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林毅夫“應對這場金融危機”的三大法寶
華執殳
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高層國際論壇上林毅夫“表示,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想找到一個不受沖擊的避風港并不現實,但相比之下,中國所面臨的狀況是最樂觀的,也是最安定人心的。”(2008年10月27日《北京商報》)此話多少有點令人費解,中國既然不是金融危機的“避風港”,為什么狀況又是“最樂觀的”和“最安定人心的”呢?原來林毅夫認為中國有“三大法寶”,能夠“幫助中國較好地應對這場金融危機。”
據“新華網華盛頓10月11日電(記者劉洪)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11日表示,盡管中國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三大因素將幫助中國較好地應對這場金融危機。
林毅夫當天在記者會上說,這三大因素是:中國具有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存在資本管制,這就為中國筑起了一道“防火墻”;中國貨幣政策穩健,中國政府過去4年都實現了財政盈余。
林毅夫表示,由于有以上的良好基礎,中國可以通過刺激內需來促進經濟發展。在刺激內需方面,中國可以增加農村投入、實現產業升級、加強教育和醫療開支等。因此,他對中國經濟前景仍充滿信心。”
在金融風暴掃蕩全球的時候,我們確實應該慶幸我們居然還有這樣的“三大法寶”;而這也確實是許多國家所沒有的;按理,借助這“三大法寶”我們應該能夠“較好地應對這場金融危機”,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然而這“三大法寶”究竟有多大“法力”?它們能夠發揮我們期待的作用嗎?這“三大法寶”名符其實嗎?
一.“中國具有龐大的外匯儲備”
一萬八千億美元,確實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它的處境卻并不美妙;首先由于美元貶值,它的實際價值縮水幾達百分之三十;其次二千多億的“兩房”投資,曾經的“真金白銀”大概與“畫餅”沒有多少區別。三者五千多億美國國債,幾成“死錢”,急用“變現”非打折扣不可,而且會隨著“變相”的進行,折扣越打越小,甚至會引起美國國債急劇下跌和美元加速貶值,從而進一步大幅縮水。
本世紀初以來,曾有很多國內有識之士呼吁要把我國的外匯儲備多元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可是不幸得很,這雞蛋的絕大多數還是放在了金融風暴策源地的這個“籃子”里,這“龐大的外匯儲備”本身已經多少有點“泥菩薩過江”的味道了,君不見,中國的金融精英今年以來仍在繼續增持美國的國債,以期保持它那虛幻的價值,也就是虛幻的“法力”嗎!
二.“中國存在資本管制,這就為中國筑起了一道‘防火墻’”
多年來,金融專家、學者、高管等精英們大談什么“中國的金融市場如何的不成熟”,什么“中國對金融市場的管制過多過死”,什么“金融流通性不足”,因此必須改革;另一方面,則鼓吹,必須學習西方“先進的”金融監管體系,必須學習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場,必須借鑒西方“成熟的”經驗,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必須解除國家對資本的管制。現在卻突然“發現”,正是這個管制,卻是一道救命的“防火墻”,好象我們雖然不能如隔岸觀火那樣絕對安全,起碼還可以隔“墻”觀火,有個相對安全,大可“人心安定”了。
的的確確,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中國的金融管制幾乎起到了挽狂瀾于既倒的作用;那時候,在全世界呼風喚雨,推波作浪的“熱錢”,把一個一個的第三世界國家席卷一空,可是撞在中國這堵資本管制的“防火墻”上,雖也沖開了若干缺口,小有收獲,卻最終不能越雷池一步,只好知難而退了。
