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主權按
老田以新近發現的川底村(位于太行山西麓)檔案材料《提綱》為依據,討論了集體農業成敗的一些要點,《提綱》是川底村民駁斥“林彪集團集體農業失敗論”的重要文本。
老田認為,農村的集體組織是農村建設能夠成功的關鍵。村集體在勞模郭玉恩的帶領下因地制宜,通過合理開發該村的自然資源,提高了村子的生產潛力和生產生活條件。最終以川底村集體農業的成功,反駁了某些集團及其后來者的混淆視聽的說法。關于《五七一工程紀要》,一般認為其是在九屆二中全會召開后,某些集團勢力加緊奪權活動的背景下產生的,并否定六零年代農業集體化運動的成果。這與當下推動土地私有化的言論不謀而合。
“勞模”郭玉恩在川底村。(百度圖片)川底村位于山西省平順縣,太行山西面。1951年,在川底村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五一農業生產合作社”,該社以其首創的經營管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聞名全國,有力助推了山西和全國的農業合作化。該社社長、村黨支部書記郭玉恩在1954年榮獲全國農業豐產金星獎章。趙樹理主要根據川底村的農業合作化實踐寫作了著名長篇小說《三里灣》。2011年川底村改名為三里灣村。
正文
這是一份存于川底村檔案室的文獻,注明為“提綱”,抬頭寫明是對“全體師生同志們”的講話,用軟筆寫在“平順縣教育革命辦公室稿紙”上,合計十五頁。這個文獻是對林立果等人編撰的《五七一工程紀要》相關說法的一個回應。
《“571工程”紀要》目錄(百度圖片)
林立果等人編撰的《五七一工程紀要》,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文獻,這個文獻比很多黨史權威著作,有著更高的“實事求是”精神。要而言之,這個作為政變綱領的文獻,在政治上較為具體地揭示出如何利用文革官場中間形成的反文革情緒進行政治投機——追逐“五七一投機收益”以奠定自身的領導權。同時,對于民眾來說,也要爭取其消極支持(至少是不反對),這對于政變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這個文獻在經濟方面設計的種種說法,無不以民眾的經濟生活體驗為依據,去設計意識形態宣傳的“接受機制”——據以提升民眾對其政治領導權非正當獲取的支持。在這個文獻中間,較好地體現了經濟宣傳服務于政治需要的邏輯,由于文獻內在邏輯的真實有效性,后續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間,全國人民都見證了這個文獻所設計的邏輯——以毛時代經濟上的失敗宣傳,來支撐政治上的根本性變革。
毛澤東歷來重視反面教員的作用,在林彪外逃之后親自批示把林立果等人編撰的《五七一工程紀要》下發,讓全國民眾都知道反動派的伎倆,這也算是一種別種的“種牛痘”方案吧。同時,這也是對全國人民的一種信念——把敵對力量私底下精心設計的壞話都公布出來,去接受人民的評判和歷史的評判。更為搞笑的是,差不多的輿論宣傳策略,后來就成了主流策略和手法了,有高官宣稱“1957年之后20多年經濟沒有多少發展”,更為密集的宣傳集中于“文革把國民經濟帶到了崩潰的邊緣”,有正部級意識形態宣傳機構專門雇傭寫手論證“有且只有分田單干才能夠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并帶來增產”,毛時代搞“剪刀差”剝削農民,毛時代搞城鄉二元體制把農民變成賤民等等,對照一下《五七一工程紀要》中間設計的宣傳策略,何其相似乃爾。在一定程度上,急劇的政治和社會變革,更加迫切需要宣傳的服務乃至于學術的單一化論證,至今為止,我們還不能夠說整個兒的社會科學主流研究,業已超越了“政治的婢女”的定位。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作為政治婢女的學術主流,很難兼容鮮活的經驗和事實。只有受到主流學術打壓的學界“非主流學者”,尚能夠對鮮活的經驗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和眼光。
這份川底村保留的檔案,是以川底村集體農業的成功,去反駁林彪集團的集體農業失敗論的。今天回顧,川底村的成功在當時是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的,這是與郭玉恩領導下社員艱苦卓絕的奮斗分不開的,同時,也與舊世代有一塊未曾充分利用的資源得到開發有關的。川底村位于太行山山脊線以西,石厚土薄,傳統時期土地生產力極低,因此,也遺留了巨大的潛在生產力有待挖掘,川底村的國土面積約5平方公里,解放初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00人。較高的人均國土面積,是其集體農業成功的初始條件。
據村里老人介紹,到了七十年代,村里的土地整理已經得到了根本性的進展——山地綠化和灘地改造都取得了大進展,水資源利用相對充分,把原先山坡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改成了“三保田”,還學習大寨的“三深法”(深耕、深刨、深種)種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良種推廣和林牧業的進步都很明顯,這使得川底村業已取得了初步的繁榮,工日值達到一元左右,農民的經濟狀況平均超過了城市工廠的“雙職工家庭”。毛時代的“耐用消費品”三大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在村里有一定的普及率。川底村這個成績的取得,超過了全國農村的平均值,主要原因在于:人均耕地資源遠超全國平均水平,這是林牧業得到發展空間的關鍵,同時,得益于艱苦卓絕的農田水利建設事業,其種植業也已經超過了溫飽線并有大量余糧出售。其成功經驗在于:依托集體組織的中介作用,把難于利用的山區和石灘改造為高生產性的耕地,并通過種植果樹等方式,開發了山地的生產潛力,使得人均數量大的劣質土地資源獲得了相應的潛在生產力。
