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需要救治的是“三農”
曹建海
國家統計局最新的公報顯示,2007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全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擴大到了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是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如果剔除農民工工資收入,純粹在農村從事農業產業的農民收入將比4140元年收入低的多,真正的城鄉居民差距要大得多。而當前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市場上呼吁政府救股市、樓市以及投資幾千億救經濟的聲音不絕于耳,事實上,最應該救治的仍然是長期以來最難治的“三農”問題。
今年以來,中國長期以來靠工業化、城市化推動的國民經濟增長,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上半年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股市的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16日6124點的高峰,一路回落到2300點左右;由于房價過高和房屋嚴重供過于求,房地產也開始步入了價格持續下跌、成交量萎縮的漫長熊市。沿海工廠的倒閉和房市低迷導致的各地新開工項目建設面積減少,給飄流在城市、無力定居的大量農民工,直接帶來了大量失業和重新回鄉務農的現實問題。
由于種子、塑料薄膜、化肥、農藥、油、電等農業投入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即使不考慮用工的代價,今年農民的直接種糧成本,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國家收購價。在農業豐收和較低糧價的影響下,2007年中國農業實現總產值2.47萬億元,只有同期全國城鎮商品銷售額的83.4%。三億農村勞動力參與生產創造的農業總產值,竟然抵不上只有其1/200就業數量的房地產開發業的銷售收入。扭曲的經濟結構和不合理的糧食價格制度,實際上已經威脅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在很多地區,由于高投入和低產出,種地對于農民而言成了“只鍛煉不賺錢”的雞肋。在我國主要商品糧產區黑龍江省,不少農民因為種地不賺錢,已經不愿意種地了。
如果放任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容易預見,糧食安全問題將很快成為我國的頭等大事。最近以來,熱錢、外資開始進入我國農業和糧食市場,引起高層和社會的普遍關注。然而,只有關注和重視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出臺能對農民帶來更多實惠的政策。讓中央矛盾的是,以糧食為主的食品價格承載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34%,為CPI的最大權重指標,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我國被看作衡、測度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因此,控制糧食價格和食品價格上漲,就成為中央政府控制通貨膨脹最重大的政治任務。
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調控,實際上是建立在廣大農民承受巨大經濟壓力基礎上的。雖然中央長期對農業實行直接補貼政策,不過和農業生產增加的成本相比,早已杯水車薪。低糧價政策不僅使農民擺脫不掉對工業和城市的依賴,無法通過獨立的農業生產增加收入,加大了農業土地作價的貶值程度,給熱錢、外資、房地產商等圈占耕地提供了可乘之機;從產業鏈層面看,低糧價使得農村變相成為上游農業生產資料產業和下游加工、流通企業的利潤來源和廉價原料基地;從宏觀經濟層面,低糧價政策使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失去了測度通貨膨脹的最基本功能,由此可能誤導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
因此,當前中國最迫切需要救治的是農民、農村和農業。可以說,杜絕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對農民和農地的掠奪,大幅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提高農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自主發展地位,是目前調整我國已經被嚴重扭曲的經濟結構、走科學發展道路的緊迫任務和必然選擇,也是徹底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關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