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來,烏克蘭等地緣政治問題持續發酵,俄羅斯經濟由于歐美制裁而引發經濟危機的風險陡然上升,制裁等極端世界經濟戰形式再度受到世界關注。
世界各國由于自然稟賦、發展水平等差異而促使競爭無處不在,傳統經濟社會中大國經常借助軍事擴張等手段進行激烈較量,打開封閉國家的大門,據此在全球資源配置中占據有利位置。
盡管世界經濟戰的手段異常繁多,但問題是,頂點究竟在何處?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上半年增長數據陸續公布之后,全球經濟緩慢增長的態勢愈加明顯:發達經濟體整體形勢雖然相對較好,但經濟復蘇乏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囿于改革滯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跌等影響,經濟增長出現趨緩甚至負增長。
從發達經濟體的情況來看,整體增速相對較好但不穩定,甚至出現較大反復。比如歐元區,一季度增速0.4%,在近兩年中算是個不錯的開頭,但是上半年希臘債務危機的反復,凸顯出“寅吃卯糧”式的解決方案無法根本解決歐債問題。從中長期看,歐元區面臨人口老齡化、福利虛高、體制僵化等問題,增長后勁不足。
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來看,上半年的情況也不樂觀。比如巴西,經濟形勢持續惡化,該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1.6%。
有分析指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自身內部結構問題突出,但前些年的高增長態勢掩蓋了一些問題。
同時,在市場、技術、要素、產業上依附于發達國家的局面也沒有改變,如今外部環境變化干擾,且內生動力問題也未得到有效解決,因此未來經濟增長如何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再看看美國,由于惡劣氣候和美元走強及能源部門投資削減,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季率增長僅為0.6%,二季度有所好轉,GDP初值年化季率增長2.3%,但從中也能看到將近兩個百分點的震蕩,這樣的情況在2014年同期也發生過。
有分析指出,美國經濟仍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療傷”階段,“去杠桿沒有完成”。
因此,未來一個時期美國經濟增速不會很快,加上美國大選將至以及該國推行重振制造業的影響,美國對全球經濟復蘇的拉動作用也不會很強。
盡管目前美國失業率已經降至6%以下,但勞動參與率仍然沒有顯著改善。
經濟增速顯著走低,可能導致美聯儲擔憂,失去量寬與超低利率支撐的增長動力,并不足以使得美國經濟回到快速增長的軌道上來。
此外,美聯儲步入新的加息周期,也可能導致金融市場上的風險偏好下降、杠桿率下調,從而產生新的金融風險。
換言之,當美國經濟高歌猛進時,美國政府可能對強勢美元聽之任之。而當美國經濟增長疲弱時,美國政府會在匯率問題上變得越來越強硬。在2015年,匯率戰與貿易戰的陰影正在重新襲來。
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在內的多家機構今年先后下調了對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測值,敦促各國在面對商品價格下跌以及美國升息前景時“系好安全帶”。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巴蘇(KaushikBasu)表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應把升息推遲到明年,以避免匯率波動狀況惡化及損及全球經濟成長。
世行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將增長2.8%,低于1月時預估的3%。
世行稱,大宗商品價格偏低,尤其是油價自去年以來已經銳降約40%,這對商品出口國的沖擊超過預期。世行還提醒各國準備應對美國加息。美聯儲加息將提高發展中國家的融資成本。
“世行已打開安全帶警訊,”巴蘇在華盛頓一次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建議各國系好安全帶,尤其是新興國家。”
知名經濟學家如松認為,新興經濟體特別是東亞經濟體,一直以來以出口為導向,幾乎所有的經濟政策制定,都是以促進出口為基礎的。
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實際上是一種全球產能過剩的危機,經過2008年以后各國的救市政策,并不是化解這種過剩,各國政府通過增加債務的手段將過剩保存了下來,甚至隨著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措施,原有的過剩產能更加放大了。
