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軍萬馬”開發頁巖氣的主張,看極端市場化災難
高戈里
頁巖氣,是國務院近年新批準的獨立礦種。它賦存于富有機質泥頁巖及其夾層中,是以吸附和游離狀態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規天然氣。長期以來,“中國是一個富煤、少油、貧氣的國家”。[1]過去,由于頁巖氣開采成本高,開發利用緩慢。近幾年來,隨著水平井和水力壓裂等關鍵技術的突破,頁巖氣開發正在改變世界的能源格局,并已經開始影響相關國家能源戰略的重大調整。據報道,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初步估計在31萬億立方米,在世界名列前茅,預計2020年產量將超過1000億立方米,達到目前常規天然氣生產水平,2030年產量有望與常規天然氣相當,與美國接近。[2]
當下的中國如何開采頁巖氣,是國家亟待確定的戰略課題。對此,近年來學術界關于“市場化”開發頁巖氣的呼聲非常高,其中最典型的是2012年11月16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2012財新峰會”上,針對“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采權都掌握在國有企業手里”,公開主張:“開發頁巖氣遇到的問題不僅是技術問題,在中國還有體制問題,頁巖氣的分布是非常廣泛的,適合一些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3]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有學者重提“放寬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準入”的政策建議。[4]
對此,有必要用事實說明:“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采頁巖氣的極端市場化資源開發模式,若被采納,很有可能帶來一系列災難。
一、“千軍萬馬”開發頁巖氣有可能誘發生態災難
頁巖氣藏的儲層一般呈特低孔、特低滲透率的物性特征,氣層壓力高,其開采通常要先打直井到幾千米地下,再向水平方向鉆進數百米到上千米,并采用大型水力壓裂技術,通過向地下注入清水、陶粒、化學物等混合成的壓裂液,以數十到上百兆帕的壓力(產生1兆帕壓強,需要在1平方厘米面積上施加約10公斤的壓力),將蘊含天然氣氣流的巖層“撬開”。[5]據報道,在美國開采頁巖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單位面積打井密度越高產氣量就越高,其打井密度通常是開采常規天然氣的數倍。美國著名的巴奈特(Barnett)頁巖氣區塊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2008年鉆井數量已達1.21萬口,平均每平方公里打一口井,故開采頁巖氣有“地毯式鉆井”之稱。[6]
頁巖氣的上述氣藏特點和開采特點,決定了國家大規模開發頁巖氣不能回避“兩必然兩可能”的環保問題:
一是必然加劇水資源短缺。據報道,開采一口頁巖氣井通常需要20萬噸水。在頁巖氣開發的“十二五”規劃中,像華北地區、準噶爾盆地、吐哈盆地、鄂爾多斯盆地都是嚴重缺水地區。有業內專家提醒,即便在陜西和四川,大規模開發頁巖氣也有可能出現與工業、農業和生態需求“爭水”的社會發展難題。[7]
二是必然形成大面積的地下水污染。開采頁巖氣,需要向頁巖中注入的壓裂液中含有大量化學成分,這勢必造成大面積的地下蓄水層污染,且根本無法治理,后果也難以預測。
三是可能引發嚴重的地表水污染。西方石油寡頭雪佛龍最近一二十年在厄瓜多爾熱帶森林、在尼日利亞三角洲等地排放污水帶來的災難,[8]是前車之鑒,很值得警惕。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教授級工程師丁士東指出,最大的污染存在于反排階段,因為壓裂液里含有高分子和低分子聚合物。[9]2010年,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蜀南氣礦在四川珙縣上羅鎮鉆探兩口頁巖氣井,經過兩年努力,實現了我國首例頁巖氣商業供氣。目前的情況是,這兩口頁巖氣井每天都要從頁巖氣儲藏層中抽出一部分有害廢水,再用水罐車將這些廢水運走,以“反排廢水”方式,重新注入新鉆探的頁巖氣井的地層深處。據了解,頁巖氣的廢水處理費用約占頁巖氣開采成本的10%左右。如果頁巖氣開采市場完全放開,受資本逐利性的驅動,一些民營企業能不能像國企那樣不惜代價承擔社會責任,難說。除此之外,還有媒體稱:“頁巖氣開采可能導致氣井周圍半徑一公里范圍內的飲用水被甲烷、乙烷和丙烷污染。”[10]
四是可能誘發地震。四川,既是天然氣和頁巖氣的富集區,同時又是地殼板塊斷裂帶的富集區。目前的情況是,一些地震斷裂帶附近已經或正在興建了一大批巨型水電站,如金沙江下游在建或規劃中的四座巨型水電站,就位于或靠近最近頻繁發生3.0-4.9級地震的華鎣山、則木河、小江等斷裂帶,其中裝機容量600萬千瓦的向家壩水電站2012年底蓄水發電后,庫區就發生過3.1級地震,震中就在白楊坪隧道旁;[11]又如裝機容量僅次于三峽電站、水庫總庫容相當于1975年河南特大水災洪水總量四分之三的溪洛渡電站,附近就曾發生過七級地震。[12]與此同時,一些地震斷裂帶附近正在規劃或已經開采頁巖氣,如四川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內就有華鎣山斷裂帶。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劉杰最近指出:汶川地震釋放出了巨大能量,引發了南北地震帶中不同斷裂帶的調整運動,這些斷裂帶也趨向不穩定。這種效應叫做“庫侖應力觸發”。根據經驗,南北地震帶的活躍期一般要持續10年左右,因此在未來幾年內,南北地震帶發生七級地震的可能性仍存在。[13]
原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包書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陳,現階段對頁巖氣商用開采的環境影響評估,的確還未將地震風險考慮進去,主要原因是主流觀點認為人工壓裂量與自然的壓力差得很遠。[14]據了解,目前國內鉆探頁巖氣井,通常避開地下巖層的大斷裂,靠近巖層小斷裂,因為巖層大斷裂不但有地質風險,而且儲氣層氣藏不穩定,氣體容易流失,而巖層小斷裂不但頁巖氣儲層裂縫發育良好,氣體逃逸也比較少,又便于開采。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頁巖氣開采過程中注水井持續加壓導致地下巖層節理、裂隙擴張,在水的潤滑作用下,產生了更多微破裂,可能導致小震增加,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地質專家的注意,并被部分學者所證實。根據英國地質調查局(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發布的調查報告,2011年4月和5月在英國蘭開夏郡分別發生的2.3級和1.5級地震,均系夸德里拉資源公司在頁巖氣開采的水力壓裂作業過程中高壓灌注壓裂液所引發的。又據四川省地震局張致偉等人2012年5月發表在《地球物理學報》上的論文,2009年1月,位于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牛佛鎮與隆昌縣黃江昌鎮交界的天然氣采空廢井“家33井”在人為加壓注入廢水后,注水井周邊地區立即出現顯著的小震增強的異?,F象,隨著注水壓力的增加,注水井周邊先后發生4.4級和4.2級地震,每月可觀測到的小型地震也達到160余次。[15]
中國的經濟騰飛需要有充足的能源供應,在增加煤炭使用量受碳排放限制、增加石油天然氣使用量的能源供應線受外部勢力制約的情況下,大力開發西南地區豐富的水電資源是我們能源開發戰略的必然選擇。然而,在能源開發戰略路徑必然選擇水電和頁巖氣并進的情況下,四川特殊的地質條件不能不讓我們擔憂:在地震斷裂帶附近興建的一座座巨型水電站蓄水增加地表壓力后,如果頁巖氣開發走低稅率刺激小水電和煤炭市場化開發的老路,在地下巖層中失序亂“撬”,能否改變相對穩定的地應力,誘發地質災難,難說。
那些主張極端市場化的專家學者,哪個敢打包票“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采頁巖氣不會誘發下一個“5·12”大地震?
