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極低利率的中期承諾就好比站街女拍胸脯打保票說“雖然是先款,但包你操了滿意”,只是拍胸脯的現在換成了終極資本家。在這樣的承諾下,你維持不了極低利率,托不了公債價格,就會被認為缺乏控盤能力而降低威信。所以伯南克現在既然已夸下了海口,那么兩年之內,你最好不要去嘗試做空公債,除非想步Pimco格魯斯的“2011死亡之旅”。
雖然有時候得考慮國外美金持有人這么個政治因素,但聯儲顯然并未將其放到首位考量,憑的就是美金的無敵天下。神馬歐元、日元、英鎊都是浮云,人民幣更是提都不用提。但如果這次考慮到這點,我們也可以這么認為:先前阻礙伯南克登上直升機撒鈔的國外政治障礙已一掃而空。這次不再會有誰去扮怨婦的嘟噥伯南克賣注水肉了,因為至少你現在還買得到這肉。但我們還是得小心這個承諾最后因某種技術因素而變成空頭支票,比如聯儲內部分歧加大,鷹派上臺。
雖然這次的延長極低利率承諾不等于聯儲會親自入場托盤,但一些附帶暗示告訴我們,聯儲對于利率市場的調控能力是杠杠的。因此在聯儲表露了決心之后,美國公債因缺乏買盤而收益率被動上行的風險已趨低。這極大穩定了市場對美國公債的“持有期收益率”的中期預期,從而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1. 對于債市來說:令風險偏好度低的資金在利率承諾期內放心入場去持有高溢價公債,降低新發債難度
2. 對于利率敏感的國內高風險市場(主要是股市)來說:減輕拋壓以達到穩市和吸引資金的目的
央行的利率承諾就相當于凍結利率,就像當年希特勒撇撇嘴凍結物價以穩定馬克一樣。寶寶不是說信心就像太陽一樣嗎?伯南克現在就是在給國內資本市場打氣,樹立信心,聯儲印鈔機就是信心保證。作為貨幣機構,他也只能做到這點了。而為了實現利率承諾,他就必須托盤債市,外部資金托不了,就得自己來托,哪怕再次膨脹自身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說,伯南克這次是下了狠心,發了毒誓,就差來個斷指以明心了。
至于會不會出QE3,主要看兩點因素:
1. 外部避險資金的回流量
2. 由財政赤字引發的新發債需求
如果資金回流是源源不斷的,那么這可以給債市提供穩定托盤力量,聯儲也用不著親自救場。如果財政赤字改善從而導致美國政府的新發債需求下降,那么因公債供給量收緊,債市拋壓會自然減輕。而現在看來,后者還不用考慮。因為即使加大課稅和減支力度,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也不會在短期內出現明顯改善。有些人期盼的所謂“克林頓復興”還早了點。前者呢?這涉及到看淡世界政局、看空新興市場和一些大陸崩潰論者的理論,也就是美國海外資本正在大結帳,準備大規模回流。這個看法不是沒有道理,也確實符合一些資本的天性。但他們顯然忽視了現在的世界格局和到底是什么性質的資金在回流。筆者認為:現在的回流資金主體只是部分投機資本和來源于歐洲的避險資本,光靠這個資金量難以長期托盤債市。
全球化戰略的副作用 --- 貨幣體系中央國的國內蕭條需要外部補血劑,這是可以理解的。美國也確實有理由進入1991年以來的主人休養期。但海外利潤和外遷產業的部分回流是否就意味著全球化戰略將自此終結?筆者認為不可能。美國不會放棄已架構好了的海外利益格局。回流只是為了恢復國內元氣,而不是導致海外利益的傷筋動骨,尤其是一些有繼續淘金余地而做空機制又不完善的地區,比如大陸。另外因慣性使然,才當了20年“地球山大王”的貨幣體系中央國不可能過足癮,尤其是在缺乏真正對手的情況下。當然,這個結論會被某些人認為過于武斷和想當然。
扭轉操作和先前聯儲對歐債危機的表態(無意愿和權限去救助歐洲)確實是在配合回流,但這只是美金在全球信用貨幣比爛過程中對他人的釜底抽薪,而不是鼓動美國海外資本去搞什么大結帳。無論是歐債危機、新興市場風暴甚至伊朗核危機、南海危機都只能是1991年后全球大通膨中的小插曲。在單極世界中,真正的大結帳只有在不影響美國本土的大規模區域性戰爭背景下才有可能發生。
所以,扭轉操作結合外部小動作而導致的美金回流只能是有限度的。可能在今年6月份后會有第二輪扭轉操作,但因預計回流量有限,再加上政府新發債需求下降困難,所以美聯儲要實現極低利率承諾最終就只能靠QE3。
最后一點,伊朗核危機將大概率的演化成中期性的區域戰爭,但只要不爆發核襲或嚴重的生化襲,那么就不太可能引發全球范圍的大規模資本避險。見先前文章: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241189&PostID=35467605
-------------------------------------------------
..... 來自船帆座NGC-2736
2012年1月26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