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叢亞平:國家金融安全在何處?——金融股權出售浪潮值得警惕

叢亞平 · 2006-02-12 · 來源:新華網
金融安全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金融股權出售浪潮值得警惕 
 
 2005年10月31日 07:58:12 

叢亞平(新華社高級記者、評論員)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不僅是配置社會資源的最重要手段,也是調配經濟命脈的供血系統,金融安全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經濟專家指出,近些年來,我國在金融系統大量廉價出售我國金融企業股權,按這樣大躍進、一窩蜂式的出售進度看,不出五至十年,我國金融企業股權將有一半以上被外資所控制,這樣的結局所隱伏的嚴重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金融股權出售一浪高過一浪

    近來,外資爭奪中國金融企業股權的消息不絕于耳,我國銀行、基金、保險業的股份全都在對外出售。如美洲銀行出資25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和淡馬錫分別出資31億美元各購得中國銀行10%的股份;高盛集團和安聯保險等出資30億元美元購得中國工商銀行10%的股份;德意志銀行出資1.1億美元入股華夏銀行;美國凱雷投資集團等出資4億美元收購太平人壽25%的股權并有權增持到49%,而我與外國合資的基金公司已達18家。目前僅從不完全的統計中就有近70家金融機構已向外資出售股權。

    德邦證券有限公司總裁、經濟學博士余云輝說:在金融業競賣股權、私募融資的同時,海外上市也成為"超女選秀"般的時尚。發行人比拼的不是發行價格和市盈率,而是賤賣股份所帶來的認購倍數,如中國人壽和交通銀行。交通銀行僅以每股2.5港元的價格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在排隊海外上市的隊伍中,還有中國銀行、中國建行、中國工行、民生銀行等等。中國金融業向外資爭相出售股權宛如一場招商引資的大躍進,誰向外資出售的速度快、出售的比例高,誰就能得到政績和媒體的掌聲。國內金融企業在境外象甩賣溫州鞋子一樣競相甩賣金融股權,甚至多家金融機構向同一境外投資者壓價競賣股份,這將會帶來中國財力的大量流失。

    壓價競賣 售價過低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首席分析師陳功指出,僅4年多,從數量比例上看,外資入股國內股份制銀行的比例已達50%;如果算上4家在談的股份制銀行,這一比例高達83%。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建設銀行用15%左右的股權換來了約40億美元的資金,中國銀行則將用10%的股權換來3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工行也即將用10%左右的股權換來3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

    這個價格是貴還是便宜?從被入股的銀行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實際控制力和市場影響力來看,幾十億美元的價格太便宜了。以工商銀行為例,在國內擁有2.2萬個網點,控制著中國銀行業近20%的資產。入股工行,將給予外國投資者一個極大的共享影響力的機會,讓它們可以分享中國金融業潛在的爆炸式增長。

    陳功不客氣地說:"我們正在'出賣'整個銀行業。但外資總共花了多少錢?可以說非常之少!100億美元換來國內三大國有商業銀行10-15%的股權,這簡直會成為世界銀行界的歷史性事件!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我們還在求著把股權賣給別人!而這種毫無顧忌的渴望正迫使國外各投資銀行改變它們與中國打交道的手法,以俯就的態度壓低價格。"

    銀行的價值主要在于網絡、品牌和信用度,客戶是銀行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在中國,由于監管當局對銀行業準入進行管制,銀行特許權本身也有很大的價值。而對于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來講,其巨大的網絡、品牌和信用度的價值,以及十億人眾的客戶資源,都遠未體現在股權溢價上。在中國的銀行業海外上市過程中,銀行業以"低價"被出售的策略亟需調整!

    大量出售將造成經濟控制權喪失

    上海某銀行會計學博士駱德明認為,國外資本入股中國金融企業,除了追逐利潤這一資本的本質特性外,其更長遠的目標是要控制中國金融企業和金融產業,最終達到控制中國經濟的目的,瓜分中國經濟資源及其所創造的財富。匯豐銀行一位高管仰望浦東的交銀大廈說道:"交銀大廈不久將要更名為匯豐銀行大廈。"悄悄地控股平安保險,平穩地笑納交行控股權,再擇機控股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最后完成在中國設立金融控股集團的布局。這就是匯豐等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戰略。

    金融和國防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標志。因為在國際分工已十分發達的現代世界中,許多需求都可以通過交換或貿易得以滿足,但惟有金融和國防是花錢也買不來的。當今世界,誰有發達的金融市場和強大的金融產業,誰就成為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主角。駱德明指出,在金融猶如國防的情況下,我們還在大量廉價地賤賣金融企業(賣股份或合資),有些監管高層還明文規定商業銀行改革必須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必須與境外戰略投資者合資。這樣大躍進式地在金融領域招商引資,正可謂引狼入室,不出五至十年,我國金融企業的股份將有一半以上被外資廉價獲得,從而使我國的金融業掌控在外資之手,也就是說我國的經濟命脈將掌握在外資的掌心。這樣的前景不值得我們警惕嗎?

