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史先生(前北加里曼丹共產黨第二分局書記洪楚庭)將其文稿《北加里曼丹共產黨與北加里曼丹革命》一書電子版賜予烏有之鄉,本網站將予以連載。
第二節 在砂盟領導下的砂拉越革命斗爭(1953-1962年)
(一)學運的開展
盟成立之后,就很明確的把工作重點放在學運,爭取最先突破學運,培養干部,然后廣泛開展各方面的革命工作。
在當時,學運工作者,利用傳閱和學習進步書刊,補習功課,康樂與文娛活動,召開各種紀念會,以及集體旅行等等,以動員、團結和教育學生群眾。而反動當局是利用反動教師、校特監視、壓制學生的進步活動,甚至開除進步學生,以打擊學生運動的蓬勃發展。
在盟的領導和推動下,1955年3月30日古晉中華中學爆發了學潮,簡稱3.30罷課斗爭。這個學生斗爭的導火線是反對先生的不合理教學法,實質是反對英殖民地政府的不合理教育制度。這個斗爭得到了全校約一千多名學生的絕大部分的堅決參加,并終于在堅持長期罷課的斗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在這個斗爭的勝利的教育和鼓舞下,美里的美中、泗里街的華僑中學、詩巫的衛理中學和中華中學,為了維護華文教育都曾先后發生過學潮或開展罷課斗爭,在砂拉越廣泛的掀起一次學生斗爭的高潮。
當時第一、三、四省學運的開展,有力的教育了社會各方面的群眾,有力的維護華文教育,大量的培養出革命干部(特別3.30斗爭所產生的干部,為非武裝和武裝斗爭打下了干部的基礎)和廣泛開展了各方面的革命工作。
(二)工運的開展
文銘權大概于1955年派出劉子金、劉順勝和蔡炳興開展古晉工運。蔡曾擔任在晉職工會座辦,并于1956年前后被驅逐出境。后來還不斷從學運派干部支援工運,使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1957年,林和貴才接替文對工運的領導。盟派出的干部,首先幫助原有的工會整頓會務和加強活動,為工人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帶薪假日,開展福利工作(如修建屋子,協辦紅白事等等),開辦工人夜校,開展文娛活動,以及組織學習革命書籍等等。很快的把當時古晉的職工會搞得有聲有色。隨后詩巫、泗里街和美里等城市都紛紛起來組織各行業公會,其中古晉和詩巫的公會發展得最快最好。古晉的工運還成功的組織了砂拉越第一省總工會和創辦了工團夜校,詩巫申辦工團夜校卻被拒絕。對於處理勞部糾紛時,提出“勞資兩利”的方針,既照顧了工人的利益,也不影響同資產階級反殖、爭取獨立的統戰關系。第一省的總工會和第三省的詩巫各業職工會還曾先后領導工人進行兩次的罷工斗爭。當工運蓬勃發展的時后近萬名的各業工人被組織起來,即使沒有組織起來的工人也是多數同情支持革命的。當工運發展到高潮時,工人要求組織砂拉越總公會,但為英殖民地政府無理拒絕。這時的工人領袖,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信。發展起來的工運,形成了社會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它不但很大的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覺悟和很大的促進了工人的團結,提高了工人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還有力的促進了各方面革命工作的開展,特別是有力的推動了當時公開政黨工作的開展,并為盟培養了一批工農出身的干部,提高了盟的組織素質,加強了盟的戰斗力。
(三)農運的開展
