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維:《大國崛起》——誤導決策層和民眾的成功商業運作
——烏有之鄉“大國崛起的歷史經驗”研討會上的發言
[烏有之人按]
中國正在內憂外患中迅速發展,崛起之勢引人注目。西方發達國家宣揚“中國威脅論”,中國學界則應對以“和平崛起論”。前些時間央視大型史論片《大國崛起》熱播后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然而,該片展示的歷史視角不夠全面,結論有些片面,于歷史和邏輯都值得深入探討。近些日子,我們烏有之鄉網站已經轉發了一批討論“大國崛起的歷史經驗”的文章,從諸多角度進行了初步討論,包括了對該片贊揚和批評的聲音,并于12月10日下午組織了一次講座,正面闡述了一些關于“大國興衰的歷史經驗”。為了更為深入地探討這個話題,我們又于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上午9:00在北大資源賓館寫字間三層1308號舉辦一次專題研討會,應邀的專家學者圍繞“大國崛起的歷史經驗——由央視史論片《大國崛起》引發的思考”這個主題發表各自見解。
下面是潘維老師的演講,經演講人審閱:
潘維:
我談三點看法。
一、《大國崛起》是個非常成功的商業運作。什么原因?首先是重要的政府官員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知識界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社會大眾對這個話題也有興趣。其次是商業運作。我原先只看過解說詞。看過后感覺很難讀下去,一片混亂,沒留下什么印象。可剛才看大屏幕放映,感受到很強的視聽效果。這部片子僅用幾十頁文字就描繪了九個大國崛起的歷史,平均一個國家不到十頁,加上剪裁出不少著名學者的談話,再加上各國風情畫面和音樂,片子就有了強大的宣傳效力,對受眾有很強的沖擊力。不過,九大國的興衰史是不可能這樣描述出來的。學者的觀點也不可能用這種辦法表達。比如沃勒斯坦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學界很清楚,但他在片中的言論并不體現他的觀點。說得不好聽些,只是“斷章取義”,借學者之名推銷片子。所以說,這部片子是個很成功的商業運作。
二、《大國崛起》表達了一個相當簡單的意識形態。真是寫出來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啊。從九大國幾百年的歷史中,現代人隨便挑出些什么,就能很容易地“證明”自己對現代世界的觀點。編者并非學者,嚴肅的學者也不會去編這樣的片子。但無論是誰,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看法。一個百頁的腳本,要敘述九大國的興衰,只可能給出個很簡單的,粗糙的意識形態理解。要是用這種簡單粗糙的辦法,可以把九國的崛起描述成科技史、帝國史、殖民史、擴張史、掠奪史、陰謀史、軍事史、制度史、英雄史、反抗史、大屠殺史、社會動員史,等等。比如近代強國屠殺人類的規模和辦法是前所未有的。換句話說,對大國崛起的原因,你可以隨意想,而且都很容易剪裁出事實根據。但不管是軍事史、科技史、陰謀史等等,大國崛起肯定不僅是制度史,更不是民主史。若僅就制度史來說,正如馬克思把亞洲一些制度稱為“東方專制主義”,歐洲各國的崛起明顯與“西方專制主義”興起有關。所以說,片中觀點并不精致,不過反映了簡單粗糙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很重要。印度在崛起,中國也在崛起。印度向何處去我們相當確定,但中國向何處去我們并不確定,世界其他國家也不知道。在中國的十字路口上,意識形態左右我們的發展方向。
三、若就意識形態來談,我想在座的人會存在很大分歧。對不少人來說,片中立場恐怕是個相當扭曲的意識形態。總體而言,現代社會主義思想界對這西方大國崛起的歷史,是持嚴肅批判立場的;至少不會羨慕和津津樂道。在被壓迫民族崛起的時代,這歷史是不可能被重復的,也是我們中國不能允許其重復的。大國崛起與近代西方帝國主義的興起密切相關,與搶奪殖民地和殖民密切相關,也與我國慘遭蹂躪密切相關。日本步了西方帝國主義的后塵,但日本太晚了。一位東京大學的教授對我說:“其他西方國家都搶占殖民地,都掠奪,你們怎么不逼著他們道歉?而我們日本不過是效法西方道路,你們中國就罵個不停,還不斷讓我們道歉。這不公平,是欺軟怕硬。”我回答說,“你們搞殖民擴張太晚了。你們去搞殖民擴張時正趕上反帝國主義的時代。搞現代殖民主義,現代帝國主義,這條路中國就不讓你走。”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崇拜美國,我們反對美國搞霸權主義。要說崛起道路上的創新,蘇聯有創新,中國肯定有創新。比如對于“人民”,片子中用的是市民,什么“市民”?就是“burghers”,這個詞也就是英語中“資產階級(bourgeois)”的詞根。所以“市民”階層的興起就是“bourgeois(資本家、資產階級)”的興起。片子中把“市民”改換成“人民”,貴族與國王的斗爭也改換成人民與國王的斗爭,這就荒唐了。誰是“人民”?從蘇聯開始,“人民”這個詞出現了根本的創新。社會主義是偉大的創新,生產資料的全民占有,人民當家作主,是個偉大的創新。中國充實了“人民”的本意,不是有錢有勢的人才是人民,不是發你一張選票你就成為人民。中國的崛起也是個偉大的創新。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不靠殖民擴張,不靠占領人家的土地,不靠搞搞新帝國主義欺負別國,還能高速發展,成了世界上的大國,強國,而且在蘇聯垮臺之后。
按照通常的學術模式,討論大國崛起應是討論國家是否有一定的規模、經濟實力、軍事能力、技術創新、社會動員能力、是否建立了有公信力的穩定政體、有激勵成就和希望的有效機制、有堅強的核心價值觀,等等要素。這個片子并不展示學術的成論。而是用一個視聽作品傳播一個簡單的意識形態,一個欣賞西方國家崛起的意識形態,卻有非常的沖擊力和宣傳效果。它沖擊的是誰?第一是決策層。第二是一般受眾。第三是學術思想。主流的學術成論被一個簡單的意識形態沖垮,被一個成功的商業運作沖掉。看來,如果沒有能力做商業化的運作,在意識形態的戰場上,主流注定要輸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