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M1增速只有5.5%的時候,M2增速卻高達13.2%,這說明M2的增長主要源自定期存款的增加。這明顯是大量活期存款搬家,通過各種路徑轉化為定期存款所致。據了解,銀行之間的同業存款不計入M2,而其它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定期存款需要計入M2。從利率的角度看,定期存款大幅增加,應當是“寶類同業存款”增加所致,因為寶類產品利率高于3.25%的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從住戶存款驟然減少1.23萬億元中也可以獲得印證。居民住戶存款如此大幅減少,那M2增幅擴大是什么存款在增加?顯然是定期存款當中的同業存款。另外,4月當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4948億元,但非金融企業存款只增加1715億元,這說明企業資金十分緊張。一般而言,企業貸款支付僅僅是存款在銀行圈子里不斷地搬家,由于一些資金在途,或企業持有現金,因此總體而言,企業貸款增量會大于企業存款增量,但不會相差太遠。但近5000億元的新增貸款相對于1700億元的新增存款,這之間的差距實在過大了。這只能說明企業周轉非常快,剛到手的資金立即被用于支付,這加大了在途資金數量。
不錯。上述數據意味著有人搶了商業銀行的住戶存款。但我們必須看到,被搶的商業銀行存款是不是在支持實體經濟?問題是沒有,而是金融空轉,最多是將商業銀行的利益進行再分配,同時通過商業銀行把被分配的利潤傳導給全社會。也就是說,余額寶等金融商品完成了這樣的一個循環:第一,快速集資,讓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大量流失;第二,把集資總額的90%變成大額同業定期存款,從銀行獲得高于一般性銀行存款的收益;第三,支付持有者出資成本(收益率),同時為自己賺取傭金和通道費;第四,通過銀行把提高的存款成本傳導給貸款,傳導給實體經濟;再通過實體經濟把貸款成本傳導給物價,傳導給全體中國老百姓。實際最后是全體中國老百姓為一場財富再分配買單。
更重要的是,存貸款利率被推高,從兩個方向上嚴重壓制股票市場。第一個方向是:利率上升提高了股市風險溢價,股票投資者需要更低的股價,才可以覆蓋風險;第二個方向是:同業存款的高利率把大量資本市場的資金導入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大失血,而逼迫股市下跌。如此事態如果不能得到抑制,中國金融機構必然扭曲——貨幣市場投機資金過多,而支持實體經濟的資本量少價高,嚴重惡化中國資本負債表,嚴重威脅中國經濟安全。
無論是現實還是數據,都體現了這一無可爭辯的事實。不過在事實面前,還有一些人在狡辯,包括我曾經十分尊重的謝平先生。他們認為,貸款利率的高低主要基于資金出借者的風險判斷和信貸市場的供求關系。這兩點當然是貸款定價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因此否定基本的貨幣價格傳導機制。這是貨幣理論的基本原理,是世界各國中央銀行都在遵從的行為準則。按照謝平先生的判斷,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是不會傳導給商業貸款的,這符合事實嗎?符合經濟規律嗎?
辯論不是狡辯,更不是詭辯。經濟學家必須嚴格尊重基本經濟規律,這是底線。如果打破底線去狡辯,那還算是經濟學家嗎?
好在大勢已經扭轉。中央銀行的中高層官員上周末集體出面表態。除了劉士余副行長旗幟鮮明地表示要“下決心整頓同業業務和理財產品”之外,央行支付司副司長樊爽文也指出:不管怎么樣界定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應該還是要遵循金融業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內在要求,核心還是風險管理。
他說: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各個國家對金融的監管要遠遠高于其他的行業。所以,從事金融活動還是應該多一份審慎,少一份娛樂,少一點兒“我是屌絲我怕誰”,保持一顆敬畏的心可能更有利于這個行業的發展。另外,在互聯網領域所謂快魚吃慢魚的生存法則在金融領域應該是不適用的,或者我們應該在這方面有比較審慎的討論。銀監會法規部副主任王科進更是明確表態:對互聯網金融核心是不但要管,而且要嚴管。
由此我們應當可以判斷,去年6月份以來的貨幣數據極度扭曲的狀況,到今年4月份已經是極致,而未來將會逐漸好轉。這才是股票市場的希望所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