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爾文:虛擬經濟是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特別是”標志
——用《資本論》解讀中國經濟問題之二
“虛擬經濟”這個詞出現在中國官方高層領導的口中,已經有些年頭了。例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多次表達過這樣一種意思:
“必須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儲蓄與消費的關系。”
——溫家寶劍橋演講:“中國要做和平、學習、合作的大國”,2009年
這里面所說的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包含著這樣兩個前提:自從中國引進證券交易市場以后,虛擬經濟在中國不僅成為客觀存在,而且規模不斷擴大,已經逐步變得合法;政府的要務之一,是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那么,在中國這樣一個曾經是社會主義目前仍打著社會主義招牌的國家,是否應該大搞虛擬經濟?這種做法是否符合中國的發展方向?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當然首要地是搞清楚虛擬經濟的性質。
這其實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對于那些接受了西方自由經濟理論的右翼經濟學者來說,存在各種各樣的說法,但基調是贊成者居多;而對于目前泛左翼經濟學者,卻也是眾說紛紜,未能在認識上得到統一,總體上反對的不多,意見集中在如何改善方面。在一個重大理論問題上,出現了非常罕見的“左右合流”,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這當然首先與問題牽扯面很廣、本身具有相當大的難度有關。然而,這些問題又如此重要,直接關系到中國的國計民生,也關系到中國的發展方向,不能不搞清楚。
既然我們目前仍然把馬克思主義奉為理論基礎,不妨到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資本論》當中尋求解答,至少能夠給予我們許多重要啟示——一些原則性的說明。
為了使我們的理解能夠更加系統,以便聯系目前中國實際,推導出一些有益的結論,先擬定幾個大的題目,以其中包含的內在邏輯,作為本文借以探討的大綱:
一、 什么是虛擬經濟?
二、 虛擬經濟產生的根源
三、 虛擬經濟中財富的來源
四、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五、 中國是否需要虛擬經濟
六、 中國應當如何對待虛擬經濟?
下面就圍繞這些題目,以《資本論》為教材,看看馬克思是如何解答這些問題的。
一、什么是虛擬經濟?
其實,在《資本論》當中,馬克思并未直接提出“虛擬經濟”的概念。那是因為,在寫《資本論》的時代,“虛擬經濟”還未發展到現在這樣一種程度——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的實體經濟。但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已經敏銳地發現了“虛擬經濟”的基本要素——虛擬財富:股票、證券、債券等虛擬產品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明確提出了“虛擬資本”的概念;把虛擬資本的形成叫作資本化,并且對“虛擬資本”和“現實資本”的關系作出了深刻分析。這使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現在的“虛擬經濟”無非是從《資本論》時代的一些萌芽,從那些資本主義的“要素”,生長成目前這樣一棵看上去已經根深葉茂卻是“首尾顛倒”的、或者說是倒長著的畸形大樹。
這就是說,要真正理解“虛擬經濟”,當然還需要從這些基本要素的分析入手,就像當初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起于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商品進行分析一樣,否則就不能透過茂密的枝葉認清其本質。這就是我們通過《資本論》對虛擬經濟的要素進行分析來解讀目前“虛擬經濟”的基本方法。
我們先看一下馬克思是如何描述、評價“虛擬經濟”基本要素——虛擬產品的。下面幾大段文字出自《資本論》第三卷。引號中是馬克思的原文。黑體字是我加的。這種引用當然必不可少。對于所引用《資本論》中的文字,應當反復閱讀和思考,以便加深理解,避免片面解讀。
馬克思說:
“即使在債券——有價證券——不象國債那樣代表純粹幻想的資本的地方,這種證券的資本價值也純粹是幻想的。我們上面已經講過,信用制度怎樣創造了一種聯合的資本。這種證券就是代表這種資本的所有權證書。鐵路、采礦、輪船等公司的股票是代表現實資本,也就是代表在這些企業中投入的并執行職能的資本,或者說,代表股東預付的、以便在這些企業中作為資本來用的貨幣額。這里決不排除股票也只是一種欺詐的東西。但是,這個資本不能有雙重存在:一次是作為所有權證書即股票的資本價值,另一次是作為在這些企業中實際已經投入或將要投入的資本。它只存在于后一種形式,股票只是對這個資本所實現的剩余價值的相應部分的所有權證書。A可以把這個證書賣給B,B可以把它賣給C。這樣的交易并不會改變事情的本質。這時,A或B把他的證書轉化為資本,而C把他的資本轉化為一張單純的對股份資本預期可得的剩余價值的所有權證書。
這些所有權證書——不僅是國家證券,而且是股票——的價值的獨立運動,加深了這種假象,好象除了它們可能有權索取的資本或權益之外,它們還構成現實資本。這就是說,它們已經成為商品,而這些商品的價格有獨特的運動和決定方法。它們的市場價值,在現實資本的價值不發生變化(即使它的價值已增殖)時,會和它們的名義價值具有不同的決定方法。一方面,它們的市場價值,會隨著它們有權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而發生變化。假定一張股票的名義價值即股票原來代表的投資額是100鎊,又假定企業提供的不是5%而是10%,那末,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利息率是5%時,這張股票的市場價值就會提高到200鎊,因為這張股票按5%的利息率資本化,現在已經代表200鎊的虛擬資本。用200鎊購買這張股票的人,會由這個投資得到5%的收入。如果企業的收益減少,情況則相反。這種證券的市場價值部分地有投機的性質,因為它不是由現實的收入決定的,而是由預期得到的、預先計算的收入決定的。但是,假定現實資本的增殖不變,或者假定象國債那樣,資本已不存在,年收益已經由法律規定,并且又有充分保證,那末,這種證券的價格的漲落就和利息率成反比。如果利息率由5%漲到10%,保證可得5鎊收益的有價證券,就只代表50鎊的資本。如果利息率降到2 1/2%,這同一張有價證券就代表200鎊的資本。它的價值始終只是資本化的收益,也就是一個幻想資本按現有利息率計算可得的收益。因此,在貨幣市場緊迫的時候,這種有價證券的價格會雙重跌落;第一,是因為利息率提高,第二,是因為這種有價證券大量投入市場,以便實現為貨幣。不管這種證券保證它的所有者取得的收益,象國家證券那樣是不變的,也不管這種證券所代表的現實資本的增殖象在產業企業中那樣會因再生產過程的擾亂而受到影響,在這兩種場合,這種價格跌落的現象都是會發生的。只是在后一種場合,除了上述貶值以外,還會進一步貶值。一旦風暴過去,這種證券就會回升到它們以前的水平,除非它們代表的是一個破產的或欺詐性質的企業。它們在危機中的貶值,會作為貨幣財產集中的一個有力的手段來發生作用。
……
只要這種證券的貶值或增值同它們所代表的現實資本的價值變動無關,一國的財富在這種貶值或增值以后,和在此以前是一樣的。
……
只要這種貶值不表示生產以及鐵路和運河運輸的實際停滯,不表示已開始經營的企業的停閉,不表示資本在毫無價值的企業上的白白浪費,一個國家就決不會因為名義貨幣資本這種肥皂泡的破裂而減少分文。
所有這些證券實際上都只是代表已積累的對于未來生產的索取權或權利證書,它們的貨幣價值或資本價值,或者象國債那樣不代表任何資本,或者完全不決定于它們所代表的現實資本的價值。
在一切進行資本主義生產的國家,巨額的所謂生息資本或貨幣資本(moneyed capital)都采取這種形式。貨幣資本的積累,大部分不外是對生產的索取權的積累,是這種索取權的市場價格即幻想資本價值的積累(第三卷,529—532頁)” 。
“……社會財產為少數人所占有;而信用使這少數人越來越具有純粹冒險家的性質。因為財產在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運動和轉移就純粹變成了交易所賭博的結果;在這種賭博中,小魚為鯊魚所吞掉,羊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在股份制度內,已經存在著社會生產資料借以表現為個人財產的舊形式的對立面;但是,這種向股份形式的轉化本身,還是局限在資本主義界限之內;因此,這種轉化并沒有克服財富作為社會財富的性質和作為私人財富的性質之間的對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態上發展了這種對立(第三卷 497頁)” 。
瀏覽馬克思這幾段話,可以簡單概括出馬克思對“虛擬經濟”的要素——國債、證券、債券、股票的基本評價:
——“純粹幻想的資本”
這些“幻想的資本”——“已經成為商品”——一些特殊的、“價格有獨特的運動和決定方法”的“商品”——決定價格的方法與銀行的利率有關聯——“價格的漲落就和利息率成反比”——但基本性質“是一種欺詐的東西”,直接決定于證券交易所的“投機”——是“交易所賭博的結果”——當發生危機時,貶值,成為這些“財產”集中的一個有力的手段
這是我們瀏覽后得出的第一個印象:
“虛擬資本”是一種用來“投機”的“欺詐的東西”,它不是由現實的收入決定的,而是由預先計算的收入決定的,是一種“幻想的資本”,是對“預期可得的剩余價值”的一種期待和“幻想”。在一切進行資本主義生產的國家,都存在這種用來“投機”的“欺詐的東西”。“危機”使資本主義已經積累的“財富”——剩余價值通過類似于賭博的“投機”和“欺詐”方式急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