    正因為金融的重要,外國政府總是千方百計地對他國金融資本進入設置障礙。試問中國的金融企業哪家能輕易地在西方發達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廉價獲得他們的金融股份?中國建設銀行在紐約和倫敦已設了十多年的代表處,至今還不能升格為分行。

    根據新加坡銀行法規,如果一個銀行的控制權在外國政府或政府代理機構手里, 新加坡政府就不會批準這個銀行在新加坡開展銀行業務,中國銀行在新加坡至今沒有領到完整的銀行執照(full banking license)。而淡馬錫和星展銀行是新加坡政府控制的金融機構(類似于我國的匯金公司),卻在中國大量購買中國的銀行股份、基金管理公司股份,甚至還要在中國控制一家全國規模的銀行。為什么我們沒有類似于新加坡政府的金融保護政策?

    過度引入外資將使財富滾滾外流

    外資入股參股中國的金融企業,其目的是為了獲取中國的資源和財富。交通銀行半年報顯示,該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46.05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則虧損19.05億元人民幣;稅前利潤68.84億元人民幣。按此估計,不到5年就可收回在交行的全部投資,以后將是純粹獲利,并獲得了對中國第五大銀行的永久控制權。匯豐入股以及在港上市不到半年,交通銀行怎么一下子從虧損19億元多的丑小鴨變成了盈利46億元的金鳳凰呢?難道是匯豐入股及境外上市發揮了特異功能?當然不是!那是上市之前刻意的財務安排。因為交通銀行在匯豐入股之前,已將不良資產剝離出去并進行了財務重組(剝離的不良資產卻由國民財力來消化),以使上市后有個好的財務表現。

    匯豐銀行2001年以每股2.49元人民幣的低價入股上海某家銀行,獲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報,5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資,并擁有了這家銀行8%的股份,其后將是滾滾回報。

    金融業是高利潤行業。例如比利時某基金管理公司擁有了國內某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權,目前正在辦理1元1股增持到49%的手續。外方預計,他們只一次性投資4900萬元人民幣,五年之后可以從這家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取得每年股權投資收益6億元(按規定1.5%-2%的管理費提取比例,基金公司若管理100億元人民幣,一年管理費收入可達1.5-2億)。如果中國設立20家類似的基金管理公司(現在已合資18家),未來每年流出境外的財富將達到120億元人民幣。這還僅僅是基金業的狀況,銀行業、保險業的狀況更甚于此。

    專家指出,從主權國家的角度分析,外國實際是以虛擬的貨幣符號換取了中國金融企業現實的股權甚至控制權,并分走巨額財富。其中的真實游戲過程是:我們用出售銀行股權這樣的高昂代價換來一些美元,而我國又拿似乎多余的美元去購買美國國債幫助美國經濟建設,美國僅僅支付很低的國債利息。而在美元完成一次中國之旅回到美國時,帶走了中國金融業的股權和高利潤。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分別以3500萬美元投資平安保險11年共獲得了9.7億美元的回報,但我們取得的3500萬美元資本金買成美國國債,11年只能取得大約2000萬美元的收益。 

以上從我國近年金融股權出售浪潮迭起、競標壓低售價以及大量出售金融股權將造成經濟控制權喪失和大量財富外流等角度,分析了金融股權出售浪潮令人堪憂的現狀和前景。下面將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圖謀作近一步分析。

    單方面意愿終是一廂情愿

    人們會問,既然有這么高風險,我國金融監管部門為什么還如此熱衷出售股權,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呢?監管部門的解釋是,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根本性地改善中資銀行管理水平、金融服務水平、產品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盈利和競爭能力。然而不少專家認為,這種想法是出于外來戰略投資者都是友好合作的假設之下,有點一廂情愿。

    外資銀行參股中資銀行是以獲利為目的,而對該銀行的管理權或者控制權的爭奪將是獲利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合資銀行管理方面的整合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各種明爭暗斗很容易消耗企業的效率。最先引入外資的深圳發展銀行股權爭奪和最終被外資所控制就是例子。

    2007年以后,中國銀行業將對外資全面開放,屆時進入中國的銀行將更多以獨資銀行的形式存在,其中必然包括當前各銀行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所設立的各個分支銀行,那么這些所謂的戰略投資者銀行的嫡系分支將和在中國的旁系分支(參股的中資銀行)發生面對面的爭奪,包括市場和高端客戶群。那么這些戰略投資者將會幫誰不是很明顯嗎?首先要努力控制參股的中資銀行,如果不能,也將會通過各種渠道把該銀行優質客戶群提供給其嫡系分支機構,在此之前,這些外來戰略投資者會全心全意無保留地把中方想得到的先進管理經驗等東西提供給所參股的中資銀行嗎?這只是中資銀行的天真愿望,如果外方不能取得相當的控制權,肯定不會盡力改善中資銀行的管理和效率。