隨著美元加息的不斷臨近,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形式更加嚴峻。世界銀行已經將發展中國家今年的整體經濟增長目標從4.8%調降到了4.4%。
世行報告的首席作者奧恩佐格(FranziskaOhnsorge)表示:“連續四年表現令人失望之后,發展中國家依然處境掙扎,動能缺乏。”
巴蘇表示,“如果要我給美聯儲一些建言,我會建議他們明年再升息,而不是今年稍晚,”因為經濟景況好壞不一”。
“我個人的顧慮是如果美國相對較早升息,可能引發匯率走勢令美元升值,這對美國經濟沒有好處,對其他國家也會有負面影響。
可見的是,目前日本和歐洲均在通過量化寬松等措施刺激經濟,其中重要影響之一就是貨幣大幅貶值,拉動出口。
這就帶來相應的問題,不僅僅歐美國家,新興國家也會保護自身的國內市場,避免經濟大幅下滑對政府帶來的沖擊,阿根廷也是發展中國家,現在開始反傾銷調查就是這樣的含義。
如松指出,未來以出口為經濟導向的國家將展開慘烈的相互廝殺,根本的原因還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本身就不健康,對出口特別是歐美國家的出口依賴性很嚴重,同時,生產的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競爭力不足。
未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將再次抬頭,這不僅在新興國家和歐美國家之間,也存在于新興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各國保護自身的國內市場,對出口的打擊將會非常嚴重。
此時,以出口為導向的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的競爭將會非常慘烈,東盟、日本已經開啟了貨幣戰,競相將自己的貨幣貶值,以提高出口的競爭力,阿根廷開始反傾銷調查。未來還會爆發貿易戰、關稅戰(或進口配額戰),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如松表示,世界經濟不是歐美與新興國家之間的競爭,最嚴重的是新興國家之間的互相殘殺,焦點集中在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之間。
東亞國家的經濟,嚴重依賴出口,未來將進入寒風凜冽的階段,逐步走向寒冬,這是兩個原因導致:第一,嚴重依賴出口而產能過剩嚴重;第二,產品重疊度太高,沒有獨到的優勢,只能拼價格。
有人說,美國推進的TPP阻力很大,恰恰如松的觀點相反,隨著出口國家之間出現慘烈的廝殺,為了爭取美國市場(這是全球經濟最重要的消費終端)的份額,美國與東南亞、墨西哥等國家之間的談判會非常順利。
源于這些新興國家的出口如果連續萎縮,就會打擊自身的國際收支平衡,最終導致貨幣危機。
墨西哥對自己1994年、東南亞國家對自己1997年的貨幣危機想必記憶猶新,避免落入當初境地的最好辦法是爭取穩定出口,加入TPP對他們有很多好處,基于這些國家大部分是小國,也有利于美國在全球爭霸過程中拉入更多的同盟,這是一拍即合的事情。
TPP的談判是美國人用局部的手段化解全球產能嚴重過剩的一種方式,當TPP談判完成之后,區域內部在全球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實現區域內部的相對平衡,以圖實現經濟的平穩發展;相對應的就是可以打擊區外東亞以出口為導向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最終的目標自然就是匯率。
如果美國此時選擇加息,無疑會刺激日元和歐元加速貶值。
6月10日,新西蘭央行已三年來首次宣布降息,引導匯率下行。
中國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最新發布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年中更新)》中,也專題討論了貶值問題。他在報告中將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預測從7.1%調降至7%。
長期以來美元都在擔負其他貨幣疲軟的影響,實際上使這些國家向美國經濟輸入通縮,美國經濟一直相對較強,可以應對這種下行壓力。
但如果美元進一步上揚,對所有的資產類別、新興市場和央行決策來說,都可能是黑暗的、具有毀滅性的。
美聯儲啟動加息周期,可能導致資本從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大規模流出,引起這些國家的本幣貶值、債務負擔加重,進而導致危機。
此種舉措下,新興市場國家將陷入兩難境地:跟進貶值或促使資本大幅外流,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可能是低負債國家的選擇。
如果全球爆發匯率戰,中國首當其沖。過去幾年,人民幣大幅升值、出口放緩、通縮風險加劇。在此情況下,許多人認為最合理的做法就是逆轉中國匯率政策,讓人民幣貶值。
針對美國耶魯大學著名學者史蒂芬-羅奇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他認為,讓人民幣貶值是大錯特錯,將人民幣貶值,將導致全球匯率戰加劇。