不敢打包票,你就得慎之又慎!
否則,就有可能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需要水電和頁巖氣富集區承擔能源開發的生態風險,但這種風險必須是可控的,為資源地百姓、為子孫后代負責任的。“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采頁巖氣的主張一旦施行,很有可能要重蹈以往通過低稅率助推小水電資源市場化開發給干旱河谷地帶來的荒漠化,助推煤炭資源市場化開發帶來地表下陷、環境污染等生態災難和“血煤”代價,引發災難再由國家埋單的資源開發老路。
二、“千軍萬馬”開發頁巖氣可能落入西方的能源戰略陷阱
時下的中國,人們對“新能源”的認識往往局限于太陽能、風能、頁巖氣等能源類型。這其中,媒體對“頁巖氣革命”炒作最熱。對此,一些海內外學者持謹慎態度。有人甚至警告:“頁巖氣革命其實是個騙局。”[16]美籍旅歐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指出:“目前頁巖氣的開采極具爭議,因為會使有毒物質進入地下水,同時還可能會破壞地質構造引起地震。”他還披露:“在評估了生態環境的影響后,幾個歐洲國家的政府已經暫停國內頁巖氣的開采。”[17]
一些中國學者也持謹慎態度。如蔡金水先生2013年1月在《人類是曙光——世界新能源正面臨革命性突破》[18]一文中,就概括了美國能源戰略變局的四大詭異現象:
最近,中國互聯網上正在熱議的一個話題:近幾年世界能源市場上,美國出現了一些令人不解的詭異現象:
1、美國竟然由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凈出口國,出口石油比進口石油還多……
2、更詭異的是,美國公開放棄了伊拉克的巨大石油資源,并宣布開放75%的美國離岸石油和油氣田開采權……
3、世界石油天然氣價格反常地不斷下降……
4、美國放棄了核能,卻把最新研制的壓水堆、行波堆等先進核電技術轉讓給了中國……
蔡金水接下來的推測是:
對這些詭異現象,也許只有兩個解釋:美國已經控制了比伊拉克更豐富的石油資源,或者美國已經掌握了能夠代替中東石油的新能源。
實際上,這個問題美國官方和學術界三四年前就曾直言不諱地宣稱過:
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早在2009年2月就對記者明確宣布:“21世紀的工業革命需要新的能源技術,新能源技術革命不要怕被(多數人)誤解為神話的公開挑戰!”
2009年11月9日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舉行的“新能源技術發展現狀及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專題研討會上,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社會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安東尼·喬治(Anthony George)教授作了主題演講,承認“美國多年來不用看中東產油大國的臉色,而依靠新能源技術革命額外地得到了大量的石油!!!” [19]
這里還有一個訊息。2013年9月10日,在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主辦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高峰論壇”上,《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作者、美國趨勢基金會主席、著名趨勢學家杰里米·里夫金明確提出,以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為基礎和動力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正走向尾聲,一種建立在互聯網和新能源相結合基礎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屆時,現有的全球生產和生活模式將被顛覆。[20]美國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測,這場新能源革命對美國GDP增長的貢獻值將達到4%,而且能在2020年前創造170萬個新就業崗位。有跡象表明,豐富的、低成本的新能源正在推動美國制造業復興。[21]
山姆大叔推行霸權主義政策是很自私的,他們不可能是“活雷鋒”。要進一步理解“蔡金水推測”,有必要介紹當下中國被主流學術界和主流媒體淡化乃至于屏蔽了的兩個有可能是關系國家發展命運的“能源資訊”:
資訊一:曾一統天下的石油天然氣“有機生成說”,早已被推翻。
旅居德國的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在《石油大棋局:下一個目標中國》[22]中,對傳統的石油天然氣“有機生成說”(即石油天然氣由生物遺骸生成的)早已被俄羅斯科學家提出的“無機生成說”推翻的依據、過程,有著詳細的介紹,這里只簡單介紹一統天下的石油天然氣“有機生成說”難以自圓其說的幾個常識性問題:
疑問一,按照“有機生成說”,那么,盛產石油天然氣的中東地區哪來那么多的“生物遺骸”?有人計算過,僅沙特阿拉伯加瓦爾一個油田就“需要一個長寬高各約15公里的立體空間,里面填滿恐龍肉”,這可能嗎?世界上已發現的3萬多個油田中,有8個特大油田占了全部儲量的一半左右,“生物遺骸”怎么能集中得這么離奇?[23]據中國工程院2011年預測,我國頁巖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古生界,技術可采資源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三。[24]同樣的問題是,古生界只有低等生物,要生成如此巨量的油氣資源,需要多少三葉蟲遺骸?
疑問二,石油天然氣儲存最深處達1.4萬米(西西伯利亞的羅馬什基諾油田),萬米深的石油天然氣井世界各地有不少,當初的“生物遺骸”是怎么埋下去的?誰解釋過?
疑問三,按照“有機生成說”,生成天然氣的源巖和聚集并保存天然氣的蓋巖就應該是含有大量有機質的烴源巖,屬于水成巖,然而,有一部分石油天然氣(頁巖氣)卻儲存于火成巖之下,如俄羅斯德涅茲河盆地80個儲油或儲氣地點部分或全部屬于“結晶質基巖構造”,又如前蘇聯和越南合資的蘇越石油公司于1987年5月在白虎盆地5000米深處的花崗巖層中也打出了石油,日產石油33.8萬桶,這又怎么解釋?
疑問四,按照“有機生成說”,如何解釋大量比水輕的石油為什么總是儲存于水層之下?
疑問五,按照“有機生成說”,如何解釋一些油田產量趨向枯竭后,儲量和產量又突然猛增數倍(如美國1971年開始開采的潘佐爾公司尤金島330號油田)的“石油儲量動態性補充”現象?[25]
疑問六,不少油氣藏與金屬和非金屬礦床相伴,并有大量的氦,有誰解釋過這種“有機生油說”無法解釋的共生現象?
疑問七,如果“有機生成說”成立,那么,太空探測發現的土衛六上的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份),又是從哪來的?土星的衛星上何時出現過大量的生命?
