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的實話也給改革第一村抹了大黑
鐘 聲
安徽省財政廳下派到小崗村的干部沈浩不幸去世,據說是倒在了酒場。很快,新華社以“請讓我們為他立座雕像——小剛村民追憶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為題,對沈浩在小崗村工作“六載離家鞠躬盡瘁”的動人事跡做了介紹。記者文筆之美妙,村民之涕淚訴說,誠可謂感人至深。然遺憾的是,如果這一切都是實話,那么新華社無疑是給改革第一村抹了大黑,甚至殃及推行了31年的改革。請看下面的報道:
“69歲的五保戶韓慶江患有肺結核,沒錢醫治,是沈浩把他送到鎮醫院住院治愈,沒讓韓慶江花一分錢。韓慶江說:‘要不是沈書記,我這條命早就沒了。 ’
50多歲的關友林全家6口人,4位智障,生活十分困難,他告訴記者,沈浩對他特別照顧,自己的被子、衣服都是沈書記送過來的。
困難戶韓德國的孫子出世后,母乳不夠,家里又買不起奶粉,找到沈浩,他二話不說就從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
70歲的毛鳳英家境貧寒、常年生病,她兩次找到沈浩都沒空手而歸,一次1000元,一次500元……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縣平均水平,村集體欠債3萬元,人心渙散,村里連續多年沒有選出‘兩委’班子,村里亂建房、亂倒垃圾普遍,環境很差。這與‘中國改革第一村’的名氣相比十分不相稱。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上級也曾多次下派干部到小崗,嚴俊昌說,這并沒有給小崗帶來多大改變,村民們對下派干部不抱太大希望,沈浩2004年剛來時,大家也認為他是來‘鍍金’的,并不信任……”
稍有良知者皆可見,這哪里是在褒揚沈浩?分明是在埋汰曾經喧囂全國的18戶摁血手印而私分生產隊田產的小崗村村民的愚蠢,多次下派干部到小崗的安徽省委,由此為依據而制定的“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的改革政策!
難道私分生產隊田產二十多年的小崗村竟然迄今還如此困難?難道這個引以為改革經驗的小崗村多年來一直靠安徽財政飯過活,且一直由下派干部來維持?而這樣的“與‘中國改革第一村’的名氣相比十分不相稱”的虛無的甚至黑假典型,還要再繼續用國家財政勉強維持下去?假如一直堅持集體致富道路的南街村、華西村、劉莊、竇店村等都有如此待遇,則她們又該有何等之大的發展?
應該說,新華社大力宣揚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黨員干部的事跡理所應當,絕無可厚非。假如像故去的史來賀及健在的王宏斌、吳仁寶、仉振亮等優秀黨員領導干部的先進事跡,怎么宣傳都不過分,而且勢必受到舉國稱頌。然對于旨在維持小崗村這個導致無數集體經濟解體、流失的黑假典型而死,并且是死于酒場的沈浩言之,不僅實難稱頌,而且勢必遭到真正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的唾棄。盡管他也屬無辜,或許值得同情,但畢竟是為了維護黑假典型而死。甚至把他宣揚的再高、再大、再好,則越顯得小崗村這個典型之黑之假,以及以此做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化改革之禍國殃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