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摘選自江涌作品《我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中國的城市化正在忽視、侵蝕、毀滅鄉村與農業文明。諺語“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表達一種對時間的敬意與敬畏。但是,太多的中國城市是在幾年間建成。在這場史無前例的造城運動中,相關地方政府部門、銀行與開發商結成的利益集團,將古老的“五行說”之中的“土生金”(也就是土地的價值)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沒有什么法律、道義的力量能夠阻攔利益集團的推土機。原來推土機只是推平城市郊區的耕地、林地;時下,推土機已經駛入農村,推平農民的宅基地。在安徽、山東等多個省份興起的“滅村運動”,將農民“請上樓”,將農民人為升格為無就業途徑、無收入來源、無基本保障的“三無”市民。
實際上,多年來中國的城市化一直是在犧牲農村、農業、農民利益的基礎上實現的。30年前如此,30年后亦然。戶籍制度人為地壘砌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將共和國的公民分割成市民與村民。然后,再采用各種手段(機制化、政策化甚至法律化),將農村各種資源人為地調集到城市,供市民廉價甚至免費享用。很多農民工選擇城市其實多半是一種無奈——他們只是希望生活不要變得更糟糕。這是因為,政府對農村發展(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學校、醫院等基本保障)的長期漠視,人為拉大城鄉發展差距,將廣大農村青年、知識分子(精英階層)以及閑置資金等諸多資源吸引、驅趕到城市。
筆者2002年來到北京,記不清單位門前的街道已被開膛破肚多少次,印象至深的是“扒路軍”在不知疲倦地為日益攀升的GDP做貢獻。然而,直到2008年,筆者安徽無為老家因沐浴“村村通”的陽光雨露,方才修了一條一次僅能通過一輛中型卡車的簡易馬路——單行道,現代文明似乎“一步到位”。農村投資的嚴重不足與城市投資的嚴重過剩交相輝映。經營城市的一個“杰出碩果”就是拉鏈工程層出不窮,“廢物市民”(無所事事醉心于聲色犬馬、養貓遛狗族)比比皆是。
加劇人與人、城與鄉的對立。城市經營者實施的“土地財政”的收取和使用嚴重透支了未來收益。地方政府出讓的用于各種用途的土地的使用年限在40-70年不等,土地出讓時,對按照年限累計的地租實行一次性收繳,用于當期城市“形象工程”等各類支出,表面上增加了當下財政收入,實質上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收益,“寅吃卯糧”勢必損害子孫后代的利益,造成現人與后人的對立。
中國的城市化的一個意外收獲,就是改變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過程中普遍出現的“二元經濟”與“二元社會”,而形成了極富中國特色的“三元經濟”與“三元社會”,即在市民與農民之間,誕生了數以億計的“農民工”, 據國家統計局對31個省(市區)調查資料統計,2009年中國農民工已達2.3億人,其中進入城市就業的農民工約為1.5億人。在城市中,集中從事低工資、低待遇的臟活、累活、單調活或危險活。他們“候鳥式”游走于城市與農村之間,既非工非農,非城非鄉;又亦工亦農,亦城亦鄉。中國學者高明,稱之為“半城市化”或“準城市化”。說“半”仿佛是一個人一只腳邁出了門檻,另一只腳仍然停留在門內。抑或處于“城市留不下”,又“鄉村回不得”的尷尬境地。
多年來,一度無比驕傲與榮耀的市民,被城市病折騰得越來越沒有了脾氣。但是,無論如何,相對于廣大農村、農民,中國的市民在骨子里依然還存在一絲優越感。他們可以隨便在馬路邊找一個農民工來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好好讀書,出人頭地,否則“這個人就是明天的你”。
在西方以及后來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進程中,“貧民窟”的出現非常普遍。多年來,中國則為自己沒有這一“城市傷疤”而感到自豪。盡管沒有貧民窟,但是中國有棚戶區,有“城中村”,有“膠囊公寓”,有擁擠不堪、暗無天日的地下室。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將城市居住群體逐漸分流成三個層次,即“天上人間”的富貴層、地表的普通市民層,以及地下的農民工層。在諸多光鮮大樓的背后隱藏著“城中村”與“棚戶小屋”。在被視為“城市毒瘤”的“城中村”里,違法建筑私搭亂建、治安惡化、環境臟亂、消防安全存在隱患等問題比比皆是,不少村子成了黃賭毒的溫床。
中國城市化沒有產生“貧民窟”,除了有強大、無堅不摧的“城市管理”力量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農民工在農村有田地,就業生活仍有很大伸縮性,在城市失業可以回到農村,拿起鋤頭,重操舊業。農村的那一小塊田地不僅是農民工眷戀的故土,更是農民安身立命的最后防線。2000年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講述了“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真實狀況。這種令人焦慮的狀況,在2006年農業稅被全面取消后盡管有所改善,但是“三農”的“苦、窮、險”并沒有得到根本逆轉。如今,隨著畸形城市化不斷推進,資本下鄉,土地流轉,城市擴張,農民紛紛失地,賴以安身立命的小塊土地逐一喪失。衰落的鄉村、裂變的社區、游走城鄉的農民工、日趨嚴重的“城市病”……,都在指向一個目標:中國的城市化歧途還能走多遠?
更多分析,詳見江涌作品《我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