與這些難以自圓其說的常識性問題相關的是,“生物遺骸化石化”石油成因說是俄羅斯科學家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于1757年最早提出來的。兩百多年來,這一沒有充分科學依據的假說從未受到西方科學界的任何質疑。[26]
西方科學界和主流輿論在狂熱鼓吹“羅蒙諾索夫假說”的同時,又在不予余力地打壓相反意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為擺脫西方對石油的控制,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斯大林在前蘇聯啟動了獨立自主地研究石油理論和勘探技術的超大型科學計劃。1951年,以尼古萊·庫德瑞夫斯塔夫發表《駁石油生物成因之假說》為標志,“俄羅斯-烏克蘭現代石油理論——地殼深處非生物源石油成因論”誕生。經過40多年1000多篇科學論文的深入討論,他們最終證明:石油的來源不是生物性物質。生成短鏈碳氫化合物分子所要求的壓力和地幔層的壓力相等,這就使得石油能在地幔里不斷生成,并通過斷層或遷移通道,被擠壓到地殼的淺層。[27]
西方主流輿論何以要打壓前蘇聯科學界對石油天然氣“有機成因說”一統天下的批判?原因就在于按照石油天然氣“無機成因說”最保守的估計,“地球有巨大的石油儲量,足夠滿足未來幾千年的人類需要”,[28]而一旦公眾接受這種新理論,西方石油寡頭就無法炒作“石油峰值論”并制造能源枯竭的市場恐慌,他們也就無法將其控制的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從1973年初的三美元/桶,一步步炒高至2008年6月26日140美元/桶的天價。
紙里包不住火。進入21世紀后,西方一些有良心的科學家逐漸向世人公布了天然氣可以無機生成的研究成果——曾任歐洲空間局科學項目部主任、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執委會主席的羅格•博奈和曾任歐洲南方天文臺臺長羅德維爾•沃爾徹在其新作《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中指出:
在冥古代(距今45-38億年),那些束縛在吸積的小行星中的揮發性化合物,從熔融的巖石中被釋放出來形成了次級大氣。……在不斷的碰撞過程中會產生冰和揮發物以及輸送水冰混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氮等大氣基本元素。
……甲烷主要由生物和人類產生,也可通過自然界中的陽脊火山噴發產生。水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放出甲烷和氧氣,方程式為:
CO2+2H2O→CH4+2O2[29]
西方為維持石油霸權的上述戰略圖謀至今沒有完結,因為石油天然氣“無機成因說”一旦打破“有機生成說”一統天下的局面,人類緊接著就要面對能否人工合成的問題。與此相關,有學者在分析新能源發展動態的基礎上警示:美國正悄然啟動一場新能源開發及輿論控制的大戰略。
資訊二,許多中國人想象不到的新能源革命正悄然臨近。
時下的中國,人們對“新能源”的認識往往局限于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頁巖氣等“物理能源”和“化學能源”。這其中,媒體對“頁巖氣革命”炒作最熱。
善良的中國人很可能又被西方石油寡頭及其鼓吹手們忽悠了!
據中國學者蔡金水在《人類曙光——世界新能源正面臨革命性的突破》中介紹,新能源還包括許多鮮為人知的“量子能源”(這里借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振宇教授提出并定義的概念)[30],如暗物質與暗能量、空間能、引力能、射線能、磁能,還包括行波堆、快堆等核技術的突破,以及以氧核冷裂變、冷核聚變為標志的新核能等一二十種類型。這其中一部分的開發利用技術正在面臨或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并即將在近期以低成本進入商業開發。
對于美國能源戰略變化的詭異,蔡金水先生判斷:很可能是美國已經搶先一步掌握了成本低廉、儲藏豐富、環保清潔的新能源技術。有跡象表明,最有可能的是掌握了“氧核冷裂變”(水中的氧原子裂變為碳和氦)與亞氫反應堆(即“冷核聚變”,也就是水中的氫坍縮為較低能級亞氫)技術,或者掌握了“特斯拉線圈”的實用技術。
這其中最能說明美國能源戰略詭異的,是“氧核冷裂變”技術。
1983年哈爾濱高級工程師王洪成發現,在水中加入他偶然失誤配制的“特殊膨化劑”等后,水能轉變成燃料并驅動各類機動車。然而,基于“科學常識”,主流科學界一直將其視為“偽科學”予以否定和抵制。1992年12月 16日,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在檢測結論中認為:經檢測確認95%以上的水轉變成柴油等燃料,但按照現有自然科學理論,水的分子結構是氫二氧一,燃燒需要碳,而“水中氧的去向和油中碳的來源不明”。
與主流科學界以現成的化學反應理論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背道而馳,原國防科工委新能源實驗開發基地副總工程師、上海學者許馭在王洪成真實演示的啟發下,經過17年的刻苦鉆研,在吸收、聚集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土衛六上的甲烷與海底、地下油氣藏的形成過程與王洪成超常規“水變油”發明(發現)具有相同的形成機理,進而實現了鏈式“氧核冷裂變”原始創新理論的整體性重大突破。
許馭證明:王洪成的“水變油”實驗不是人們思維定勢中的碳和氧的化學反應,而是“氧核冷裂變”。
據許聲毓先生的《“氧核冷裂變”——或可改變世界的新能源技術革命》一文介紹:
氦-3是國際物理學界公認的核裂變產物。許馭認為,在重現土衛六上的甲烷和地下石油天然氣形成過程的超常規實驗中,共發生了兩次“氧核冷裂變”:第一次通過巧妙接收宇宙線µ子引發超分子微腔中激發態氧原子發生無水環境中“氧核冷裂變”,形成高密度超分子超流µ子氦-3離子磁流體(實質上已通過超分子微腔自組裝成天然氦-3冷聚變成氦-4的高能冷核聚變微電機);第二次將上述與超分子微腔相配位的µ子氦-3離子磁流體等新物質按萬分之一的比例放入大量海水中,在µ子氦-3與外來中子冷聚變為氦-4(放出18.4MeV能量)的過程中,在海水中發生了第二次“氧核冷裂變”生成石油天然氣、大量的氦-4(在干天然氣田中含量約占7%)、巖鹽等;多余的新物質繼而與其他物質冷核聚變生成其他金屬、非金屬共生礦。[31]
通俗地說,“氧核冷裂變”就是水中的氧原子(原子量16)在常溫或低溫等條件下,裂變為碳原子(原子量12)和氦原子(原子量4)。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當年承認“水變油”事實又弄不明白的“水中氧的去向和油中碳的來源不明”問題,在擺脫了化學常識的僵化禁錮后,卻能在量子常識中得到答案。
“氧核冷裂變”商業化推廣的技術門檻在于,實驗中95%的水加5%的油,雖然能完全轉化成油,但轉化后的油具有敲缸、爆缸、腐蝕性等副作用,還需再加工。
據報道,許馭的研究項目在國內被封殺后,其研究團隊一些成員移居美國,獲得了美國國會、能源部長朱棣文以及五所大學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他們的研究成果,從此“不能講,也不敢講”了。[32]
基于上述分析,蔡金水等認為,美國很可能已經搶先一步掌握了成本低廉、儲藏豐富、環保清潔的新能源技術。如果這一判斷屬實,那么,美國新能源戰略就隱蔽了一個重要的戰略企圖——在悄然啟動一場史無前例的新能源革命的同時,忽悠中國人耗費巨資去發展核電、風能、頁巖油氣、油砂等高投資、高污染、高風險的非常規能源,將高代價的夕陽工業包袱冠以“新能源”名義甩給中國,以此拖垮未來的中國經濟。
三、“千軍萬馬”開發頁巖氣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當前,中國能源安全最大的問題,是對外依存度過高,其中石油的對外依存度2012年為58%,2013年將達到59.4%,[33]天然氣對外依存度2012年為28%,[34]預計2020年將達到50%。[35]
對此,有專家認為:“頁巖氣的開發,對于降低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增強在國際能源領域和地緣政治中的話語權意義重大。”[36]
這話抽象地說,沒錯,但具體化為政策建議,有些“專家”的主張就值得斟酌了,因為,鼓勵開發頁巖氣沒錯,但未必就一定要“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采頁巖氣。
如今,國內一些秉持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專家學者主張頁巖氣探礦權全面“市場化”開發的呼聲很高。
據報道,國土資源部為推進頁巖氣“市場化開發”,于2011年6月和2012年9月兩次共推出總面積3.1萬平方公里的23個區塊,面向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公開招標出讓頁巖氣探礦權。
然而,一些專家對國土資源部兩次出讓頁巖氣探礦權招標的“市場化改革”仍然不滿,他們認為,頁巖氣雖已進行了兩輪招標,但“用于進行招標的區塊并不是最好的區塊,最好的都在(國有的)石油公司手里”。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77%的有利區塊面積、80%的資源潛力處于現有油氣區塊內,分屬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石油這四大石油公司,而國土部前兩輪拿出來招標的都是屬于資源基礎和條件并不被看好、尚未登記油氣礦業權的23%的空白區塊。這些“業內人士”強烈主張:國家要真正推動頁巖氣發展,必須在第三輪頁巖氣招標中能有所突破,拿一些好區塊出來招標,否則拿二三流區塊出來可能就是一個美麗的陷阱。[37]
此處說到“陷阱”,筆者認為,那些“業內人士”的建議,倒有可能讓國家落入“陷阱”。
因為,一旦向社會招標出讓四大石油公司現有油氣區塊內的頁巖氣探礦權,將因私營資本強烈的逐利性,有可能面臨如下問題:
1.引發礦權之爭
如前所述,“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77%的有利區塊面積、80%的資源潛力處于現有油氣區塊內”,這些“業內人士”呼吁“在第三輪頁巖氣招標中”拿出來的頁巖氣“好區塊”,正好與四大國有石油公司的常規天然氣“現有油氣區塊”相重疊。不難設想,在同一地域,相對淺層、開采成本相對低的常規天然氣歸國企開采,相對深層、開采成本高2-4倍的頁巖氣讓私有的“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來開采,鉆頭鉆到地底下再往哪個方向打水平井、打多遠又看不見,開采出來的常規天然氣和頁巖氣的主要成份又都是甲烷,一旦有人越界開采,是非曲直誰能斷?不亂才怪了!