農運是隨著學運和工運之后而開展,10.29學生罷課之后,有更多離校生到農村當教師或參加生產。3.30罷課期間,有罷課學生突擊下鄉勞動;罷課之后,也有進步學生到農村當教師或參加生產。以上這些人在農村的活動,都播下革命的種子,為農運廣泛發展奠下了基礎。從1958年開始,盟就從學運派更多干部下鄉宣傳,召開群眾政治座談會,得到了好大部分農民群眾的熱心參加,并積極培養農民干部。1959年,公開政黨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的成立,更是有力的推動了農運的開展。公開政黨成立之后,農民更不怕政治,而且還積極的參加各種合法和非法的政治活動。盟利用公開政黨的形式開展農運工作,它也及時把涌現出來的積極分子組織起來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政治教育,很快就培養出干部和打下初步的農運基礎。當農運發展到高潮時,盟發動農民向反動派要求組織砂拉越農民協會,但屢遭無理拒絕,所以被迫于1961年6月18日組織秘密的農民協會,也出版了《農民報》。秘密農民協會成立之后,農民群眾得到新的斗爭鼓舞,華族農民廣泛和熱烈的參加了農民協會。少部分伊班族農民也參加了協會。農民協會在砂拉越發展到最頂峰時,大約有三萬多名會員,華族農村幾乎每一坡都有革命活動,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有的一家就有幾個參加。農村的確是革命的天下。農運的廣泛開展,意義是巨大和深遠的,它特別是為以后革命的退卻提供了可靠的后方,為廣泛開展武裝斗爭提供了人力物力和廣闊的回旋余地。
(四)民族工作的開展
砂拉越是多元民族之邦,有伊班族、比達友族、馬來族、馬蘭諾族、加央族、肯雅族、普南族等等民族,不只占人口的大多數,而且當時人口中的95%以上是農民,居住在最廣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因此砂拉越革命的首要問題是民族問題,是民族農民問題。由于民族問題的復雜性,所以任何單一民族要解決砂拉越革命問題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各民族團結起來共同斗爭,才能發揮最大的斗爭力量,才能根本上解決砂拉越的革命問題,砂拉越革命才有勝利的可能。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成員是清一色的華族,然而我們的革命目標是解放砂拉越的各民族,是為廣大勞動群眾服務,是不分種族的。我們以實際行動,最忠實而堅定的為這一崇高的宗旨而奮斗。
盟一向來重視開展達雅民族工作,并把它看作關系革命興衰存亡的首要問題。早在1958年,盟中央還成立了以文銘權為首的包括黃紀作、葉存厚和雷皓瑩四人組成的中央民族工作委員會,專門負責民族工作。在汶萊12.8事件之前,黃紀作、雷皓瑩等幾個人還走了幾天到第二省印尼邊界一帶,沿途對達雅民族狀況進行了一般調查與了解。1959年,又建立了以郭偉忠為首的包括張本仁、雷皓瑩、劉子金和陳金美。
由于歷史原因,加予英殖民主義者長期實行分而治之的陰險政策,使得各土著民族不但經濟和文化落后,而且使各民族之間產生彼此隔閡,甚至導致民族之間呈現緊張的局面,因而使民族問題顯得格外復雜,民族工作道路格外艱巨和曲折。
盟采用秘密和公開兩種形式開展民族工作。首先采用秘密的工作形式,而且從深入的伊班族和比達友區族開始,為以后的革命退路和可能開展的武裝斗爭創設了條件。
1959年,盟開始秘密挑選和訓練民族工作干部。訓練內容包括有關民族問題的理論、民族語言以及生活技能(包括學習理發、修手表和普通醫療)等等。
1959年,盟開始秘密的派出民族工作干部到各省開展秘密的民族工作。第一省方面,先后有二十幾位民族干部,到古晉縣的安拔梯頭和巴打旺,西連縣的打必祿和打馬庚,下砂隆縣的實文然以及石隆門和倫樂縣等地區的長屋去開展那里的達雅族工作。
1959年中,有一批民族工作干部在邱亞陶的領導下,從第一省來到第三省,與第三省的民族干部結合,先后有20多位民族干部被派到桑地區的烏魯卡地巴斯,以及如樓、民丹和泗里街等地,也有少數派往混合區開展伊班民族工作。在利用人聯黨公開活動期間,在拉讓江流域各主要的河流都有派公開的民族宣傳員保持經常的宣傳工作,同時也派有個別秘密工作組在各主要的河流進行活動。伊干江、烏驛河和沐膠河也有派出干部開展民族工作。
