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來看,歐洲并不需要中國的錢。美國《華爾街日報》 11月2日發表菲利普?鮑林題為《歐洲不需要中國的錢》的文章認為,中國以前似乎是要與歐洲做朋友,其方式就是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國債發行做出積極評論,盡管它沒有投入太多資金。如今,中國則希望歐洲在一系列貿易問題上做出讓步: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解除對華高科技出口禁令,減緩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讓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等。(11月3日新華網)
在《華爾街日報》看來,中國不過是把出手救助歐洲作為一系列問題上討價還價的手段。這僅僅是一家之言,還是大多數歐洲人的看法,有待于我們進一步觀察。但這至少反映出歐洲人的一種傾向:中國對歐洲提供任何救助措施將是有條件的。
這反映出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歐洲一些國家既想享受中國提供的免費午餐,又對中國加以提防。換句話說,雖然他們希望中國掏錢相救,但內心卻充滿警惕和提防。實際上,歐洲一些國家從未把中國當作朋友。例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波及到歐洲時,中國對其伸出了援手,然而不到兩個月,歐洲馬上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同時還聯合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
正因如此,目前是否救助歐洲,在中國國內引發了很多公開的爭論,一些知名人士也參與其中。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稱,歐元不應分崩離析,我們將繼續支持歐洲維持歐元穩定的舉措。中國已準備好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提振市場信心。幫助歐洲對中國和世界都有益。
而著名經濟學家、原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在歐元區內部博弈尚未形成解決歐債危機的清晰路線圖時,中國必須等待,不應該援助個別危機國家。美債、歐債都存在很大風險,從中長期來說,中國已經在美債問題上越陷越深,沒有必要再進入另一個歐債的陷阱。他特別指出,在債權危機面前,中國不是陷入困境國家的最終貸款人。
在國外,由于此前被爆炒的“中國要大量購買意大利國債”的傳言破滅,歐洲媒體對中國是否“施救”的議論冷靜了許多。一篇題為《中國并非歐洲的白衣騎士》的文章指出,債務纏身的歐洲政府緩解壓力的一個新方法是:暗示中國將用自己的巨額外匯儲備出手相救。但中國增持高風險的歐洲國債幾乎毫無道理,在美國有失顏面的債務上限論戰后,中國已經很擔心美國違約的風險,他們不太可能買進更加危險的資產進行“豪賭”。
盡管有關中國是否救助歐洲的猜測還在繼續,但是許多歐洲人卻認為他們并不需要中國的錢,就如本文開頭提到的菲利普?鮑林那篇文章所代表的觀點。那么,中國又何必自作多情!在這里,我們不妨聽聽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11月1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番話:有一種思路容易造成誤導,就是替歐洲部分國家假設,會有人來救你們,并且替你們解決自身的問題。我不這樣認為,畢竟,中國的人均收入是4000美元左右,歐洲人的人均收入則在38000美元左右。
雖然中國是否達到了人均收入4000美元是一個疑點,但有一點卻是明確的:大多數中國人并不情愿花錢為歐洲國家緩解困難。至少中國數千萬老年人會要求知道,在他們自己還沒有一個像樣的養老體系作支撐的情況下,為何還要援助比中國人更加富裕的歐洲人,讓他們早日退休享受比中國老年人好10倍以上的福利?如果德國人、法國人都不愿意掏更多的錢去救助,中國又何必操這份心?
事實上,在巴西、俄羅斯等國家都不愿意救助歐洲的情況下,即使中國出資購買歐債,也難以拯救歐洲。例如意大利的債務就高達2.3萬億美元,而中國的外匯儲備約3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因此中國不可能憑借一國之力拯救意大利,更不用說拯救歐洲了。更重要的是,從來都是富人借錢給窮人,可為什么中國卻要將錢借給比自己富裕至少10倍的歐洲國家呢?外匯儲備來自于中國人的血汗錢,為何不用來提高國民待遇,促進國民消費,卻要大量購買歐債,供給歐洲人消費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邱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