殷鑒不遠,《法制日報》2001年11月24日報道的《安塞發生暴力搶占國家油田事件》和12月18日報道的《陜西安塞暴力搶占國家油田事件再調查》,《南方周末》2001年12月7日報道的《陜西長慶油田暴力事件調查》,《商務周刊》2007年08月24日報道的陜北《礦權戰爭》,《瞭望東方周刊》2009年4月20日報道的《陜西長慶油田職工組成棒棒隊與警方沖突五小時》,等等看看標題就足以觸目驚心的油氣田礦權之爭乃至于流血沖突,[38]這些“專家”和“業內人士”就真的看不見嗎?
2.誘發生態災難或工礦事故
根據國家財政部、國家能源局2012年11月1日發布的《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中央財政在2012~2015年對頁巖氣開采企業按0.4元/立方米的標準給予補貼。對頁巖氣的“具體界定標準”規定為:賦存于烴源巖內,具有較高的有機質含量(TOC>1.0%),吸附氣含量大于20%;夾層粒度為粉砂巖以下(包括粉砂巖)或碳酸鹽巖,單層厚度不超過1米;氣井目的層夾層總厚度不超過氣井目的層的20%。[39]從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四川的“現有油氣區塊”情況看,由于地質結構的復雜,頁巖氣不但埋藏較深,氣藏的整裝性較差,而且完全符合享受補貼標準的頁巖氣也不是很多,一旦讓私有的“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來開采頁巖氣,合法生產經營者很難盈利。在國家不增加補助的情況下,逐利性很強的民營資本要擺脫生產經營的困境,除了“挑肥揀瘦”對資源的掠奪性開采、“明搶暗奪”與國企爭利的越界開采、違法排污轉嫁負擔的污染開采,別無他途。其后果,或者是破壞國家的油氣資源,或者是污染環境,或者是事故率和傷亡率大幅度上升。
前車之鑒,在煤炭開采領域,發達國家的煤炭回采率為60%-80%。國內的兩家中央企業中,一家是72%,另一家是86%;一般的大型煤礦為45%左右,而私人投資的小型煤礦回采率只有15%-20%,小煤礦采一噸煤要浪費兩噸、三噸煤。[40]
此外,還有忽視安全生產、壓榨民工血汗帶來的“血煤”代價問題。據報道,我國自煤炭資源開采市場化改革以來,在“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后,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雖經國家多次“整頓”而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仍長期居于高位。發達國家的產煤百萬噸死亡率大致在0.02-0.03,美國2009年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3,2011年美國這一數字僅0.019。我們國家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1980年為8.17,1989年為7.07,2001年為5.03,2002年為4.94,2005年為2.81,2006年為2.04,2009年為0.89,2011年為0.56,2012年為0.37。[41]
中國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2012年8月24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中國煤礦數量約1.2萬座,其中85%以上是小煤礦,這些小煤礦基礎比較弱,安全保障能力比較低,集約化程度比較低,仍然是目前煤礦事故的重災區。要下更大決心繼續整頓關閉小煤礦。[42]
“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采頁巖氣的主張一旦實施,若干年后,國家會不會重蹈這些年來煤礦開發血淋淋的老路,在“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把錢賺走并留下生態災難或工礦事故后,讓國家再“下更大決心繼續整頓關閉”他們留下來的氣井,難說。
3.影響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社會穩定
仍以煤礦開采為例。2012年8月2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肖家灣煤礦發生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致45人死亡、1人失蹤、5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980萬元。據《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區正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肖家灣煤礦“8·29”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調查報告》,肖家灣煤礦在批復區域外組織四個采煤隊亂采濫挖、超層越界非法采礦,在非法違法區域布置多煤層、多頭面同時作業,沒有穩定可靠的通風系統,沒有安裝瓦斯監控傳感器且瓦斯檢查制度不落實,在+1277米標高以下非法違法區域無開采設計、無作業規程、無安全技術措施且沒有與實際開采情況相符的圖紙,使用明令禁止的淘汰設備等問題,直接造成了這次重大事故。[43]
事故發生后,攀枝花市對煤礦行業實行了全行業整頓,90個“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形成的大小煤礦,經關停、整頓后,被整合為28個,在此基礎上,深入推進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推進煤礦機械化建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堅決淘汰國家明令禁止的設備和工藝。整整一年后,攀枝花市還有不少煤礦不能恢復生產,致使全市煤炭工業的產量和銷售收入都大幅度下降,并嚴重影響了地方的財政收入——僅2013年度煤炭行業的增值稅收入同比減幅就將達到80%以上。
從以往的經驗看,在現行財稅體制下,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收入一旦驟減,陷入財政困境的地方政府為維持正常的政務運行,或者大量拖欠公務人員(含教師)的薪金、補貼,或者違規賣地籌集資金,或者債臺高筑危如累卵,或者強迫稅務機關“寅吃卯糧”收過頭稅,極少數“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封疆小吏”甚至膽敢擅自挪用社?;?。而一旦這個過程積累的矛盾總爆發,很可能是一場動用再大警力都壓不住的社會動蕩。
對此,某“海歸”經濟學家曾憤慨發問:不是口口聲聲與國際接軌嗎?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誰家資源開發如此胡來?