1959年,第二屆以郭衛忠為首的盟中央民族工作委員會,還派劉紫金去領導第四省的秘密民族工作。當時也有10多位同志接受了這項任務,其中張偉淼、張子游和蔡慧珠等開展巴南河支流丁渣一帶工作;莊金明、沈耀輝、張雪梅等在巴南河另一支流杜多河一帶工作。稍后,彭庚長、沈耀輝帶林振基與張燕輝去第五省開展民族工作。
1961年,砂盟也派出李洪彬、郭楚然和溫賢定等一批民族干部,去開展英吉里利、烏魯巴丹艾、龍牙、豐洛和板督等的民族工作。
1962年2月,盟派彭庚長和張燕輝到林夢河上游拉卜一帶,該地區是以姆祿族為主及部分伊班族的地區進行工作。經過四個多月的活動和調查之后,他們認為要開展民族工作,應首先從華區和混合區搞起,然后逐步深入,而不是一下子就深入到沒有一點群眾基礎的民族區去搞。
當年的民族干部對伊班或比達友族大都只有理論上的一些認識,絕大部分民族干部的民族語言初時不會聽,也不會講。然而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卻毅然離開從未離開過的家鄉,到那完全陌生的深山老林。不少同志由于水土不合而生病,還有個別同志病逝長屋。
為了不暴露身份和政治目的,到長屋去的民族干部多以找職業為藉口,而多數同志是從事割樹膠,有少數以做生意為掩飾。有的同志就住在長屋,有的住在群眾樹膠芭的茅屋。平時除了割樹膠,就盡量多跟群眾一起學語言,幫群眾做些家務或者義務勞動等,以便跟群眾打好關系,爭取在群眾中樹立好的形象。后來有的同志還給土著群眾做義子,個別同志還娶土著女子為妻。
為了和土著群眾打成一片,同志們跟群眾生活一起時要表現得越土著化越好,用手抓飯吃不必說,就連土著用腐爛的魚或肉類制成的又黑又臭的一種叫“肉骨”的,也硬著頭皮照吃。有個別同志始終不適應那種生活環境,而反復生病,不得不安排撤回華區工作。
這個時期,開展民族工作(主要是達雅族工作)的重點放在深入地區,對工作者不但困難多,難度和挑戰大,也難於取得大的成績。但還是為1963和1968年越界到印尼去積極準備武裝斗爭,以及為以后馬印邊區和國內開展武裝斗爭創設了方便與條件。
(五)維護華文教育斗爭的開展
1956年盟領導和推動了砂拉越轟轟烈烈的反對白皮書斗爭,拒絕接受反動當局對華校的津貼,以免上當受騙。盟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不但在學生中做了廣泛深入的教育,還派出學生干部下鄉進行廣泛的宣傳,去爭取校董和各界社會人士的支持。雖然這個斗爭最后以一票之差通過了接受津貼,后來反動派更于1958年對華文中學提出十年改制計劃,使華文中學變質,盟也堅決號召群眾起來斗爭。這些斗爭,有效的提高了群眾的覺悟,打擊了敵人的反動動教育政策,維護了華文教育,也提高了盟的威信。
(六)砂拉越自治獨立運動的開展
盡管在盟的有力領導和推動下,砂拉越的學運、工運、農運和民族工作等都有不斷發展,盟也得到不斷發展壯大,砂拉越的革命運動已創造了更可靠基礎和動力。然而砂拉越的反帝反殖、爭取獨立的政治斗爭與當時亞、非、拉人民已經掀起的反帝反殖斗爭熱潮相比,還顯得落后。尤其是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包括華族農民)還普遍的不關心和害怕政治。
怎樣打破這種局面?盟認為,不應僅僅限于主要采取秘密非法形式動員和組織學生、農民和工人,而應進一步更有效的發動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包括各民族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以及知識分子等,組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只有組成這樣的統一戰線.并且利用這個統一戰線組織去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于是盟1957年決定推動組織公開政黨。
