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大國頻出,跨洲跨洋者不可勝數,其貨幣也曾盛及一時。然時至今日,似乎只有美元獨步天下,且霸主地位極難震撼。原因何在?
引子
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就單一國家而言,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實力可謂獨步天下,無有對手。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后,美國悍然采用量化寬松政策,大肆印鈔,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使中國、日本、俄羅斯、沙特等美國主要債權國受損巨大。一時間,風聲四起:有人批評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損人不利已,有人主張中國拋售美元毀掉其霸主地位,有人主張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有人主張強勢歐元,有人提出建立超國家(或主權)儲備貨幣或紙黃金,有人提出亞元,等等,希望以此減損美元的霸權地位,約束美國人的為所欲為。然而,濤聲依舊:美聯儲依然我行我素,照樣印鈔不誤。于是乎,山野之中、市井之間、廟堂之上、江湖之遠,眾說紛紜。
此事果真無解嗎?非也。中國古人唐太宗有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西方哲學家培根又言“讀史使人明智”。因此,我等治史之士,當拂去灰塵,褪去幻影,為諸君一一道來。
美元的前世夙愿
舉世公認的美國研究權威和鼻祖托克威爾說過,“在美國,任何一種見解,
任何一種習慣,任何一項法律,而且我敢說任何一個事件,都不難從這個國家的起源當中找到解釋”。
早在1620年,102名英國清教徒就乘坐五月花號橫渡大西洋前往弗吉尼亞。根據他們簽署的《五月花號公約》發現,他們遠涉重洋,來到美國,完全是“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進基督教信仰”。多么志向高遠,多么慷慨激昂,多么無上榮光。后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美國獨立,規定美元為其法定貨幣。不過,美國獨立時將其國名命為美利堅合眾國這一行為本身,就宣告了美國擴張和美元擴張時代的到來。
可見,美元與美國一樣,具有很強的擴張性。既然他們當初來美是為了上帝的榮譽,上帝當然無所不能,而且公平公正。因此,一有時機,美國人就應該將美元帶到世界各個角落。于是乎,美元的使命就是:臥薪嘗膽,等待時機,以霸天下。
美元的臥薪嘗膽
1776年美國獨立時,還是一個比較弱小的國家,人口也只有400萬,雖然規定美元為法定貨幣,但國家信用并不高,貨幣制度并不完善,美元長時間與他國貨幣并行流通于美國境內。一個典型的例證是:南北戰爭爆發前,西班牙銀圓一直是美國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美國各官、私銀行也多以西班牙銀圓作儲備,美國人大多用鈔票兌換西班牙銀圓。這時的美元雖然以金銀本位制為基礎,但無奈美國國家實力太過弱小,美元根本無法充當國際貨幣盟主的角色,在國際貨幣的江湖中,還不得不聽命于英磅這位帶頭大哥。
美國與美元當然不滿足于英國和英磅跟班的角色,它時刻都在謀求江湖一哥地位。但貨幣一哥需要超強的經濟實力、龐大的黃金儲備、天量的本幣輸出和巧妙的制度安排,需要隱忍不發,需要臥薪嘗膽。為此,美國和美元等了整整170年。
美元的霸業基礎
為發展為經濟一哥,美國開始了西部大開發,迅速成為兩洋大國,洲際鐵路陸續建成,經濟實力迅速崛起。自1894年起,美國的GDP就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經濟遠超世界第二三四大經濟體——英國、德國、法國及其總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GDP更是占全部資本主義GDP的60%,全球GDP的50%以上。美元圖謀天下有了絕對堅實的經濟基礎。
為了準備黃金儲備,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部長上任后,就采用了“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一時間,流入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黃金過多,引發了通貨膨脹。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的黃金儲備約占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于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3/4,放眼天下,獨狐求敗而無對手。
