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杭聰:一戰促使世界殖民體系走向崩潰邊緣

杭聰 · 2014-08-28 · 來源:參考消息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核心提示:一戰削弱了殖民宗主國的力量,緩解了民族解放運動面對的政治軍事壓力。

   

  在以達達尼爾海峽為目標的加里波利戰役期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隊是協約國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為澳大利亞士兵在該戰役期間的一次進攻行動。(資料圖片)

   

  1919年,英國第三次入侵阿富汗,并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漢德利·佩奇型轟炸機空襲喀布爾。但這也未能改變英國最終被迫承認阿富汗為獨立國家的結局。(資料圖片)

  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一條街道的拐角處槍殺了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和夫人,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誰應為戰爭負責,誰該受到世人的唾棄?這個持續百年的追問仍舊是當今最吸引人的話題之一。

  一戰源于帝國殖民爭霸

  一戰的爆發根源于世界殖民體系。20世紀初,廣大亞非拉地區成為殖民宗主國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地、農業附庸和軍事基地,形成了以英國為首的世界殖民體系。隨著整個世界被瓜分完畢,當時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遇到瓶頸,逼迫各資本主義列強為爭奪殖民地展開激烈斗爭。由于在殖民體系內宗主國的力量占優,所以整個體系的民族矛盾主要表現為殖民宗主國之間的矛盾。

  英國和德國之間爭奪殖民霸權的矛盾是殖民宗主國矛盾中最突出的。德國作為后起資本主義強國,其工業生產能力趕超英國,希望借此取得殖民霸主地位。當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后,作為奧匈帝國靠山的德國想憑借贏得更大規模的戰爭獲得世界殖民霸權,英國也想通過一場大戰消除德國對其殖民霸主地位的威脅。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不計其數的人倒在戰火之中,眾多國家的邊界和民族的未來被戰爭所改變。

  戰后變相維系殖民體系

  經過一戰的洗禮和戰后的協調,殖民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暫時得到緩和。從這個意義上講,一戰是一場維系殖民體系的戰爭。

  一戰后,德國、奧匈帝國和俄國等殖民宗主國退出殖民體系。它們又可根據主動與否分為兩類。一類為戰敗的德國和奧匈帝國被迫退出殖民宗主國行列。根據1919年巴黎和會條款,德國被迫放棄了“其對海外領地的一切權利和稱號”,但它不甘心喪失殖民宗主國地位,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奧匈帝國則瓦解為多個民族國家。歐洲各國建立起凡爾賽體系。另一類為自愿退出殖民宗主國行列的俄國。俄國由于十月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的蘇聯,自愿放棄所有殖民權益。在十月革命影響和共產國際的推動下,世界許多地方成立反殖民民族統一戰線,如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第一次國共合作。一戰后全球性民族解放運動浪潮的興起與此不無關系。

  德國等戰敗國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被稱作委任統治地,成為殖民宗主國緩和彼此矛盾的戰利品。戰勝國將委任統治地分為甲、乙、丙三類。殖民宗主國對甲類地區實行行政“指導及幫助”,地域為前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領土;對乙類地區擔負地方行政責任,但在經濟上要對他國實行“門戶開放”,地域為中非的前德國殖民地;對丙類地區則將其作為自己領土的組成部分加以治理,這類地區為德國曾經的西南非殖民地及太平洋上的島嶼屬地。委任統治制度是戰后宗主國懾于民族解放斗爭的聲勢,對殖民體系的一種改造,并不能避免體系危機的發展。

  由于分贓不均,美國和日本向殖民體系發起新的挑戰。這兩個新興殖民宗主國發了戰爭財,重新分割殖民地的要求更為強烈。美國取代了整個歐洲在世界中的經濟地位,既包括工業領域也包括金融領域。可以說,美國此時已成為世界工廠和銀行。日本實行宣戰但不參戰的手法,不僅奪取了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原德國占據的中國青島和膠州灣,而且對外貿易總額幾乎增加了三倍,成為歐洲國家的債權國。日本貪婪的殖民擴張,引發美國和英國的不滿。英國看到美國實力遠超日本,便廢除了《英日同盟條約》,在同美國進行利益交換后,形成了有利于美國的華盛頓體系,英美聯手暫時壓服了日本,日本不情愿接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優先權和英國的殖民霸權,在軍國主義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

  英國和法國的殖民版圖得到擴展,但工業能力和金融能力受到一戰的嚴重削弱,成為力不從心的殖民體系捍衛者。1918年英國海外出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所占比例僅為1913年間的一半;英國從戰前的債權國變為債務國,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向紐約轉移,海外投資直到1929年才超過1914年的水平。法國作為大戰的主要戰場,1919年工業產量只及戰前的57%,農產品的產量只及戰前的60%,商船沉沒了一半以上。以“高利貸帝國主義”著稱的法國因戰爭欠美國160億法郎,欠英國130億法郎。英、法的這種窘境塑造了其保守性的外交政策,即在確保自身全局性殖民利益的前提下,向美、日等新興殖民宗主國實現有限讓步,形成華盛頓體系,稍后又不惜姑息納粹德國,實行綏靖政策,可笑的是終究也未能保全殖民霸主的地位。

  民族解放運動受到鼓舞

  從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角度來看,一戰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表現在民族自尊心增強、經濟增長引發社會階層變化和反抗殖民宗主國獲得政治軍事勝利等三方面。宗主國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之間的矛盾趨向激化。

