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蘇省的數據及其他相關數據證明,我們完全具有實現“病有所醫”的潛力,實現“病有所醫”也并不需要很高的財力支出。醫療保障徹底化的重點措施應是:在合理治療的前提下,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報銷上不封頂;將一切重大疾病、必要診療項目、防病性開支和綠色療法列入報銷范圍;取消困難群體的醫療費自費部分;醫療救助覆蓋一切需要救助的人,實施醫療救助政策性貸款;對急危病人的救治不附帶任何條件。實現完全的醫療保障需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解決醫療費用高的問題必須使醫務人員收入與醫療收入脫鉤,確保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和損失賠償請求權,藥品價格實現全面競爭性定價,推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大力推進醫療科普和居民生活科技干預。
關鍵詞:醫療保障;醫療保險;財政支出;衛生體制改革;病有所醫
作者簡介:李濟廣(1954—),男,遼寧凌源人。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經濟學、企業治理、金融學等研究。
近年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推進與完善進展較快,而江蘇省走在全國前列,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達到完全保障的程度。如設置報銷支付限額給一些重大疾病治療帶來困難,許多項目不能報銷使一些患者負擔較重甚至使其難以治療,保障對象覆蓋不全面使一些弱勢群體不能享受醫療保險,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和醫療救助報銷比例偏低使部分群眾得不到有效的醫療保障。在電視、報紙、網絡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聽到因經濟條件限制而有病不能醫,因病致貧,以及因病家庭解體、因病犯罪求醫、因病求死和因治病搶劫等事件。
未能實現完全的病有所醫,主要的障礙是擔心財力不足。本文以江蘇省情為主、兼及全國情況,考察醫療保障徹底化的可行性及相應的措施。
一、江蘇省醫療保障徹底化的可行性分析
大多數國家醫療保障體系都以完全的病有所醫為目標,我國我省也有這種能力。
(一)從我國和江蘇省與世界衛生支出比重的比較看,醫療保障徹底化不會造成財政負擔過重醫療保障徹底化要有相當的國家支出做保證,我們有潛力做到這一點。
1.我國提高全部衛生支出尤其是農村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有一定潛力。全國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一般在10%左右,中上收入國家6.4%(按購買力計算,我國已達中等偏高收入,發達地區城鎮生活水平與發達國家無顯著差距)。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2011年為4.77%(見表1),低于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數,且城市人均衛生費用是農村的3.5倍,說明我國農村全部衛生支出有較大增加的空間。
2.提高政府總體衛生支出占全部衛生支出的比重潛力很大。目前大量的國家政府總衛生投入占社會總衛生支出80%以上,最大值為99.85%,美國醫療制度是高度市場化體制的代表,政府投入占衛生支出也占46%(目前一般情況見表1)。我國全國衛生總費用中政府所占比重2011年僅為28.7%%,遠低于2005年的中低收入國家44.9%。在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看來,只有當患者直接支付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低于15%-20%的時候,由此導致的家庭災難性衛生支出發生率在通常情況下才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1] 許多國家已經達到這一水平。而2010年,中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達35.3%。這說明我國增加政府財政衛生投入有非常大的潛力。
3. 提高政府總體衛生支出占政府總支出比重的潛力更大。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政府總體衛生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百分比顯著偏低。中國2011年財政衛生支出/財政支出為5.26%,而中等收入國家平均8.6%,全球平均為15.4%%。江蘇省2011年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為5.7%。