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2012年已經達到了28%,[44]《2007中國能源發展報告》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0%。[45]
今后幾年,正是國際形勢頻繁動蕩以及我國戰略崛起的敏感期。頁巖氣儲藏層的地質構造遠比煤礦復雜,如果頁巖氣開采失序,出現對頁巖氣資源大面積的掠奪性、破壞性開采,勢必破壞頁巖氣資源的開采條件并大幅度降低頁巖氣的采出率,還有可能誘發生態災難或引發社會動蕩并因此而減少頁巖氣產量。到那時,國家要保障市場的能源供應,只能用增大天然氣外購來彌補,進而進一步增大能源受制于人的程度。
而一旦破壞了地下資源,誘發生態災難或引發社會動蕩,危及了國家的能源安全,那么,始作俑者們很有可能以“經是好經,但讓歪嘴和尚念壞了”以及“監管不到位”等理由為借口,將責任推卸給國家的現行體制,進而為鼓吹實行西方的政治體制鳴鑼開道。
四、“千軍萬馬”開發頁巖氣主張的學理背景
從邏輯上看,主張“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發頁巖氣,有一個印著西化學理背景的認知鏈條——基于“世界是平的”[46]之暢想,以為只要政府“放開市場”,資本就可以循著“市場萬能”的法則,在給自身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給社會帶來公正、平安、和諧與效率。這種認識的要害,在于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性質中的“社會主義”本質抽掉,然后再將西式的“市場經濟”絕對化。[47]
這種“市場萬能”的邏輯指向之所以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在于其無視了廣義上的國內外地緣空間客觀存在的四個“不平衡性”:
其一,是中國地緣經濟的不平衡性——集中表現在地區與地區之間:(1)自然條件的不平衡,最突出的問題是水資源和地震斷裂帶分布的不平衡,以及地質條件的不平衡問題;(2)人口分布的不平衡;(3)經濟基礎條件的不平衡,特別是平原與山區交通、通訊、金融等市場要素的建設程度等;(4)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如眾所周知的東西部地區差距;(5)經濟活動損益的不平衡,突出表現為按照現行財稅政策,作為資源地的四川,從2000年初到2012年底,天然氣開采業[48]不但不能給當地貢獻一分錢的增值稅,反而積淀了85億元的留抵稅,如果現行財稅政策不變,在大規模開采頁巖氣后,由于頁巖氣開采企業增值稅進項稅抵扣額劇增,粗略估算,這種稅收外流狀態還將持續5年至10年以上。
無視上述不平衡性,去鼓動“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采頁巖氣,能否發生并加劇工業、農業和生態之間的“爭水”矛盾,能否誘發地震,能否刺激對易開采資源的掠奪性開發,能否約束企業為避免虧損而放棄環保責任,能否給經濟欠發達地區帶來環境安全,能否給資源地帶來應有的財政收入,不知道主張“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采頁巖氣的專家學者想過沒有?
其二,中國地緣政治的不平衡性——“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49],中國廣義的地緣政治的不平衡性,內容是豐富的,不僅表現在城鄉差別、東西部地區差別上,還表現在微觀形態有著地域特點的不同階層主要政治訴求的不同——棚戶區內跨區域流動的農民工需要的是有口飯吃、有個棚住、孩子有書讀的“生存權”,電梯公寓里的“小資”階層期盼的是能隨心所欲直抒胸臆的“話語權”,別墅區內的老板則千方百計地索要影響制定政策的“參與權”。面對眾多不同的政治訴求,如果沒有國家形態的公權強力約束,結果必然是任資本以其居高臨下的“勢能”控制或左右主流輿論。
也正是在這不平衡市場環境中,不良資本所有人和資本不良所有人必然要遵循其逐利本性,在“資本勢能”的自然作用下,于資本競爭你死我活的市場搏殺中,不計社會后果、無法用道德去約束地去實現其原始積累與升值。
也正是在這不平衡市場環境中,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群眾很難擠進那些“市場萬能”鼓吹者期待的“中產階級”隊伍。其內在原因,共產黨的老祖宗馬克思一百多年前就給共產黨不學無術或只學“美術”(美國學術)的子孫指出來了:“勞動力的價值,就維持勞動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50],“最低工資是‘勞力’這種商品的自然價格”[51],“工資的最低額始終是工資市場價格趨向的中心”[52]。當下的中國,有那么多的農民工、失地農民、下崗工人四處八方找錢掙。前車之鑒,當年“中小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開發小煤窯時,居于強勢地位的資本打著“惠民”的旗號,給礦工一個養家糊口的“工錢”,何嘗找不到愿意冒死下井挖煤的農民工?何嘗得不到四處尋覓投資的地方政府支持?相關地方政府如果無視草根大眾合理的經濟要求,偏袒資本勢力的利潤追求,一旦引發頁巖氣開采企業與當地居民的“爭水”矛盾,一旦突發嚴重的地面水污染事件,一旦誘發破壞性地震,就有可能自然而然地轉化成有著階層訴求背景的政治紛爭。
其三,世界地緣經濟的不平衡性——在血腥的原始積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大市場中,宣揚“世界是平的”,實際上是掩蓋金融寡頭、石油寡頭、糧食寡頭、鐵礦石寡頭們在不平衡的地緣經濟中,能以“資本勢能”控制資源,決定財富與利潤的流向,進而扼住欠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這一“新帝國主義”本質。多年來,我國進口鐵礦石世界第一,鐵礦石卻買成“鉆石價”,出口稀土世界第一,稀土卻賣成“黃土價”,就是跨國公司借助資本和意識形態“推土機”鏟平前行道路后鯨吞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紅利最好的例證。筆者著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的稅收優惠政策分析》[53]一文,曾分析過部分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涉外稅收優惠政策忽視或無視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的不平衡性,已經或可能給國家安全帶來危害,就是典型一例。
也不難推測,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突破警戒線后,工業動脈被人扼住的危險。
其四,世界地緣政治的不平衡性——資本寡頭弱肉強食的本性,決定其必然要追求其地緣政治的最大利益,必然要推行“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長期以來,以低稅率刺激天然氣消費市場惡性膨脹,并致國家天然氣安全屏障難堪一擊,其思想根源,就是忽視或無視世界地緣政治的不平衡性,對虎視眈眈的“新帝國主義”缺了個心眼兒,自以為天下太平,可以高枕無憂。
在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國度里,何以如此?
