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地時間8月5日宣布降低美國國債信用評級,到8日下調數千筆與美國聯邦政府相關的市政債券3A評級,全球金融市場 對標準普爾降低美國債務信用評級作出了強烈的反應,以至于此舉是否將引爆全球經濟二次危機迅速成為國際上的熱門話題。由于美國財政和債務狀況惡化的長期趨勢難以扭轉,美國政治體制和國內社會意識的缺陷又使得上述問題更加積重難返,國際市場參與者對美國經濟、政治的信心顯著削弱,標準普爾降低美國信用評級是有道理的,此舉完全有可能成為美國金融強權動搖的里程碑事件。然而,由于美國實體經濟部門流動性和營業收入情況明顯好于次貸危機高峰時期,更由于美國貨幣霸權尚未動搖,在中短期內,這場風波雖然很可能延長美歐蕭條(即復蘇疲弱)的時間,但造成新的經濟大幅度衰退的風險并不高。
美國財政長期困局難消
美國財政多年來一直依靠“借新還舊”度日,以至于不少人指責美國財政本質上不過是金字塔式融資的“龐氏騙局”。經過曠日持久的國債上限之爭,美國國會兩黨已經就削減財政開支十年目標和提高國債上限達成了協議,迫在眉睫的美債違約風險得以解除,但美國在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上的兩難處境并未消除,反而進一步深化。
在國債規模問題上,絕對的平衡預算并非理想狀態,適度規模的國債已經成為現代政府和中央銀行開展宏觀調控和公開市場操作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隨著經濟增長,國債的適度規模也必然要相應提高。但是,如果國債膨脹速度長期遠遠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天長日久,償付能力危機也就無可避免了。那么,美國國債上限提升速度是否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呢?答案是肯定的,但美國要抑制這一危險趨勢卻又面臨兩難:
在近期和中期內,大幅度削減財政開支必然導致美國脆弱的經濟復蘇的停滯甚至逆轉。同時,假如奧巴馬在近期馬上行動大幅度削減政府開支,那么從現在到他尋求連任競選期間,奧巴馬都需要承受整頓財政抑制經濟增長的陣痛,從而大大提高其輸掉連任競選的概率。而從長期來看,美國政府確實需要控制財政支出過快的增長速度。歷史事實已經多次告誡人們,在“選舉導向”的美國政體下,我們不能過度指望長達十年的計劃和目標得到落實。具體來看,美國要有效削減財政支出,大頭在于軍事開支和醫保、社保支出,而美國政治運行機制決定了要削減這些開支項目注定步履維艱,甚至無果而終。
在美國各級公共財政中,與聯邦財政相比,州和地方財政更為困窘,因為州和地方政府收入相對有限,且不掌握貨幣發行權,無法依靠增發貨幣彌補開支缺口。歷史上,美國州和地方政府不止一次地出現破產或瀕臨破產,連紐約這個銀行家集聚的城市也不例外。次貸危機以來,美國50個州中竟有40多個州出現了預算缺口,連被稱為“黃金州”的加州也因財政赤字高達240億美元而在2009年6月宣布該州財政有破產風險。
美國社會意識背離現實掣肘財政調整
對于意圖重整經濟財政的美國政治領袖人物而言,令其倍感掣肘的是美國社會意識背離現實,以及政治體制導致統治集團惡性內斗,難以凝聚共識,開展有效行動。
源于獨立戰爭期間大陸會議所發戰爭公債的美國國債歷史比聯邦政府還長,致使聯邦政府自1789年正式成立之日起就背負7500萬美元債務。美國建國后,第三任總統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一派主張的“平衡預算”原則一直占據美國正統財政理論的寶座,也給美國社會意識留下了難以消除的烙印。盡管美國財政的功能以1929~1933年大危機為起點逐漸從“公共權力”的維持費用演變成為國家最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杠桿之一,其財政政策相應逐步從平衡預算轉向有意識地運用赤字財政并使之長期化,但平衡預算、減稅等主張始終占據著美國社會的道德制高點,相應也很容易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逢到危機期間,行政部門要面對現實,動用財政政策工具刺激經濟,為此不惜付出財政狀況惡化、增稅等代價。這次美國國債上限之爭之所以曠日持久且分外激烈,原因即在于此。
在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中,美國貨幣政策一度近乎陷入“零利率陷阱”,財政政策幾乎成為美國反危機的唯一選擇,而且在減稅與公共投資兩大財政刺激工具中,公共投資刺激經濟效力更強。但在這個財政已經寅吃卯糧數十年、積累了天文數字公債的國家,大規模的反危機財政政策不可避免地急劇惡化了財政狀況;而由于美國本身就誕生于英屬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抗稅斗爭,其長久以來視“小政府”為正統的主流意識形態而又高度強調減稅,致使不少美國公眾對奧巴馬反危機政策減稅力度不足心懷失望,加上對財政巨額斥資救援“道德風險”激起全世界公憤的金融業及財政赤字激增不滿,失望便很容易轉化為憤怒。2009年4月15日(即美國申報個人所得稅截止日),華盛頓、芝加哥、波士頓等美國城市爆發以“抗稅”為號召的大規模“傾茶”集會,抗議者把一箱茶葉包扔向白宮,效仿不滿英國統治者稅收政策的北美殖民地居民,攪動了近兩年美國政壇的茶黨應運而生,根源就在這里。