到了分田前夕,村里開始了“排屋建設”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三年時間建設了305間,分給八十多戶居民使用,由于分田到戶中斷了這一過程,最后還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家庭沒有分到,這個事實成了村內矛盾的一個引子。與此同時,川底村已經有了新的規劃,要取得農林果業的全面協調發展,還因此編了一個順口溜說:東邊蘋果西邊梨,河灘百畝水澆地。花椒核桃滿坡邊,家家戶戶不缺錢。
與川底村這樣的先進典型相比,其他集體農業的不成功在于:挖掘增產潛力的努力,未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段中間實現,同時,多種經營的條件也相對缺乏空間。以筆者老家湖北省蘄春縣為例,集體農業時期的增產過程,最后是通過1970年代化肥大量進入農業才最后實現的。同時,南方地區人口密度較高,缺乏發展林牧業的地理資源空間,這就使得集體農業時期局限于種植業的單一發展,人均收入和工日值不能夠與川底村相比,老家那個生產隊到1970年代末期工日值也只有五六毛錢,大約相當于川底村的一半。不過,就算是這樣,也不能夠證明分田單干是有效的,因為雜交水稻推廣和化肥相對充裕,分田之前所有促進水稻生長的要素均已齊備,蘄春縣糧油棉等主導作物的最高產量,均在分田之前達到了,分田之后再無增產要素投入也就毫無增產空間。
不過,在分田前后老家農民還是高興的,這不是因為增產,而是因為其他政策效果,1979年糧食平均提價22%,這意味著一下子加了五分之一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經濟感受明顯有改善;同時,分田之后時間自由支配,空閑時間增加了,也是一項福利。還有就是政府從1979年開始進口千萬噸糧食,減少了對農民的征購數字,這也是一個讓步政策。以此而論,改進民眾的處境,在客觀上較容易獲得民眾的信賴,推進意識形態傳播方面的“接受機制”建設,增強宣傳效果。
在意識形態宣傳方面,也一樣存在著軍事上那樣的“以時間換空間”戰術,先給你好處讓你思想上跟著走,然后就獲得了資源集中或者剝削的社會政策空間。有社會學者依據經驗研究指出:1980年代存在著全國性的資源分配均等化的政策效果,然后到了1990年代就開始了相反的趨勢。
二〇一七年十月六日
檔案:川底村村民以自己的經驗
去反駁《五七一工程紀要》
全體師生同志們:
我們遵照毛主席“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的教導,最近掀起了批林陳整風群眾運動,重點批判林陳“571”反革命政變綱領,這是當前的頭等大事,是推動一切工作的動力,我們必須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為把這項工作進一步搞好,我們貧下中農要積極投入到這個群眾運動中,徹底撕破他們的畫皮,肅清他的流毒,化義憤為力量,把生產搞好,把教育革命搞好。
林賊一伙站在地主、資產階級的立場上,污蔑我國的大好形勢,攻擊偉大領袖毛主席,攻擊社會主義制度,胡說什么“我國十幾年國民經濟停止不前”、“國富民窮”、“農民缺吃少穿”,這簡直顛倒黑白,睜著眼說瞎話。就從我們川底大隊,工、農、付、林、牧、文教衛生等幾方面,幾年來的發展變化窮困,戳穿林最對我們貧下中農的污蔑。
工業方面,從兩個燒瓶車,發展到拖拉機,現在有加工廠;木工廠;馬廠;農具修配廠;粉坊豬廠。排車20多輛,獨輪車60余輛。
農業方面,解放初畝產215斤,總產121654斤;文化大革命前(66年),畝產:598斤,總產275069斤;現在:畝產1037斤,總產486357斤。交售國家:53年,5000斤;71年10萬斤,幾年來約交售國家約一百余萬斤。
林業方面:現在果園100畝;造林3800畝;
畜牧業:馬:51年前沒有一匹,現在25匹。羊,52年七八十只;現在八百七十余只。牲口,現在105頭;豬,解放前沒有49年5口,現在135口;川底107戶,戶均一口豬還多。
文教衛生:
社員生活:52年社員人均20元;現在120元,比52年提高6倍。人均量上千斤,口糧500余斤。縫紉機7架,收音機10個;自行車20余輛;家家有電燈;戶戶有喇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有存款。
對比一個農民生活情況:解放前;解放后。
從以上事實證明:我國國民經濟不是停止不前,而是迅速發展;農民不是少吃無穿,而是豐衣足食,生活越過越好。
為什么過去勞動人民生活那樣苦,現在為什么幸福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革命路線的勝利;我國社會制度決定。林賊所謂“國富民窮”實質是讓誰富,讓誰窮?
針對師生的實際思想對比一下:
我們和林賊的斗爭,是一場嚴肅的階級斗爭,是你死我活的。但是部分師生同志,由于年輕,對舊社會沒有經歷過;所以對批修整風的偉大意義認識不足,積極性不大;表現是:厭戰情緒;畏難情緒;有松勁思想;差不多思想。這些思想是不對的,應該克服,積極投入到這個運動中來。
對師生的幾點希望:
要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偉大教導,把批判和學習結合起來,用今昔對比,把林賊“571”反革命綱領批深批透;
要抓“綱”帶“目”;
要遵守紀律,認真學好社會主義文化課;
通過批判,提高階級斗爭、路線斗爭覺悟,提高識別真假馬列主義的能力;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馬列主義,什么是修正主義;從而更加熱愛毛主席,熱愛新社會,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更加痛恨林賊一伙反黨集團,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周圍,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搞好教育革命;沿著毛主席革命路線勝利前進,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