4. 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潛力也不小。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戴柏華披漏,按照IMF的口徑計算,2010年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約為26%,低于世界平均約40%的水平。即使加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其他國家政府沒有中國這么多的土地收入),我國這一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江蘇省2011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10.59%,加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一切基金收入的財政總收入也只占GDP的18.97%,(見表1)。因此,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保證財政衛生支出大幅增加。
在以上四個方面中,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們無法為了實現醫療保障徹底化而要求其提高,但這一比重不高,說明醫療保障不應當受到財政總收入的制約。全部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但我國這一比重與世界平均水平向比差一半,也足以說明我國為了搞好醫療保障是可以增加一些衛生總費用的,而增加部分應當以政府為主體。之所以增加部分應當以政府為主體,是因為我國政府衛生支出占全部衛生支出的比重、政府總體衛生支出占政府總支出比重與國際社會相比,差距甚大。我國我省應大幅提高財政醫療衛生支出比重,例如,江蘇省要達到中等國家平均水平,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應當增加50%,中國要達到中等國家平均水平,政府衛生支出占全部衛生支出的比重也應增加50%。若達此目標,醫療保障徹底化沒有問題。
表1 衛生支出比重、政府衛生支出比重和財政收入比重的國際比較 單位:%
國家(國外為2007數據) |
低收入 |
中低收入 |
中上收入 |
高收入 |
全球 |
古巴 |
英國 |
巴西 |
泰國 |
捷克 |
中國 |
江蘇 |
總體衛生費用/ GDP |
5.3 |
4.3 |
6.4 |
11.2 |
9.7 |
10.4 |
8.4 |
8.4 |
3.7 |
6.8 |
4.77/ 2011 |
— |
政府體衛生支出/總衛生費用 |
41.9 |
42.4 |
55.2 |
61.3 |
59.6 |
95.5 |
81.7 |
41.6 |
73.2 |
85.2 |
28.7/ 2011 |
— |
政府總體衛生支出/政府總支出 |
8.7 |
7.8 |
9.4 |
17.2 |
15.4 |
14.5 |
15.6 |
5.4 |
13.1 |
13.5 |
5.26/2011 |
5.7/ 2010 |
財政收入/GDP |
53個國家平均39.9;24個工業化國家45.3;29個發展中國家35.5 |
26.0/2010 |
10.6/ 2011 |
資料來源:WHO:《世界衛生統計》2010;《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0年國家財政預、決算報告,江蘇省財政預、決算報告;IMF:《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08)。
(二)就江蘇省醫療保障的發展情況看,醫療保障徹底化并不需要增加很多的財政支出
1.城鎮醫保方面:
據統計數字,江蘇省2010年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當年總收入超過總支出69.64億元;統籌基金累計結余數是一年總支出的98%,已接近12個月的支出水平,而政府當前的控制目標是醫保基金累計結余不超過4個月平均支出水平。2009年情況相同。2011年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比支出多24.92%。
由此可見,在每年有大量結余的情況下,采取基本收支平衡的政策,職工醫保每年可多支出25%左右;由于現有城鎮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報銷已達為80%,所以現有籌資額可以使醫保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報銷達到105%。當然我們不必報銷105%,這25.83%的資金可分別用于放開困難職工醫療補助或放開報銷上限、擴大報銷范圍,剩余資金補助居民醫療保險。放開上限用也不了多少錢;常州每人每月繳納5元的醫療救助基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即上不封頂。結論是:城鎮職工醫保不用增加財政投入比重,現有籌資比重就可以使城鎮職工病無所醫者得到合理治療且綽綽有余。