為了進行本幣輸出,美國大發戰爭財,使交戰雙方均對其負下巨額債務。二戰中如此,一戰中也是如此。一戰結束時,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即使是英法等戰勝國也淪為美國的債務人。為了支付戰爭賠償,德國需要向美國借債,支付給英法戰勝國;英法戰勝國需要德國的戰爭賠款,以便償還對美國的戰爭債務。其實,當時的債務關系是:德國欠英法戰爭賠償,英法欠美國戰爭債務。簡單地說,就是美國把錢借給德國,德國賠償給英法,英法再還給美國。從民法學債權理論角度來看,英法完全可以把對英美的債務與對德國的債權轉讓給美國,從而從這一三角債關系中退出。這樣的話,可以減少債務清償流程,提高清償效率。因此,英、法兩國政府首腦于1920年5月發表聲明,主張同時一筆勾銷對美國的戰債和對德國的賠償要求。但美國政府沒有答應這一要求,還是堅持按三角債關系辦理。美國人一向崇尚實用主義,主張效率至上,但在這一三角債問題上卻是避簡就繁,不怕麻煩,降低效率,其根本原因在于,可以借此讓美元經由德國戰敗國之手,流到英法戰敗國國庫中,后才回流至美國。這樣一來,美元本幣輸出就能實現,國際貨幣儲備中美元的比重將會上升,美元才可能圖謀天下,正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的GDP和黃金儲備均占全世界的50%以上。經濟實力、黃金儲備、軍事實力獨霸天下。此時,只需要具有雄才大略的人進行巧妙的制度安排就行了。
美元霸業靠舵手
完成這一轉變的偉大舵手就是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美國總統,具有雄才大略,堪稱曠世奇才。他一心要將美國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推廣到全世界。例如,早在1915年任海軍部長期間,他就以劍為筆,為海地寫出一部新憲法。
羅斯福總統對戰后國際秩序的謀劃基于“四大自由”和《大西洋憲章》。所謂“四大自由”,即羅斯福總統在1941年1月6日致第77屆美國國會的年度咨文中提出的美國對世界的“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免于恐懼的自由”負有義務,實質上宣布了美國要在全世界范圍內領導建立起以“四大自由”為核心的國際政治經濟法律新秩序,而美元霸權就是這一秩序的重要支柱。經過羅斯福總統的縱橫捭闔和后任總統杜魯門的討價還價,在經濟領域主導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以美國經濟實力為基礎、以西方經濟觀念為準則的世界經濟框架——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帝國橫空出世,它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為主干,以關貿總協定為輔助,以《大西洋憲章》和英美特殊關系完成世界舊老大英國與世界新領導美國之間的權力轉移,以聯合國否決權獲取美國全球警察國家地位為政治保證,而二戰前和二戰中各國家貨幣的競爭性貶值和混亂現象,似乎是貨幣盟主美元就任前的群雄互殘式大比武。刀光劍影之后,各國貨幣元氣大傷,唯獨美元毫發無損,盟主自然非它莫屬。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金融貨幣體制協議。根據協議,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1美元=0.888671克黃金),而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有權按這一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但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維持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幅度不得大于1%)。于是,美元等同于黃金,被稱為“美金”。美金徹底粉碎了戰前幾個殖民帝國的貨幣勢力范圍,為美元霸業鋪平了道路。
美元霸業初長成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美國人忙活了170年,顯然不僅僅是將美元與黃金掛鉤那么簡單。所圖者不過“利”耳。
美元所牟之利叫做國際鑄幣稅(internationalseigniorage),其前提是貨幣國際化。因此,美國必須將美元投放到國外,并使其他國家愿意、樂于或者被迫接受。在這一點上,美元成竹在胸。如前所述,美國已經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將黃金與美元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法律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接下來就是要把美元投放到國際貨幣市場了。
時機千載難逢。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經濟上瀕臨崩潰,政治上矛盾重重;西歐各國對蘇聯心懷恐懼,擔心國內如火如荼的工人運動演變成共產主義革命。這時的美國,不僅毫發未損,反而更加強壯: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均占世界一半以上,GDP已經連續領先世界50年,政治上成為五大國際警察之一,軍事上擁有終極殺器——原子彈。于是,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RecoveryProgram,又稱馬歇爾計劃)后,西歐各國迅速接受。該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絕大多數西歐國家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
