級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戶左右。1957年冬和1958年春的農田水利建設高潮,大大改變了農業生產條件。由初級互助組,到合作社,到合作聯隊、聯社。因此,一個更大范圍的農民合作形式,即人民公社開始在全國蔓延了。

  用客觀的歷史的眼光來看,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 當時國家“一窮二白”,加上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社會對中國采取經濟封鎖對策,各項事業百廢待興,吃飯還是幾億人的大問題,而農業產量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依賴于水利建設。毛澤東考慮到當時以大搞興修水利為特點的農業生產建設的發展需要,覺得需要辦大社。于是,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通過了《關于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并為大社的意見》。意見指出:“為了適應農業生產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條件的地方,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有計劃地適當地合并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會后,各地農村開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現了“共產主義公社”、“集體農莊”,有的地方出現了“人民公社”。

  1958年7月1日《紅旗》雜志第3期《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較明確地提出“把一個合作社變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基層組織單位,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這是在報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是年8月6日,毛澤東視察河南新鄉七里營人民公社時,說人民公社的名字好。9日,在與山東領導的談話時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并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談話在報紙上發表后,各地掀起了辦人民公社的熱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9月初,《人民日報》公布了這一決議,全國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熱潮,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到年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合并成為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占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

  人民公社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對其功過不能簡單評論。在條件較差的前提下,又沒有大規模破壞生態環境(大煉鋼鐵等少數冒進做法除外),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必須有強有力的組織化,人的力氣要往一塊使。事實證明,這是成功的,至今堅持走集體化、合作化的村鎮,其總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遠高于分田單干的。

  二、毛澤東時代的農田水利設施

  在當時機械、化肥、水利、道路等農業基礎設施極度困乏的年代,如果采取的是單干,就不可能解決當時的中國人吃飯問題。事實上,在三年自然災害發生之前的1959年,中國北方許多農村還是大豐收的,當時由于錯誤的宣傳,以為今后就進入共產主義了,一些糧食爛在地里都沒有人撿起來。那些豐收的糧食就證明,在艱苦環境下,人形成合力,是能夠克服自然困難的。人民公社給后來的農村聯產承包創造了大量的農業基礎設施尤其是水利設施,直到40年后,那些設施還在起作用。

  提到當年的水利設施,就不能不說河南林州市的紅旗渠道。2010年10月,筆者出差到河南林州,近距離感受了舉世聞名的紅旗渠雄姿,感慨良久。

  這條總長1500公里的輸水渠,要穿越太行山,是林縣農民農原始的工具建立起來的。為修建這條生命渠,70多名農民犧牲在懸崖峭壁上;為節省資金,農民們用土法制作炸藥;在困難的時期,用以充饑的竟然是野菜。這樣下來,紅旗渠的建設者們為國家節省資金1293萬元(文革期間的鈔票1元值現在的50-100倍)。那個時候沒有貪官,沒有承包商,好鋼都是用在刀刃上的。紅旗渠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她是時代精神的產物,是人間奇跡。其施工難度之大,質量之高,功能之巨,完全有資格成為世界遺產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毛主席的這句話,至今有深刻的道理。物質不是萬能的,如果迷失了人生方向,物質刺激不出來世界第一。今天重新紅旗渠,無論出動千人也罷,萬人也罷,錢雖花了不少,但遠遠沒有造出了紅旗渠那樣的世界奇跡。

  毛澤東時代,中國上下高度重視水利建設,水利部曾經在國家的糧食生產中發揮過重大的作用。“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上實際六七十年代,中國人民對毛澤東主席的這句話理解是非常深刻的,由此掀起了全面的建造水利工程的熱潮,僅大小水庫全國就建造了十幾萬座,在提升糧食產量方面功不可沒。筆者小時后,也增加隨大人們去參加水利工程的勞動,那時候干活沒有工資,還自帶干糧,革命熱情高漲。現在才知道,當年水利工程的設計,指導全國水庫建設與灌區建設,都是水利部的功勞。可惜的是,今天有些水利設施老舊,亟需中央政府搶救。今天有人試圖研究莊稼自己找水喝的所謂抗旱作物,用轉基因的辦法一勞永逸解決農業水利問題,這是典型的懶人思維,是忽悠國家,讓種子壟斷公司掙錢。干旱區是有頑強抵抗干旱的植物,但那是逆境下生長的植物,其生物量是很低的。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才是正道。今天,當年修建的農田水利設施慘遭廢棄,農民就地掘井,生產效率低不說,更關鍵的是動用和污染了寶貴的地下水資源,是對子孫后代不負責的“不過日子”的做法。