從城鎮居民醫保來看,原來每人補貼120元即可報銷政策內醫療費用的60%,從2011年起,江蘇省各級政府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一下子大幅提高到不低于200元,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存497億元。把這些錢用好,非職工居民完全的醫療保障近在咫尺。無錫市2010年全市城鎮居民醫保基金累計結余是兩年半的支出,是控制目標的7.5倍。假如醫保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現有補償比例為平均60%,則收支平衡理論上可使報銷比例達140.17%。因此,加強資金統籌,放開城鎮居民醫保救助上限或報銷上限,適當擴大報銷范圍,也很容易做到。
2.農村合作醫療方面:
2011年江蘇省新農合各級財政補助資金提高到200元,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率力爭達到70%左右。2010年每人補助120元,就能報銷60%,補助提高到200元,政策內補償80%不成問題。2010年全省各級財政共投入新農合政府補助資金56.75億元,2011年4380萬參合人員每人增加到200元,即總額一下子增加到87億元,如果每人再增加100元即40多億元,占一般性預算收入不到1個百分點,個人、集體和農民就業的企業再增加部分籌資額,承諾完全的醫療保障,并不是問題。如果財政出資,農民每人增加100元,不僅江蘇,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也都非常容易做到(2010年全省農民人均籌資額只有60元)。按規定累計結余不能超過當年籌集的基金總額的20%,實際超過很多,無錫市2010年結余超過100%,通過收支平衡可以使過多結余的錢用于醫療救助上不封頂。
3.醫療救助方面:
醫療救助在醫療保障體系中是一個較小的部分,然而對于醫療保障徹底化完全化而言卻非常關鍵;所謂“看不起病”,最缺的主要就是醫療救助。其中包括未參保人員遇到難以承擔的大額醫療費,救助對象的較多自費部分,參保人員不符合現行報銷政策而又難以承擔的高額醫療費等。前述兩個問題已說明這一部分所需資金不難解決。由于其每年發生率在人口中比重很小,完全的醫療救助相對于2011年已經發生的87億元財政對于新農合的資助和10余億元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的投入,相對于江蘇1萬多億財政支出來說,應當是個小數。尤其是相對于國際上實行徹底醫療保障的國家的財政衛生支出比重來說,絕對不難解決。
(三)從江蘇省與神木縣的比較看,醫療保障徹底化完全在財政能力范圍之內
我國陜西神木縣2008年起順利推行了“全民免費醫療”。其亮點是:本地住院治療起付線以上的政策內費用,除一些特殊項目外,個人無需自負一定比例;每人每年報銷上限高達30萬元;把護理費,安裝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檢查費、治療費和材料費列入報銷范圍;城鄉一致,農村報銷比例大幅提高。[2]。另外,個人繳費很少,報道稱每人交10元。但其報銷上限和意外風險等不予報銷表現了醫療保障的不徹底性。
從江蘇神木兩地財政能力、財政衛生支出比重和醫療保障徹底化的財力需求看,醫療保障徹底化不需財政付出過高代價。2009年神木人均財政補貼315元,近一萬個貧困家庭告別了無錢看病、因病返貧的困境。2010年縣人均財政補貼400元,又一年實現了他們命名的“全民免費醫保”。蘇南醫療價格會超過神木,蘇北卻不一定。醫療費用超過神木的地區,其財政能力也更強。江蘇城鎮居民醫保2011年人均補貼大幅提到200元,報銷能力遠超過80%,如果達到神木2010年的水平人均財政補貼翻番達到神木的400元(江蘇財政能力更強),由于江蘇個人繳費額比較多,尤其是農民個人繳費遠大于神木,而報銷比例小于神木,加上江蘇需要財政多補貼的農民比重小,即使人均補貼不用400元,不講中央投入,我省醫療保障徹底化也不可能有問題。
從醫療保障財政預算支出占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看,據筆者計算,江蘇與神木相差懸殊(見表2),由于前述幾個原因,江蘇醫療保障財政預算支出/財政預算收入勿需達到神木的6.64%,只要達到4.5%—5%,在報銷范圍和報銷上限方面即可超過神木的保障程度。經濟發達省完全可以走在全國的前列,創造科學發展的新經驗。
表2 2010年江蘇省與神木縣相關經濟指標及財政醫療保障支出比重對比
地區 |
人均財政收入 |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 |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
醫療保障財政支出/財政收入 |
神木 |
6147元 |
22301元 |
8672元 |
6.64% |
江蘇 |
9718元 |
22944元 |
9118元 |
1.59%;2.53%/2011 |
資料來源:江蘇、神木《統計公報》、《2011年江蘇省財政廳惠民政策匯總》、《江蘇省醫改辦領導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造福于民”》、《2011年江蘇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預算草案報告》
二、制約醫療保障徹底化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實現醫療保障徹底化的困難不在于財力不足,那么,到底哪些原因阻礙著徹底實現病有所醫的目標得以落實呢?