有了這個印象,對許多非常現實的問題,都可以求得解答。比如現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是否會使美國破產?答案當然是相反的:既然美國的金融寡頭利用美元在世界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操控著全世界的“虛擬經濟”——世界性的金融大賭場,如果沒有其他革命性因素,危機只會使世界上的財富加速流入美國金融寡頭手中,而不會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實體經濟。但現在討論這個問題還有些早。插入這一段無非是希望讀者先有一些初步印象,以便充分理解,《資本論》確實是一座寶庫,可以用來解答許多現實問題。
接下來要說的是,我們的引文不應當使我們對“虛擬資本”只產生那么一個“印像”就夠了。我們探討的是虛擬經濟的實質。首先要解答的是什么是虛擬經濟?以便按照回答本文開始時提出一系列問題的內在邏輯,尋找答案。
很明顯,虛擬經濟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信用制度”創造出的,由它的一些基本要素——國債、證券、債券、股票——這些虛擬資本,即所謂金融產品也包括其它金融衍生品發展到現代的產物。它包括了一套獨特的、被用于投機的、類似于賭場的定價體系,以便金融壟斷寡頭用欺詐的手段對長期積累的社會財富(社會上積累的剩余價值)進行搜刮、剝奪和集中;它是現代金融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濃縮和折射,是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與現實關系相顛倒的反映。
二、虛擬經濟產生的根源
在引文中,多處說到了銀行的“信用制度”,這是虛擬經濟產生的重要條件和根源。這里,我們不妨重點談一下促使其產生的思想和精神——即幻想的根源:商品拜物教和金錢拜物教。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就分析了商品拜物教使人迷惑的神秘外表。
馬克思說:“商品世界具有的拜物教性質或勞動的社會規定所具有的物的外觀,怎樣使一部分經濟學家受到迷惑,也可以從關于自然在交換價值的形成中的作用所進行的枯燥無味的爭論中得到證明(第一卷第99頁)” 。
在《資本論》第三卷,又進一步指出:
“在生息資本上,資本關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質的形式。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G—G',是生產更多貨幣的貨幣,是沒有在兩極間起中介作用的過程而自行增殖的價值。(第三卷440頁)”。
這里的G—G',是作為資本的金錢,出現了跳過中間過程、可以直接產生附帶利息的金錢的虛假外表。接著,馬克思說:“下面這一點也是顛倒的:盡管利息只是利潤即執行職能的資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現在它卻反過來表現為資本的真正果實,表現為某種本原的東西,而現在轉化為企業主收入形式的利潤,卻表現為只是在再生產過程中附加進來、增添進來的東西。在這里,資本的拜物教形態和資本拜物教的觀念已經完成。在G—G'上,我們看到了資本的沒有概念的形式,看到了生產關系的最高度的顛倒和物化:生息的形態,資本的簡單形態,在這種形態中資本是它本身再生產過程的前提;貨幣或商品獨立于再生產之外而具有增殖本身價值的能力,——資本的神秘化取得了最明顯的形式。
對于要把資本說成是價值和價值創造的獨立源泉的庸俗經濟學來說,這個形式自然是它求之不得的。在這個形式上,利潤的源泉再也看不出來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結果也離開過程本身而取得了獨立的存在。
資本只有在貨幣資本的形式上才變成這樣一種商品,這種商品的自行增殖的性質有一個固定的價格,這個價格在每一具體場合都表示在利息率上。
作為生息資本,而且正是在它作為生息貨幣資本的直接形式上(生息資本的其他形式同我們這里無關,這些其他形式也是由這個形式派生出來的,并以這個形式為前提),資本取得了它的純粹的拜物教形式:G—G'被看成主體,被看成可出售的物。(第三卷442頁)”
馬克思的這幾段話意思表達得非常清楚,再做說明,有蛇足之嫌。由這幾段話,我們可以直接得出兩個結論:一、“商品拜物教和金錢拜物教”是虛擬經濟得以產生的思想和精神——即幻想的根源;二、盡管取得了一個神秘的外表,但本質上反映的仍然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只不過表現為一種“高度的顛倒”的生產關系。
三、虛擬經濟中財富的來源
接下來,我們討論虛擬經濟中財富的來源——馬克思說的非常明確,依然是剩余價值,是以利息形式存在的剩余價值——虛擬經濟中所有財富,均來自于利息。這同樣是資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只不過是已經被榨取、落入資本家手中、成為資產階級社會財富積累的那一部分。
