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滴灌、陳永貴
作者:我心悠悠
今天看新聞,我國華北地區大旱,據農業部最新統計,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7個主產區小麥受旱1.43億畝,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億畝。其中,嚴重受旱5692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5610萬畝。旱災已經讓中國近43%的小麥產區受旱,370萬人、185萬頭大牲畜飲水吃緊。
邋遢道人講:中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繁地區。中國處在歐亞大陸最東頭,水汽是從西向東走。整個歐洲部分,是大西洋一股氣流控制,即使因厄爾尼諾現象發生變化,周期也很長。氣流到中國邊,喜馬拉雅山和天上把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推到了北部,南部受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氣流影響,也就是一股西北冷空氣,一股西南暖濕氣流。天氣形勢圖上每天都可以看見這個局面。由于是相隔近萬公里的兩個,在天水以東,也就是中國農業區交匯。由于是受相隔萬里的兩個大洋氣流影響,因此變數就比歐洲部分大得多。今年西南氣流強,雨水就下在黃淮流域,明年西北氣流占上風,黃淮海就少雨。甚至上半年旱,下半年澇都會出現。古代中國還有個黃河,因此麻煩就比別人多。
完全正確,不過,我補充以下:中國華北地區兩千年來的氣候發展趨勢就是越來越干,事實上,在中華文明萌芽的時候,華北地區的氣候比現在要溫暖濕潤,殷墟的考古發現中有大量的象牙。在這塊曾經肥美的土地上,奔跑著大象、犀牛與劍齒虎。否則中華文明作為農業文明,其發展是不具備條件的。
面對越來越干的土地,解決之道無外乎是,調水、修庫、修渠、滴灌系統。修庫、修渠前后三十年的對比,網友談了很多,我就不說了。調水(南水北調),中央的毛孩子們拿了不少工程,正在努力,希望他們快點。
其中,滴灌系統是終端,我來談談滴灌系統。滴灌技術是通過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頭,在低壓下向土壤經常緩慢地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應已過濾的水分、肥料或其它化學劑等的一種灌溉系統。它沒有噴水或溝渠流水,只讓水慢慢滴出,并在重力和毛細管的作用下進入士壤。滴人作物根部附近的水,使作物主要根區的土壤經常保持最優含水狀況。這是一種先進的灌溉方法。
世界上很成功的例子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的土地比咱們的還干旱,電視里大家都看見了,但靠優秀的滴灌系統,以色列不但滿足了本國國民的需要,還出口農產品到歐洲和土耳其。
說個不好笑的“笑話”,當年永貴大叔到墨西哥去訪問,在參觀農場時看到了 一套滴灌系統,一下子傻了,愣是蹲在那兒不走了,兩個小時參觀時間結束了,他還不走,直到善解人意的主人(是總統還是總理記不清了)答應送他兩套,他才高興的起身。陳是北方農民出身,當然明白滴灌系統對于中國北方農民的重要性。
看到這兒,大家就想問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改革開放三十年了,我國華北地區的滴灌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滴灌系統這玩藝兒也不復雜,不就是水泵加PVC管子嗎?政府貼一點,農民掏一點,自個兒埋上不就得了。我們現在生產水泵加PVC管子不是小菜一碟嗎?
我來告訴你們,為什么我們在華北、西北地區大規模推廣滴灌系統都失敗了。關鍵的問題是,滴灌系統,他再小也得是個系統,一家一戶,一畝三分地的搞沒法搞。問題就在于包產到戶,回到小農經濟了就沒法搞。和修庫、修渠是一樣道理,你不去組織農民,就沒人去搞,單個人搞,水管都被人扒了去賣錢。還有,就是中國農村的宅基地和墳地把早把農田搞得的一團糟。你去看看以色列的集體農莊,烏有上有介紹,必須是大農莊,集體農莊才能搞這玩意兒。所以這個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不差錢),也不是技術問題(早解決了),是中國農村的體制問題。
從網站上看,地方政府出動消防車,幫助農民進行漫灌,看了那水,我就心疼。如果主席和永貴大叔在,想必不是這個樣子。估計農民去按幾個按鈕就解決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