(一)對醫療保障徹底化所需財力估計過高
一些政策研究者將病有所醫或醫療保障徹底化理解為免費醫療,而實行免費醫療政府將不堪重負。其實,徹底的醫療保障并不是都讓政府掏錢。世界上的醫保模式基本是4種。第一種以政府出資為主,個人承擔一小部分,接近于免費醫療。第二種以雇主和雇員出資的社會保險為主,政府酌情補助,無力繳費的配偶子女也享受保障。這兩種模式保障程度基本都很徹底。第三種少數國家以商業保險為主,這種模式費用最高,雖有政府醫療救濟,但仍有很多人因買不起保險而看不起病。第四種是少數國家以個人儲蓄賬戶為主,統籌保險賬戶和政府醫療救助為輔,保障程度尚可,但不夠公平,個人賬戶資金存在貶值風險。我國實行的是以社會保險的社會統籌為主,政府資助、社會保險個人賬戶和醫療救助為輔的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靠單位和個人出資,政府沒有過大的負擔,主要是對低收入者和大部分農民需要增加補助,另外,一些老年人歷史上沒有參保,在過渡期應由政府給予較多資助。
一些人認為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大部分農村和很多落后地區經濟承受能力差。這種想法低估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2008年191個國家(地區)政府衛生總費用不到衛生總費用50%的國家(地區)只有62個。我國人均GDP在世界上居于中等,發達地區和大部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與發達和較發達國家相比沒有明顯差距。發揮全國統籌和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作用,各地區醫療費用沒有問題;即使是落后地區,只要充分重視醫療保障,自身的困難都不是很大,古巴、泰國、巴西、朝鮮都是非高收入國家免費醫療的范例,印度也能提供低水平的免費醫療服務。
一些學者認為歐盟債務危機是高保障帶來的,因此我們的醫療保障水平不能太高。其實,歐洲及日本、美國的債務困境,根本原因是經濟出了問題,另一重要原因是西方國家迷信積極的財政政策,無謂地使用財政資金刺激經濟。魯全指出,福利制度不僅不是經濟危機的致因,而且是緩解危機、恢復經濟的良策,北歐和英國實行國家出資的福利制度,反而沒有發生債務危機。[3]
很多人通常還混淆了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的差別。社會福利是從社會政策中得到的各種利益,而作為社會福利一部分的社會保障僅指國家組織的扶弱濟困,面對的是個人無法解決的生活風險。許多國家福利項目眾多,如農業補貼、免費教育、兒童補貼,數額十分龐大,還有育兒補貼、上學補助、丈夫產假、文化福利等等,我國的交通補貼、托兒補助、計劃生育補貼、取暖補貼、防暑降溫費等福利,都不是社會保障。如果社會保障超過了保障的需要,則也是非保障性福利。而我國的醫療保險報銷一部分醫療費,嚴格地講,則僅僅是一種福利,達不到“保障”的目標。我們今天需要的是絕對的“保障”,而福利水平則應視情況而定。
(二)對醫療保障徹底化意義的認識不足
2012年10月末,《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11405名網友實施在線即時調查,調查顯示,在公眾眼中,未來十年中,公眾最期待能得到顯著改善的首位問題是“醫療”(68.8%)。在目前的情況下,醫療保障制應當放到優先位置。
首先,“有啥別有病”,有病是一個令人痛苦的事情,有病得不到必要的治療,那就是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事情。其次,身體的健康不但能帶來人的幸福,還會使人們能夠面對機會做出有利和合意的選擇、實現個人目標和人的發展,否則可能面臨失業和貧苦,更談不到人的發展。再次,人們為擴大內需想到了很多措施,但忽視了醫療保障徹底化是釋放消費能力的最重要途徑。在我國,吃飯、穿衣、居住、讀書都不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難,唯獨在醫療方面會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事實上,大多數群眾出于安全的考慮,為醫療所做的儲蓄動機最強。同時,為上學、買房、養老所作的儲蓄最終都會花掉,而為醫療所作的儲蓄,由于多數人不會遇到巨額醫療開支,所以長期不會被花掉。最后,人們往往忽視醫療保障對于縮小生活水平差距的作用。我國收入差距和財產差距十分懸殊。