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還能拿什么領導世界?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認為美國必須領導世界。那么,美國拿什么領導世界呢?顯然是靠實力,但是在美國實力每況愈下的情況下又能夠拿什么領導世界呢?答案是靠回歸離岸平衡戰略。對此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認為:美國從來就不是世界的領導者,而是世界的平衡者,或者說后者是前者的基礎。美國作為世界領導者的地位是建立在美國作為世界平衡者的地位基礎之上的。沒有平衡,就沒有領導。那么如何平衡呢?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是稱霸世界;而要稱霸世界,美國就要控制歐亞大陸;而要控制歐亞大陸,美國就要控制歐亞大陸的三點即歐洲,亞洲和中東;而要控制這三點,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歐洲,亞洲和中東地區處于分裂,內部力量相互牽制,防止它們的一體化發展,以及在歐洲,亞洲和中東崛起主導性國家;而要做到此,美國就同時需要樹立三個敵人,一個在歐洲,一個在中東,一個在亞洲。
拜登“皇位”剛坐穩,就開始著手布局全球,為之后的對抗行出先手。而俄羅斯則不幸成為其首發目標,被歐美媒體肆意放大國內矛盾。隨后普京立馬出手,開始與以拜登為首的反俄勢力展開較量。
俄羅斯國內矛盾被引爆。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多家媒體綜合報道稱,近日,全俄羅斯超過70個城市,出現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西方媒體報道,僅在莫斯科,就有超過4萬人的游行示威群眾。不過俄媒也很快出來辟謠,只有4000人游行。其中,游行人員的游行訴求是要求政府釋放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據了解,納瓦爾尼,從2009年開始就開始反對普京還參與競選總統,在網上爆出各種所謂的內幕抹黑普京。最著名的一次,是在2017年,他把一個養老院冠稱為普京的秘密別墅,拍攝了視頻發到YouTube上,旁白是:這都是我們出錢為總統修建的。此前,納瓦爾尼因為被投毒入院,歐洲和美國都指責這是克格勃下手,但分析人士稱如果克格勃出手他可能不僅是住院。而后,馬克龍、默克爾、米歇爾(歐盟理事會主席)分寫向普京要人,要求將納瓦爾尼接到德國去醫治,正值北溪2號完工的關鍵期,普京迫于俄歐關系的壓力同意放人,但納瓦爾尼在德國康復后,一口咬死是普京派人暗殺他。另外,那瓦尼爾在康復之后準備回國,并高調向外宣稱絕不畏懼俄羅斯對他的逮捕和迫害,其還希望粉絲們到機場迎接他。事實上,在1月17日,他走下機場大巴在航站樓直接被俄羅斯警方帶走。隨后,5天之后,俄羅斯多地便爆發要求釋放納瓦爾尼的游行運動,而蹊蹺的是,美國大使館早在游行爆發前的前一天,就向公眾公布了游行爆發的時間、地點、路線,各種細節比游行組織者還要清楚。由此,俄羅斯爆發游行和美國一定有著無法擺上臺面的聯系。
據悉,拜登已經反復強調過多遍,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但實際上,現在的俄羅斯除了核彈頭數量和幾款先進武器尚且能算得上美國威脅,其他任何方面都很難威脅到美國。拜登的目的在于,通過推出俄羅斯作為對手來恢復同歐洲的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像二戰后的馬歇爾計劃一樣,幫助戰后的歐洲快速重建,但美國此時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國內制造業垮掉之后,他已沒有力量再提供真金白銀的援助。于是,拜登試圖夸張的渲染甚至是虛構出一個外部強大威脅,然后忽悠歐洲必須和美國團結在一起,必須共同合力戰勝外部的強敵。以一個并不存在的強敵,換取歐洲的焦慮與信任,從而恢復美歐之間的戰略合作,而俄羅斯成為最好的替罪羊。
同樣,在中東地區美國也必須尋找一個替罪羊,這就是伊朗。據美聯社1月26日報道,美國軍方當天表示,在與伊朗的緊張關系加劇之后,美軍正在研究使用沙特阿拉伯西部延布港和兩座空軍基地的可能性。延布港位于紅海沿岸,是沙特輸油管線的關鍵終端。美聯社解讀,使用延布港和位于紅海沿岸泰布克市、塔伊夫市的兩座空軍基地,將給美軍在這一重要水道“更多選項”。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厄本說,美軍對上述地點的評估已經持續一年。1月25日,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到訪延布港。他表示,如果美國與伊朗爆發武裝沖突,海灣將是雙方爭奪水域。他查看的這些地點將是美方可能派遣軍隊的地方。拜登在競選時,曾釋放想讓美國重回伊核協議的信號。1月27日,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重申,只要伊方重新遵守伊核協議,拜登政府愿意減輕特朗普政府對伊朗施加的制裁,并尋求加強伊核協議、延長期限。只是,“現在距此還很遠”。另外,1月29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拜登已任命奧巴馬時期的中東問題顧問羅伯特·馬利擔任新的伊朗問題高級特使。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表示,在伊朗問題上,美國務卿布林肯正在建立一個專門的團隊。羅伯特·馬利將作為伊朗問題特使領導該小組,他曾在限制伊朗核計劃的談判中有過成功的記錄。雖然美國還沒有正式開始調整對伊政策,但其在中東的盟友——以色列已經開始對拜登政府隔空喊話。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阿維夫·科哈維1月26日表示,他認為伊核協議重新完全生效“是錯誤的,很糟糕”??乒S說,他已下令以色列軍方“在原有方案的基礎上,再擬定一定數量的作戰方案”,做好未來幾年內對伊朗動武的準備。拜登在競選時曾釋放美國重回伊核協議的積極信號,然而拜登上任后,美軍頻繁“秀肌肉”,欲啟用新軍事基地震懾伊朗,拜登在中東究竟是如何打算的?而以色列在擔心什么?