    專家提醒,像銀行業這種關鍵性壟斷行業,具有非常高的資金杠桿效應,大比例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將會造成巨額利潤流失,而中國的民營資本卻不能分享中國最肥美的金融蛋糕。更為嚴重的是,當前的銀行改革給了外資銀行打入中資銀行內部的機會,使其掌握中資銀行的核心信息和弱點,有可能在2006年以后外資銀行與中國銀行的競爭中在市場和客戶爭奪中把中資銀行打得一敗涂地。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指出,引進外資,包括邀請外國大銀行設計我國銀行改革模式,這意味著把國有商業銀行的全部信息告訴國外投資者,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弱點都毫無保留地表露在他們面前,對國家經濟利益和金融安全的影響值得深思。

    外國某銀行一位經理私下對他的中國朋友說,不理解中國銀行界為什么會那么大意。現在許多中國大銀行都有外國銀行或公司入股,并進入董事會,中國銀行的機密和各種資金動向、客戶資源等都知道,這會讓中國非常被動。他說:"這就像中國人只穿著短褲卻坐在西裝革履的西方人面前談判一樣,中國對外方知之不多,外方對中國情況卻一清二楚,這將使中國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外資金融機構的策略居心叵測

    熟悉金融運行規則的一位專家指出,根據外資金融機構常用的策略,可以模擬出他們在中國本土攻城略地的"基本路線圖":

    第一步,小比例參股,進入董事會,了解被投資企業情況,同時了解和掌握所在行業趨勢和市場狀況;

    第二步,通過增資或收購等途徑把持股比例提高到離控股國內金融企業僅有一步之遙的某個臨界點(或直接控股);

    第三步,通過外資所在國的政府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借助中國經濟的上升周期,迫使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使外資機構所持有的人民幣資產(中國金融企業股權)升值;

    第四步,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出口逐步下降,而國內需求因財富外流卻難以提高,最后導致宏觀經濟環境逐步惡化;

    第五步,在中國宏觀經濟環境逐步走向惡化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已經處于高位。此時,外資機構通過政府組織和其他手段要求中國開放資本賬戶,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第六步,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伴隨中國經濟增長周期一路持有的股權不僅分紅豐厚、而且得到股份增值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雙重收益,他們通過金融企業上市減持股份,并把投資和利潤兌換成為外匯撤離中國。

    第七步,當這種撤離行動變成一種一致行動時,人民幣不得不大幅度貶值,國內金融危機爆發。

    第八步,利用金融危機和人民幣貶值之際,境外機構把外匯回流回來再兌換成人民幣,并進一步增持或收購中國金融機構股份,達到控股目的,完成對中國金融業的進一步控制。經過一系列的有序進攻,大部分中資金融企業變成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的分支機構。

    金融引資處理不好最后圖景將會是:外資金融機構像血管一樣深入到中國各個產業肌體之中,利用金融資本統治國內產業資本,并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和轉移;中國企業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外國競爭對手的監控之下;外資機構還將其全球金融市場上的金融風險通過關聯交易和衍生工具轉移到其控股的中國金融企業之中,從而達到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開疆拓土的最終目的:轉移風險,收獲利潤,掌控經濟命脈,影響中國政治。
   
    上市、引資并非金融改革惟一路

    其實,我國金融企業改革并非只有上市、出售這一條道。如果根本制度不改,不管是上市融資、賣股引資,還是壞賬剝離,都不能改變國有銀行效益低下的嚴重狀況,引來的資可以照樣流入黑洞,剝離的壞賬可以更快的速度再產生。

    駱德明博士認為,"引入外資并不一定就能完善我國金融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減少銀行不良資產。其實,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跟監督制度執行不到位(權力大于制度)、人事制度無法形成專家領導團隊等有關,也跟忽冷忽熱的政府投資沖動有關。并非銀行治理結構一個因素發揮作用。即使為了改善治理結構,引進外資也未必具有想象中的效果。這可從國內一些銀行引入外資后公司治理運行結果中看出。上海一家銀行引入外資后也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但實際運行還是照舊,行長級領導還是由組織部門任命和管理,董事會沒有選擇經營班子的實際權力,監事會也只成了安排干部的一個機構,難以發揮監督作用。而從經營管理來看,匯豐銀行入股該銀行后,簽訂了一系列技術援助協議。但只是搞點銀行業務的入門培訓,從未將其核心管理技術傳授給合作的中國銀行,即使像成本分攤方法這些并非核心的技術,外方也不肯透露。"

    事實證明,金融企業改革僅靠上市、注資、引資,并不能真正改善管理并提高效益,是治標不治本,這從我國1600多家上市公司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例如香港中銀事件),管理機制也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果沒有機制、體制的深刻變革,僅依靠上市融資根本無法建立運行高效率的現代商業銀行。因此,轉變機制比上市融資更重要,這才是關鍵。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需要過程,需要金融機構管理制度的創新,也需要法治環境的配合,絕對不是外資參股之后就能夠形成的。當然,我們可以象出賣深圳發展銀行和交通銀行控股權一樣出賣各個金融機構的控股權來建立法人治理結構,但是這種方式建立的已不是中國金融企業的治理結構,而是外國金融企業的治理結構了,靠喪失擁有權來改善治理,這樣的成本和代價不是太高了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以色列會亡國嗎?
  6.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9.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10. 大陸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惠臺政策即將終結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