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按】
曹征路老師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義感的優秀作家。
是在這樣一個惡俗而趨炎附勢的時代里特立獨行,敢于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緊緊貼近工人階級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
他創作了被稱為“工人階級傷痕文學”開山之作的《那兒》,記錄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企改制的過程中,工人階級的不幸與困惑,感動了無數人,也堪稱時代記錄。
《重訪革命史,解讀現代性》是曹征路老師重新思考近代以來革命與現代性的系列之作,將在本公眾號陸續刊出。
“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
——重訪革命史,解讀現代性(十九)
從1927年11月至1932年9月,從井岡山到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幾年征戰,中央蘇區在第三次反圍剿后已經連成一片,蘇區擴展到30多個縣境,建立了24個縣蘇維埃政府。
有意思的是,在一些人眼中此時的毛澤東像一件廢棄的工具,與這一切都沒有關系了。
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寧都的小源村召開全體會議,
【“批評了澤東同志過去向贛東發展路線與不尊重黨領導機關與組織觀念的錯誤,批評到前方同志對革命勝利估計不足,特別指示(出)澤東同志等待觀念的錯誤,批評總政治部對有政治問題的人采取了組織上自由主義與組織觀念的錯誤,開展了中央局從未有過的反傾向的斗爭”。
會議“最后批準毛同志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
寧都會議結束后,留在寧都的中央局成員繼續開會,研究毛澤東的去留問題,最后做出決定:毛澤東回后方主持臨時中央政府工作,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由周恩來代理。
自此,毛澤東失去了對紅軍的指揮權。
寧都會議之后,毛澤東患惡性肺炎到長汀休養,但他在中央蘇區仍有較高的人望,中共臨時中央認為他仍是貫徹“正確路線”的障礙。
1933年2月,博古為首的中共臨時中央剛進入中央蘇區,就開展了反“羅明路線”的斗爭,其用意無疑是希望通過此舉肅清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影響。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在瑞金召開。
會前,博古本想把毛澤東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主席(相當于政府總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兩個職務一并取消,但由于早在中共臨時中央進入中央蘇區之前,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提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名委員的名單中,已將毛澤東列為第十號,所以這次會議毛澤東雖然沒有參加,但還是補選為政治局委員。
然而在這年1月下旬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毛澤東雖繼續保留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的虛位,但他的人民委員會主席職務被張聞天取代。
這就使得毛澤東不但在黨和軍隊中失去了領導權,就是在政府中僅存的發言權,也被剝奪了,按一些人的說法是“實際上毛澤東已被架空了”。
出現這種奇怪的情況當然不是王明、博古等人對毛澤東有私怨,他們那時還是一些小青年,也不認識毛澤東。但這批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年紀輕、熟讀馬列、都曾留學蘇聯。
他們認為革命都是在理論指導下實現的,而這些理論就是來自蘇聯的現成的教科書以及共產國際的指導。革命在他們的心目中,就變成了“奪權+技術操作”。
他們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期間,就成功地奪取了中共莫斯科大學支部局的領導權,俗稱“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其中的王明因為口才出眾又深得共產國際的米夫賞識而成為領袖。
1930年12月米夫以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身份來華,王明、博古等人在米夫支持下以批判“立三路線”為名,迫使中共中央于1931年1月召開六屆四中全會。王明在這次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實際上主持了中共中央的工作。
同年10月王明去蘇聯,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書記處候補書記,于是通過博古掌控著1931年到1934年期間的中共實際領導權。
這種輕而易舉的奪權,從組織上說是、當時各國共產黨還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中共還離不開這個保姆。深層原因還是在于中共本身的幼稚,認為他們在理論上確實“有一套”,大家都希望革命能夠通過理論設計盡快勝利,少吃苦頭少走彎路。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到,當年大多數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對理想信念的高度信賴、對組織紀律的自覺維護。
否則我們今天很難理解,在白色恐怖的環境中,共產黨的干部僅憑一紙介紹信,就可以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奪取最高權力,以革命的名義進行撤職、“肅反”,甚至逮捕、處決。
然而愿望畢竟是愿望,現代性偏偏不是頂層設計出來的,理論只能來自實踐本身。
沒有對中國現實的深刻理解,沒有痛苦的實踐和不斷總結就沒有中國革命的現代性,也不可能實現“紅軍以幫助工人、農民及一切被壓迫階級得到解放為宗旨。”
毛澤東那一階段在忙什么呢?