最后,在亞太地區,新任美國總統拜登又將如何玩呢?近日緬甸政局動蕩似乎已經釋放出了一些信息。可以推斷拜登政府將在吸收特朗普政府已在推進的“印太戰略”基礎上,整合“印太戰略”與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這兩大戰略的優點,務實推出拜登版的“印太戰略”;突出價值觀導向,強調發揮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盟友的作用,繼續推進四國安全對話機制建設;重塑跨大西洋同盟伙伴關系,重建信任紐帶,轉變美歐的政治、軍事、技術、經濟能力,致力于共同戰略以應對全球挑戰。
美國政治評論家法里德·扎卡里亞在其《后美國世界》一書中對于中美關系這樣分析到:美國深諳對付傳統的軍事-政治崛起之道。前蘇聯和納粹德國崛起的本質正在于此。美國有一整套思想觀念和手段,如軍備,援助和聯盟體系,使它足以對付這種崛起。如果中國到處侵略擴張,既讓鄰國怒不可遏又令世界恐慌不安。那么美國就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如果中國繼續執行現有的非對稱戰略,美國該怎么辦?如果中國繼續慢慢地拓展對外經濟聯系,恪守低調而溫和的行事風格,只尋求擴大在世界上的分量,增加友誼與影響力,美國該怎么辦?如果中國一點點地消磨美國的耐心和意志,逐步在亞洲使美國邊緣化,美國該怎么辦?由此等等,對美國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不僅從來沒有遇到過,而且還沒有做好準備。但是,同樣如果美國堅持以自己的政治與軍事強項對抗中國的經濟與和平外交強項,對中國來講也是一種挑戰。這就是近期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所講的,美國要以美國之優勢而不是劣勢以對抗中國的優勢。所以,可以預見短期內,美國新政府的南中國海政策將不會出現大的調整,中美的南中國海對抗態勢將繼續存在。但隨著中美政府間對話和溝通機制的恢復或建立,以危機管控為導向的對話、以法律斗爭為主要內容的對抗,以及以擴大軍事存在為目的的海上力量博弈,將成為今后中美南中國海“競合關系”的主要形式。美國可能會加大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援助,加大對亞細安國家的壓力和拉攏,對沖和抵消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更加系統地形成對中國的地緣政治遏制,給中國“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地區的深入推進制造困局。同時,美國可能會利用美菲、美越等安全協定,加強在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南中國海地區的控制,利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直接影響馬六甲海峽的安全,而越南愿意讓出金蘭灣給美國。另外,利用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在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問題、夸大貿易逆差、技術轉讓,以及“一帶一路”等領域的摩擦,通過煽動、挑唆與中國有南中國海爭議的國家和中國沖突,制造事端,從中漁利。同時,美國會積極利用美日印澳四方對話和“五眼聯盟”等多邊機制,聚焦南中國海安全,美日澳、美日法、美日印等安全機制進一步強化,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進一步機制化和軍事化;美日、美菲、美越同盟伙伴關系將加強,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南中國海島礁建設和設施部署所形成的對中國相對有利的戰略態勢。
俄羅斯總統普京有一句名言:前蘇聯解體是20世紀地緣政治的悲劇。而目前越來越多的美國學者認為,1991年前蘇聯的解體對美國來講也是一個災難。比如美國社會歷史學家伊曼努爾·沃倫斯坦就認為,蘇聯解體對美國而言,這是個災難!我知道沒人這么說,他們只是說這對美國而言是個巨大的勝利,但它確實是個災難。他分析到:“雖然許多評論家歡呼1989年是美國統治下的和平的開始,但本書的論點正好與之相反,認為它標志著美國統治下的和平的終結。冷戰才是美國統治下的和平。冷戰結束了,因此美國統治下的和平現在已經終結。”而目前,種種跡象表明,為了讓美國再次強大,為了讓世界重新回到美國統治下的和平,美國正在試圖把世界重新推回到冷戰。
作者簡介:鮑盛鋼
曾獲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本科國際政治碩士
曾獲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比較政治學碩士
任教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政治研究中心,后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國際關系
興趣:全球化與國際關系民主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