通過馬歇爾計劃,美元扮演了“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英雄救美大戲,顯示了世界貨幣盟主功蓋天下的超強實力和豐功偉績,西歐各國對美元也是望眼欲穿,一時形成了美元荒。這樣,通過馬歇爾計劃,美國人成功地將美元投放到國際貨幣市場,使美元成為法律上與事實上的首選國際貨幣,為美國牟取國際鑄幣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在一系列國際經濟條約基礎之上,要求對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進行綜合的平衡考量。因此,美國雖然在國際金融核心領域獲取了獨一無二的權利——美元成為法定儲備貨幣,與黃金等值,但美國也承擔了兩項不可能始終完全履行的義務:(一)無限制地按官價向各成員國兌現黃金;(二)提供足夠數量的美元以用于國際清償。這就是所謂的特里芬之謎(Triffin Dilemma)。這種近于絕對的權利和絕對的義務會束縛美國的手腳,與美國人的權利最大化、義務最小化目標相距甚遠。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擯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國際經濟條約將美元附隨的權利與義務掛鉤的規定,形成以保障美元權利為主的國際習慣或慣例。
用最簡單的方式解讀就是:假定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國際儲備貨幣上享有的全部權利和承擔的全部義務均為100%,則作為唯一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享有的權利為100%,但承擔的義務也為100%,其權利減去義務之后的凈利差為0。這顯然不符合美元的鴻鵠之志。
于是乎,在確立其世界貨幣法定盟主之后,美元必須對自己開炮。美元危機的到來又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正所謂,欲練神功,揮刀自宮。
美元的揮刀自宮
自我克制難,揮刀自宮更難。
美元也不是一開始就想揮刀自宮的,因為那時畢竟還是貨幣江湖中的一哥,呼風喚雨,很是風流快活。
但從1950年開始,失去了戰爭中巨額訂單刺激的美國經濟開始疲軟,朝鮮戰爭的爆發又直接增加其巨額軍費支出。到1958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斷增加,而黃金儲備卻迅速減少。為了防止美國通過增發美元的方式彌補損失,其他國家紛紛拋售美元,終于在1960年釀成第一次“美元危機”。在隨后的幾年當中,美國卷入越南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到了1971年第七次美元危機爆發時,焦頭爛額的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不再履行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于是,美元完成了揮刀自宮。
這是因為,通過美元與黃金脫鉤、宣布美元貶值、使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和建立牙買加體系,美元的國際地位不是受到削弱,而是得到加強了:一方面,它作為國際首選儲備和結算貨幣的地位沒有受到根本動搖;另一方面,保證美元的含金量和不貶值不再是美國應予承擔的法定義務。相反,美國對于美元這一國際貨幣,除了負責印刷以外,似乎不再承擔任何別的義務。再次套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假定國際儲備貨幣上享有的全部權利和承擔的全部義務均為100%,美元揮刀自宮、與黃金脫鉤后承擔的義務為0,但享有的權利與其占國際儲備貨幣的比重相等,即使在金融危機已經5年后的2013年1月,美元在國際儲備貨幣的比重仍為61.5%,其權利減去義務之后的利差為61.5%。
因此,美元可以憑借美國的經濟優勢地位和布雷頓森林體系時形成的先發優勢,只享有權利,不承擔義務。這當然是世界貨幣盟主的最高目標。從此,巨大的國際鑄幣稅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
美元國際鑄幣稅