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西南財經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55%的中國家庭很少甚至沒有儲蓄。人們的經濟差距最終體現在生活水平的差距上,通常的個人收入統計在福利保障收入方面不涉及個人醫療支出。由于醫療費在不同收入階層人群的收入中所占比重極其不同,不同家庭支出也差別巨大,因此,醫療保障不足使實際生活水平差距大于收入差距和財產差距。雖然病有所醫不等于共同富裕,但不能做到病有所醫使我們離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目標更遠。
但在我國,相對于其他生活保障,對醫療保障的重視程度最低。教育得到大幅度發展,高等教育已經嚴重過剩;養老金被經常討論,采取的措施也比較多,即使有些城鎮居民養老金偏低,醫療之外的生活支出需要也完全能夠滿足,農村家庭養老比較有保障,還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院等;住房供應已經過剩以至于出現了大量空置房,保障房建設力度也不小。相比之下,醫療保障最滯后。
(三)增長主義的經濟指導思想
長期以來,我國的主流戰略傾向把經濟增長本身作為目的,片面追求GDP的增長,這被一些學者稱之為“增長主義”。對竭力追求經濟增長的官員而言,社會保障支出對經濟增長是一種拖累;地方官員,甚至人均購買力GDP已經和發達國家相差無幾的地區,仍然主張把做大蛋糕當作重點工作,而反對強調分蛋糕。增長主義擠壓了民生,是我國民生工作效果不佳的突出原因。
在增長主義意識支配下,許多財政資金低效地投向能夠直接增加GDP但已經產能過剩的經濟領域、超前的基礎設施以及大拆大建的樓堂館所、奢侈浪費的運動會。與此相應,公共產品的發展往往淺嘗輒止、放不開手腳。盡管近年來投資民生事業會產生更大的邊際效用,但財政支出的投向結構仍然不理想。
在增長主義意識支配下,中國的財政資金對企業的直接補貼數量驚人,低效甚至起反作用。2011年至少有207家國內上市公司從政府手中獲得112億元的補貼,相當于這些公司2010年凈利潤的五成左右。由于政府的巨額補貼,各地競相上馬光伏項目,從而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在中國不少地區成為污染大戶,同時引發了國際貿易糾紛。2011年三一重工股份公司利潤總額107.92億元,老板以700億元身價成為“中國大陸首富”,但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定額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達8.90億元。京東方上市10年,總共虧損75.32億元,但獲得政府補貼11.59億元。以上做法即使沒有違反法規,法規也應當改一改了。這些補貼實在是應當用于社會保障,首先是醫療保障。
在增長主義意識支配下,政府的財政資金還以優惠的形式不合理地補貼給企業。雖然全社會過多的投資會破壞生產與消費的比例關系,降低經濟增長長期實際效果,但哪個局部地區投資增加迅速,哪個地區經濟和財政收入增長就會更快。而只有讓資本在本地區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才能在留住企業、聚集企業。許多企業效益并不好,制造業大都產能過剩,許多企業也與高新技術扯不上關系,但都享受優惠。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司長潘明才曾指出:從2005年的情況看,全國新增建設用地出讓純收益應該為763億元,而中央和地方實際收繳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只有214.5億元,其中550億流入了外資房地產公司。近年情況仍未扭轉,例如鄭州以“極低的用地成本”和各項“史無前例的優惠政策” 引進了富士康。低地價、零地價,稅費的減免、打折和返還,消耗了大量的財政資金去加劇產能過剩和分配不公。
此外,龐大的三公消費、一些老干部醫療耗費過多,也造成了財政資金錯配。
三、醫療保障改革發展的具體對策建議
(一)明確實現醫療保障徹底化基本目標的主要措施