下面一段節選,對虛擬經濟中財富和剩余價值的關系有清楚的說明:
“國家對借入資本每年要付給自己的債權人以一定量的利息。在這個場合,債權人不能要求債務人解除契約,而只能賣掉他的債權,即他的所有權證書。資本本身已經由國家花掉了,耗費了。它已不再存在。對于國家的債權人來說,1.他持有一張……國債券;2.他靠這張國債券有權從國家的年收入即年稅收中索取一定的金額,……;3.他可以隨意把這張……債券賣給別人。……但在這一切場合,這種資本,即把國家付款看成是自己的幼仔(利息)的資本,是幻想的虛擬的資本。這不僅是說給國家的貸款已經不再存在。這種貸款本來不是作為資本耗費的,不是作為資本投入的,而只有通過作為資本投入,它才能轉化為一個自行保存的價值。……國債券出售……,不管這種交易反復進行多少次,國債的資本仍然是純粹的虛擬資本;一旦債券賣不出去,這個資本的假象就會消失。然而,我們馬上就會知道,這種虛擬資本有它的獨特的運動。
……
因為生息資本總的說來是各種顛倒錯亂形式之母,所以,在銀行家的觀念中,比如債券可以表現為商品,——我們現在來考察勞動力。在這里,工資被看成是利息,因而勞動力被看成是提供這種利息的資本。例如,如果一年的工資等于50鎊,利息率等于5%,一年的勞動力就被認為是一個等于1000鎊的資本。資本主義思想方法的錯亂在這里達到了頂點,資本的增殖不是用勞動力的被剝削來說明,相反,勞動力的生產性質卻用勞動力本身是這樣一種神秘的東西即生息資本來說明。在十七世紀下半葉(例如在配第那里),這已經是一種流行的觀念,但是一直到今天——,一部分是庸俗經濟學家,另一部分主要是德國的統計學家……,還非常熱中于這個觀念。在這里,不幸有兩件事情不愉快地和這種輕率的觀念交錯著:第一,工人必須勞動,才能獲得這種利息;第二,他不能通過轉讓的辦法把他的勞動力的資本價值轉化為貨幣。其實,他的勞動力的年價值只等于他的年平均工資,而他必須通過勞動補償給勞動力的買者的,卻是這個價值本身加上剩余價值,也就是加上這個價值的增殖額。在奴隸制度下,勞動者有一個資本價值,即他的購買價格。如果他被出租,承租人就首先要支付這個購買價格的利息,此外要補償這個資本的年損耗。
人們把虛擬資本的形成叫作資本化。人們把每一個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來計算,把它算作是按這個利息率貸出的資本會提供的收入,這樣就把這個收入資本化了;……。對這個所有權證書的買者來說,……年收入實際代表他所投資本的5%的利息。因此,和資本現實增殖過程的一切聯系就徹底消滅干凈了。資本是一個自行增殖的自動機的觀念就牢固地樹立起來了(節選自第三卷527、528、529頁)”。
關于資本家榨取的剩余價值的過程,以及剩余價值如何轉化為利潤、利息形式,馬克思在《資本論》一至三卷有非常通俗和詳盡的說明,這里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國債收益也好,銀行利息也好,股票分紅也好,買賣股票獲得的差價也好,甚至,養活規模龐大的證卷交易所的所有從業人員——包括監管人員、所有交易員、基金經理,他們的高工資,還有那些以股市為生的人,他們的所有收入,都來源于勞動階級在實體經濟中創造的剩余價值。股市、期市、債市——所有虛擬經濟“產品“的交易場所,整個行業,本身不創造一分錢的財富,對于任何社會,都只是一個寄生贅瘤。
毫無疑問,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是根本不需要在自己的經濟實體之上,生長這樣一顆巨大的寄生贅瘤的。
四、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按照原計劃,下面,我們討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股份制與交易所。
關于交易所,其基本性質,是一種投機與賭博的場所,是冒險家行使欺詐的地方。我們不妨再看一下前面引用過的這段話:
“……社會財產為少數人所占有;而信用使這少數人越來越具有純粹冒險家的性質。因為財產在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運動和轉移就純粹變成了交易所賭博的結果;在這種賭博中,小魚為鯊魚所吞掉,羊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第三卷 497頁)。”
因此,說交易所是賭博場所,一點也沒有辱沒它。如果說交易所曾經具有過積極的意義,那就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股票等虛擬產品的交易,主要是在交易所完成的,因此交易所促進了資金的集中和股份制的形成。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交易所是除銀行外連接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重要紐帶。
這里說到的股份制,是實體經濟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也是為虛擬經濟提供交易產品的來源之一。關于實體經濟中生產企業的重要組織形式——股份制,看一下馬克思是怎樣說的:
“股份公司的成立。由此:
1.生產規模驚人地擴大了,個別資本不可能建立的企業出現了。同時,這種以前由政府經營的企業,成了公司的企業。
2.那種本身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并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為前提的資本,在這里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聯合起來的個人的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并且它的企業也表現為社會企業,而與私人企業相對立。這是作為私人財產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范圍內的揚棄。
3.實際執行職能的資本家轉化為單純的經理,即別人的資本的管理人,而資本所有者則轉化為單純的所有者,即單純的貨幣資本家。因此,即使后者所得的股息包括利息和企業主收入,也就是包括全部利潤(因為經理的薪金只是,或者應該只是某種熟練勞動的工資,這種勞動的價格,同任何別種勞動的價格一樣,是在勞動市場上調節的),這全部利潤仍然只是在利息的形式上,即作為資本所有權的報酬獲得的。而這個資本所有權這樣一來現在就同現實再生產過程中的職能完全分離,正象這種職能在經理身上同資本所有權完全分離一樣。因此,利潤(不再只是利潤的一部分,即從借入者獲得的利潤中理所當然地引出來的利息)表現為對別人的剩余勞動的單純占有,這種占有之所以產生,是因為生產資料已經轉化為資本,也就是生產資料已經和實際的生產者相分離,生產資料已經作為別人的財產,而與一切在生產中實際進行活動的個人(從經理一直到最后一個短工)相對立。在股份公司內,職能已經同資本所有權相分離,因而勞動也已經完全同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剩余勞動的所有權相分離。資本主義生產極度發展的這個結果,是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者的財產所必需的過渡點,不過這種財產不再是各個互相分離的生產者的私有財產,而是聯合起來的生產者的財產,即直接的社會財產。另一方面,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還和資本所有權結合在一起的再生產過程中的職能轉化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的單純職能,轉化為社會職能的過渡點。(第三卷493、494頁)。”
在這里,我們看到,馬克思是以一種贊揚的筆調來談論股份制的。因為股份制的產生無疑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巨大進步,它使資本主義框架下的“生產資料已經和實際的生產者相分離,生產資料已經作為別人的財產,而與一切在生產中實際進行活動的個人(從經理一直到最后一個短工)相對立”,這樣,“從經理一直到最后一個短工”,全都成為沒有生產資料所有權的無產者,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
隨著無產階級隊伍的急劇擴大并且日益貧困化,和無產階級相對立的資產階級金融寡頭,變得更少,社會財富加速積聚于這極少數人手中;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到了必須革命的時候;這樣,股份制就成為“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者的財產所必需的過渡點,不過這種財產不再是各個互相分離的生產者的私有財產,而是聯合起來的生產者的財產,即直接的社會財產。”———這里所說的“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者的財產”,當然是指“剝奪剝奪者”,即無產者占有全社會生產資料、建立起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過渡點”中的“過渡”,則是從資本主義向未來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過程。其中“聯合起來的生產者”,說的同時也就是馬克思所設想的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者。股份制的產生,使這個過渡的過程變得更加簡單明了。
在社會主義社會,保留股份制的生產組織形式,應當是馬克思所贊成的。但必須特別注意馬克思說的這句話:“這種財產不再是各個互相分離的生產者的私有財產,而是聯合起來的生產者的財產,即直接的社會財產。”
這里不僅說到了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說到了可能應予保留的股份制在形式上的特征——以股票形式反映的所有權,不是“各個互相分離的生產者的私有財產,而是聯合起來的生產者的財產,即直接的社會財產”。