這要從改革開放講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新時代,逐漸完成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國內的思想理論界正是在此過程中“解放思想”,敞開國門,“走出去,請進來”,大量吸收國外市場經濟的學術理論和實踐經驗,在主流經濟學界實現學術理論更新的基礎上,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當社會主義國家敞開國門,虛心向西方求教市場經濟學術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時候,也給了西方向中國推銷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歷史機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黨政干部隊伍骨干的學識基礎多數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校園奠定的,那個時代的一個重要的學術特點是批判西方新自由主義的聲音非常微弱,西化的學術壟斷還沒有因為互聯網的普及被草根打破。這些干部走上工作崗位后,或者忙于政務,或者忙于應酬,致使相當一部分人的經濟學思想還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的水平。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西方鼓吹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思潮才有效地侵蝕了我國能源建設的理論根基,一些忽視或無視國內外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不平衡性、無視霸權主義遏制中國崛起戰略圖謀的呼聲才此起彼伏,進而影響國家能源政策的制定。
五、促進頁巖氣合理有序開發的建議
(一)加強兩大課題的基礎理論研究
當下我國天然氣(含頁巖氣,因為常規天然氣和頁巖氣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下同)基礎理論研究,至少有兩個需要在國家級層面填補空白或更新學術思想或予以合理解釋的重大基礎性課題研究:
1.天然氣生成理論。長期以來,天然氣“有機生成說”在我國一統天下、不容質疑,如今,面對前蘇聯“俄羅斯·烏克蘭現代石油理論——地殼深處非生物源石油成因論”的誕生和實際應用,面對土衛六上發現甲烷等動搖天然氣“有機生成說”絕對化之大量事實,面對西方一些有良心的科學家逐漸向世人公布的天然氣可以無機生成之研究成果,我國石油天然氣理論界和教育界再視而不見墨守陳規,不是科學的態度,也不利于天然氣工業的健康發展,起碼,在理論上應該有所回應,不能繼續無動于衷了。當年,我國地質學家潘鐘祥提出的“陸相生油說”和李四光創立的“地質力學”,打破了西方“海相生油說”一統天下的學術局面,指導新中國地質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江漢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急需能源而又受制于人的時候,一舉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前輩的這種創新精神,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失傳。
2.氧冷核裂變問題。20多年前,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對王洪成“水變油”的檢測結論是承認事實存在,但“按照現有自然科學理論”予以否定,如今,許馭的研究成果已經運用量子學說系統解釋了當年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檢測出來的事實并駁斥了其依據的“理論”,對此,我國石油天然氣理論界再熟視無睹,不予理睬,有可能貽誤中國崛起之大局,因為這個問題不盡快搞清楚,而一旦氧冷核裂變實驗又是真的,那么,我們將有可能坐失前所未有的新能源革命之天賜良機,進而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對于這兩個課題的研究,即便持反對態度,也需要對他人的研究成果給予一個“說法”,以消解公眾疑慮。
(二)從知彼知己角度反省以往的天然氣發展戰略
冷戰結束后,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是通過控制世界石油及能源通道,來維持其霸權統治。對此,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毫不掩飾:“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國家。”[54]
張文木先生在《國家戰略能力與大國博弈》一書中指出:“對今天的中國人而言,最困難的也許不在于中國崛起,而在于中國是否可以理性崛起,理性崛起意味著準確地把握中國崛起的邊界,而規定這個邊界的則是國家資源可支撐的國力邊界。”[55]
由此審視以往的中國天然氣發展戰略,就有兩個非突出的戰略性問題:一是天然氣長期供給不足,卻要用低價和低稅率政策刺激消費市場惡性膨脹;二是天然氣供給長期受制于人,卻又長期忽略天然氣安全屏障的建設。
這兩個問題合成一個后果,就是當下國家刺激天然氣消費非理性膨脹的價稅政策(接下來有分析),在氣源和輸氣通道受制于人的環境下,正壓縮我們的“國力邊界”。
當前,從國家能源安全角度調整國家天然氣發展戰略,需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在“知彼”方面,要盡快破解美國近年來能源政策詭異變化的真實原因,進而準確判斷美國能源戰略是否已經發生了重大調整,為我國能源戰略的調整提供有針對性的依據。
在“知己”方面,則需要認真總結十余年來我國能源戰略的得與失。據學者披露,中國石油石化系統2000年的“改革”,是美國高盛財團通過秘密的“漢克計劃”幫助策劃、實施的,[56]而高盛已于 2010年4月16日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于其金融衍生品交易行為“涉嫌欺詐”的指控,在美國哈里斯網上評估公司評出的美國“十大惡評公司”中,排名第五。[57]中國國資委金融衍生品顧問黃明教授甚至尖銳地指出:“高盛在美國的問題不是大問題,其更大的問題在中國。”[58]
由此,有必要認真反思:這些年來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的發展戰略,在方向和路徑等方面,有沒有受到西方財團“黃鼠狼養雞戰略”的誤導?在確立利益分配機制等方面,有沒有受到既得利益者貪婪的扭曲?
(三)盡快建立天然氣戰略儲備機制
近年來,國家調整能源戰略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多方向開辟外購石油天然氣的戰略通道。目前,除海上通道之外,又開辟了中俄管線、橫貫中土哈烏四國的中亞油氣管線、中緬管線三大陸地油氣進口戰略通道。此外,新疆直通波斯灣附近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線路也在規劃之中。
雖然,新開辟的幾條陸地進口能源通道對于破解能源供應受制于人的“馬六甲困局”,將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還不夠,因為上述油氣管線竣工并達到所需規模尚需時日,特別是上述陸地進口能源的屬地及油氣輸送通道分屬不同的政治地緣板塊,均存在不安全或不穩定因素,相關的利益博弈、外交斗爭、恐怖威脅、動亂危險、邊境沖突的可能性,將長期存在。
因此,對于加強國家的天然氣安全屏障來說,還必須盡快建立天然氣戰略儲備機制。
據報道,引導促進儲能產業發展已被列入國家“十二五”能源規劃,預計到2020年電網調峰儲能將占國家發電裝機容量的最大比例為16%。[59]由促進儲能產業發展延伸思考,在國家能源安全領域,其發展戰略不僅需要建立基于市場需求的技術性調峰儲備,更需要建立基于國家安全需求的戰略性應變儲備。面對霸權主義企圖通過控制能源及能源通道來遏制中國崛起的新戰略,調整國家天然氣發展戰略勢在必行。敢打方能言和,敢于對抗才能贏得對話的資格,才能牢牢掌控和平崛起的歷史機遇。
近年來,國家在境內加快內陸頁巖氣和近海常規天然氣開發的同時,大量增加多通道的天然氣外貿采購?;趪夷茉窗踩囊暯牵覀冋J為,國家開發頁巖氣需要有“平戰結合”的新思路——和平時期,內陸天然氣大量開發、適量開采,同時借鑒俄羅斯等國做法建立天然氣戰略儲備[60],而市場供需缺口主要靠外貿來彌補;一旦爆發戰爭或受到武力威脅,天然氣外貿通道被切斷或即將被切斷,我們可以立刻啟封內陸天然氣戰略儲備氣田,或增大平時控制流量的戰備氣井的供氣量,或動用戰略儲備庫的氣藏,來化解或緩解可能出現的天然氣供應危局。
建設地下儲氣庫,是天然氣戰略儲備最主要的措施。根據國外天然氣工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儲氣庫工作量應占消費氣量的20%。如今西歐的儲氣能力能解決主氣源中斷至少6個月的連續供氣。我們僅按消費氣量的20%來測算,我國儲氣庫的儲氣規模到2015年就應該達到420億立方米左右,到2030年應達到700億立方米左右。[61]近年來,針對部分城市連年發生的“氣荒”,國家在原有六座小型儲氣庫的基礎上,又規劃建設了六座大型儲氣庫,其中西氣東輸二線首座總庫容107億立方米、生產庫容為45.1億立方米的呼圖壁儲氣庫,依托已經接近枯竭的呼圖壁氣田的藏氣地層于2013年7月在新疆建成。[62]目前的問題是,規劃和建設中的儲氣庫遠遠達不到應有規模,而且在天然氣開采的整體戰略布局上有失當之處。
天然氣田是在千山萬水中經千變萬化生成的,不同氣田的天然氣質量千差萬別,在這當中,相當一部分氣田的天然氣都含有不同類別不同程度的雜質,需要做“脫硫”等特殊的“凈化”處理,而有的氣田儲藏的天然氣雜質含量卻很低,一開采出來就能供商用。因此,如果有戰略眼光,就應該將品質優良的天然氣田勘探出來后,暫不開采,有意識地將其“閑置”,作為戰略性的“天然儲氣庫”,以備采應急。而我們國家,資源特點本來就是“貧氣”,多數氣源品位又低,這些年來,卻將一些可作“天然儲氣庫”的珍稀優質氣田,如重慶境內的相國寺氣田、四川境內的陽高寺氣田等,基本開采一空,然后,再讓國家出巨資修建人工儲氣庫,往廢棄的氣田回注天然氣以作儲備,其“市場導向”下的急功近利,其放棄對資源開采統一布局的得不償失,令人扼腕嘆息!
