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點在農民,著力點在村社
——蘭考新農村建設試驗的具體經驗
何慧麗 溫鐵軍
如果說新時期的農村建設引起了政府的重視,已成為國家的“十一五”重要規劃之一,也成為當前最熱的理論研討領域之一;那么現在,根據事實層面的試驗歸納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則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蘭考不可能短期內形成進入“資本經濟”的條件,至今仍然是貧困縣;所以近兩年來,我們在這種傳統農區開展的新農村建設試驗,只能體現“著眼點在農民,著力點在村社”。于是從一開始就解決了如何籌劃、怎么干的問題。
本文歸納幾條具體經驗,不過是要說明實際上干什么事可行、有效的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就村莊層面上講,是農民在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方面全方位的建設,全方位的合作
農民合作社由于本質上是弱勢小農聯合而成的組織,因此,才應該在當前的新農村建設中被認為是一種能夠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組織創新;其主要作用是通過農民互幫互助、共沾利益、共擔風險,來把市場行為造成的外部性問題內部化解決。
農民合作社可以有如下類別:購銷合作社;資金互助合作社;生產型合作社;已經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訓是:聯購分銷型的合作易于發起,資金互助型的合作必須依賴制度的有效性;至于生產型合作社,事實上大多數難以成功。
農民合作社可以是專業型的,也可以是綜合上述幾個方面的;但從實際出發,我們傾向于在村莊建立綜合性的合作社。因為農民還大多數是兼業化小農,他們不僅耕種著土地,種植著各種糧食作物,而且絕大部分家里還搞著養殖業,養些豬、羊、雞、鴨、鵝等家禽家畜。結合農民這種兼業化經營的特點,合作社要盡可能為社員提供綜合服務,所以,合作社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綜合服務形式,有資金互助服務,有以圖書借閱、電腦查尋、電視放映、專家技術人員講座等形式的信息服務,各種植、養殖小組的內部技術互助(如統一防疫)和農資統一購銷服務等等。
而且,我們深深感到,無論什么樣的合作社,在實際運作中都應該伴有文化、培訓、服務社區等非經濟功能。
從完整的意義上講,合作社是一個人群共同體,具有經濟性、社會性、文化性,合作的經濟與合作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合作的經濟就沒有合作的文化,反之亦然。“奉獻、勞動、參與、團結”的合作理念,以及地方傳統戲、大眾化的秧歌、群體腰鼓、群體表演唱,等等平民化的集體文藝,本身就是對大多數人既“經世”又“濟用”,大家聚在一起開心了,精神世界豐富了,身體健康了,本身就是“經濟”。總之,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在勞動人民那兒,二者是一體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發育農民合作社時必然產生農民文藝隊的原因。
同時,因為合作社實質是群體的自治動員機制的表達,所以當前由于農業稅全免等而導致的村兩委的功能轉變也是與合作社一致的。甚至,在中國農村特有的小農村社的地理狀況和制度沿襲下,一個少則不到千人,多則三五千人的村子,支書、村長等村兩委班子如果一心地想干群眾的事,那就必然是協調、服務等合作上的事了,難道還有什么別的事嗎?
其實,合作的政治、合作的社會、合作的經濟、合作的文化是四位一體的。這也是蘭考合作組織發育過程中積極借用村兩委等體制內資源,促進村兩委職能轉變為地方自治功能、促進村里人群(如階層、代際)關系改善的原因所在。
我們希望一個村莊里的黨支部、村委會、合作社等組織的干部能夠交叉任職,相輔相成,在國家力量逐漸退出村莊、將來會以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各種民間組織也會越來越多地介入鄉村建設的條件下,整體地、循序漸進地形成村莊各種公共品的積累機制,滿足村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衛生、科技、教育等全面發展的需求。
農民的全面性合作是進行村莊建設、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的核心任務。
