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工業生產過程中,原材料等購進價格下降,那么其出廠價格和終端消費品價格都該下降。但我們看到的是,工業生產實物購買成本在下降,但終端消費品價格在上升,尤其是具有剛性需求的一般消費品價格都在上漲。這是為什么?我認為,這里的成本因素,不僅是實物成本,而且還有財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因素。尤其是居高不下的財務成本方向,乃是推高價格的關鍵因素。
現在的問題是,財務成本一方面抬高工業生產成本,從成本端推高價格;而另一方面通過抑制需求壓低價格。但這一增一減之間,實際壓力巨大的是企業。它不僅壓低了企業的利潤,同時從規模邊際方向威脅到企業生存。這是中國主動性增長動力不斷弱化的關鍵所在。
現在有些學者已經在預測明年中國CPI的增長數據,而比較普遍的認知是7%。我不奇怪這樣的判斷,也不反對這樣的增速。我依然認為,經濟增速不在于7%還是7.5%,甚至6.5%也沒什么了不起,都是可以被接受的經濟增速。但我依然認為,關鍵是增長質量,而這個增長質量核心在于“中國經濟是主動增長還是被動增長”,至少當下這個問題最為突出。我們說,中國經濟有質量的增長,首先它應當是主動性增長。
我們不妨將經濟增長預期調低一點,比如7%。但必須注意一個問題,這個調低不是因為經濟衰退而“被迫調低”、不是出于對經濟不負責任的調低。不過,現在看不是。相反,中國實現7%有質量的經濟增長希望很大。為什么這樣判斷?
第一,中國貨幣政策已經轉向,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央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壓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努力。實際上,期間貨幣市場利率下跌很快,而且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和MLF投放了8000多億元基礎貨幣,現在看還是有些效果。但我們必須承認,效果大不如前。原因是,金融空轉的資金尚未有效回歸支持實體經濟的渠道,金融結構問題阻礙了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因此,目前貨幣調控的力度還需要加大,而成本非從前可比。
第二,拉動經濟主動性增長的另一個根本動力——改革,目前看力度空前,而且徹底性也非以往可比。堅信,在貨幣政策的配合下,改革的效果也會不斷顯現。
第三,政府重大經濟規劃也已有了許多開始,未來會不斷釋放能量。比如,“一路一帶”的國際戰略以及中韓、中澳自貿區建設,亞洲互聯互通的戰略構想,“長江經濟帶”所拉動的中國東西部和歐亞的大物流建設,已經各色創新驅動的政策和傳統產業的重新整合,加上各色小城鎮建設。這都是重大的經濟拉動力,這些動力將確保中國未來至少10年的穩定增長。
當然,這里面存在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在于:無論國內還是國際試圖“暗算”中國者大有人在。其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方向是貨幣政策。它就像一只無形的手,稍有差遲就會斷送中國大量財富。所以,構建中國貨幣攻守路線將是中國政府未來必須好好斟酌之事。為什么說,貨幣政策未來極其重要?
這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中國金融、資本市場的可放,使得中國貨幣政策不能單純考慮自身的情況,而需要更多地依據國家戰略,同時兼顧對內對外的要求;其二,貨幣背后實際是資本爭奪,而未來中國乃至世界實業資本稀缺將成常態,中國貨幣政策必須有利于自身的實業資本需求,同時必須參與國際實業資本競爭當中。基于此,國際環境和本國經濟“新常態”都為貨幣政策提出新的課題,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晰看到,而且始終不渝地堅持基本原則,這也是培育中國經濟新的主動性增長動力的客觀要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