  一戰打破了殖民宗主國無比強大的神話,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為上述地區人民沖破殖民體系奠定了基礎。當時最龐大的殖民帝國英國,在戰爭期間動員了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南非等白人自治領和殖民地印度的300萬士兵參與戰斗。澳新軍團作為先頭部隊參加了英法聯合進攻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的戰役。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代表了兩國人民英勇頑強的作風和民族團結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五個白人自治領在一戰后通過談判依賴法律途徑謀得獨立地位。

  印度在一戰后出現全民性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個運動主張以不屈不撓追求獨立的精神去克服英國維持殖民統治的決心,以甘地為精神領袖。參加運動的人抵制英國法庭、學校和商店,放棄政府公職,拒絕納稅,不承認政府法令。甘地還發動手紡車運動和自制食鹽運動從經濟上啟發廣大群眾的自信心。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使印度人民團結在一起。歷史證明,這股精神最終戰勝了英國維持殖民統治的決心。這股精神的背后是民族經濟力量的提升。

  一戰使被殖民地區的民族工業得到發展空隙,經濟力量對比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傾斜,并促成新興社會階層的壯大。戰爭期間,殖民宗主國之間相互摧毀彼此的殖民經濟網絡,暫時無力控制被殖民地區民族工業的發展。上述地區的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借此變得更為成熟、壯大,成為爭取民族解放的新興力量。從半殖民地、附屬國情況來看,阿根廷和巴西向英國買不到機車零件和采礦機械,于是在本國自己制造,制造業發展使得阿根廷產業工人數量從1907年的12萬人增加到1920年的35萬人,巴西產業工人的數量從1909年的3.5萬人增長到1920年的27.5萬多人。從殖民地情況來看,印度的塔塔家族發展出眾多的制造業企業,其中一家鋼鐵廠的規模超過英國的任何一家鋼鐵廠。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依托民族經濟力量提升,培養出新興社會階層,再依靠他們來爭取民族解放事業的勝利,是一種較為慣常的路徑。

  一戰削弱了殖民宗主國的力量,緩解了民族解放運動面對的政治軍事壓力。即便是作為殖民體系霸主的英國,一戰后力量也不如從前。19世紀末阿富汗在經歷兩次抗英戰爭后淪為英國的半殖民地。1919年具有民族獨立思想的阿富汗新國王即位,他在加冕時宣稱“不承認任何外國的統治權”。為此,英國第三次入侵阿富汗,企圖用武力壓服阿富汗人民。阿富汗軍隊在開伯爾山口、加茲尼和坎大哈三條戰線迎擊英軍,并且在東部戰線突入英屬印度西北邊境省,包圍并迫使塞塔爾要塞的英軍投降。由于阿富汗、印度邊境普什圖族抗英起義此起彼伏,還由于印度境內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英國難以籌措足夠的軍事力量應對挑戰,只能于1921年承認阿富汗的獨立地位。阿富汗成為一戰結束后第一個贏得政治獨立的亞洲國家。

  反對殖民防止世界大戰

  如今,世界大戰再次爆發的可能性絕非沒有。殖民體系的存在決定世界大戰仍有爆發的可能。當一戰剛剛結束時,由于各參戰國損失巨大,大眾普遍稱它為“一場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列寧卻深刻地指出,“依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路徑沒有變化,對殖民地的依賴沒有改變。這場戰爭并未能化解而只能暫緩體系內宗主國之間的矛盾。一戰注定是一場無法結束的世界大戰,要想結束它只能等待殖民體系的消亡。

  一戰后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形成的新世界殖民體系,很快便受到來自新興殖民宗主國的挑戰。僅僅20年后,各殖民宗主國為爭奪殖民利益發動了另一次世界大戰。只是由于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才演變為反法西斯戰爭。現存于世界的新殖民主義體系仍舊不斷引發戰爭,占領阿富汗、入侵伊拉克、攻打利比亞等戰爭行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殖民時期的炮艦政策。雖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集體殖民的新方式避免直接沖突,然而這種方式建立在美國一家獨大的基礎上,類似于1870-1914年間英國治下的和平。歷史告訴我們,會有一個新的挑戰者出現。誰會是這個新的挑戰者?有人將狐疑的目光投向中國。實際上,正是由于身為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的中國強盛,避免世界大戰才有了新希望。

  世界大戰并非不可避免。民族解放事業蓬勃發展是避免世界大戰的有力保障。一戰促進了反殖民體系力量的增長。在它的推動下,民族解放運動發展為真正的現代群眾運動。以孫中山、甘地和凱末爾為代表的新一代領袖,認識到喚起工農群眾的重要性,使得民族解放運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廣泛性。以此為基礎促成了第三世界的出現,第三世界尋求突破西方列強編織的殖民主義羅網,成為避免世界大戰爆發的力量。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崛起是自身民族解放運動的延伸,而非殖民爭霸征程的起點。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發展中國家力量越強,世界大戰越發可以避免。

  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是避免世界大戰的又一保障。殖民爭霸引發一戰,彰顯出背后的資本主義危機。一戰催生了社會主義蘇聯,世界殖民體系開始受到外部挑戰。蘇聯的出現打開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缺口,為被殖民國家脫離世界殖民體系指明了方向。僅僅由于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力發展還有一定余地,蘇聯力量尚小,民族解放運動方興未艾,世界殖民主義體系才得以安然度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危機階段。在今日的世界,社會主義的中國已成為瓦解世界新殖民主義體系的希望所在。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杭聰)

  杭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歷史學博士,倫敦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非洲史、英帝國史。主要論文有《殖民主義與非洲發展的困境》《西方礦業公司與英屬中非聯邦解體》等。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2.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5.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6.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9.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