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中國新一輪改革好似苦口良藥
——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普克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傅云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任駐華首席代表阿爾弗雷德·席普克1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有利于革除弊端,抵御外部風險,好似一劑苦口良藥,確保本國經濟健康穩定增長的同時,也將利好地區經濟合作前景。
履新不久的席普克告訴記者,盡管到中國任職才兩個月,中國決策層的改革決心讓他印象深刻。其中,治理產能過剩、著手消除多領域市場準入障礙等措施契合全球經濟再平衡的總趨勢。
席普克指出,與不少新興經濟體一樣,中國經濟增速近來出現下滑勢頭。從國內因素看,這一方面反映了固有增長模式邊際效率遞減,潛在產出增長率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結構調整的影響。
席普克認為,結構性改革在中長期內有助于把資源從低效部門調配至高效部門,使經濟更少依賴投資,促進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短期內可能犧牲某些領域的增長。“但這是一個權衡取舍的過程,以局部、暫時的損失,換取長久、穩定的增長”。
席普克打比方說,結構性改革和新一輪開放措施“更像是一劑苦口良藥,暫時會帶來一些痛苦,但有助于保持經濟健康,避免今后可能的更大危機”。
席普克指出,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將分別增長7.6%和7.3%,較之7月預測分別下調0.2和0.4個百分點。
他說,上述預測契合了中國為追求更高增長質量而容忍增速適度下滑的發展思路。“我們非常樂見中國經濟出現適度減速現象,”他說,“這有利于發現新的增長模式,實現可持續、包容性增長。”
談到中國領導人新近提出的亞太區域發展新構想,席普克說,“互聯互通”等新構想,對地區各國都有利,將有效推進地區經濟一體化和貿易、投資便利化。
他說,不少亞太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受困于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的制約,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資本和技術支持將有助于突破發展瓶頸,推動當地經濟增長。
席普克指出,當前中國正謀求提升其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預計今后亞太地區將出現更多產業轉移現象,基礎設施的改善有助于放大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機遇,造就多贏局面。
談及剛剛暫時平息的美國聯邦政府關門風波,席普克說,中國市場流動性較充足,財政狀況相對較好,美國的預算僵局及其衍生的流動性緊縮效應不大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直接影響。
不過,他也指出,美國公共債務問題會通過美債市場攪動全球金融市場,通過美國股市下跌打壓全球資產價格,進而引起私人消費萎縮,公共開支削減和進口下滑。通過這種傳導機制,美國財政危機將打擊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新興市場。
他認為,中國當前致力于整頓地方債、抑制過快的信貸增長,通過結構性調整努力緩解過去幾年形成的產能過剩等問題,著力推動市場化改革,拓展區域經濟、金融合作新領域。這些措施無疑有利于增強中國抵御外部金融風險的能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