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慶,念中原!
1943年2月2日重慶《大公報》總編社評
王蕓生
圖為兩名饑餓的老婦人斜靠在樹上。1942年到1943年間,中國河南遭受災荒。《泰晤士報》攝影記者 哈里森·福爾曼 攝
昨天本報登載一篇《豫災實錄》,想讀者都已看到了。讀了那篇通信,任何硬漢,都得下淚。河南災情之重,人民遭遇之慘,大家差不多都已知道;但畢竟重到什么程度,慘到什么情況,大家就很模糊了。誰知道那三千萬同胞,大都已深陷在饑饉死亡的地獄。餓死的暴骨失肉,逃亡的扶老攜幼,妻離子散,擠人叢,挨棍打,未必能夠得到賑濟委員會的登記證。吃雜草的毒發而死,吃干樹皮的忍不住刺喉絞腸之苦。把妻女馱運到遙遠的人肉市場,未必能夠換到幾斗糧食。這慘絕人寰的描寫,實在令人不忍卒讀。而尤其令人不解的,河南的災情,中央早已注意,中央的查災大員也早已公畢歸來,我們也聽到中央撥了相當數額的賑款,如此紛紜半載,而截至本報通訊員上月十七日發信時,尚未見發放賑款之事,千萬災民還在眼巴巴的盼望。這是何故?尤其令人不忍的,災荒如此,糧課依然,縣衙門捉人逼拶,餓著肚納糧,賣了田納糧。憶童時讀杜甫所詠嘆的《石壕吏》,輒為之掩卷太息,乃不意竟依稀見之于今日的事實。
今天報載中央社魯山電,謂“豫省三十年度之征實征購,雖在災情嚴重下,進行亦頗順利”。并謂:“據省田管處負責人談,征購情形極為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貢獻國家。”這“罄其所有”四個字,實出諸血淚之筆!
我們生活在天堂一般的重慶,重慶無冬,人們已感近幾天的寒冷。
盡管米珠薪桂,重慶還很少聽到餓死人,一般人家已升起熊熊的炭火,而在河南,朔風吹雪,饑民瑟縮,缺衣無食,又有多少同胞凍餒而死!現時的重慶,正為慶祝平等新約而歡欣,誠然值得歡欣,我們還應該有些戒慎恐懼之情。現時的重慶,正近舊年,雖在限價令下,而百物跳漲,雞賣到二十五元一斤,雞蛋二元二角一枚,豬肉照限價十四元一斤,但分量不夠,且搭上爛腸子,硬骨頭,劃算起來,比黑市還貴。一般摩登的食品店,賣空了架子還有人買,人們寧愿今天先撂下花花綠綠的鈔票明天再來拿貨。盡管貴,總有人買。這情形若叫河南災民聽見,不知作何感想?
談到限價,就這半個月來的經過情形看來,真令人思緒紛紛,不知從何說起。管理物價,本是極科學的事。行政效率若差,社會若無守法習慣,很難望弄好。目前重慶的情形,價是限了,限高了的就合法的高了,限低了的也跟著高了,紛紜復紛紜,買者賣者,遍市廛盡是違法之人。報載總動員會議已設立軍法執行監部,安得監獄千萬間,盡囚黑市違法人?在限價令下,這半個月來,任何事業與個人都已受到正的或負的影響,我們所能說的仍是上月十五日實施限價之日所講的幾句話:“這次限價是一個試驗,假使失敗,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政府必然將拋棄一切溫和的辦法,根據國家總動員法,嚴厲管制一切物資的生產集中與分配。換句話說,政府可以無條件征發一切物資,來分配分售。”我們為什么又重復這一段話?老實說,是因為對河南災情有感而發。河南的災民賣田賣人甚至餓死,還照納國課,為什么政府就不可以征發豪商巨富的資產并限制一般富有者“滿不在乎”的購買力?看重慶,念中原,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政府對重慶,也許將寬厚到底:但我們重慶人,卻必須深切自省,莫太征逐物欲,在這燈紅酒綠百貨上市準備過年之時,應該勉抑酒食之欲,稍節饋贈之資,以移賑河南災民。如此,還可以稍稍減輕我們的罪戾,略略安慰我們的良心!
讀者諸君如欲捐款賑救河南同胞,本報愿盡收轉之勞。
【相關新聞】
《歷史的碎片:記一九四二年中原大饑荒、蔣政權和美國盟友》
《中國饑荒史:專訪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副所長夏明方》
《災荒中的輿論監督:抗戰時期的媒體與國民政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