二、經濟合作社的經驗教訓在于:若非要搞生產型、經營型合作社,一定要因地制宜慎重行之;若要推廣,則可以先上聯購分銷和資金互助的項目
考慮到當前起草的合作社法支持的對象,主要還是專業性、生產型的合作經濟組織,這種法理背景難以在本文中討論清楚。為此,吸納我們既往的試驗教訓才更迫切。若各地非要搞生產型、經營型合作社,一定要根據既有的生產資源條件因地制宜。
例如,陳寨合作社的主要項目是作為鄭州富象飼料廠的蘭考經銷點,經營豬飼料有利可圖,那是因為靠近縣城,附近養殖業發達,有統一使用豬飼料的內部需求和外部市場需求。而南馬莊合作社的主要項目是無公害大米,是因為該村所在的三義寨鄉用黃河水灌溉方便,已經有三萬畝優質水稻田,要生產無公害大米就得規模經營,這種“統一”的功能非合作社莫屬。胡寨合作社的前身是胡寨種植協會,協會進行規模性的胡蘿卜、南瓜等種植、統銷活動已有多年經驗。
現在日常的大宗工農產品幾乎都大量過剩,農村中農業生產、加工的利潤空間實在太小;農村資源,包括人力資源,主要向城市流動,在城里被組合,被消費,農村大多剩下了老人、婦女、兒童以及由于種種原因不能離開農村去城里討生活的人。讓這些被剩下的農村弱勢人群在難有效益的農村產業中進行贏利式合作,當然太難,風險也太大。
再說,在市場網絡高度擴張彌漫的社會,小商小販們的網點無時無處不在,而且這些大公司、大資本們的觸角與他們上司的關系通過種種方式已很堅強、很持久。弱勢民眾們的合作除非與不合作的民眾作為供銷價格競爭的敵人,否則至少從表面上、短期上看,他們很難與個體戶們競爭的過,一方面是因為競爭的口子由于小商販與大資本的強力聯結和合作而難以打開;一方面是因為民眾合作的內部輿論實在是難以控制,隨時都會因為農民缺乏合作的習慣和心理而被小商販們所利用,從而扼殺合作。
所以,除非在促成農民合作的四種力量的示范下,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民間的各種非贏利組織、高校知識分子越來越傾向于以“資源下移、高位嫁接、一體運作”的方式促成各式各樣的農民合作,尤其是政府得放開農村一些能夠贏利的壟斷領域,否則,農民生產領域的合作、加工、流通等領域的合作不具有普遍性,不容樂觀。
但是,由于大公司與分散的個體農戶的交易成本太高,如果在營造信任、合作文化的前提下,以村莊為單元對農民的消費權和出售權進行壟斷,以一個合作行動單位對接公司,對接大市場,進行統購或統銷,則是有效的,對于交易雙方則可能是雙贏的,這是可以推廣的。
例如,蘭考的合作社均有統一購置農藥、化肥、種子、仔豬等功能;今年年底,南馬莊合作社就要發揮統一銷售無公害大米的功能。
此外,由于農村資金需求市場廣闊,供需比例嚴重失調,資金短缺日益制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民能夠自由支配的資金數量非常有限,一旦涉及較大數額的投資支出,單家獨戶就沒有能力解決。針對這樣的現實,農民在自己入股的基礎上,在外界個人或者組織的社會公共股的資助下,形成資金互助基金,在農村開展村莊范圍里的小額資金互助,是可行的,可以使農民“閑散資金得利用,緊缺資金得方便”。
資金互助合作社作為農民內部衍生出來的合作金融組織具有適合農民信貸需求的鮮明特點,有利于擠壓具有高風險、破壞性大的非法金融在農村的生存空間,有利于探索建立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新型金融體系。
例如,陳寨、賀村、南馬莊三個合作社都在吸收社員股金的基礎上,汲取吉林市四平銀監會職員姜柏林的資金互助方案的經驗,并結合本社實際情況,根據“風險—報酬”規律逐步建立了社員內部的資金互助機制。它們大力提倡短期小額借貸,最長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超期罰款,流動性強;監管嚴密,安全性高;半年以內利率低于銀行利率,半年以上持平或稍高。
就現在來看,三個合作社中,南馬莊的貸給社員的資金有24筆;賀村合作社貸給社員的資金有20筆;陳寨的有3筆錢。凡貸款到期的均按時歸還了。因為規章制度保障了項目的整體風險,擔保人保障了個人風險,資金互助項目個人涉及的金額較小,以及村莊里“熟人社會”的社會公共輿論的制約作用,資金互助的風險不大。資金互助項目可以在制度健全的條件下作為一條經驗進行推廣。
三、新農村建設,需借助既有的宗教、親族、體制、職業等村莊資源,以舊合作促生新合作
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做官方推動的農村試驗區的時候就提出過“利用舊組織,發育新組織;利用舊制度,發育新制度。”這個提法沒有過時。