  在紅旗渠現場,我們看到了污濁的渠水和水中漂浮的垃圾,令人痛心。當年紅旗渠引入的滾滾清水,如今充滿了污染物,紅旗渠水顏色發生了變化。這樣的水還能夠灌溉么?我們追求物質的結局,帶來的是精神的轟塌,道德良心的泯滅,最終可能造成人類文明的提前滅亡。

  三、單干的苦果

  集體力量消失,單干的結果是沒有力量與強大的資本抗衡,農民將最終失去土地。連土地這一最后的生產資料也要在各種名義下從農民手里被剝奪出去,土地流轉、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的出現將很快將這一擔憂變成現實。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建立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行之有效地破除了“大鍋飯”弊端,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片面強調“分”的一面,集體財產被分掉,致使集體經營這一層次在很多村莊成了空架子。單純的家庭經營,自然資源、勞力資源及其他各種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農民向農業投入的積極性受到限制,水利化、機械化、山水林田路電綜合治理難以實現,科技成果難以推廣。

  由于沒有了集體力量的保護,單個的農民再也沒有優勢與分工嚴密的市場對抗,小戶經營沒有效益,只好去讓一些大戶帶頭種地,即形成所謂的種糧大戶,或者發展美國式的大農場。但這些做法,同樣不利于農業落后現狀的改觀,那些種糧大戶或者家庭農場,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將逐漸脫離農業生產第一線,靠出租土地得傭金,雇傭沒有土地的農民種地,重新回到以前的大地主剝削農民的時代。這樣的農業模式不是進步,而是倒退到解放前了。現在很多地方搞所謂的城鎮化,就是以消滅農民為主,將農民與世代相依為命的土地分離。這樣的城鎮化如果遍地開花,引起的社會問題將是十分巨大的,將會嚴重動搖國家存在的根基。

  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方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現了連續增產,油料、糖料、肉類產量均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農業結構得到一定優化,優質專用小麥、優質水稻和雙低油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農業技術裝備水平、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也都得到了增強和提高。2009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8.75億千瓦,比2005年增加1.91億千瓦,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9%。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進一步健全,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提高到51%。然而,必須清醒的是,極端惡劣氣候、動植物病蟲害、土壤肥力下降、農藥化肥用量增加等國內因素,以及經濟貿易全球化對農業和糧食發展帶來的沖擊等外部因素,都使得農業生產環境日趨復雜。農業中,水利、良種收集、動植物病害防疫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等,都是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的,一家一戶的農業模式,根本不能起作用。其最終結果是,農民選擇無奈的撂荒,遠走他鄉,進城打工,這與當年農民闖關東有什么區別?

  四、當今受制于人的農業

  目前中國農業,由于分工越來越細致,農民由原來的自給自足,種地自己說了算,逐步發展到種地的自主能力下降,農業受制于人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農業受制于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子受制于人

  現在,農民種地不能留種了,種子是由種子公司控制,甚至外國人控制。種子的極端重要性對于種地的農民來講,那是再普通不過的常識。“餓死爹娘,不吃種子糧”,沒有種子就沒有來年的收成,忍饑挨餓也不能吃種子。筆者小時候嘴饞,將父親藏起來的花生種偷吃了一把,挨了一頓打。在農民眼里,那些種子是不能動的,偷吃種子的罪過是比摔壞鍋碗瓢盆要大的,農家孩子只要犯了這些錯,就得挨打,其目的是要孩子們長記性。

  幾千年來,農民種地留種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農民就是天生的育種專家,他們往往把那些個頭大,整齊、沒有雜質的種子提前曬干,找安全的地方儲存下來,其余的才作為食物。農民種地留種就成了習慣,成了常識。長此以往,栽培品種不斷優化。現代育種專家做科學試驗,培育優良品種,其前期材料大都是農民祖祖輩輩而留下來的。后來,雜交作物出現了(北方的玉米,南方的水稻),農民不能留種了,這樣的品種多了,農民就依賴種子公司。現在,轉基因作物又出現了,農民非但不能留種,恐怕種地也要提心吊膽了,搞不好還要吃官司——轉基因巨頭有著各種理由禁止農民留種,即使被轉基因作物污染了,本來是受害者,卻說你偷了他們的種子。跟資本家是沒有理好講的。

  非常奇怪的是,一些傳統的種子既不是雜交的,也不是轉基因的,但農民依然要去買種子。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國內外種子公司的公關力量起了作用。他們向農民宣傳商業種子的種種好處,國家還向種子公司提供一定的補助,使得種子價格相對低廉,他們把種子站布局到村頭。這樣,農民得到了那么多的承諾,又嫌留種麻煩,就從種子公司買種子,傳統的留種子做法就沒有人再提了。即使農民買了假種子上了當,也只好打破牙齒往肚子里咽——種地的個體農民是無法與強大的種子公司抗衡的。