據此,我們認為可以參考西歐一些國家儲氣能力能解決主氣源中斷至少六個月的連續供氣[63]一類做法,建立國家天然氣戰略儲備公司及國家天然氣戰略儲備制度,而后選取部分氣品好、不用脫硫的氣田,作為國家戰略儲備氣田和調峰氣田,同時通過搭配部分勘探報廢氣井,補貼頁巖氣開采企業,并以此調整頁巖氣開采企業的政策性過渡盈虧。
(四)調整價稅政策,遏制不合理消費
2010年,我在《中國天然氣安全屏障難堪一擊之危局及政策緣由》[64]一文中曾指出:“目前我國天然氣供氣、輸氣、儲氣和外貿購氣四個環節,多處于不設防或少設防狀態,一旦天然氣供應中斷量達到或超過能源安全警戒線,現有的天然氣供應安全保障屏障,將難堪一擊!……其政策性緣由,就是我國長期實行至今未能調整或未能調整到位的天然氣增值稅低稅率政策和低價格政策。”
低稅率,主要表現為自1994年施行增值稅改革至今,銷售天然氣享受13%的低稅率,比增值稅17%的基本稅率低四個百分點。
低價格,主要表現為四項比價不合理,即與同等條件下的替代能源價格相比等熱值比價低,國內外比價低,油氣比價低,近年來天然氣價格調整幅度比其他能源低。這當中,最突出的是國內外比價低。以西氣東輸二線進口中亞天然氣為例,2012年1-9月,中亞管道氣平均到岸價格(不含稅)約為2.48元/立方米,LNG進口到岸均價約為2.61元/立方米,但國內天然氣出廠價僅為1.1元/立方米,每立方米虧損超過1元。[65]2013年,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為滿足市場需求并承擔國企的社會責任,當年需進口天然氣50億立方米,投放川渝市場,僅此一項,該公司當年就要虧損約幾十億元人民幣。
長期以來,我國對天然氣實行的低價、低稅率政策,不僅長期制約了企業盈利能力,并直接導致了企業在資源的常規和應急供給、產能、輸能等方面的安全設施建設投資的嚴重不足,而且,通過以下“直接后果”危及了天然氣供應安全:
其一,刺激了天然氣消費市場惡性膨脹。
其二,扭曲了能源消費結構,直接導致工業燃料“煤改氣”增長勢頭很猛,以及用國內稀缺的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尿素出口量大幅攀升,居高不下。
其三,刺激了對國內天然氣資源的掠奪性開發。
其四,嚴重制約了天然氣業安全建設的資金投入能力。
其五,導致天然氣資源地稅收大量外流,嚴重挫傷了資源地開采頁巖氣的積極性。如四川省天然氣開采業,2000-2012年不但未能在當地繳納一分錢增值稅,反而積淀留抵稅85億元,若政策不變,這種狀況還將持續下去。
從宏觀調控的整體效果看,稅收杠桿的功能偏重于調整利益分配,特別是解決當前川渝油氣田不但無稅可收反而倒掛巨量留抵稅問題,而解決天然氣供應安全問題,最終還得依靠國家運用價格杠桿,特別是提高天然氣的出廠價,來抑制違背國家產業政策的天然氣市場消費需求,調整已經扭曲了的天然氣消費結構,并積累天然氣安全建設急需的資金。因此,我們主張國家采取“稅價聯動”的措施,盡早將天然氣供應安全隱患消除在發展狀態中。
為遏制天然氣市場需求的惡性膨脹,籌集國家能源安全建設資金,建設國家能源安全屏障,并維護資源地經濟利益,建議:
1.是對頁巖氣產品實行與常規天然氣同樣增值稅政策,在此基礎上,將天然氣增值稅的適用稅率由現行13%的低稅率,調整為17%的基本稅率。
2.對于符合條件的頁巖氣開采企業,繼續按照財政部、國家能源局2012年11月1日印發的《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66],在規定的期限內,中央財政按0.4元/立方米標準予以補貼;對于低收入家庭因天然氣增值稅率上調而增加的支出,采取財政直接補貼低保戶和五保戶的辦法予以解決。
3.逐步提高天然氣出廠價,并最終與進口氣價接軌。
(五)盡快召開天然氣安全戰略高端研討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能源安全和能源戰略非常重視。當下促進頁巖氣開發的工作,需要超越以往的技術性思維模式,從國家能源戰略、策略的高度,去精心謀劃,通過集思廣益,梳理問題、查找原因、制定戰略調整措施,在勘探、生產、輸送、儲備、外貿各環節,全方位、大縱深重構能源戰略安全屏障。
為此,建議召開天然氣安全戰略高端研討會,主要議題大致包括:
1.中國天然氣安全戰略的目標、方針、原則;
2.中國天然氣安全形勢的基本判斷,中國天然氣安全災難類型和程度的超前預想,天然氣安全屏障“短板”的分類梳理及量化評估;
3.現行天然氣法規、政策安全功能的全面審查,盡快調整現行天然氣價、稅政策的宏觀調控目標以及政策調整的時機、步驟、策略;
4.調整天然氣安全戰略內外阻力的分析及化解對策;
5.勘探、開采國內天然氣資源和購買境外天然氣資源的戰略目標、運作原則、策略手段;
6.天然氣業安全監控系統的構成及建立,天然氣安全基礎設施的布局、規劃、建設投資估算及責任分工,天然氣安全建設的資金籌集及分配;
7.調整國內天然氣消費結構的目標、原則及措施;
8.天然氣安全戰略調整對相關企業生產經營及財務核算的影響。
(注:初稿標題《吳敬璉“千軍萬馬”開發頁巖氣主張有可能禍國殃民》)
[1] 萬鋼:《加強科技創新 促進新能源發展》,《人民日報》,2009年7月24日。
[2] 《頁巖氣有望改變中國能源開發格局》,《人民日報》2012年2月 13日。
[3] 《吳敬璉:頁巖氣更適合中小企業去開發》,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262638
[4] 《國研中心為三中全會提交改革383方案 涉八個重點領域》,蘇商網http://www.sushang.cn/article-12341-1.html
[5] 《分萬億蛋糕 成都建頁巖氣裝備基地》,《成都商報》2013年1月15日。
[6] 《我國第一口向管網供氣的頁巖氣井在瀘州誕生》,中國能源網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264170
[7] 眾石:《美媒稱頁巖氣革命是騙局 中國應冷靜對待頁巖氣開采》,《 中國青年報 》2013年1月7日第10 版;賈晉京:《頁巖氣革命重塑全球經濟秩序》,《社會觀察》2012年第4期。
[8] 魏文編譯:《世界上最危險的十大跨國公司》,《環球視野》第509期,摘譯自2012年11月6日西班牙《起義報》。
[9] 王仁貴等:《頁巖氣開發“緊鑼密鼓”》,《瞭望》新聞周刊2013年第20期。
[10] 劉洋:《法國總統稱法境內不準許開采頁巖氣》,《環球時報》2013年7月15日。
[11] 《地震專家:四川一日8次地震震中分散極為罕見》,《華西都市報》2013年2月20日;2013年11月1日9時53分54秒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綏江縣交界處的金沙江河谷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見中國地震臺網http://news.ceic.ac.cn/CD20131101095355.html。
[12] 溪洛渡電站是拱形壩,如果所遇地震傳播的是“縱波”,似乎還能承受,但如果所遇地震傳播的是像汶川“5·12”特大地震那樣使地面發生前后、左右抖動的“橫波”或“面波”,拱形壩能否被峽谷兩側的大山“擠碎”,很令人擔憂。1975年河南特大水災情況,見之于《河南“75.8”特大洪水災害》(河南省水利廳編,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7月版),轉引自紀坡民:《我所了解的“1975年河南水災》,《參閱文稿》No. 2013-45(大風網www.hkstrongwind.com)。
[13] 楊君:《未來兩年地震可能減少》,《光明日報》2013年7月26日。
[14] 《美國頁巖開發導致地震頻發 敲響頁巖氣警鐘》,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338216-1.html
[15] 《美國頁巖開發導致地震頻發 敲響頁巖氣警鐘》,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338216-1.html
[16] 《美媒文章:頁巖氣革命其實是個騙局》,《參考消息》2013年1月14日。該文觀點已引發爭論。
[17] 《本刊專訪威廉·恩道爾:華盛頓如何針對中國》,《瞭望》周刊2013年第3期。
[18] 蔡金水:《人類曙光——世界新能源正面臨革命性的突破》,《參閱文稿》No.2013-5。
[19] 轉引自蔡金水:《人類曙光——世界新能源正面臨革命性的突破》,《參閱文稿》No.2013-5。
[20] 屈一平:《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中國路徑》,《瞭望》周刊2013年9月30日第39期。
[21] 《美智庫專家聯名撰文認為:美國沒有衰落而在崛起》,《參考消息》2013年10月24日第10版。
[22] 〔美〕威廉·恩道爾:《石油大棋局:下一個目標中國》,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第169-186頁。
[23] 許聲毓:《“氧核冷裂變”——或可改變世界的新能源技術革命》,《中國科技財富》2010年第6期。
[24] 《中石油引領頁巖氣基礎研究》,《中國石油報》2013年3月4日。
[25] 〔美〕威廉·恩道爾:《石油大棋局:下一個目標中國》第181頁。
[26] 〔美〕威廉·恩道爾:《石油大棋局:下一個目標中國》第178頁。
[27] 〔美〕威廉·恩道爾:《石油大棋局:下一個目標中國》第177-180頁。
[28] 〔美〕威廉·恩道爾:《石油大棋局:下一個目標中國》第181頁。
