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媒體和專家制造的關于毛澤東的謊言,我已經看到很多了,促使我去學習一些東西,卻發現謠言就是謠言而已。
如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為了爭權,看了“5.16通知”,才知道不是為了個人權力,而是為了從思想和組織上清除資產階級復辟勢力,30年資產階級復辟,力量來自共產黨的高層,就證明了毛澤東的判斷沒有錯。
比如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從毛澤東1958年到1964年之間的著作和談話,就知道,毛澤東開始時是“大躍進”的促進派,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發明權卻不是毛澤東的,第一個發現大躍進問題的是毛澤東冷靜處理大躍進問題的也是毛澤東,第一個發現人民公社體制問題的也是毛澤東,提出適宜于人民公社發展的基本制度的,也是毛澤東,堅持商品交換,堅持“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反對“一大二公,一平二調”的,都是毛澤東。黨的主席,被逼的以寫信的形式,向生產隊的干部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見,毛澤東是多么努力地要沖破官僚系統的阻礙,也可見,官僚系統,在1958年開始,已經成為了毛澤東和底層溝通的障礙了。
今天我要說的,是關于毛澤東的《論持久戰》,關于持久戰,我知道一些人到目前為止,推出了2個人,一個是《國防論》的作者蔣百里,一個是《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的作者陳誠。他們要攻擊毛澤東的地方,是說蔣百里和陳誠是持久戰的發明人,因為這兩位提出過持久抗戰的人提出持久抗戰觀點的時間,都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之前。一些網友也找出毛澤東在發表《論持久戰》之前的一些關于持久戰的著述,來回擊他們,維護毛澤東的持久戰的發明權。
我看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也看了陳誠的《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蔣百里的《國防論》,沒有找到,沒看,實際上,也不必要看。為什么?因為攻擊毛澤東的人,根本就沒有看過《論持久戰》,也就不知道毛澤東為什么要把他的論文命名為《論持久戰》,因為一個“論”字,說明,毛澤東并沒有把持久戰的發明權,據為己有,他只是要說明,為什么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抗日戰爭這一個持久戰。所以,一些人攻擊毛澤東不是持久戰的發明人,是沒有良心,因為毛澤東根本就沒有說自己是持久戰的發明人,也沒有說自己是第一個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的人。維護毛澤東持久戰發明權的人,更加糊涂,因為你中了攻擊者的圈套了,你維護的,是毛澤東自己都沒有肯定的東西。
1、毛澤東沒有自詡是持久戰的首發人。
《論持久戰》和《持久戰論》是不同的。
這個標題,只要懂漢語的人,就會知道其不同在哪里。但是,現在是一個制造謠言的時代,我在這里還是說清楚為好。《論持久戰》,是說持久戰的觀點已經是存在的,我是論證其為什么存在。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所論述的,就是2個方面,一個:為什么抗日戰爭是持久戰,為什么速戰論和失敗論是不對的。另一個:怎樣進行抗日戰爭的持久戰,毛澤東結合紅軍戰爭的經驗,總結抗日戰爭10個月的經驗,提出了自己關于怎樣進行抗日戰爭的持久戰,這些怎樣進行持久戰的知道意見和戰爭原則,是蔣百里和陳誠提不出來的。所以,毛澤東是證論抗日戰爭的持久性和提出抗日戰爭的指導原則,前者說明關于抗日戰爭是持久戰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抗日戰爭開始時期),跟抗日戰爭速勝論和亡國論,是同時并存于社會的。而且經過10個月的國民黨陣地戰(國民黨的會戰,都是在日本軍隊的壓迫下,被迫進行的,沒有主動的會戰,是應付而已),速勝論宣告破產,持久戰論限于迷茫,只有亡國論沉渣泛起,在這種即將迷失的情況下,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目的在于增強信心,指明方向。
從蔣百里的《國防論》和陳誠的《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的題目看,蔣百里是以國防論的發明人自居的,陳誠也是以持久戰的發明人自居的。
但是,最早論及持久戰的,應該是孫武。孫武恐怕也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而已,因為弱國要在強國的侵略下生存,持久戰,是最好的選擇。孫武之前,商對夏的抗爭,周對商的抗爭,小國對戰國七雄的戰爭,都是持久的。
2、毛澤東為什么要寫《論持久戰》?
