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抗美援朝”勝利的60周年到來之際,為了編輯史料、緬懷先烈,作為一名基層黨史工作者,我編讀了一批北京市東城區的志愿軍烈士們的檔案史料。展讀之下,心中充滿了激越與沉痛的情感!
多年前捧讀魏巍同志的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其中開篇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深有同感。那就是“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
現在,當我捧讀烈士的史料時,思想感情的潮水也在“放縱奔流”,不能自已!
以前在讀《史記》時,常常感到做為一個修史者,為什么司馬遷要灌注那么充沛的感情,在述史之間夾敘夾議,火花四射,噴泄著慷慨之音,抒情的意味非常濃烈。現在我明白了,那是歷史中有些東西太感人了,必須以唱嘆出之!
圖1
圖2
在紀念“抗美援朝”這段偉大的歷史時,我們固然對偉大領袖的戰略雄謀;著名戰將的精妙指揮欽佩不已。但是當我們接觸到歷史細節的時候,在真實的史料面前,再也抑制不住感情的潮水了。細節,更能深入歷史;真實,更能觸發感慨。
在一件1952年北京市民政局致第三區人民政府關于劉兆玉烈士的情況說明公函上,有當時區政府民政科同志的批語:“來領證及撫恤費[的]是劉老太太。其意見:此消息不愿使其老先生(兆玉同志父)及兆玉同志弟知道。光榮牌暫不換。我們已同意,并通知派出所(王同志)。”(見圖1)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想見當時烈士的母親“劉老太太”是承受了多么巨大的情感創傷,而且還要回去瞞著丈夫,瞞著親人。這位劉老太太的行動,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在輝煌勝利的背后,該有多少母親在承受著喪子之痛!在如今我們享受著安寧詳和的時候,是不是也該回味一下這些母親們的情感煎熬與家庭的殘破!再巨大的歷史功績,也是要個人來承受代價的。郭沫若有詩說得好:“多少人民血,換來此殊榮,思之淚欲墜,歡笑不成聲!”面對如此真實的歷史細節,誰的情感又能不“放縱奔流”!
另外一件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頒發給烈士張鳳悟同志遺屬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其中安葬地點標明,烈士的忠骨埋在“朝鮮平安南道,介川郡,泉洞車站北頭鐵路西。”(見圖2)世人都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以前在頌讀此句時也頗感豪壯。但在真正捧讀烈士的《犧牲證明書》時,心中卻充滿了沉重與痛惜之情,積蘊良久,終于激越而出!為國捐軀的先烈啊!我們這些在家鄉安享和平的后代只能在心中遙祭:愿你們的忠魂在那片純凈而貧瘠的異國土地上安息!
烈士們的血肉早已化做了祖國的尊嚴;母親們的痛淚也早已化做了兒孫的笑臉!據最新統計,在朝鮮戰爭中,共有18萬3千1百零8名中國人民志愿軍官兵犧牲。這其中有多少母親依門望閭,盼兒不歸;這其中又有多少忠魂捐軀異國,埋骨他鄉。
這既是歷史的沉重,這又是歷史的前沿!
西哲有云:“所謂歷史,就是生者與逝者的不斷對話。”
在這里,我們這些后生者,要對逝去的先烈們說些什么?
那就是:
歷史如果重演,
英魂一定再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