醫療保障的戰略定位和基本目標應當是醫療保障徹底化或病有所醫:人民群眾一切需要治療且有治療價值的疾病都會得到合理的治療;群眾不因醫療負擔使家庭生活受到明顯影響。當前實現“病有所醫”或醫療保障徹底化的重點措施應當是:(1)在合理治療的前提下,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報銷上不封頂。(2)將一切重大疾病、必要診療項目、必要藥品、防病性開支和綠色療法列入報銷范圍。重點的如器官移植及其組織源、交通事故(經常發生受傷無人敢扶的事件,醫療費不予報銷就是原因之一)、某些情況下的護理費用等。其它如墮胎、分娩、健康體檢、康復性醫療、救護車費、出診費以及不育(孕)癥、口腔科類正畸、正頜、口腔修復、義眼、助聽器、磁熱療法、內科病推拿、氣功治療、辯證施膳指導等費用,也都應盡量報銷一部分。應由第三方支付的由醫保先行支付。擴大醫保藥品目錄。(3)提高大病報銷比例,困難群體的醫療費自費部分應占極小的比例。城鎮居民醫保和合作醫療大病報銷比例提高至80%。(4)醫療救助覆蓋一切需要救助的人,實施醫療救助貸款。政府為困難群體承擔全部參保費用。未參保人員遇到自身難以承擔的大額醫療費,參保人員不符合現行報銷政策包括犯罪打架酗酒吸毒等而自身難以承擔的高額醫療費,醫療救助也要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對無力支付醫療費的人可以給予政策性財政貸款,而且不要指望這些貸款會全部收回來。但對救助對象要實行家庭財產實際核查。(5)對急危病人的救治不附帶任何條件。“先治療再付費”是國際慣例。此外,要進一步擴大保障面,如應接納異地投奔子女養老而沒有戶籍的居民參加醫療保險。
(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保障病有所醫的資金需要
將政府總體衛生支出占政府總支出提高到15.4%的全球平均水平恐難以被接受,實際上也不必要,而根據江蘇省實際情況,提高到或接近于低收入、中下收入、中上收入國家水平即提高到或接近于8.7%、7.8%、9.4%,即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增加50%,并不苛刻,且已是實現醫療保障徹底化的充分條件。但實際用不了這么多。如前述,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村財政補助增加30%,再適當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投入,醫療保障徹底化就不難解決。如與神木比較,江蘇省醫療保障財政預算支出/財政預算收入(與上一比例口徑不同)增加2-2.5個百分點,低于神木補貼即可超過神木保障水平。但這也必須壓縮其方面的開支比重,如大力減少過度的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的開支比重,大力壓縮過剩的高等教育規模,大力減少過多的行政開支,減少對私人企業的資助補貼等。但如果醫療費用得到有效控制,連這么多的財政開支也遠遠用不了。
(三)壓縮醫療經費,為醫療保障徹底化騰出更大空間
醫療費用還有巨大的壓縮空間。有估計認為現在的醫療費用虛高成分至少20%,而筆者經歷并加以細致分析的和媒體報道的許多案例表明患者花的冤枉錢是必要醫療費用的數倍、數十倍。武警總醫院紀小龍說三分之一的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體會醫學教材所述和觀察治病經驗,可知此言絕對不虛。雖然使“醫療保險”切實“保險”不差錢,但要盡可能順利實現醫療保障徹底化,減輕國家和群眾醫療負擔,仍需大力壓縮醫療費用,化解看病貴的難題。
1. 醫院院長和醫療人員收入與醫療收入脫鉤。醫院、院長和醫生為了增加收入,造成大量非必要檢查、非必要手術、藥物濫用和高收費,并從而造成殘疾、痛苦和副作用,浪費大量資源,加重人民和國家負擔。據2000- 2007年的統計,濫用抗生素造成我國居民損失達800-1300億/年。與國際比較,我國“大處方”浪費了醫療總費用的12%-37%。[4] 2009年,湛江市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管理,當年全市參保群眾人均住院費用降幅達34%。[5] 但這仍然是治標未治本。
治理“看病貴”難題的不二法門和治本之策是打破醫院的盈利追求,把醫務人員尤其是醫院院長的收入與醫療收入徹底脫鉤。具體辦法是:醫院建設由國家統一規劃,醫務人員由國家統一配置,醫生工資由國家統一發放,醫療收入由國家統一收支,藥品器械由國家統一配送。