  (二) 國內市場受制于人

  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任由各類農業公司控制。盡管國家每年投入大量農業經費,但這些經費被各級農業部門層層截留,其余的則逐漸到了各類農業公司頭上。化肥、農膜、農藥等基本農用物資,農民是沒有辦法生產的,只有到市場上去買。當農用物資漲價時,只好認吃虧。原來農民自己留農家肥,對化肥依賴度低,但現在由于年輕勞動力嚴重缺乏,積農家肥費時費力還臟,幾乎沒有人愿意干了;以前農民用秸稈覆蓋也能收獲一些經濟作物,但隨著農用地膜的普及,秸稈不被人看好,在地頭一燒了之了;過去由于精耕細作,加上間作套種,基本不用農藥,農田里的天敵多,害蟲沒有今天這么猖獗,隨著大量農藥的使用,天敵也被消滅了。害蟲產生了強烈的抗藥性,農藥越打越多,逐漸農民對農藥也產生了依賴。為了控制害蟲,一勞永逸解決害蟲問題,有人用轉基因的辦法讓莊稼自己制造農藥,這樣引起的麻煩更多。除了轉基因種子外,連農藥和化肥想買別的品牌都不行,農民種地完全受制于人了。

  非常奇怪的是,農民對于自己生產出來的具有特殊價值的農產品,自己卻沒有定價權,完全聽任市場擺布,市場又聽資本擺布。遇到一年大蒜貴,農民就一窩蜂種大蒜;一年豬肉貴,農民又一窩蜂養豬;一年綠豆貴,農民又抓緊種綠豆,造成市場總是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態,吃虧的總是農民。農產品便宜的時候,農民任其爛在地里都不去收。長期這樣下去,農民就會逐漸對土地失去興趣,進而轉移到城市謀生。農業完全聽任市場的苦果就是,先是死雞死豬走向百姓餐桌;后是政府監管嚴厲時,養豬戶向河道里丟棄死豬死雞死鴨,造成黃浦江飄來死豬、長江飄來死鴨、河海飄來死魚的“壯觀局面”;城里人被迫吃地溝油、兒童喝三聚氰胺牛奶;全體中國人吃美國來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幾十年前中國人就解決了吃飯問題的,現在卻要看外國人臉色,且餐桌上的食品已遠非當年那樣安全了。

  (三) 國際市場受制于人

  中國農業受到來自境外農業的打擊。中國從美國大量進口了以大豆、玉米為主的糧食;從美國進口的糧食是美國政府高額補貼生產出來的;美國進口給中國的大豆都是轉基因的;美國補貼給農民的費用是中國人給的。按照現代農業和市場的標準,美國農場主生產糧食是賠本的。我們知道,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美國沒有免費的午餐,美國不會發揚共產主義精神的。美國人到底補貼了他們農場主多少美元?中國人借給了他們多少錢?中國農民從政府那里到底得到了多少人民幣?這些數據一旦明確了,我們或許就得到了答案。作為近14億人的中國,在吃飯問題上如果受制于人,那將是一條不歸路!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警惕美國用美元打敗中國農業!

  美國的所謂現代農業是虧本的,沒有政府的大量補貼,美國農場主根本就不能生存。美國的農業產值才3046億美元,而農業補貼居然高達1092億美元,占農業產值的1/3強!為什么美國政府倒貼金錢支援中國的農業呢?美國轉基因大豆到岸價比中國本土的還低,因為美國政府給予了補貼。美國3億多人,最多生產2億噸糧就能滿足其奢侈需求了,政府為什么賠錢多生產1億噸糧食供應國際糧食市場呢?其中中國是最大的買主。天下有這樣的美事嗎?美國人要發揚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嗎?要知道,在美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美國欠中國的3萬億美元不還,大量印美元使其貶值;中國人的幾百噸黃金放在美國取不回來,而他們卻倒貼錢給中國進口糧食,這其中的戰略意圖不得不防。美國在軍事、航空航天、通訊等等領域的一切高科技對中國實行最嚴格的封鎖,而唯有轉基因這個高科技卻不遠萬里送貨上門,還派洋專家到中國來游說,連《科學》的主編也進中南海去游說我們的高層領導,科學家當起外交官來,難道這些都不能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嗎?

