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改革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其目標是推進印度經濟市場化。改革確實帶來了較快增長,但如今印度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
近日,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的印度裔經濟學家卡里姆·希迪奎(Kalim Siddiqui)在《經濟與區域研究》(Economic and Regional Studies)雜志上撰文表示,印度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落后于印度整體經濟增速,農村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
農業生產率受技術條件制約
印度近期的經濟改革使一些行業得到快速增長,也讓一些富人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的財富大大增加。但投入了印度全國六成左右勞動力的農業,不論是土地生產率還是農業投資都一直停滯不前。
農村經濟一直是印度經濟中的弱項,然而,對于印度來說,農業卻是至關重要的產業部門。只有農業獲得高增長,才能提高印度近三分之二的人口的收入,進而增強國內市場的容量和購買力。希迪奎說:“我們有很多的土地(可耕地),但我們在防洪設備、化肥和灌溉系統上的投資均明顯不足,影響到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印度應該將投資導向農業、農村發展、教育和健康事業方面。印度投資信息和信用評級有限公司(ICRA)高級經濟學家阿迪蒂·納亞爾(Aditi Nayar)表示:“農村消費是維系經濟增長的支柱之一。”但目前形勢不容樂觀,她表示,印度農村疲弱的需求已致經濟增速放緩。
農村貧困沒有切實轉變
印度經濟改革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其目標是推進印度經濟市場化。改革確實帶來了較快增長,但如今印度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此前印度民眾對于本國經濟迅速趕超美國及中國的樂觀估計,現在需要打個問號了。
希迪奎表示,高科技服務業和IT產業是印度經濟增長最快的領域,而印度制造業的增長比東亞經濟體要慢得多,加上農業停滯,造成印度的貧困依然無法改變。希迪奎說:“盡管經歷了30年的快速增長,慢性營養不良還是很普遍。”農村地區嚴重的營養不良現象一直未能扭轉。他認為,社會職能部門的忽視導致印度兒童死亡率比世界其他地區高很多。有數據顯示,目前有20%的印度人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40%的印度人不能讀寫。農村地區教育普及狀況則更糟。
此外,印度土地的產權現狀也不利于印度農民脫貧。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黃迎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而且分配嚴重不公,有數據顯示,2003年除了自住地以外,農村土地分配的基尼系數達到0.76,有31%的家庭沒有耕地,80%的家庭擁有1公頃以下的耕地,另外20%的家庭卻擁有78%的土地。這種嚴重的分配不公,導致印度實際仍存在地主、佃農和農業工人等階層,使整個印度農村停留在‘半封建’時期。”
“印度曾進行過土地改革,內容包括減息減租、固定租期租約、設立擁有土地最高限額制度、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等方法,但是在各邦實施情況大多不理想。印度解決糧食問題多通過綠色革命,即采用現代農業技術結合政府貸款和技術支持等來解決,而非通過所有制改革來實現。所以,相對于多數東亞國家,印度農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變革不大。”黃迎虹說道。
征地政策致雪上加霜
印度農村面貌也在發生變化。不過學者們認為,這種變化未必有益。印度政府的征地行為造成了農村居民大量遷移。由于這些被征地的農民無法得到很好的安置,很多學者認為此舉動會使得農民生計和當地農村經濟雪上加霜。
黃迎虹對記者說:“所有為了工業化而開展的征地,困難大多在于其是以國家的強制性措施去推動工業化。而在印度復雜的社會狀況背景下,其困難尤為明顯:因為農村土地仍與多數農民的生計所系,土地賠償涉及多種不同社會成分(土地所有者、實際耕作者和雇傭工作者),在實際運作中地方政府(尤其是邦一級)可能暴力征地或過度征地,社會精英抵制和反對黨鼓噪,這些都使得其征地舉步維艱,造成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園建設進度緩慢。2013年底的《土地征用、賠償與再安置法》(Land Acquisition, Rehabilitation and Resettlement Act, 2013)雖然已經取締了舊殖民地時期的征地法,但新法使得土地征用費用大幅增加,且程序越發繁瑣。目前印度國內正在討論新的征地政策,這意味著印度的征地政策仍在變化之中。征地困難的問題無法妥善解決,印度經濟的騰飛也將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
增加農業勞動者自主權
面對種種不利局面,同時為了吸引農村選民,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印度政府在2014年提高了糧食收購價格,并且對負債農民提供了資助。印度政府還開展了一項雇傭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百天計劃。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提高了農村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同時使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不斷下降的農村消費需求得到了拉升。但是這種行為最終引發了通貨膨脹,并且迫使印度儲備銀行不得不提高利率。通貨膨脹使得這些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以往受益于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企業也受到農村經濟增長減速的沖擊。
印度政府實行支持加大投資和產能的政策時,適逢全球農產品價格暴跌期,令印度農產品出口慘遭打擊。印度投資機構科塔克(Kotak)經濟專家法伊亞茲·胡達尼(Faiyaz Hudani)表示:“許多(農產品)出口業務已經變得無利可圖,有些情況下甚至難以為繼。”
對此局面,希迪奎表示,印度發展農村經濟不應該以自由市場理論為依據。他認為,印度農業和農村需要投資,政府應該為農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小農場主和農業勞動者的自主權,由此提高他們的收入,并最終促進印度農村的食品供應安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