在盟決定推動組織公開政黨之前,古晉的上層份子(主要是商人),他們在上個世紀50年代,亞非拉爭取獨立運動高漲和聯合國通過60年代初在世界上最后結束殖民統治決議的鼓舞下,曾經在古晉最著名商人黃慶昌的家開會,商討在砂拉越組織公開政黨,爭取自治獨立的可能性,但與會上層人士多數認為時機還未成熟。
可是盟在推動組織公開政黨之前,已為以后組成的公開政黨準備了干部和群眾基礎(包括工、農、學和民族資產階級方面),在秘密方面有文銘權的領導和推動,在公開方面有田紹熙在中上層的穿針引線,在上層方面又有王其輝和楊國斯的積極響應,所以很順利的組成了砂拉越第一個公開政黨砂拉越人民聯合黨,并強有力的發出爭取自治獨立的號召。
為了組織公開政黨,盟的主要領導人文銘權和黃紀作親自加入人民聯合黨。文銘權還擔任中央常委的宣教秘書、黃紀作負責中央常委的組織部工作,其余中央常委的人員也大多數是傾向盟政策的人士,因此盟對人聯黨可以說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幾乎完全控制了黨的上層組織和整個黨。
在盟的積極推動下,砂拉越各地很快的都成立了人聯黨的支分部。盟在各地的干部和活動份子也都紛紛加入人聯黨,擔任各支、分部的重要職務,諸如秘書,組織秘書,宣教秘書,以及執行秘書和受薪職員,其他主席和副主席等,也多由傾向盟的人士擔任。因此,在盟的地下組織和地下干部的積極配合下,最初幾年,盟能充分利用人聯黨公開合法活動的有利條件,有效的開展各方面的工作,諸如通過創辦人聯黨報或者發傳單,進行廣泛的政治宣傳教育和號召,公開舉辦各種形式的集會和干部培訓班,還可以公開的去爭取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尤其是通過人聯黨大力的開展達雅族和其他土著民族工作,以及廣泛的開展華族農村工作,取得了凸顯的成績。從此,砂拉越人民不關心和害怕政治的局面被打破了。人聯黨發展到高峰時,華族的大部分都積極支持人聯黨,同時也得到相當部分達雅族(約占黨員的35%)和少部分馬來族和少數加央等民族的積極支持。人聯黨從成立以后,僅在3年多極短時間,就發展壯大成為一支砂拉越最強大的、有組織紀律的政黨,成為當時最有代表性、最有群眾基礎的階級與民族的政治聯盟。人聯黨僅成立3年(1959-1962年)黨員由發起人30多人發展到35,000多人,支分部也發展到50多個。如果不是統治者的恣意鎮壓,人聯黨必定得到更快的發展。可以說,盟領導的公開的各民族各階級組成的反帝反殖統一戰線已經形成,并有力的推動了砂拉越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
由于盟不但利用公開合法政黨去發動和宣傳群眾,而且同時它也非常重視對群眾進行組織和教育工作,尤其重視發覺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并把他們組織起來進行特別的教育,將之培養成為有較高政治思想覺悟的盟的干部。因此,盟不但推動了群眾運動的發展,還壯大和鞏固了盟自身的組織,為后來發動武裝斗爭創設了有利條件。
實踐證明,盟的“突破公開工作一環,帶動全國政治形勢的發展,壯大和鞏固革命組織的力量”的方針,不但是正確的,而且還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七)反大馬運動的開展
英殖民主義在當時東南亞(尤其是印支三國)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浪潮和印度尼西亞民族斗爭高漲的沖擊下,為了延慢它在星、馬和北婆三邦的殖民統治,而提出“馬來西亞”計劃的概念,以實行新的殖民統治。