在這個前所未見的量寬政策時代,全球主要出口國爭相壓低匯率已是司空見慣──先是美國,然后是日本、歐洲。如今,中國也壓低匯率,將誘使其他國家仿效,到時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再度動蕩。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宣布,為增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央行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當日實施新報價方式后,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2298元,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3306元。
對于人民幣中間價下調,美國財政部1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目前評估這一舉措的全面影響為時尚早,“但中方表示今天宣布的政策變化是其推動匯率市場化舉措的又一步驟”。
聲明還稱,美國將密切關注這些政策變化的落實情況,并繼續推動中國改革步伐,包括敦促中方采取更多措施推動匯率市場化和促使經濟向更依靠國內需求的增長模式轉型。
央行新聞發言人11日解釋說,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的決定性作用。
但有美國專家指出,此次人民幣中間價下調正好趕上美國開始步入大選季,一些政客為引起眼球難免借題發揮,老調重彈,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獲得競爭優勢。
對這一論調,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去年12月回應說,中方無意也沒有必要采取操縱匯率的方式來追求出口競爭的優勢和貿易順差,美方個別人員相關指責“很不靠譜”,匯率根本就不是影響或決定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因素。
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也公布了針對主要貿易對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報告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并未操縱貨幣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但同時呼吁中國讓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
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認為,美國政府沒有理由指責中國在匯率方面變得更加靈活,因為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直呼吁中國推動匯率市場化。
人民幣在新興市初幣中是異數。長期以來,美國對華貿易齟齬的核心主旨之一,就是持久抱怨人民幣對美元估值太低,從而形成中美貿易的不平衡。因而,長期以來,人民對美元處于美國逼迫但中國主導下的漸進升值。
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降,人民幣都呈現出“漲姿勢”,以至于中國購買美元資產被一波波的美國QE搞到縮水。數據為例,危機前的2008年6月6日,1美元可兌換人民幣6.9238元,但到2013年12月18日,1美元兌換人民幣是6.1105元。一場危機、幾波QE,讓3.66萬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縮水多少?答案不言而喻。
此外,美元貶值也給中國帶來了上一周期的持久通貨膨脹。一直強勢的出口引擎也從此疲弱無力,一直到現在都未恢復元氣。
人民幣匯率的調整,說白了不是市場任性大撒把的結果。須知,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的既定戰略目標。人民幣從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向可自由兌換過度,市熾率就應當圍繞作為基準匯率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波動。
人民幣兩天連貶,就是以市場之力來矯正市熾率和中間價的偏離。人民幣“貶時代”是否持續下去,那要看人民幣和美元匯率是否達到合理均衡。
事實上,隨著中國尋求結構改革、以確保持續發展,強行讓人民幣貶值是最不必要的做法。何況這種做法還會對全球經濟構成嚴重問題。
表面上,情況似乎令人擔憂,尤其貨幣問題導致中國的價格相對于全球價格出現變化。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過去4年,中國的實際有效匯率(即經通脹調整后,人民幣相對于一籃子中國貿易伙伴貨幣的貿易加權平均值)上升了26%。
