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本調查:農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試驗并未完全成功
資本下鄉會擠占農民本來不多的農業收益
“5年、10年以后的中國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到底是公司企業大規模以資本為主導的雇工農場,還是農民家庭經營基礎上發展農民合作,進行社會化服務?”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去年的《改革內參》中就慎重地指出:“現在,到了我們認真思考的階段了。”
“讓農民種自己的地”,陳錫文在文中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長達十幾年駐村調查,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教授賀雪峰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是:農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試驗并不完全成功。他提醒道:現在特別要警惕資本下鄉,“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鼓吹大規模資本下鄉,其實這些大資本根本種不好地,而且還與農民爭奪本來份額就越來越少的農業GDP。”
賀雪峰(資料圖)
關于土地政策:
放開農村建設用地流轉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說到農村的前景和農民的前途,賀雪峰就會激動起來。一般情況下很難將他和大學教授聯系在一起,樸實的著裝和沉著的語調,作為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教授,十幾年來每年至少兩個月駐村調研,國內再無第二人。
記者:對于土地改革,外界有很多聲音,還有些智庫已經為農村土地流轉,包括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排好了檔期。您怎么看農村土地交易市場化?
賀雪峰:現有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基本上能適應當前農村的發展現狀。
記者:但我們看到的現狀是:很多地方政府正在積極推動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并引入大資本進行規模經營。而對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很多地方政府也正在積極推進試驗。您怎么看待地方政府的這一做法?
賀雪峰:我非常反對地方政府引進大資本進行規模經營,資本種糧,若是資本自己愿意去種也是可以的,這樣資本種糧,虧盈都歸自己承擔。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地方政府積極推進資本下鄉,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資本下鄉。據我們的調查,無論是在種糧的單產上,還是種糧的利益上,資本規模種糧都遠不如家庭農業有效率。
此外,資本下鄉還會帶來一系列的嚴重后果,主要是,當前的農業不僅是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渠道,而且,當前中國還有接近7億農村人口,加上外出務工的2億多農民工,總共9億農民還需要依托農業收入。資本下鄉,即使有效率,也要審慎。何況從我的調查來看,資本下鄉種糧幾乎沒有賺錢的,資本下鄉主要是希望得到政府的政策與資金扶持。問題是,我們的政府為何要扶持本來無效率的資本下鄉去擠占農民不多的農業GDP呢?
很多人熱炒農村建設用地,認為只要放開農村建設用地流轉,就可以致富農民,就可以緩解城市建設用地困難,就能夠降低房價,就可以減少征地糾紛。這也是各個地方政府在農村建設用地改革上表現積極的原因。但實際上,放開農村建設用地流轉,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結果只能是讓城郊極少數農民成為暴富的土地食利者,是將本來漲價歸公的農地非農使用增值收益給到極少數城郊農民,既談不上讓全國9億農民致富,也會失去當前主要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財政”收入。中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已經消滅了土地食利階層,這是當前中國最大的制度紅利之一,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再造一個新的土地食利階層出來。有些人認為放開農村建設用地流轉就可以解決幾乎任何問題的意見,只能說是太過膚淺。
關于規模經營試驗:
幾乎所有的規模經營的種糧,單產都不如小農經營。
記者:您反對引進大資本進行規模經營,認為農地承包經營權應適度規模流轉,其中有一個重要的依據是,據您的駐村調查,幾乎所有規模經營的種糧,單產量都不如小農經營?
賀雪峰:依據我們在湖北、安徽、四川、江蘇等地的調研,資本下鄉種糧,幾乎都會遇到產量下降、經濟虧損的困境。此外,規模經營種糧的單產量都不如小農經營。
以湖北春暉糧食加工集團公司為例,春暉公司是湖北一家以糧食加工為主的大型企業,年產值高達數十億元。2010年,春暉在孝南縣龍崗村及周邊流轉近萬畝土地種糧。種植幾年,糧食年年大幅度減產,公司在種糧環節嚴重虧損。原來春暉公司希望自己種糧,再自己加工糧食,將糧食加工向種糧環節延伸。但是,春暉公司一年加工糧食百萬噸,而目前規模經營的萬畝耕地,一年生產的糧食還不足5000噸,夠不上公司加工量的一個零頭。而關鍵是,春暉種糧不僅嚴重減產,而且嚴重虧損。
記者:既然如此,像春暉公司這樣的大企業為何一定要親自去種糧?