1961年5月27日,英帝通過馬來亞偽首相拉赫曼,在新加坡公開發表了組織“馬來西亞”的主張。這一主張發表后,星馬和北加的進步人士立即看出這是新殖民地統治形式,并遭到強烈的反對。當時星馬的社陣,砂拉越的人民聯合黨,汶萊的人民黨,沙巴的沙巴聯盟都反對馬來西亞的主張。這時三邦公開政黨的領袖,同時也提出先讓三邦獨立,然后才考慮是否加入大馬,但是遭到英帝的拒絕。
盟當時提出了反對“馬來西亞”的斗爭任務,并領導和大力的推動砂拉越的反馬斗爭,同時與北加、星、馬的反馬力量取得聯系,無形中形成了反馬的統一戰線。1962年12月8日,汶萊反馬武裝起義之后,英帝為了確保在既定的時間內成立大馬,以逼迫左派離開當時的群眾政治運動主流,以便扶持右派代理人上臺執政,所以英帝對砂拉越反馬力量實行了大逮捕和殘酷的鎮壓,革命形勢起了突變。
(八)出版與宣傳工作的開展
要提高群眾和干部的政治思覺悟和工作能力,出版刊物進行宣傳教育,也是一種好的形式和辦法。
要喚醒與動員廣大群眾起來為民族解放,為自身利益而斗爭,必須首先進行政治宣傳,制造革命輿論。我們的盟主席文銘權,他在領導革命斗爭的初期,就充分重視和緊抓住這一重要環節。早在1956年8月1日,他以非凡的毅力與才智,排除了各種困難,團結和依靠各界群眾的力量,成功地創辦了公開進步報紙《新聞報》。《新聞報》是革命的工具,它揭露敵人的反動本質和一切反人民的政策、措施,從而喚醒廣大人民為正義、為自由、為自身利益而同反動派作堅決的斗爭;它也是人民的喉舌,它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的;它反映人民的呼聲,道出人民的心聲,為爭取和捍衛人民自身利益而斗爭;它又是同世界人民聯系的紐帶。我們把本國統治集團的一切反革命人民的罪惡行經向外揭露,也把廣大人民反剝削及壓迫的英勇斗爭向全世界報導;我們也把世界人民的革命斗爭的發展動態和事跡介紹給本國人民,提高人民的視野與見聞,激發人民的斗志。這樣,在思想意識上,把我們北加革命人民的斗爭,同世界革命人民的斗爭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了。《新聞報》每天發行近3千份,遍及砂拉越5個省份,也發行到鄰國,在早期它成了在砂拉越的進步人士中最享有聲譽和最喜聞樂見的一份好報紙。創辦《新聞報》和婆羅洲印務社的工作,對喚醒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起來斗爭,對革命組織建設和公開統一戰線工作,都起了積極的、卓有成效的的作用。
盟還通過其領導下的統一戰線組織-人民聯合黨,于1960年1月15日創辦了用中、英、伊、巫四種文字出版的該黨機關報《團結報》。1961年9月第一省職工總會還出版了機關報《響導》。
盟還于1960年4月25日在詩巫推動出版了明顯的以進步姿態出現的日報-《民眾報》,以及又于1961年2月11日在美里推動創辦了《砂民日報》。
除了公開報刊之外,盟成立后,首先創辦了秘密的機關刊物《民主》(1954-1959年),后來改為《民族獨立》對盟員進行教育。
盟的各省級單位機關,也都創辦各自的秘密刊物,以及因時因地,根據需要翻印各種革命書籍和印發傳單,以及各種小冊子等,對內部成員和群眾進行宣傳教育。
第一省地下創辦了省委機關報-《工農報》供干部學習的。用航空蘭紙寫的、封面用黃皮紙裝的《學習報》。除外,第一省還出版了農會機關報-《勞動報》和北盟機關報-《解放報》。后期還出版發行《新聞簡報》。
在第三省方面,早在1961年5月1日地下組織創辦了《群眾報》(1977年9月19日停刊,共出版113期,后為《人民軍報》所取代。同時,還出版供干部學習的《挺進報》。
第四省地下后期出版過《黎明》和《曙光》。
在這個革命斗爭時期,各方面工作能夠得到迅速和廣泛的開展,除了有利的國內形勢的帶動之外,盟的通過著重搞好學運帶動全局和組織公開政黨促進政治斗爭形勢發展的兩項革命總務方針,也是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