在國際清算銀行追蹤的國家當中,中國的貨幣升值幅度比其他60個國家都大(除卻相關數據被多重外匯制度扭曲的委內瑞拉)。相比之下,一般認為屬于走強的美元,同期實際匯率升幅僅為12%。
與此同時,同屬新興市場的經濟體貨幣都急劇貶值,巴西雷亞爾、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跌幅分別為16%、32%及12%。
當然,匯率變化導致中國出口商品價格急升。加上全球需求持續低迷,中國一度強勢的出口業受到沉重打擊,今年1月總出口同比下跌3%。出口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5%,出口下跌非同小可。
同時,人民幣走強,令進口商品相對廉宜,對中國物價造成下行壓力。自然,這令通脹憂慮加劇。
全球油價大跌,加劇了上述跌勢。不過,中國上半年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剔除波幅大的食品及能源價格)仍接近1%。
在這種情況下,不難理解為何很多人認為中國將調整匯率政策,將升值變為貶值。此舉看似甚為明智,可暫時遏止經濟增長和價格的跌勢。不過,這種做法可能弄巧反拙,原因有三。
首先,改變匯率政策將削弱以至抵銷中國在改革和再平衡方面所達致的進展。事實上,人民幣走強,與中國將經濟從出口驅動轉型為消費驅動的重要目標相符。人民幣穩步升值,與這個目標方向一致,不應將之逆轉。
在這樣的匯率政策下,中國消費者購買力增強,也減少了出口商品的匯率優勢。
最近一次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當局暫停人民幣升值政策,2008年中至2010年初期間,人民幣匯率大致持平。考慮到目前情況遠未及全球金融危機水深火熱的時期那般嚴重,因此并沒有急切需要再度對匯率政策作出策略性調整。
其次,壓低匯率或會觸發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反華情緒,尤其是美國。
多年來,美國國會多次提出對中國出口商實施貿易制裁。在眾議院,由民主共和兩黨組成的一個聯盟推出所謂《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案》(CurrencyReformforFairTradeAct),將低估幣值視為一種補貼,讓美國公司可以增加對進口商品征收反補貼稅。
美國總統奧巴馬政府在世貿組織上也提出另一個針對中國的行動:這次重點在于中國通過所謂公共服務平臺和示范基地,向出口商提供非法補貼。
如果中國政府介入,將貨幣匯率壓低,美國肯定將有更多政界人士支持展開反華貿易行動,令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走向保護主義的邊緣,情況隨時急轉直下。
最后,將人民幣貶值,將導致全球匯率戰加劇。在這個前所未見的量寬政策時代,全球主要出口國爭相壓低匯率已是司空見慣──先是美國、然后是日本,如今是歐洲。如果中國也壓低匯率,將誘使其他國家仿效,到時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再度動蕩。
人民幣的貶值無疑加重了新興貨幣市場的壓力。在此之前,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貶值壓力已經較大。今年6月以來,新興市場貨幣遭全面拋售。俄羅斯、巴西及南非貨幣大幅下跌。印度、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家貨幣幣值也大幅下挫。
根據統計數據,5月至今,哥倫比亞比索對美元已累計跌逾12%,智利比索對美元匯率重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印尼盧比跌至20年以來最低點,巴西雷亞爾創下12年來新低,俄羅斯盧布也重跌到今年2月的水平。
在人民幣連續兩日下跌后,越南央行發布公告稱,擴大越南盾每日的交易區間。越南盾可以在央行設定的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浮動,先前浮動區間為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中國部主任EswarPrasad接受外媒采訪時指出,中國此舉將在全球匯市產生反響,人民幣貶值對其他幾個堅守立場的經濟體形成壓力,或將迫使他們加入貨幣戰爭,把匯率政策作為應對增長疲弱的工具。
法興銀行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過去12個月美元對大多數主要貨幣升值大約20%。
隨著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幾乎每周都創出新低,新興市場貨幣的前景尤其令人擔憂。新興市場貨幣通常與大宗商品價格密切相關,而大宗商品價格仍未見底。
此前數年幾乎所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巨大的漲幅,而這與美國低利率以及新興經濟體經濟繁榮是分不開的,目前這二者都存在變數。
可見,攻擊匯率才是世界上經濟戰爭的頂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