賀雪峰:地方政府鼓勵春暉公司種糧,且地方政府坦言,本來就不指望春暉公司在種糧上賺錢,而是要公司用加工環節利潤彌補種糧的損失。問題是,既然是市場經濟,糧食并非緊俏物質,公司種糧產量又低,農民還不愿意將土地流轉給公司種糧,公司何必去用加工環節的利潤來彌補種糧環節的損失?政府又何必鼓勵資本去種糧食?
公司種糧這種幾乎不可能成功的故事如今依然在各地上演,原因何在?因為很多地方政府片面強調現代農業,強調規模經營,希望推動資本下鄉來發展現代農業。而資本下鄉的目的并非農業,而是希望獲得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這樣一來,在地方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下,資本下鄉也就正常了。
問題是,資本下鄉總是要賺錢的,政府也不可能無休止地對資本進行扶持,結果,在地方政府推動下形成的資本種糧不可持續,政府出了錢,糧食減了產,資本虧了本,農民不滿意。奇怪的是,地方政府支持資本下鄉的事還繼續在全國各地熱鬧上演。
關于資本下鄉:
資本下鄉一般不愿意種糧。
記者:您的調查結果顯示,資本下鄉大規模種糧并沒有提高畝產量。但是,如果這些大企業改進管理,提高畝產量,那么這種大規模農地流轉,并由資本來經營,是否會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賀雪峰:實際上,無論資本下鄉是否能提高農業生產率,資本下鄉都會擠占農民本來不多的農業收益。所以我說要警惕資本下鄉。
記者:厲以寧教授曾撰文鼓勵資本下鄉,他的構想是:資本下鄉,農民進城,國家養農村老弱病殘,這種方式能否不損害農民收益,并縮小城鄉差距?
賀雪峰:我國目前的情況是,中國9億多農民戶籍人口,有兩億多進城務工經商,留在農村的接近7億,雖然以老弱病殘為主,但具有農業生產能力的勞動力和半勞動力數量也有3億~4億人。他們無法離開農村,也不可能將這些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國家養這么龐大的農村人口,國家養得起嗎?讓農民退出農業,后果一定是災難性的。
另外,資本有逐利的本能,資本下鄉一般是不愿種糧的, 因為不賺錢。他們會選擇種經濟作物。資本下鄉越多,種經濟作物的越多,之前靠種經濟作物賺錢的農民就越少。在農業GDP相對固定的情況下,資本下鄉客觀上就是與9億農民爭奪農業GDP的份額。
當前農業GDP擔負著9億農民生存的巨大責任,農民需要通過農業GDP來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模式,正是小農農業使得農村可以成為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所以限制資本下鄉既是要維護農民權益,也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
關于農村建設用地:
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估計約有18萬平方公里。
記者:您怎么看,對農村建設用地的市場化流轉?
賀雪峰:我認為不應該開這個口子,因為本來就不存在這個口子。土地最大的特點是不可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說的18萬平方公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主要是農民宅基地,十分零散地分布在不同地點,而城市建設用地只可能是在特定區位。在土地不可移動的前提下,如何將零散的農民宅基地變成城市建設用地?地方政府土地饑渴,是他們要征用城郊農地為建設用地,而不是要征用農民宅基地。
記者:有人說,當前征地拆遷,之所以會發生越來越多的征地沖突,是因為給農民的補償太低,需要大幅度提高給失地農民的補償,你如何看這個問題?