不必擔心“死工資”調動不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看一看眾多掙“死工資”的中小學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就夠了。即使他們的工作熱情有所下降,也比過度治療、浪費金錢和窮人看不起病強得多。況且還可以通過嚴密科學的職稱評審,可以根據就診量、病歷反映的治療水平、實際操作能力和患者的評價給予物質激勵,可以通過高水平的管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發達國家的醫療機構都是以非贏利為主。實行國家醫療保險即公費醫療的國家,醫務人員享受固定工資待遇,但國家負擔并不高。全英醫療衛生機構均為政府所有,醫療人均費用不到公立醫院最少的美國的一半。
2. 確保患者的消費者地位。在不能完全實現公辦醫院醫療人員待遇接近于公務員式固定工資的情況下,看病貴的治標之策是保證患者作為消費者具有談判地位,并對醫療行為實行嚴厲而科學的監管。首先應在醫療領域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落實患者的知情權。為防止醫生做不必要的檢查、開不對癥的藥、開貴藥、增加可有可無甚至根本不必要的治療方法等,除普及醫學知識外,處方必須使用清晰的漢字,書寫通用名;在醫院藥房旁邊和政府網站共同建立建立公示設施,公布能自行查詢的全部藥品和服務收費標準、指導性的標準治療方案、藥品說明書、單病種治療參考醫療費用總額。(2)落實患者的選擇權。醫生的一切處方和手術方案應向患者解釋并回答患者詢問,必須告知同類藥物不同品種及其價格;嚴禁處方不交患者而直傳藥房;住院用藥須經患者簽字后方能計費付藥,住院期間醫患或家屬簽字作為一切檢查項目的必備程序。(3)落實患者的公平交易權。凡醫生沒有根據的用藥和檢查,未經患者同意的住院用藥,明顯的過度治療,患者有權事后追回醫療費并返一罰十。(4)落實患者的人身安全權。有些不當治療和過度治療對人體帶來過程性傷害和輕微傷害,也要進行人身損害賠償,以加強對醫療人員的警示。(5)落實患者的損失賠償請求權。負責醫療事故、醫療傷害、不當醫療費用追索的專家仲裁委員由非醫務人員,如專職教學、科研、法律人員和專職仲裁人員組成,患者可要求異地仲裁。
3. 嚴厲而科學地監督管理醫療體系。(1)遏制極為虛高的藥價。藥品價格應全面管制。目前的藥品招標實為集中采購,應實行“價低者得”的方式競價采購。(2)管辦分離,嚴厲監督檢查醫療行為的合理性。應推行異地輪查,由非醫務人員檢查;對于明顯過度醫療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大額罰款 ,直至吊銷醫務人員的執業資格和醫療機構的醫保定點資格。(3)強力治理藥品回扣以防止醫生多開藥。必須動用偵查手段,對受賄者進行刑事處罰和開除公職。(4)科學設計醫保和醫療規章制度。如規定單病種最高限價和平均費用等。另外,醫藥合一是規模效益,醫藥分家增加醫療服務價格,因此不一定需要推行醫藥分家,但其前提是強令醫生開具清楚明白如打印的藥方,讓患者在醫院藥房和商業藥店自由選擇。
4.預防為主,大力推進醫療科普和居民生活科技干預。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病率,即可免除痛苦又可減少醫療支出。衛生部門、科技部門和疾控部門要把疾病預防的直接服務和科技干預作為突出任務,要普遍進單位、進家庭宣傳醫療衛生知識,有專人直接檢查督促干預人們不良生活習慣;大力增加農村財政醫療衛生投入和吸引人才所必需的農村醫療人員報酬,把衛生院辦成真正的“衛生院”而不僅僅是醫院;實施全民廉價體檢;推行無償低償上門服務。要通過社會實際行動,使人民群眾少發病,有病得到及早發現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戴廉.統計顯示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已超5%[EB/OL].財新網2011-05-03.
[2] 神木縣人民政府.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實施辦法(試行),神政發〔2009〕3號。
[3]魯全.福利制度不是造成歐債危機的原因[J].中國社會保障,2012(4).
[4] 張冉燃.權威報告: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總體上不成功[J].醫院領導決策參考, 2005(14).
[5] 賀林平.商業醫保激活湛江社會醫保 效率更高保障更廣[N].人民日報,2010-5-31.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04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