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進口放開有望在年內成行。
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昨日透露,“原油體制的改革正在進行中,實際上今年在原油進口方面已有相關文件印發,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關方案都在研究制定中。”
“這方面改革會加快,”連維良進一步說,符合節能安全環保要求的企業,將賦予原油使用方面的資質。
有消息顯示,關于原油和成品油市場準入放開的兩個重要文件已征求意見,最快在年內下發。多部委將在準入資質與獲得配額方面作出具體規定。這意味著備受地方煉廠、民營煉廠期待的原油進口放開已指日可待。
身份表述不分公非
根據今年10月份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煉油企業進口原油使用資質條件(征求意見稿)》,對于身份的表述已不再區分是公還是非,而是根據加工能力:主要煉油裝置實際一次加工能力不低于500萬噸/年,并且單套裝置不低于300萬噸/年,二次加工能力不低于300萬噸/年,三次加工能力不低于400萬噸/年的煉油企業,就可擁有原油進口權。
在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看來,根據煉油能力,而不是身份,不論是國有身份還是非公身份的企業,都可以有平等的機會進入和退出,這是破除行政壟斷的重要方向。
機構預測,2014年國內將至少新增1000萬噸進口原油配額,新增配額主要分配給較小型煉油企業。
“這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中國煉油產能大幅提高,是中國實現能源自給,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基石。”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對上證報表示,“能源領域對整個國家而言具有戰略意義,放開的前提是保障安全。”
削弱兩桶油壟斷能力
另一個重要文件則是由商務部牽頭制定的關于成品油進出口配額的細則文件。“文件落在成品油進出口配額的細則。”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原油和成品油進出口配額將出現重大變化:進口配額實行總量控制,中石油、中石化無限制進口時代將被終結。在總額一定的前提下,中石油、中石化的配額將受民營配額擠占。”
“總量控制是打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大國企長期壟斷的最立竿見影的手段。”
林伯強告訴上證報記者,過去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主的進口主體,基本上可以無限制得到配額。原油需求量是一定的,實行總量控制后,非公煉廠加工產品,市場份額就能得到有效保證。“等于說,商務部在制定政策時,從源頭上削弱了兩桶油的傳統市場壟斷能力,切實為中小規模的企業騰出市場空間。”
但一名中石油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進行總量配額制,中石油海外油氣產量是否不應再計入總量配額,應算作“自己生產的國產油氣當量,而不是海外進口當量”。這部分如能算在海外產量,而不算作進口原油,對中石油的沖擊其實并不大。
摩根士丹利日前發給本報的報告認為,開放原油和成品油進口的配額控制,將令地煉廠商大幅提高競爭力,進而改變國內銷售市場的版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