賀雪峰:這種說法似是而非。眾所周知,最近十年,各個地方給失地農民的征地補償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各個地方的征地沖突都有增無減,這就說明,征地沖突并非補償不夠,而有更加復雜的原因。從我在全國的調研看,幾乎沒有農民不盼望征地的,原因很簡單,征地補償遠高于農民種地的收益,且可以及時將土地利益變現。只是如何補償農民這個問題要研究。一次性補償,農民一下子拿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補償款,很容易出現問題。當前征地拆遷中出現的釘子戶報道,這些釘子戶沒有一戶是不愿意被征地拆遷的,而是要更高的征地拆遷補償。在沿海發達地區或者大中城市郊區的征地拆遷補償,補償成百萬甚至千萬富翁的例子不勝枚舉。
駐村調查:——安徽平鎮的樣本
資本經營大戶種地表現很“疲軟”
今年7月,賀雪峰的調查團隊在平鎮調研了25天,集中關注了政府推動的土地規模流轉過程。并對資本、家庭農場、中農等不同農業經營主體的效益進行考察。
調查顯示:現代農業的發展與規模經營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并分析了與土地規模流轉前的中農農業相比,資本與家庭農場的經營效率如何?現行的土地規模經營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今年63歲的陳月英是安徽省平鎮的一個普通農民。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晚年,她所經歷的田間地頭正悄悄發生著一些變化。她只知道,自己填表時,家庭成分總是填著“貧農”,現在,外面給了她一個新的叫法——“中農”。
“中農”一般是指在土地規模流轉前,農地經營中形成的一批具有一定種植規模且收入比較穩定的群體,中農的形成建立在土地的自發流轉基礎上,一般中農的種植面積在20~50畝左右,他們耕種了村民組內的絕大部分土地。
逐漸消失的中農
在土地流轉前,陳月英一大家人一共有24畝地,一年全家務農收入也有兩三萬元。幾年前,鎮上開始提倡土地規模流轉經營。她也想規模經營,但政府對規模經營的最低限額是100畝,而且支付地租及風險保證金兩項,就需要10萬元的啟動資金。
她所生活的平鎮,更多像她這樣擁有一二十畝土地的中農已經慢慢減少甚至消失了。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經過重新洗牌,平鎮縣種糧主體基本上以資本大戶和家庭農場為主。之前占主要地位的中農則逐漸式微。
表1是平鎮三個自然村組在流轉前后,中農數量及耕地面積的變化。從統計中可以看到:土地流轉前A、B、C三個自然組的中農戶數分別占生產隊總戶數的21.4% 、17.6%、 21.1%,三個組中農的種地面積分別占耕地總面積的61.0%、37.8%、44.3%。
土地規模流轉后,中農戶數銳減到0、0、3,占生產隊總戶數比例也變成了0%、0%、15.8%,土地面積隨之占了生產隊總面積的0%、0%、38.3%。
中農種地效率最高
在政府的大力推進下,陳月英的家鄉迅速興起了資本大戶和家庭農場。資本大戶是指有工商業產業基礎作為支撐的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農業經營者。資本大戶進入農業領域的這一過程被稱作“資本下鄉”。而家庭農場的規模一般在200畝到500畝之間。
在平鎮最先興起的是資本大戶,現在資本大戶流轉的面積占了流轉總面積中的接近一半。
政府的一再推崇下, 資本經營大戶卻表現得很“疲軟”。其實資本大戶已經是“走馬燈”似地換到第三批了,前兩批均因利潤不豐厚而退出。根據2012年資本經營大戶、家庭農場和中農種植的統計數據(見表2至表5)可以計算出,資本大戶、家庭農場和中農經營,去年一畝地的收益分別是315元、530元和1270元。
再來看這三者在一畝土地上投入的資金,分別是1455元、1380元和1080元,因此從資金生產率來看中農高于家庭農場,家庭農場高于資本農業。
從土地生產率而言,資本農業在代管模式下水稻畝產400公斤,家庭農場水稻畝產可達450公斤到500公斤,中農水稻畝產500公斤到550公斤。排序依然如上。再從勞動生產率而言,勞動生產率可以用機械替代率考察,就水稻種植而言,能夠機械化的環節基本上已經機械化,如耕整土地、收購稻子,事實上,勞動生產率基本上正趨于保持一致。
適度規模經營較合適
平鎮只是賀雪峰駐村調查情況的一個縮影。他表示:土地改革應大大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率。“從技術層面上說,中國現有的以家庭承包制和土地自發流轉為基礎的經營格局能夠實現土地生產率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以土地規模經營為導向的集約經營不一定能實現土地生產率與勞動生產率的同時提高。”對于未來農地流轉,賀雪峰認為,適度規模經營是一個合適的方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