其實,盡管主張減稅和削減財政開支的茶黨聲勢浩大,由于茶黨中堅力量是收入較高的階層,而相當多的美國高薪就業機會依賴于直接間接的財政開支,如國防、航空等產業,茶黨關于削減財政開支的主張一旦付諸實施,他們中許多中堅分子就會很快感到收入減少的切膚之痛。那時,他們是否還會如同現在這樣激烈宣揚這些主張,殊堪質疑。
美國統治集團內斗損害市場信心和政府信用等級
部分是出于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動機,部分是從公眾的憤怒中看到可供利用的政治表演機會,美國共和黨和一些民主黨人士大肆抨擊奧巴馬的反危機財政政策赤字太多,減稅不足。經過中期選舉,共和黨把持了國會山,他們借機強推自己的主張,借美國國債接近14萬億美元法定上限之機狙擊民主黨的奧巴馬政府實屬必然,而他們的政治惡斗已經危及美國的核心利益。
即使不考慮美國作為一個大國理應承擔的國際責任,單就狹義的美國利益而言,提高債務上限可以確保美國國債到期兌付,確保美國政府機構有錢“開工”,確保百萬美軍官兵薪餉按時足額發放,確保社會保障支付等,這些關系到美國的一系列核心利益:美國國家安全、美元地位、美國國債和金融市場信用、本國千百萬社會保障受益者生計、經濟復蘇前景等;然而,為了黨派政治斗爭私利,口口聲聲為“美國人民”和“美國利益”的華盛頓政客們不惜綁架整個國家來勒索自己的政治私利,美國政治體制的丑惡之處在這起事件中暴露無遺。
經過這場爭端,凡是抱有客觀立場的人都能得出結論美國是一個不負責任、不值得信任的國家,因為在這個國家,本國國家利益壓倒國際社會公益和國際義務,黨派斗爭政治私利壓倒美國國家利益。因此,市場參與者對美國信心動搖是理所當然的,標準普爾降低美國信用評級不過是反映了這一現實而已。在就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聲明中,奧巴馬也承認,標準普爾下調美國評級很大程度上并非由于懷疑美國償還債務的能力,而是由于目睹了一個月的借債上限爭論以后,對美國政治體系的行動能力感到懷疑;對于當前的問題而言,美國統治集團并不缺少計劃或者政策,而是缺乏一種政治意愿,是(兩黨之間)堅持要劃清界限,拒絕將國家的最佳利益放在個人利益、黨派利益或意識形態利益之上。
美債降級短期沖擊有限
毫無疑問,標準普爾降低美國國債信用評級是一起嚴重事件。由于美國早在19世紀末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更躍居全球最大債權國,紐約奪取了倫敦的頭號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從穆迪氏投資者服務公司1917年推出主權信用評級制度以來,無論是哪家主流評級公司,一直將美國國債信用等級評為3A或相應的最高等級,這次遭到主流信用評級機構降級堪稱破天荒事件。
由于經濟基本面因素和在這次國債上限之爭中暴露出的美國政治體制缺陷,導致標準普爾給美債降級的壓力將長期存在。盡管如此,此次美國信用評級下降的影響首先也主要體現在金融市場上,而且不至于持續很久。
誠然,美國國債對美國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等指標發揮著基石作用;由于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本質上是美元本位,美元債券市場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債券市場,美債市場進而又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等指標發揮著基石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美債信用評級下調,加上由此凸顯的國際市場參與者對美國經濟、美國體制和美國統治集團的信心動搖,預計可能提高美國市場相當一部分資產的利率,因為投資者需要為更高的風險索取更高的收益作為補償。同時,一部分必須奉行嚴格資產組合規則的私人投資機構可能會拋售美國國債。但總體而言,由于美國國債規模實在太大,預計還不至于出現全面的拋售浪潮,特別是各國中央銀行,由于多半奉行“購入—持有—到期”策略,它們不會拋售而令自己受損。所以,就短中期而言,金融市場遭遇的這場沖擊預計將是短暫的。這不是因為市場參與者信任美國,而是因為被綁架者的無可奈何;由于美國的經濟和霸權尚未全面動搖,由于美國政府仍能開動印鈔機源源不斷支付到期債務本息(無論其縮水多少),由于全球尚未成長起來一個能夠廣泛替代美國的金融市場,市場參與者無可奈何之下仍然不得不繼續持有美國債券。
在實體經濟部門,由于美國金融市場上相當一部分資產的利率可能提升,這對于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復蘇當屬噩耗,但還不至于構成致命打擊,在金融危機后幸存公司普遍提高持有現金比例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因此,這場風波更可能的作用是延長美歐蕭條(即復蘇疲弱)的時間,但造成新的經濟大幅度衰退的風險并不高。梅新育 作者單位:商務部研究院
(中國金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