  所謂糧食美元,就是將美元和糧食綁定,讓糧食替代石油成為美元的錨定物。美國政府每年對美國的農業補貼高達農業總產值的1/3強!這就意味著美國的糧食能以大大低于生產成本的價格在其他國家進行惡意“傾銷”,以此毀掉他國農業的基礎,美國每年在轉基因大豆上就給美國豆農補貼190億美元,相當于人民幣1200億元,使得美國的轉基因毒大豆能夠低價傾銷中國,從而打敗中國的天然高蛋白、高營養大豆,美國的農業產值才3046億美元,而農業補貼居然高達1092億美元!占農業產值的1/3強!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實際上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步驟,而中國的農業補貼只有中國農業總產值的13.3%!比美國低一倍還多!而美國的農業補貼都是實打實地每一毛錢都真正落實到農民手中的,是由專門政府監督機構負責監督落實的,誰也休想從這里撈一點油水,而中國的農業補貼則經過層層貪官污吏盤剝盜竊,真正到達農民手中的寥寥無幾!

  中國農業事實上已經被美國控制,從理念上、技術上、產品銷售上,美國人對中國農業的蠶食可謂“用心良苦”,他們設計的中美國農業模式,派鼓吹手游說政府,并收買媒體,無非是引起中國農業為美國馬首是瞻,其實,國人并不清醒的是,中國發展美國式農業走得是一條亡國之路。筆者進行過粗略測算,如果中國農業學美國,也讓2%的農民養活98%的城里人,也大量消耗動物蛋白質,即使產量達到美國的水平,中國需要120億畝耕地。這對于只有不到18億畝耕地來講的中國,是完全行不通的。

  五、谷賤傷農

  農民進城打工促進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但他們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價,生命的代價,甚至兩三代人的幸福。2009年,由衛生部和科技部聯合完成的《第三次中國居民死亡調查報告》顯示:癌癥已成為中國農民最主要的死因:肺癌、肝癌、直腸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人數明顯上升,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過去30年間分別上升了465%和96%,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人正值壯年就去世了,許多農民年不能年過半百。年輕人進城打工,小青年夫婦剛結婚就兩地分居,孩子沒有人照管。

  農民為什么舍棄了其基本的職業,舍棄了家庭幸福,甚至舍棄了生命而進城打工呢?這是糧食價格與市場規律嚴格脫節造成的。谷賤傷農,已經成為中國目前農民撂荒、進城打工的主要原因。

  當前,農民種地成本過高,糧食價格過于低廉。以山東農村每畝種植小麥玉米為例,化肥、機耕、澆水、農藥、除草劑、收獲、種子等,總共種地成本520元。山東中產田小麥玉米大約都是800-900斤,價格1.1-1.2元/斤,按照最理想的價格計算,每畝地的凈收入只有1000元(兩季)。這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如遇天旱、化肥、農藥、地膜漲價,收入只有500-600元。種兩季只收一季,還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掙得多。上世紀70年代,山東一帶小麥玉米周年產量即突破1000斤,可收入人民幣200元。那時候的200元人民幣值今天的27249元(以黃金購買力計算,1976年二級工38.87元的購買力相當于今天的5296元)。

  我們就以當年農民收200元值今天的2.72萬元來看,維持人類基本生命需求的糧食價格按照1976年的購買力計算,今天的糧食應當為136元一斤,才是按照當年農民的購買力(將掙到的工分去買黃金[1])就理應得到的合理價格。

  100多元一斤糧食,你肯定會嚇一大跳,認為這是瘋了,城里人豈不造反了。一元一斤糧食多好啊,吃不了還可以在餐館里浪費了。如果中國農民的糧食貴了,咱不買了,到國際市場上買去啊,盡管那都是轉基因糧食和大豆,盡管那是給牲口和汽車吃(喝)的,也沒有關系, 反正是便宜,吃飯最好不花錢才好呢。農民就該貧困,農民就該提前得癌癥死亡,農民就該兩地分居,農民的孩子就該沒有人照顧,沒有學上!誰讓他們是農民呢?

  即使不賣到100元一斤,就是10元一斤糧食,估計打工的農民就能回去99.9%;如果5元一斤,打工的農民能夠回去90%, 即便是3元一斤,恐怕80%以上青壯年農民毅然回鄉。3元一斤糧食,也意味著,每畝地里可以刨出六七千元來,五口之家就是三四萬元。一對農民夫妻在城里干苦活累活危險活,吃最差的住最差的,一點也不敢消費,一年也剩余不了這么多錢。