因為是要發育村莊層面的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合作,不是只要發育純粹的贏利的合作社,所以,要合理利用、引導村莊既有的有利于各方面合作的資源。村莊里的合作,之所以要考慮宗教、親族、體制、職業等既有合作資源,是因為它們都是中國農民曾有的合作團體,利用和引導這些資源可以降低合作成本,使新型的合作因為與舊組織是支持的關系而非隔膜關系從而平穩實現。
如我們蘭考所發育的農民文藝隊基本上是既利用了信教、信佛的舊有動員力,又舍棄其門戶之見和迷信沉渣,并且調動了文革時期的文藝積極分子的力量,再加上一些加入合作組織的普通社員的參與,在中原油田退休工程師衡生喜等志愿者的教練下而形成的健康的大眾化的新組織,這樣的新組織有文藝創作的宗旨,即弘揚“合作、參與、奉獻、勞動”的新型文化;有其現實使命,即為新型合作社、為新農村建設營造文化氛圍,重建社會公共輿論,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好人好事新風尚。
又如,我們在發育合作社時,充分調動了村莊具有血緣關系的親族資源和村兩委中的干部資源、學校里的教師資源、村里的獸醫、人醫等特殊職業人員,在體制里當過干部的離退休人員的力量。如賀村的合作社,每每重大事情需要協商,就要召開由理事、監事、小組長、熱心社員、獨立監事長和顧問組成的多方聯席會議,其中,理事、監事是大家選的;小組長是根據家族、住的遠近、生產狀況而推舉的;熱心社員是一些有某專長(如醫生)積極分子;獨立監事長是村支書,顧問一般是村里年長的有過合作經驗的人民公社時期的干部,以及小學教師。
四、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在于文藝隊和老人協會。
在那些資源短缺到維持生計都困難的農村地區,市場化已經過度;農民在“溫飽有余、小康不足”的基礎上能夠發揮合作效益的領域不多。因此,非經濟領域的能夠充實農民閑暇的合作可以多搞。
蘭考的新農村建設經驗之一就是農民文藝隊和老人協會的成功,這種農民自助組織是真正的低成本、低風險、高實效的。
文藝隊和老人協會可大面積進行推廣,問題在于原本不多的成本誰來付。
蘭考的五支文藝隊的成立,是因為:一是有上文提及的衡老師這樣的以組建文藝隊為事業的志愿者,他不要工資,不吃農民飯,以看到農民的快樂為最大幸福;二是農民們在文藝中滿足了作為一個文化人的需求,愉悅了身心,體驗到了“以人為本”的快樂,他們自籌資金購買演出服、樂器等;三是村里、縣里和掛職干部給教練一點交通費、農民演員一點補助,等等。
據估算,2000元就可以建立一支20余人組成的文藝隊,包括教練費用、樂器費用,等等。而老人協會的成本則是這樣的:大李西村老人協會的經費,一是外來者的少量捐贈,如掛職干部在老人協會成立時捐了1000元,其他志愿者捐贈了1000元;二是大學生幫他們賣十二生肖等手工藝品賺了一些錢;此外,老人協會會長趙鳳蘭自己較富裕,必要的時候可以自己墊支。其實,每個100余人的老人協會每年只需開支3000元左右就可以讓會員們得到極大的福利感。
無論如何,文藝隊和老人協會是能夠以較小的成本使成員們獲得極大的物質和精神福利感的。文藝隊在歡迎外來人時的主人翁式的自信,老人在過節時哪怕得到一束幾毛錢的鮮花和幾元錢的點心,都會感到莫大的幸福和滿足。村莊文藝隊和老人協會的組建,可以很好地發揮和諧、穩定、有凝聚力、有生機的新農村建設的部分功能。
如果想組建經濟合作社,則文藝隊和老人協會是很好的突破口。
例如,陳寨村是蘭考掛職干部開展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個村子,最初經驗缺乏,怎么也沒法讓該村經濟協會成立和正常運轉起來。當轉為先成立文藝隊時,當村里經濟能人捐款、村支書設法為文藝隊買好樂器時,志愿者老衡出現了,他和文藝隊隊員的努力之下的教學和實踐演習,促成了蘭考縣最有名的陳寨村文藝隊的出現。文藝隊的表演經驗增強了隊員的合作習慣,形成了陳寨合作社的文化、社會資本,于是,終于在劉平均、劉金梅等人的努力下,在外面請的外國專家、大學生、農民志愿者的參與指導下,成立了以文藝隊隊員為主體的陳寨村合作社。
再如,胡寨村的王繼偉本來不想成立文藝隊和老人協會,他認為搞合作社就是要賺錢,其他的與合作社無關。結果合作社成立后的兩個月里他的工作怎么也難有實質的推動,因為人心太散,難以相互信任。后來,就由一個理事專門負責搞文藝和老人協會,由志愿者老衡去教,當文藝隊和老人協會搞得紅紅火火的時候,合作社的養豬業、種植業也在宣傳、發動、組織方面不那么難了。現在,他深深感到文藝隊和老人協會在扭轉村風村貌、再造農村精神、營造合作氣氛、增進農民團結和協作方面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討論的現實中的新農村建設試驗的經驗教訓,希望會為相關的政策、制度的制訂和貫徹,為專家學者的理論驗證提供行動支持和經驗支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