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結束農村20多年沒人管水局面
群眾自發籌資9500多萬元修水利
2011年03月11日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李文才 張海燕 通訊員/莫暉 古斌)去年年底以來,高州市的農田水利建設搞得有聲有色。農民群眾自發上工地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已經成為平常事,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場景讓許多路過的外地人嘖嘖稱奇。這一熱火朝天場面的出現,正是因為高州市成立了農民用水戶協會,激發出群眾積極參與水利建設的熱情,有力促進了農田水利建設扎實有序地推進。高州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推動水利建設的成功經驗已在我省推廣。
據統計,高州市目前已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458個,幾年來,農民用水戶協會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去冬今春,高州市通過農民用水戶協會發動群眾籌資投勞9500多萬元,修復水毀水陂2510宗,興建防滲渠120公里,清淤渠道6720公里。這些水利工程的建設,有效地增強了高州市防洪和抗旱能力,推動了高州市經濟發展。
高州市創新用水機制的實踐證明,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給農村的水利建設帶來了五大變化:一是解決了水利工程管理主體缺位的問題。二是用水保障率明顯提高。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之后,各大小灌區都落實了管水員,改變了過去誰想用水誰去放,放水之后不關水閘,白白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使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減少了用水糾紛。四是群眾興修水利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農民用水戶協會建立的過程中,農民可以獨立、民主地選舉協會執委會成員,在管理、建設、財務上享有高度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群眾逐步認識到水利是自己的,自己的水利自己搞,搞好水利利自己,投身水利建設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五是加大了農村水利建設的資金投入。
■背景
“大包干”時代集體管水缺位
自從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之后,20多年來高州絕大多數農村水利設施的管理,幾乎處于真空狀態。如何解決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后集體管水組織主體“缺位”、大量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區的支渠以下田間工程有人用、沒人管等問題,是目前農村水利建設亟需解決的一大課題。高州市鼓勵和引導農民自愿組織起來,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承擔農民直接受益的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和維護責任,建立起現代高效的水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