這就是說,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的組織形式應當是一種沒有任何私人持股(掌握所有權)而由社會代表聯合起來的生產者掌握全部股份即所有權的所有制形式。既然沒有也不允許任何私人持股,將所有權切割成碎片也就喪失了意義。因此,這種形式和中國改革前國營企業的全民所有制形式在本質上是非常相似的:由國家代表社會掌握所有權;由無產階級隊伍中的先進分子行使經營權,并接受廣大勞動者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任何個人都無權占有生產資料,但通過國家,每個個人——作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中的一分子——又擁有自己的份額。
這樣一種形式,恰好表達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全社會公有的性質。只不過那時的國營企業名稱上不叫做股份制而已。“改革”,將中國那些原來的社會主義企業股份化,——即將原屬社會共同占有的所有權切割成碎片,然后將所有權證書——股票拿到交易市場上,允許私人買賣、持有,——就算持有者是生產者,是“各個互相分離的生產者”,——也明顯違反了馬克思給出的公有制原則,是一種從公有制向私有制的社會性的極大倒退。
至于現在那種“讓人民群眾持有各種票證類財產,在社會上形成一大批中產階級,形成一種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形態,以此來求得社會穩定”,無非是一種騙人的鬼話。
我們在前面已經看到了,這些票證類財產,不過是一些幻想的、面對經濟危機會大幅貶值、很容易在交易所被賭博和投機規則剝奪并迅速積聚到少數人手中、使中產階級淪為無產者、使社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虛擬財產。我勸所有誠實、善良的中國人都不要相信這種鬼話。還是馬克思指出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
實際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及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內容尤其是直接描述極少。這一段對未來社會原則性的論述,出處也比較容易被忽略;但文字非常精辟,也非常嚴謹。不注意這段話,就很容易被修正主義分子鉆空子,對馬克思的本意作出歪曲解釋。
下面花括號內是恩格斯在編輯出版《資本論》第三卷時緊接原段落后插進去的一段話,對理解之前的引文有很大幫助。由于涉及自由競爭和壟斷的關系——這也是目前很有爭議的話題,不妨插入本節之后。黑體是我加的:
{自馬克思寫了上面這些話以來,大家知道,一些新的工業企業的形式發展起來了。這些形式代表著股份公司的二次方和三次 方。在大工業的一切領域內,生產現在能以日益增長的速度增加,與此相反,這些增產的產品的市場的擴大卻日益變慢。大工業在幾個月中生產的東西,市場在幾年內未必吸收得了。此外,那種使每個工業國家同其他工業國家,特別是同英國隔絕的保護關稅政策,又人為地提高了本國的生產能力。結果是全面的經常的生產過剩,價格下跌,利潤下降甚至完全消失;總之,歷來受人稱贊的自由競爭已經日暮途窮,必然要自行宣告明顯的可恥破產。這種破產表現在:在每個國家里,一定部門的大工業家會聯合成一個卡特爾,以便調節生產。一個委員會確定每個企業的產量,并最后分配接到的訂貨。在個別場合,甚至有時會成立國際卡特爾,例如英國和德國在鐵的生產方面成立的卡特爾。但是生產社會化的這個形式還嫌不足。各個公司的利益的對立,過于頻繁地破壞了它,并恢復了競爭。因此,在有些部門,只要生產發展的程度允許的話,就把該工業部門的全部生產,集中成為一個大股份公司,實行統一領導。在美國,這個辦法已經多次實行;在歐洲,到現在為止,最大的一個實例是聯合制堿托拉斯。這個托拉斯把英國的全部堿的生產集中到唯一的一家公司手里。單個工廠——超過三十家——原來的所有者,以股票的形式取得他們的全部投資的估定價值,共約500萬鎊,代表該托拉斯的固定資本。技術方面的管理,仍然留在原來的人手中,但是營業方面的領導則已集中在總管理處手中。約100萬鎊的流動資本是向公眾籌集的。所以,總資本共有600萬鎊。因此,在英國,在這個構成整個化學工業的基礎的部門,競爭已經為壟斷所代替,并且已經最令人鼓舞地為將來由整個社會即全民族來實行剝奪做好了準備。——弗·恩·(《資本論》第三卷494、495頁)}
我們看到,恩格斯是以一種歡欣鼓舞的心態來談論壟斷與集中的,因為壟斷引起的集中恰好是社會主義所需要的生產組織形式。這對中國那些抱著“已經日暮途窮,必然要自行宣告明顯的可恥破產”的“自由競爭”信條反壟斷的急先鋒們是一種多么大的諷刺!這些西方鸚鵡如此學舌,強烈反對社會主義的壟斷,卻不反資本主義的壟斷,更不反西方的壟斷,目的就是用虛偽的“自由競爭”、“市場經濟”外加“虛擬經濟”下的賭場,幫助西方的壟斷寡頭加速對中國的殖民入侵,徹底打垮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五、中國是否需要虛擬經濟?