  如果大量農民在家門口從事以食物生產的主導產業及其相關產業,且以生態農業為主,春節期間火車票再也不會“一票難求”;很多農民再也不用在五十歲之前就得癌癥死去了; 很多嚴重污染的化肥廠將關門;絕對部分農藥廠關了; 醫院里再也沒有那么多的病人,很多制藥廠生產的藥物將沒有人買;轉基因騙子再也休想忽悠農民;城里的房價雪崩一樣塌落下來,城鄉居民(農民家里有帶院落的平房,那是別墅級的)再也不用為住房發愁; 大學生也好就業了; 農村的環境污染也少了;大城市的馬路再也不用擔心擁堵,城市居民再也不用擔心被打砸偷搶殺,防盜門也銷售不動了; 美國的糧食休想再賣到中國; 農村重新充滿生機,村落再也不用擔心從地圖上消失; 農家孩子們從此有了天真爛漫的笑聲;中國18億畝耕地真的生產出來5.7億噸甚至6億噸糧來,而不是層層上報的含水分的產量數字。

  怪異的是,目前對農民手中的糧食價格提高都是一分一分地增長的,而農用物資價格提高則是一元或幾元的速度增加的,且國家對于化肥、農藥、農膜、種子等給予大量的補貼,唯獨不肯給種糧的農民一點實惠,農民豈有不撂荒之理?

  今天的便宜糧食是農村婦女老人生產的,青壯年已不愿意安心在家種地了,他們已經傷不起了。再過十年二十年,那些老人婦女動不了了或者不在人世了,誰給城里人提供便宜的糧食呢?美國人嗎?

  將那些被資本家掠奪的財富還給勞動者,還給工農,則中國經濟和環境才能可持續發展矣!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也罷,解決城市問題也罷,就業也罷,犯罪問題也罷,農民的尊嚴也罷,完全在于其勞動有其合理的回報,在于耕者有其利。

  中國需要一次合作化為主的生態革命,一次以農民理性回歸的真正的綠色革命。政府必須作為,不能把錢繼續借給美國人花,讓他們補助該國農業來打垮中國的農業。不能經濟危機來了,就壓低糧價,犧牲農民。政府對農業的補貼不能給化肥商、農藥商、農膜商、種子商、農業官員、轉基因農學家,而應當直接按糧食實際收購量高價收購。對于低收入者,政府可以高價買糧低價賣糧。

  六、棄荒——農民的無奈選擇

  農民放荒現象最早出現在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夠自己吃的就行了”。這是他們的普遍心態。過去維持國家糧食安全的格局是“湖廣熟、天下足”,而今這一格局變成了“北糧南運”、“外糧內運”,甚至原不適應開墾的新疆和東北平原成了糧棉的主產區。對于內地農民撂荒現象,媒體有大量的報道,摘錄如下:

  2007年8月24日,據食品商務網報道,以種糧為主年近70歲的山西省聞喜農民李有生打起了這樣的“小算盤”:小麥不值錢,賣還得自己想辦法,加上柴油價格高,收糧的地方又少又遠,多種不如少種;在家存糧多糟蹋也多,孩子常年在外吃不了多少,種些夠自己吃就行。萬榮薛店農民李三怪說他家15畝地,種了14畝蘋果和油桃樹,剩下的1畝還種了蘆筍。孩子上學(高中)每年4000多元,上大學每年不下1萬元,兒子結婚還要蓋兩層新房,更不要說看病的治療費、住院費,光種糧根本無法解決上學、看病、蓋房的問題。山西運城市有關資料顯示:1998年全市小麥播種面積560.96萬畝,到2007年下降到461.6萬畝。小麥面積逐年下降,每年平均下降10萬畝。聞喜、萬榮、芮城小麥面積只占到耕地面積的35%,并且出現了相當多的“無糧村”[2]。

  2008年4月21日,新華社記者在揚州市郊走訪農民,發現所到過的一些近郊農村,有許多耕地被撂荒,或者被各種不成規劃的建筑物蠶食。可在這風調雨順、美麗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人們卻嚴重地浪費著耕地,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揪心與不安。記者與一些在田間里翻整土地、準備育稻秧的中老年村民交談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夠自己吃就可以了[3]!”或者是:“現在種糧食又不值錢,肥料什么的又那么貴,種地越多賠錢越多,少種點夠自己吃就可以了。”由于留在農村農業勞動力群體大部分都是年老體衰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也在“業余”幫助爺爺奶奶干干農活,可他們還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干農活。多數是老人們,由于已不能再干更多過于繁重農活,或者因為農業上的投入與產出越來越不劃算的原因,聰明的江南農民種地的目的已不是為了發展農業,更不是想從農業上取得什么良好的收入了。