目前,對于國際鑄幣稅的內涵,學術界雖然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但一般都認可廣義或狹義鑄幣稅的兩分法。美元所取得的國際鑄幣稅主要包括傳統意義上的鑄幣稅、擴展意義上的鑄幣稅(即一些學者所稱的國際通貨膨脹稅)和國際儲幣意義上的鑄幣稅(包括一些學者所說的外匯風險規避節約成本)。根據宋芳秀、李慶云的《美元國際鑄幣稅為美國帶來的收益和風險分析》一文,僅1977年到2004年間,美元所獲取的傳統鑄幣稅收益就達1456.17億美元,獲取的通貨膨脹稅收益達5444.14億美元,獲取的國際儲幣稅收益達13945.15億美元,三項累計達20845.46億美元;根據程恩富、王中保、夏暉的《美元霸權:美國掠奪他國財富的重要手段》一文,從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到2001年,美元貶值幅度達87%;根據劉歡、姜婷婷、王建華的《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匯率操縱國》一文,從2001年到2006年,美國通過國際通貨膨脹稅,從國際社會凈賺資本收益達4.055萬億美元。其中,通過操縱美元貶值賺取8920億美元,壓迫別國貨幣升值、制造資產價格變動賺取3.163萬億美元。美元盟主獲利之豐,由此可見一斑。
當前,美國無理要求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企圖迫使中國簽訂人民幣版的《廣場協議》,根本目的就是要從中國獲取巨大的國際通貨膨脹稅,從實質上削減對中國所負的巨額債務;其所實行的量化寬松,也是從全世界攫取國際通貨膨脹稅而已。
鑒于美元的零義務、大特權,美國當然不會將其僅僅當作一紙貨幣來玩。他們要玩大的,要玩心跳,讓全世界隨時心跳。玩什么呢?玩石油。這就是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闖江湖
石油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和國際貿易中的大宗初級產品和“心跳”產品。顯然,將美元的國際鑄幣稅移植到石油貿易中,使之最大化,并盡可能使美元成為石油貿易的唯一結算貨幣,是世界貨幣盟主美元的上上之選。
1973年,中東戰爭爆發,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石油輸出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順差。世界石油出口一哥沙特極為擔心美元貶值。美國利用沙特的擔心,與沙特簽訂了一系列“不可動搖的協議”,沙特同意將美元作為出口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通過沙特的羊群效應,歐佩克其他成員國也與美國達成美元與石油“掛鉤”的“共識”。這一系列協議奠定了美元在國際石油交易計價貨幣中的壟斷地位。這些將美元與石油掛鉤的協議,與美元所主導的世界三大石油指數一起,進一步強化了美元在石油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石油成為目前國際貿易中幾乎唯一100%地采用美元計價的大宗初級產品,這樣,美元確立了在國際石油貿易中的獨家壟斷地位,成為國際石油貿易法律制度中事實上的法定貨幣。于是,石油美元形成。
通過石油美元,美元在國際石油貿易中單方面享有權利而不承擔任何義務。這樣,一方面,美國無疑可以獲得巨大的國際鑄幣稅;另一方面,美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一己之利,通過美元貶值和石油指數操作,人為地抬高或壓低國際油價,對主要國際競爭對手的經濟發展進行戰略打壓。這一點,無論其競爭對手為主要石油輸出國如俄羅斯,還是為主要石油進口方如歐盟、中國、日本等,都深受其害。
鑒于此,美國堅決反對任何挑戰石油美元的圖謀,必要時以武力除之而后快。2000年,伊拉克時任總統薩達姆要求其石油買家以歐元作為支付貨幣,企圖挑戰石油美元的江湖地位。為強迫伊拉克重新回到石油美元面前,美國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出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后來,伊朗計劃推出石油歐元,美國又對伊朗敲打不斷。
美元的恐怖平衡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美元是國際金融的核心。經過數百年的奮發圖強,經過幾十年的苦苦經營和縱橫捭闔,美國終于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金融秩序。在這一秩序中,美元實現了權利最大化和義務最小化。
美國當然是極力維護這個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金融秩序,任何企圖使美國權利義務在此領域對等或平衡的做法——如石油歐元、石油亞元、超主權貨幣(the super-sove reign reserve currency)——都將被認為會破壞國際金融的穩定和世界經濟的繁榮。簡言之,美國力圖以自己的權利最大化和義務最小化的美元霸主地位來“綁架”其他國家和經濟體,以維持所謂的恐怖平衡狀態。前哈佛大學校長、克林頓政府時期的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urence Summers)所稱的“金融恐怖平衡”(the balance of financial terror)可以說是對美元霸業和圖謀所做的最佳解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