[29] 〔美〕羅格•博奈、羅德維爾•沃爾徹:《繼續生存10萬年人類能否做到?》,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30、32頁;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作序。
[30] 量子能源(Quantum Energy),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含義指的是以量子力學為工作原理,通過對新型功能材料微觀量子態的精確設計與調控來優化與增強宏觀尺度上的能量輸出,以滿足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清潔能源的迫切需求。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振宇教授學術報告《量子能源》,中國人民大學物理學系網站
http://www.phys.ruc.edu.cn/lecture/2.html
[31] 許聲毓:《“氧核冷裂變”——或可改變世界的新能源技術革命》,《中國科技財富》2010年第6期。
[32] 許聲毓:《“氧核冷裂變”——或可改變世界的新能源技術革命》,《中國科技財富》2010年第6期。
[33] 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測算,2012年中國石油凈進口量達2.8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58%,比2011年提高1.5個百分點。轉引自《2012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調查探討》,中國行業研究網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30428/102714708.html
[34] 冉永平:《西氣東輸構筑能源大動脈》,《人民日報》2012年10月10日第1、16版。
[35] 周志斌等:《中國天然氣供應安全重大問題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經濟研究——決策研究報告》2009年第9期,第41、43頁。
[36] 王仁貴:《內外合力尋求突破》,《瞭望》新聞周刊2013年第20期。
[37] 王仁貴:《內外合力尋求突破》,《瞭望》新聞周刊2013年第20期。
[38] 張生華:《陜西安塞暴力搶占國家油田事件再調查》,《法制日報》2001年12月18日;魏建國、鄧科:《襲陳規?依法治?陜西長慶油田暴力事件調查》,《南方周末》2001年12月7日;吳金勇:《礦權戰爭》,《商務周刊》2007年8月24日;王曉:《陜西長慶油田職工組成棒棒隊與警方沖突五小時》,《瞭望東方周刊》2009年4月20日。
[39] 引自國家財政部、國家能源局2012年11月 1日發布的《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2〕847號。
[40] 尚前名:《國企“壟斷”真相》,《瞭望》新聞周刊2012年第23期。
[41] 賈中山:《中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是美國的100倍》,《北京晚報》2004年11月12日;王秀強:《2012年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降至0.374 告別“血煤”》,《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1月25日。
[42] 陳煒偉、朱立毅:《中國國家安監總局: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大幅下降》,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8/24/c_112840460.htm
[43] 《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區正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肖家灣煤礦“8·29”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調查報告》,中國安全生產網http://www.aqsc.cn/101806/101889/277336.html
[44] 冉永平:《西氣東輸構筑能源大動脈》,《人民日報》2012年10月10日第1、16版。
[45] 周志斌等:《中國天然氣供應安全重大問題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經濟研究——決策研究報告》2009年第9期,第41、43頁。
[46] 〔美〕托馬斯·弗里德曼:《21世紀簡史:世界是平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
[47] 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在中國大陸出版后,被不少學者、官員推崇。對此,中國青年學者梁曉一針見血地反駁:“那是美國推土機鏟平的!”遺憾的是,梁曉所著的《世界是平的嗎?》(〔香港〕大風出版社2007年)只能在境外出版。
[48] 本文使用的“天然氣開采業”包括兩層含義:(1)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屬于“天然原油和天然氣開采”(小類代碼0710),不含勘探等“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有關的服務活動”(小類代碼0790);(2)其生產經營數據限于主營業務,不含管輸、加油站、生產銷售硫磺等非主營業務。
[49] 列寧:《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布哈林的錯誤》,《列寧選集》第四卷第441頁。
[50]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94頁。
[51] 恩格斯:《討論自由貿易問題的布魯塞爾會議》,《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95頁。
[52]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95頁。
[53] 高戈里:《可能危及國家安全的稅收優惠政策分析》,中國能源與外交中心國家戰略研究課題組編:《戰略與政策》2013年第38期。
[54] 〔美〕威廉·恩道爾:《石油戰爭:石油政治決定世界新秩序》,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第8頁。
[55] 張文木先生在《國家戰略能力與大國博弈》,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頁。
[56] 李德林:《干掉一切對手 — 看高盛如何算贏全世界》,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第163-171頁;江涌:《獵殺“中國龍”?— 中國經濟安全透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10、198、209頁。
[57] 馬小 寧:〈美證交會指控高盛集團涉嫌欺詐,美國金融監管改革“動真格”〉,《人民日報》2010年4月19日,第22頁;路透社:〈美出爐十大好評和惡評公 司〉,《參考消息》2010年4月6日。
[58] 〈高盛中國20年魅影追蹤:國資委顧問稱高盛更大的問題在中國〉,《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4月 30日。
[59] 陳海生《大規模儲能產業發展展望》,《瞭望》新聞周刊2011年第49期。
[60] 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僅精制石油產品戰略儲備就投放了200萬噸燃料,以用于今后的市場干預。引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報告——邁向低碳時代的全球及地區能源治理(2011/2012)》,時事出版社2012年,第149頁。
[61] 周志斌等:《中國天然氣供應安全重大問題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經濟研究——決策研究報告》2009年第9期,第35頁。
[62] 李名遲:《我國最大儲氣庫在新疆建成投產》,《經濟參考報》2013年7月15日。
[63] 周志斌等:《中國天然氣供應安全重大問題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經濟研究——決策研究報告》2009年第9期,第32頁。
[64] 高戈里:《中國天然氣安全屏障難堪一擊之危局及政策緣由》,《香港傳真》No.2010-52(大風網http://www.hkstrongwind.com/pdfs/HKFax/No_HK2010-52.pdf)
[65] 王仁貴等:《頁巖氣“熱”背后的待解難題》,《瞭望》新聞周刊2013年第20期。
[66] 國家財政部、國家能源局《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2〕847號。
(原載:2013年11月15日《參閱文稿》No.2013-54刊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