  2011年5月23日,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湖南采訪發現,當農資價格上漲遠大于惠農補貼[4],種糧無利可圖甚至存有風險時,拋荒農田已成為不少農民的新選擇。過去,行駛在湖南鄉村的公路上,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而到記者采訪時,村民周大伯家的稻田還在沉睡中,一片綠草覆蓋著幾畝水田,不遠處,也可見零星的拋荒的耕地。周大伯是長沙市岳麓區雨廠坪鎮泉水湖村村民,此前在城里打工,那幾天,他請假回家希望購置點化肥為種稻作準備。但在附近縣城寧鄉縣的幾家農資店轉半天,他也沒相中滿意的化肥。“現在種糧不如買糧合算。”周大伯算了一筆細賬:以2010年為例,種一畝水稻雙季收成大約在650公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700元上下,除去種子、肥料、農藥以及機耕、機收等費用,毛收入還不到800元。如果算上從犁地到播種、管理、收割的人工,基本剩不下多少錢”。對于一個月能夠賺3000元錢的他來說,種田已經沒有意義。

  在周大伯所在的泉水湖村,很多像他這樣在外打工的村民,他們的農田或半休耕或完全拋荒。當農資價格上漲遠大于惠農補貼,種糧無利可圖甚至存有風險時,拋荒農田,然后進城打工已成為不少農民的新選擇。

  拋荒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湖南,在江西,到處都有成片或者零星的耕地拋荒。江西省余干縣黃金埠鎮,早稻田拋荒現象也隨處可見。黃金埠鎮一位李姓農民介紹,當地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一些農民種稻只是為了自給自足,這位農民道出了自己的無奈:“辛辛苦苦種上一年地,碰上風調雨順年景,也許能掙個二三百,一旦碰上氣候異常,則要賠上幾百元錢的種子、農藥和化肥錢,很不合算。而讓土地拋荒,一年還可以得到100多元政府給的良種等各類補貼。”江西省宜黃縣農業縣統計局向媒體透露,該縣26萬多畝耕地中全年性拋荒的保守估計已高達到12%。另外還有大量農田是三季種兩季,兩季種一季。

  在劉少奇的老家湖南寧鄉縣,土地隱性拋荒問題已經是一個無法否認的普遍現象。寧鄉縣農業科技物資有限公司的譚新明說,2010年5月,他們公司的復合肥銷量已超過200多噸,到2011年5月,他們只銷售了不到50噸;2010年5月之前農藥銷售額超過200萬元,而2011年5月銷售還不到50萬元。“早稻播種面積減少應該是主要原因”,譚新明嘆道。

  2011年7月11日,新華社重慶站記者李松報道指出, 隨著“打工潮”的不斷壯大,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并離開傳統農業生產,留下大量老人打理土地。在西部農業大區重慶市,不少基層干部說,由于缺乏勞動力,過去種田是“綠肥鋪底,農家肥當家”,如今則是省時省力的化肥當家,田地越來越瘦。由于勞動力缺乏,農民不在農田基礎建設上下工夫。水庫塘堰淤塞,渠道多年失修。在重慶第一種糧大區合川區,該區淶灘鎮兩堂村63歲的村民鄧國能向記者坦言,自己的體力已達不到水稻育秧、插秧、耕地要求,只能做多少算多少,“夠自己吃就行”[5]。重慶萬州區天河鎮天河社區農民王文義,家有6畝土地,全靠他一個人種,根本種不過來。如果春耕時遇到寒潮、霜凍、干旱等自然災害,要搶播搶種,勞動力短缺就更明顯了。種不過來,只有任由耕地撂荒。

  2011年10月28日,人民網記者廣東清遠河背村調查發現,原本23戶人家的村莊,如今搬遷得只剩下兩戶村民,年輕人成了稀罕物。在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趙家溝村,情況大致類似。趙家溝村戶籍人口數234人,在村常住約130人,基本上也都是老年人和兒童。據山西省永和縣坡頭鄉校長楊香瑞介紹,近年來“娃娃們越來越少”,以前的小學,都是50-60人一個班,現在800人口的村小學,今年3個學生,一個老師,只開到3年級。由于沒有充足的勞動力,農村土地撂荒日益嚴重,影響農業穩定和糧食安全[6]。據了解,在湖北省濱湖村,由于勞動力短缺、種糧效益較低等原因,農民對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興趣不大,2008年全村耕地撂荒面積達40%以上,并且還存在“隱性撂荒”現象,本來可以種植雙季稻的水田,一半以上都只種了單季稻。