1965年8月5日,毛澤東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
【“他們迷信國際路線,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國的政治、軍事、組織、文化的那一套政策。我們反對那一套政策。我們有一些馬列主義,可是我們被孤立。我這個菩薩,過去還靈,后頭就不靈了。他們把我這個木菩薩浸到糞缸里,再拿出來,搞得臭得很。那時候,不但一個人也不上門,連一個鬼也不上門。我的任務是吃飯、睡覺和拉屎。還好,我的腦袋沒有被砍掉。”】
說連一個鬼也不上門,主要任務是“吃飯、睡覺和拉屎”,顯然是一種毛澤東風格的調侃。
有回憶錄記載,他的妻子賀子珍那時也是有牢騷的,“人家連開會都不叫你,你還瞎忙什么?”。
其實毛澤東是在忙著調查研究。
心情郁悶情緒不佳是人之常情,在肺病復發期間,他先后在永定的牛牯樸、上杭的蘇家坡、瑞金的東華山養病一住就是一兩個月。除了臥床就是到附近的村莊去搞調研開座談會。他濃重的湖南口音還多虧了賀子珍做翻譯,幫了他很多忙。
毛澤東對調查的重視,是共產黨領導人中絕無僅有的。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學風,更是一種世界觀,即人民群眾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調查也是他的方法論。無論是他早年還是一個書生的時期,還是后來領兵打仗的戰斗間隙,只要有空就去調查。
戎馬倥傯間他也丟失了一些調查報告。他曾痛心地說:
【“失掉別的任何東西,我不著急,失掉這些調查(特別是衡山、永新兩個),使我時常念及,永久也不會忘記。”】
其實在井岡山,還有一篇《寧岡調查》也遺失了。
除了這些以外,毛澤東還留下了一些有重要價值的調查報告,僅在大革命時期,至少就有八篇調查報告留下來,他們分別是:
《中國佃農生活舉例》(1926年)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
《尋烏調查》(1930年5月)
《興國調查》(1930年10月)
《東塘等處調查》(1930年11月)
《木口村調查》(1930年11月21日)
《長岡鄉調查》(1933年11月)
《才溪鄉調查》(1933年11月)
從這些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出他的重視程度。毛澤東凡作調查,目的都非常明確,針對性也很強,調查期間都是親自作記錄,結束后又親手撰寫調查報告。
【“要自己當記錄,把調查的結果記下來,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中國佃農生活舉例》,是目前我們看到的最早的一篇比較完整的調查報告。這次調查,是毛澤東在1926年做的,主要是了解佃農生活的整體狀況。這份調查報告后來被作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叢書教材。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更是蟄聲海內外。
《尋烏調查》,記錄了毛澤東早期“最大規模”的一次調查活動,主要是了解城鎮商業。毛澤東說在這之前“我對于商業狀況是完全的門外漢”,“使我像小學生發蒙一樣開始懂得一點城市商業情況”。自毛澤東開始從事調查研究活動以來,他認為:“我做的調查以這次為最大規模。”
《興國調查》,毛澤東開始有了“農村的基礎概念”。是他在江西的興國縣永豐區農村作了一次“較之我歷次調查要深入些”的農村調查。“沒有這種調查,就沒有農村的基礎概念。”“實際政策的決定,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東西,和看到的粗枝大葉的書面報告上寫著的東西,決不是具體的情況。倘若根據‘想當然’或不合實際的報告來決定政策,那是危險的。”
《東塘等處調查》,是毛澤東緊接著興國調查后,做的一個專題調查。這次調查是他在轉移途中做的,主要是想了解“這些地方的村鄉兩級蘇維埃在土地斗爭中的組織和活動情形”。毛澤東說,“在這次調查前,我對于那些情形的觀念是模糊的”。調查后發現,“哪曉得實際情形完全兩樣!”
《木口村調查》是毛澤東行軍途經吉水縣一個叫木口的小村子吃午飯時,利用短暫的時間作的一次最短的專題調查,目的是了解“村政府委員的成份及本村所殺反動分子的成份”。最后得出結論:“證明小地主富農當土地革命深入時,有許多人是要走向反革命方面的。”但也提出的疑問:“這七個人是否每人都應該殺,卻是問題。”提出了政策界限。
《長岡鄉調查》和《才溪鄉調查》,是毛澤東為了總結和推廣基層工作經驗做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建立以后,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管理國家的探索。但是,人民政府如何管理,蘇維埃政權如何運作?遇到眾多的工作障礙后怎么辦?毛澤東認為,必須找到一些典型經驗,推廣一些基層好的做法。
除了調查外,毛澤東在養病期間用大量時間來讀書。他并不拒絕理論,相反他本身就是一個理論家,一生提出過許多新概念,只是他從來沒有把理論當作教條。
多年以后,毛澤東曾感慨:
【“一九三二年秋天開始,我沒有工作,就從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來的書籍中,把有關馬恩列斯的書通通找了出來,不全不夠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頭讀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讀了這本,又看那本,有時還交替著看,扎扎實實下功夫,硬是讀了兩年書。……后來寫成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在這兩年讀馬列著作中形成的。”】
人在逆境中,每個人都會發脾氣鬧情緒,但毛澤東那代共產黨人大多數都還是能夠克服個人狹小的局限,心憂天下以大局為重的。
尤其是毛澤東不消沉,不懈怠,積極工作,努力學習的意志品質,在當時就贏得很多欽佩,比如朱德、周恩來。否則也不會出現后來毛澤東躺在擔架上跟著主力部隊轉移,也不會有遵義會議那樣的歷史性轉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