然而,今天這堵“防火墻”的現狀如何呢?由于金融精英們改革創新的功勞,這堵“防火墻”卻開了許多并未加鎖的門,同時還打穿了更多的根本沒有門的豁口,墻體也是東塌西陷,幾成斷垣危壁了。
再來看看守衛“防火墻”的金融軍團,如今幾乎由清一色的高薪聘用的“雇傭軍”組成,據說都是擁有豐富金融工作經驗的飽學之士,多半都被冠以“資深”的頭銜,儼然可稱為“精銳之師”。然而使人憂心如焚的是,他們無論皮膚是黃是白,卻多半懷揣歐美國籍證書,或者準外籍證書——綠卡;其余的中國籍金融精英中“裸體當官”者也是在大有人在,更不要說那些鼓吹融入西方金融體系的金融界的頭面人物了。
如此金融軍團能夠為中國守住這堵“防火墻”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例如2004—2006年的炒作石油期貨導致巨虧以至破產的“中航油事件”,就是一個鐵證。據2008年09月27日中國經濟網 報道“中航油所雇用的交易員竟全是外籍交易員,機密全部暴露,營運風險加劇,在這種強勢對手面前,公司無疑處于絕對劣勢地位。總裁陳久霖的貪婪心理導致了公司嚴重違規操作面臨一系列的法律風險,因為其從事的石油期權投機是我國政府當時明令禁止的。”“明令禁止”的“防火墻”不成其為墻,“外籍交易員”又里應外合,“中航油”不敗才是怪事。
我們還看到,從去年到今年國際金融寡頭的“熱錢”有如勞山道士一般,大顯神通,穿墻而過,進出自如,不留痕跡;至今都沒有一個權威的“進出紀錄”公布出來。“熱錢”在股市、樓市上大顯身手,猶如過江猛龍;呼嘯而來,席卷而去,股市幾乎成了人家的“提款機”,嚴重失血,一路下滑,如今癱在1700點上茍延殘喘,一劑又一劑的強心針,仍然不見起色,與國外股市轉危為安形成鮮明對照。
針對當前金融風暴的嚴峻現實,我國各界形成了“埋頭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共識,然而如此金融軍團卻反其道而行之,為美國救市“買單”,去西方“抄底”的行動卻在悄然進行;而西方金融寡頭賤價收購中國優秀企業的行動也在有條不紊的展開;(參見拙文《金融精英正在為美國買單》)所謂“防火墻”既沒有阻止住大宗大宗的中國“資金”外流,也沒有阻止住大批大批的中國“資產”流失。
因此,說這堵“防火墻”已經千瘡百孔大概不能算是言過其實吧。我們還能依靠什么來阻擋金融風暴的侵襲呢?
三.“中國貨幣政策穩健,中國政府過去4年都實現了財政盈余。”
這確實是令人稍感慰藉的,如果動用“財政盈余”“刺激內需來促進經濟發展”無疑是一帖應對金融風暴的良方。然而據2008-10-25 《每日經濟新聞》政策要聞“記者從財政部獲悉:2008年全國財政收入有望突破6萬億,比去年增收近一萬億。……如果分析財政支出情況,2008年全國財政支出安排60780億元,列1800億的赤字和300億的長期國債。超收的1500多億填補赤字后,2008年也許真正做到財政收支近乎平衡。”也就是說支出之后的盈余有限得很,不過是基本平衡罷了,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危機的轉化,今后的財政收入必將停止增長的勢頭,甚至可能下滑,所以并沒有多少盈余來作額外支出的指望。與上述判斷吻合的是,近日有了關于地方政府“舉債”的放行。
地方政府搞赤字預算,一旦信馬由韁,地方“赤字”大于中央“盈余”的殷憂就可能并非是“杞人憂天”了。
當然“在刺激內需方面,中國可以增加農村投入、實現產業升級、加強教育和醫療開支等。”可是從日前重新提高對外向型出口的密集勞動力產業的退稅來看,恰恰是要暫停‘產業升級以應對低端制造業的衰退’,這豈不是南轅北轍嗎?
所以,“他對中國經濟前景仍充滿信心。”的基礎是很值得商榷的。
法寶唯其是法寶,必須貨真價實,才能神通廣大,三大法寶現狀如此,我們能夠安心得了嗎?
華執殳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七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