  2011年10月29日,光明網記者報道了這樣一組數據:由于沒有充足的勞動力,近年來農村土地撂荒日益嚴重,影響農業穩定和糧食安全。在中西部廣大偏遠的農村,農村的景象如此凋零與寂寞,除了留守兒童與老人,很難找到五十歲以下的勞動力。從東南沿海到內陸省市,土地撂荒造成了整個行政村的消失。統計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09年全國的村民委員會數目每年減少7000多個。土地作為廣大農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很難產出可觀的效益。種地不賺錢,甚至要賠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多農民都拋棄了祖祖輩輩傳下的土地遺產。土地荒廢已經不是極個別現象,在農忙時節,農田里也只是老弱婦孺,年富力強的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已經背井離鄉去城市尋找生存的希望。

  2012年5月3日中國網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未來靠誰種地?”的警告。在湖南麻陽縣舒家村鄉獅子灣村,全村10個組留守在農村種地的婦女占種地農民的38.6%,因耕種不過來,村里部分土地撂荒[7]。農村留守人員勞動能力不高,農業規模萎縮和耕種效率下降。獅子灣村村糧食播種面積10年下降了200畝,糧食年總產量下降了23萬公斤,農業生產后勁嚴重不足。

  為了調查農村土地撂荒現象,筆者先后在全國各地調研,先后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西藏、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云南、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海南、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足跡幾乎遍布全國所有內陸省份。為了尋找農業撂荒的原因,2008年4月,我現場到毛澤東主席的老家湖南韶山沖調查。只見高速公路兩旁的農民家庭,十室九空,大都是鐵將軍把門,稻田里很少見到勞作的農民。只有到了韶山沖,因為是旅游景區,才看到人山人海,但許多導游都自稱姓毛,拉我們去吃她們家的“毛家菜”,毛主席發動湖南農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最初發源地,如今也成“本末倒置”了,他們招待客人的糧食竟然大都是從市場上買來的。

  歷史上,當最底層的農民因為吃不飽飯而淪為饑民,甚至盜賊時,只要有人揭竿而起,就會蜂擁而至,一場轟轟烈烈的改朝換代運動就開始了。農民起義的代價是巨大的,誰都盼望和平而痛恨戰爭。過去的農民起義多發生在封建制度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大地主以及富農對小農或雇農的過度欺壓,農民因貧而失去土地,從此吃飯成了問題。但在和平年代,農民只要還有口飯吃,農民起義的概率是很小的,但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農民紛紛棄荒,任由土地荒蕪,面對這種現實,就不能視而不見了。

  七、美國的大農場不適合中國

  今天,一提到農業,很多人必然想到美國,想到現代化的大型農場:一個農民耕作上千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在一個縣乃至一個州都種植單一的作物,然后通過長途運輸將所生產的農產品調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上述規模化、機械化、化學化、生物技術化的農業,被很多學者乃至決策者奉為農業的最高境界,被冠以現代農業的美稱。殊不知,那種現代農業是不可持續的短視農業。發展美國式現代農業能夠預見的后果必然是:農業生態環境持續出現退化,大量小農戶破產倒閉;越來越多的農民棄農經商、進城謀生;中國吃飯問題要靠國際市場滿足;社會將在食物鏈供應環節出現動蕩危機。如果中國放棄了自身農業優勢,一味學美國,長期下去是非常危險的。

  自古到今,農業是最基礎的產業,人類社會要想可持續發展下去,必須要滿足食物需求。歷史時期從事農業的人群,遠高于經商或其它產業人群。之所以現在用很少的勞動力,就能夠生產出許多人吃的食物,主要得益于科技進步。然而,由于一些基本原理嚴重違背了生態學規律,現代農業不可避免地導致農田生態系統退化,主要表現在地力下降、環境污染、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出現、蜜蜂消失、生物多樣性下降、食品營養不均衡、食品受到污染等等。

  為什么會出現上述農業生態問題呢?這是因為,農業的特點注定了人類要付出辛勤的勞動,農業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才導致其穩定性。如用除草劑替代人工鋤草,其后果就是促進雜草進化。為消滅雜草,就需要噴灑更多更毒的除草劑,這樣作物就會受到影響;為保護作物搞轉基因,作物保住了,但噴灑除草劑的數量和劑量都增加了,最終導致超級雜草出現。害蟲防控也一樣,在農業生態系統中,有害蟲,也有益蟲,還有益鳥。大量農藥不僅滅殺了害蟲,還誤殺了益鳥益蟲。更嚴重的是,害蟲也對農藥產生了頑強的抵抗力,這是因為物種繁衍是一切生物最根本的規律,害蟲不會輕易放棄其生存權。為了繼續替代昂貴的人工,就需要將抗蟲基因轉移到作物體內,繼續噴灑農藥,內外夾擊害蟲,導致超級害蟲出現。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讓動物們提前發育,但這樣的代價是,食品中抗生素、重金屬、激素含量升高,消費者為此要付出健康之代價。

  現代農業與資本結合密切,最終綁架了農業,還綁架了政府。沒有政府的高額補貼,現代農業是沒有能力生存下去的。看看美國的例子就知道,美國農場主收入中的40%來自政府補貼。美國用中國耕地的193%,才生產了相當于中國52%的糧食,而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動用了多于中國農民近十倍的政策補貼。從這些數據來看,美國的現代農業還有哪些優勢呢?