這一點問題的回答,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說得很清楚。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周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敵人作英勇的戰爭,快一年了。這個戰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身受戰爭災難、為著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斗的每一個中國人,無日不在渴望戰爭的勝利。然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么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么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后勝利,但是為什么會有最后勝利?怎樣爭取最后勝利?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于是失敗主義的亡國論者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會亡,最后勝利不是中國的。某些性急的朋友們也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很快就能戰勝,無需乎費大氣力。這些議論究竟對不對呢?我們一向都說:這些議論是不對的。可是我們說的,還沒有為大多數人所了解。一半因為我們的宣傳解釋工作還不夠,一半也因為客觀事變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質,還沒有將其面貌鮮明地擺在人們之前,使人們無從看出其整個的趨勢和前途,因而無從決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針和做法。現在好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盡夠擊破毫無根據的亡國論,也盡夠說服急性朋友們的速勝論了。在這種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個總結性的解釋。尤其是對持久戰,有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反對意見,也有空洞無物的了解。“盧溝橋事變⑴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樣一種公式,在廣大的人們中流行著。這個公式是對的,但有加以充實的必要。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于許多的因素: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軍隊,從主力軍到游擊隊;國際方面,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著重地研究持久戰的必要。因此,我的講演就來研究持久戰。和持久戰這個題目有關的問題,我都準備說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說到,因為一切的東西,不是在一個講演中完全說得了的。】
有良心的人,從毛澤東的原話中可以看到:毛澤東并沒有自己說自己是第一個說持久戰的人,而是說“很多人都說持久戰”,可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在當時社會,是一種早已存在的觀念。發表演說的目的回答“為什么”:“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么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么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后勝利,但是為什么會有最后勝利?怎樣爭取最后勝利?”。二是回擊速勝論和亡國論。三是支出“怎么辦”。
回到抗日戰爭初期,我們就會知道,在抗戰全面爆發后,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經過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了“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寄希望于國民黨的陣地戰也是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正是在此時,即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的演講,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了共產黨堅持抗日持久戰的決心和共產黨進行抗日持久戰方針。
這樣來研究《持久戰》,就不會用小人之心來污蔑毛澤東抄襲別人的觀點了。
3、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種的思想,是蔣百里和陳誠等不可能有的思想。
這里,簡要引述《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主要有以下觀點:
一、持久抗戰應有的認識。一是“不能不可存依賴心理而限制戰斗”。二是“精神戰勝一切”。三是“務存必勝之決心”。四是“不要惜任何之犧牲”。
二、持久抗戰的幾個重要點。
三、持久抗戰的戰局談。
四、持久抗戰的必要條件。
五、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持久性。
我認為:陳誠的觀點的膚淺,表現在其對抗日戰爭的認識,僅存于戰斗層面的認識上。國民黨對于日寇的會戰不可謂之不多,也不可為之抗戰精神之不堅決,更不可為之犧牲之不大,20多次會戰,犧牲300多萬人,這就是當時的現實。但日本人的腳步,并沒有停止。東北丟失,華北丟失,三晉丟失,中原丟失,華東丟失,華南丟失,南京丟失,蔣介石只能到四川去抗戰。
對于陳誠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蔣百里的文章,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毛澤東到底抄襲了他們多少。不過,大家肯定會失望。因為毛澤東是站在高山上看問題,陳誠只能在洼地上看問題,因為陳誠只是一個帶兵的將軍而已。蔣百里,是站在山坡上看問題,因為蔣百里是一個軍事理論家,可惜沒有戰略家的眼觀。他們,是望不到毛澤東的后背的。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介紹如下(引自百度百科名片)
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于敵人時或環境不利于我方時應采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于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 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 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 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其實,論持久戰這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并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
毛澤東在其著名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為“犬牙交錯”的戰爭。他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后方與無后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以上內容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8年第11期《軍事成語與軍事應用文寫作》)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并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后勝利屬于中國而不屬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為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御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