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為何變窮》導讀之三
13年間,格蘭仕已完成了從“世界工廠”財富美夢到噩夢的轉變。與此同時,華為已從一個中國小子成長為全球第一電信設備巨頭,成為令美國政府恐懼的企業。
4月14日凌晨,“世界微波爐工廠”的格蘭仕發生員工打砸事件,員工抱怨工資太低,只給原來招工承諾時的2/3,且工時超長。事態后雖平息,300多工人辭了職。在本人看來,這標志著“世界工廠”模式已走入了死胡同,“中國制造”正在成為財富墓碑。
早在2001年春,筆者調研了格蘭仕,并在創刊不久的《21世紀經濟報道》上進行報道評論:中國制造正“與八國聯軍化敵為友”;同年5月,在調研寶潔后,發表評論《當寶潔紀元不可抗拒地來臨》,指出跨國公司控制中國產業鏈已成定局,中國制造正變成其加工車間;更在同年11月15日中國加入WTO特刊上發表社評:中國將迎來世界工廠時代。
這是一種難以抗拒的歷史選擇。盡管本人認為這絕非是中國最好出路,更早的1999年,正值中美就WTO談判博弈高峰,筆者著作了第一本書《平衡木上的中國》,指出:當前中國首要問題是改革(特別是產權改革和行政改革)太慢,趕不上開放的速度,就像一個人走在平衡木上,手中拿著一根平衡桿,開放這一端太重,而改革這一端太輕,長此以往,最終會跌下平衡木;再如開放這條腿邁出太大步,而改革這條腿跟不上,人遲早會失去平衡而摔倒。
彼時正值中國要不要按照美國要求加入WTO爭論最激烈之時。一方認為,中國是大國,反對過度開放,國企應加快“股份合作制”方向的改革,激發員工創造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另一方抨擊這是“一股就靈”、“一賣了之”,堅決認為應借鑒亞洲四小龍的成功經驗,以開放促改革,對國企靚女先嫁給外資。結果眾所周知,中國基本按美國標準加入了WTO,僅保下了電信等極少行業。
那年筆者人未到而立,雖位卑卻不敢忘憂國。在該書中,本人如此論證:中國不是香港、新加坡那樣的彈丸之地,有著大國廣闊的市場,如通過“股份合作制”等產權改革激活民間創造力,通過國內市場充分自由競爭,在每個行業形成3-5家有競爭力的企業,再對外對等開放,到2010年中國就可能成為全球制造強國。而“靚女先嫁”,開放優先,雖然早期可以吸引全球外商投資,但是跨國公司勢必在將來形成壟斷地位,而后難免利潤外流,內需萎靡,后患無窮。
遺憾的是,這本書稿當時雖已跟廣東一家書商簽約,但因當時出版管制極其嚴格,在全國找了多家出版社皆碰壁而回。隨著1999年11月15日中美簽署加入WTO協議,筆者判斷中國“一路向西”已成定局,遂離開了原來就職的中央媒體,參與了《21世紀經濟報道》的創業。
在2001年調研了格蘭仕和寶潔等多家企業后,本人印證了此前判斷:跨國公司將控制核心技術、市場和中國產業鏈,中國民營企業只能成為其制造車間,利潤將非常菲薄,主要靠廉價勞動力貢獻利潤——微波爐在美國生產,一天開工6小時,工人周工作40小時,年收入是3萬美元;在格蘭仕,24小時三班倒,工人周工作約60小時,年收入是1.2萬人民幣,后者單位勞動收入是前者的1/30——這就是世界工廠模式的唯一秘密。
在世界工廠模式崛起早期,格蘭仕以“屠夫”般的殘酷價格戰,消滅中國和全球的制造對手,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然而,價格戰是一把雙刃劍,也削薄了格蘭仕的利潤率,使其無力打造國際品牌和銷售渠道,無法形成跨國公司的利潤微笑曲線。
逝者如斯夫,短短5年之后,寶潔式產業鏈+格蘭仕制造車間已經成為中國產業主體模式,跨國公司在大多數行業形成了壟斷和相對壟斷,原先的投資流入變成利潤流出。2005年7月人民幣開始升值,吸引熱錢投機,以彌補因利潤外流導致的國內流動性減少。隨著美國金融危機,中國貿易順差在2008年達到頂峰,也標志著中國世界工廠達到頂峰。
世界工廠開啟了一種“中國人苦命、美國人享福”的惡性循環。中國人用辛勤勞動和廉價資源換取了美國印出的大量紙幣,隨后買了美國國債,給美國人提供消費資金和公共福利;美國人印鈔購買中國商品,推動熱錢投機中國,推高了中國物價,特別是樓市價格,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成為“房奴“。
世界工廠的本質是以中國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為世界服苦役。自2005年以來它遭受多重擠壓——上游原材料大幅漲價、下游歐美銷售商壓價、歐美同業貿易保護、人民幣升值等等,都要從中國勞工身上擠壓出來。此外樓價大漲推動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美國再工業化和TTP尋求對中國的進口替代;特別是中國勞動力在2012年出現拐點。內外交困下,中國世界工廠模式已經走入了死胡同。
與此同時,華為則在國家電信業保護之下,走出了一條獨立自強的“股份合作制”之路,98.6%的股權都歸員工所有,任正非的股權僅占1.4%,2011年員工平均年薪達到28萬元。2013年凈利潤達到210億元人民幣, 7成營業收入來自海外,擁有3萬項專利技術,銷售收入接近400億美元,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
不同道路決定迥異命運。今年4月的格蘭仕打砸事件實為給“中國制造車間”立起了一塊墓碑。要知道,格蘭仕微波爐的全球制造占有率目前已超過了35%尚且如此,那些中小民營制造業很多已經破產倒閉,苦熬著的大多也奄奄一息,更不要說如果未來3年中國遭遇金融危機。
昔日世界工廠成就的財富神話,如今正成為“中國富人為何變窮”的黑洞之一。那么,時至今日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挽回嗎?有什么對策可以避免財富悲劇嗎?
坦率地說,華為的成功不可復制,如果1999年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沒能頂住壓力,放棄了對民族電信業進行保護,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華為。如今要亡羊補牢,從國家層面上必須深刻反思過度開放,實施對等開放,在發展以誰為主體,利益(利潤)誰享的核心命題上正本清源。
顯然,這是遠水不解近渴的,對于當下民營企業來說,真正立馬可用的有三招:1,退出或收縮,以現金為王;2,利用信息化,縮短供應鏈,強化市場響應能力;3,升級金融能力,利用期貨市場對沖金融危機風險。
在未來嚴寒的冬季中,前兩招相當于把身體縮成一團。但真正能穿起棉襖升起爐火的,要靠期貨套保。而《中國富人為何變窮:金融危機攻略》這本新書的重心恰恰在這里——即未來很可能出現的局面是:善用期貨套保者生,不用期貨套保者死。
是該竭盡所能避免自己名字被下一個刻上“世界工廠”財富墓碑的時候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