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電影《色•戒》的評論成為輿論的焦點問題,我們烏有之鄉網站擬了一個采訪提綱對一些學者進行了采訪。下面是一些學者的簡單評論,雖然不成系統,但是反映著大家的基本看法。
曹建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經濟學博士):
感謝你用這種文化的問題來考我。
不過,很遺憾,我還沒來得及看這部電影,我打算以后有時間去看一下。所以,我不熟悉《色·戒》和張愛玲,所以暫時不便就您提出的問題給予直接評論。
但是,我感覺這里面的問題非常深奧,就是對于人性和價值的抉擇及由此必然引起的巨大爭議。
特別是在全方位改革開放時代,價值多元化時期,《色·戒》引起了人們的極大爭議,說明很多人在其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現實定位。
其實,在全球化條件下,目前的中國已經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各個社會階層。與《色·戒》時期的蘇、日、美扶持和壓迫下的各個階級,在實質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歷史是不是再現了呢?
我們國家現在的問題很多,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在為權力、金錢跪拜,除了權和錢,沒有其他的信仰了。而信仰是什么?我曾經在幾次討論會中說,信仰,就是人的心中被認為神圣的,不可交易的那部分東西。所以,崇拜權力和金錢這種最直接交易的東西,實際上是當代中國人整體,最大的道德淪喪!
試問現在的中國大地上,有幾個人是站著的?社會上的弘揚美好人性的人群,我看甚至還不如《色·戒》描述的時代呢?
所以,有人認為中國人都站著,只有李安跪拜著,這個觀點在我看來是不符合實際的。當然,這只能是我自己的一種觀點。
在多元化文化的時代,簡單地,一面倒地進行贊揚和批判,可能都會產生巨大爭議。也許,用馬克思的一分為二方法,或者更加多元化的一分為三的方法,對各個階層的感受進行客觀的描述,可能更是真實的和可以接受的。
所以,我不反對《色·戒》的公映,對應擁有史上最差的人性、價值和信仰環境的當代社會,任何一個能給人們心靈帶來震蕩的東西,其產生的增量效果,至少不會比我們現有的環境差;反過來,新的東西輸進來,激蕩人們的心靈,讓人們產生反思,可以使我們已經被污濁的空氣,有了清新的可能。
楊曉陸(民間經濟學者):
因前些日子生病住院,沒看過電影《色戒》,只是聽說這是部很糟糕的片子??戳送跣|在咱們烏有之鄉的答記者問,方知《色戒》是個這么惡心的東西,令人憤慨!如此侮蔑丑化抗日烈士,美化漢奸,這絕對是典型的漢奸買辦文化。也是重新走上買辦化發展道路的中國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思想文化方面的滲透是外部敵對國家對我全面冷戰滲透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瓦解我們的民族精神靈魂,瓦解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從而徹底分裂、剝削、壓迫我們中華民族。
張愛玲的小說我沒看過,但知道她是個漢奸,從其文在大陸傳播,到拍出這么惡劣的電影,媒體和精英卻為之喝彩,這說明買辦漢奸本化越來越猖獗,精英越來越無恥,買辦漢奸的政治勢力越來越大,國人也越來越麻木,民族精神也越來越渙散。國家越來越危險!
買辦化的道路是一條死路,經濟和金融方面是這種趨勢,意識形態方面也同樣如此。既便我們在經濟和金融方面不崩潰,漢奸買辦文化的發展足以瓦解民族精神而亡國。對此我要寫文章指出這一點。
岳健勇(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政治學博士):
此片我尚未來得及觀賞。如果與中國抗戰的某段歷史有關,對于重慶政府和汪偽政府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后,圍繞鋤奸和反鋤奸而展開的激烈的諜報戰,我有些許了解。
鄭萍如是對國家民族絕對忠誠的熱血青年,為了鋤奸,冒著極大的危險執行艱巨的使命,最后成仁殉國,此堪稱中華民族的英雄!
陳美霞(臺灣國立成功大學):
我注意到你們網站談過李安的“色,戒”電影,我是很同意你們的觀點的。李安的電影是去歷史的,他懂得拍怎樣的電影才能符合“市場”的口味,觀眾市場是他的衣食父母,至于像日本殖民中國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他無法深刻理解,更不可能期望他在電影中處理。
李學軍(《讀書》執行副主編):
我還沒有看《色·戒》,所以關于電影還談不出什么,不過網上的爭論看到一些。我看到有一篇夏雨天寫的評論很不錯。突出人性大概是為這部影片叫好的主要理由,但是這樣來理解和處理人性實在是太簡單化了。更不提必須安頓的歷史感。
邵燕君(北京大學中文系):
關于《色戒》我想的不多,作為一個個人觀影者還是喜歡的。
談一點想法,是關于“純藝術”的。
純藝術的提法是非常可疑的。在當代文學的脈絡里,“純文學”這個概念從80年代中期一開始提出就是政治的:傾向西學的作家、評論家用來挑戰現實主義定于一尊的霸權地位。在今天,“純文學”又是非常政治的,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最主流的文學方式,是今天文學界最大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確實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色戒》絕對不是“純粹的藝術”,它的政治立場是非常鮮明的,就是以個人(情感和肉體)對抗、解構家國政治的宏大敘事。這在張愛玲是意識,在李安如果不是意識也是潛意識?!渡洹肥且徊恳庾R形態運作的相當成功的影片,為其成功,才達到“潤物細無聲”、“春夢了無痕”的“純藝術”效果。但問題是,我覺得任何人都有權力用藝術表達自己的立場,意識形態是多種多樣的,關鍵看那種意識形態獲得“領導權”。所以,需要討論的,不是《色戒》本身的問題,而是接受的問題。哪些人通過什么樣的媒介表達什么立場,這是需要關注的。我想也正是您問卷關注的。作為一個個體觀影者,尤其作為一個女性觀影者,我覺得很喜歡這部影片,藝術上相當精致,里邊的政治立場盡管和我不同也可以存異,不妨礙感性上被打動。但如果這部作品獲了華表獎什么的,就需要特別關注了。如果僅作為商業電影,應該可以作為一家立場存在。不過,現在的討論似乎使它的“政治問題”嚴重了。
孟暉(《讀書》編輯):
我沒看過<色戒>,也許是我的態度不對,我對這個事件真的一點花費精力的興趣都沒有。當然,你們這樣做是對的,需要有人出來為正義抗爭。但我個人對這件事真的沒有興趣,因此恕不回答問題了。
曹征路(深圳大學中文系):
因我剛從外地回來,很累,而且這片子也沒看,也沒情緒看,所以就不談了。
其實對張愛玲這種貨色過多關注沒什么意思,反而是給她幫忙。
周發強(信息產業部國家汽車計算平臺工程專家工作組組長教授):
這部電影我沒有看,我本人主要從事技術工作。但從網上看到某些評論。
從網上評論看, 丑化民族英雄,美化漢奸是廣大中國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不論這些人地位有多高,勢力有多大,都必須堅決予以打擊。民族敗類絕不容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