  讓越來越少的人養活驕奢淫逸的現代人,且農場主還要自身享受,沒有政府補貼他們就不種地,大多數人要吃飯就必須看農場主的臉色。在以資本驅動的現代農業模式下,糧食安全越來越被少數人控制,甚至波及到糧食曾自給自足的中國。美國發展現代農業,除了要依靠政府補貼,還將環境代價轉移到他國,如化肥、農藥、農膜等高污染的行業是在中國生產的。在美國本土,搞轉基因那樣的懶人農業,已造成了農藥、化肥居高不下,并出現了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基因污染,蜜蜂也因此面臨滅絕危險。目前,美國人搞的現代農業,已不是滿足自身需求,為農民利益考慮的農業,而是賠錢還在干。美國人為什么賠錢種地來養活中國人呢?其中深層的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嗎?

  八、生態農業是對現代農業的撥亂反正

  中美兩國國情不同,美國地多人少,美國的土地好,適合大規模集約化經營,中國的土地差,那些處于山區丘陵的耕地不能進行規模化經營;美國從事農業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只能發展所謂的現代農業;我國人多地少,有悠久的農業歷史,適合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能夠對現代農業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撥亂反正”:

  一是化肥用量減少。生態農業強調元素循環,僅將被城市消費者帶走的營養元素,通過化肥、綠肥或生物菌肥的方式彌補。大量研究證實,發展生態農業,化肥用量在現有基礎上減少一半并不影響產量。

  二是農藥大大減少。生態農業對害蟲防控是以預防為主,強調生態平衡,不是待害蟲爆發后靠化學物質滅殺。在生態農業模式下,農藥就相當于滅火器,僅出現火災時才派上用場。根據我們的前期研究,農藥用量可在現有基礎上減少70-80%而基本不影響產量。因發展生態農業而關閉一半的化肥廠和70%以上的農藥廠,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溫室氣體減排的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三是消除農膜污染。農膜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地表溫度、濕度且能抑制雜草,但農膜是很難降解的。全球變暖后,生長季節延長了,完全可以不使用農膜。生態農業可根據作物生長習性,在不使用農膜前提下,保證產量與質量雙贏,從源頭杜絕二噁英等致癌物質向環境釋放。

  四是消除轉基因技術的負面影響。生態農業不采取與自然對抗的辦法而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保護生態平衡,杜絕基因污染,保護消費者健康。

  五是生態農業及其下游產業帶動更多的就業,吸引更多的農民在家鄉,轉變為農業職業工人,就地城鎮化,將農村建設成為有生氣的養人之地。這對滿足13億人食品的持續安全供應,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具備發展生態農業的有利條件,如再加上適度的合作化,搞就地城鎮化,將大量人口穩定在廣大的鄉村或城鎮,則對國家食物供應、環境保護、社會穩定功莫大焉。建議國家在全國不同生態類型地區建立生態農業示范區,作為對照,同時也建立現代農業包括生物技術的示范區,從而篩選符合中國特殊的農業模式,用中國人的智慧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1] 1976年1美元兌換1.88元人民幣,折合20.67美元,可以兌換0.59盎司(16.75克)黃金。

  [2] 夠自己吃就行, 山西主產地小麥生長堪憂. 食物商務網. http://www.21food.cn/html/news/35/207821.htm

  [3] 老農一句戶“夠自己吃就行了”意味著什么?新華網.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97737/7144624.html

  [4] 金微. 2011. 農產品價格上漲遠大于惠農補貼,多地農民撂荒農田. 國際先驅導報, 5月23日.

  [5] 老人農業現象困擾中國農業發展. 人民網, http://roll.sohu.com/20110712/n313107943.shtml

  [6] 我國每天消失20個行政村. 新快網, http://news.xkb.com.cn/zhongguo/2011/1028/166646.html

  [7] 土地撂荒, 培育職業農民刻不容緩. 中國網, http://finance.china.com.cn/industry/agri/20120503/697010.s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6.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9.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0.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7. 朝鮮領導落淚
  8.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9.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