中國是否需要虛擬經濟?要回答這個問題,當然首先需要回答社會主義是否需要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毫無疑問地具有資本主義的性質:虛擬經濟的交易場所為投機和賭博而設置,是大小資本互相傾軋、角逐、侵吞的場所,是一切社會腐敗的根源,是社會腐朽與黑暗面的集中營和根據地;它矗立于實體經濟之上,起源于金錢拜物教,高舉拜金主義大旗,對實體經濟的腐蝕作用、對勞動創造價值的理念的破壞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這種虛假經濟周圍寄生的一大批專職人員、從業人員、冒險家、剝削者,全都屬于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為社會主義精神所不容。
因此,任何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都絕不允許虛擬經濟大肆泛濫,利用股票——所有權證書,將公有制企業切割成可供私人占有的碎片,最終變成私人的財富。
但是,問題在于,中國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嗎?
在《憲法》上,中國仍然是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的社會主義國家;但在具體法規上,虛擬經濟的主要場所,證卷交易所,又是合法的,這樣,中國的法律制度和條文中就出現了巨大的矛盾,出現了現行法與根本法的矛盾。出現了私有化的改革與社會主義方向的巨大矛盾。 但二十多年前,修正主義在中國經濟體系當中引進了證卷交易市場,從此國有企業逐步地被分割私吞,且至少有上億人傾其一生儲蓄、全部家產卷入其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損失,終于形成一股全社會私有化的巨大浪潮,之后,外國資本也逐步侵入其中,不斷卷走中國人民的財富,這已經成為一種與前進方向相背離的強大的逆流。
面對這樣的既成事實,提出中國是否需要大搞虛擬經濟的問題,其實質是讓人們首先承認虛擬經濟不符合中國的發展方向,絕不能任其發展,而必須努力尋求解決之道。
六、應當如何對待中國現有的虛擬經濟
那么,應當如何對待中國現有的虛擬經濟呢?
首先,是將需要保留的成分和必須加以限制并一步步取締的因素區別開來。
例如,在保留了一部分價值規律和商品生產的社會主義階段(而不是未來共產主義階段),國有銀行的信用制度不僅需要保留,還需要發展。這種制度將成為國家信用的代表,并發展成為國家主權信用,并由此集中全社會的資金為社會主義有計劃按比例地均衡發展提供支持;同時,與金融主權相關的國家主權信用,當然是不能容忍外國帝國主義的金融殖民政策利用中國的交易市場大肆入侵,攫取中國人民的財富。因此,由信用制度中創造出的“虛擬資本”——那些交易所類賭博經濟的成分,就不僅必須限制,而且應當一步步取締。因為這已經不是必須保留的資產階級法權,而是新生的、阻礙社會發展的、最腐朽、反動的資本主義經濟。是外國金融寡頭借以剝奪中國的殖民武器。
又例如,股份制也許可以暫時保留,但在禁止私人持股之前,國有股份公司,應當憑借自己在經營上的壟斷地位和強大的資金優勢,將所有私人、包括外國殖民者手中的股份,全部剝奪,并集中于國家手中,一步步地形成沒有股票的股份制形式;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限制并剝離的是私人持有的任何股權。
總之,只要中國能夠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就一定可以在馬克思的理論中尋找到解決并割除目前中國經濟機體上生長著的資本主義寄生贅瘤的方法。但首先的要求是,中國政府的高級領導人,從部長直到總理,每一個人都應當熟讀并精通《資本論》,尤其是第三卷。在共產黨第一二代領導人的年代,還可以勉強找出一些不讀《資本論》的理由,但現在這個時代,如果做不到,他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