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十年間,美國收入不平等的現象加劇了——且未有任何逆轉的跡象。上一次收入像目前這樣嚴重失衡是在大蕭條爆發之前。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僅違反了人們普遍信奉的社會公平和機會均等規范;更對美國的經濟和民主制度構成嚴重威脅。
導致美國收入不平等不斷惡化的原因,是絕大多數美國民眾的收入停滯不前。經濟增長好處流向極少數高收入美國家庭的份額越來越大,而底層90%家庭的平均收入卻自1980年以來便一直原地踏步。根據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如果2013年流向底層90%家庭的收入比例和1973年一樣的話,年均家庭收入中位數(按家庭成員人數調整)將是18%或約9000美元,高于現在的水平。
美國貧窮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扣除繳稅和轉移支付),數十年來一直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的貧窮家庭。如今,美國的中產階層也步了前者的后塵。
過去30年,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中等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都比美國家庭來得高。今年,美國把擁有最富裕中產階層國家的榮譽讓給了加拿大,而好些歐洲國家也逐漸趕上來。倘若把慷慨的教育、醫療和退休收益加入這些國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那美國中產階層只會相對的落后更遠。
造成美國中產階層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工資增長的放緩。在1970年代的高峰期后,25歲到64歲全職員工的實際收入(經通脹調整)中位數陷入停滯。這部分是因為生產力增長的放緩,部分是源自生產力和工資增長之間不斷擴大的鴻溝。
自1980年以來,平均實際時薪增長僅為每年1%,或僅是生產力增長的一半。工資收入不平等的狀況也日益惡化,工資增幅最大的是頂端的10%。
此外,科技變革和全球化減少了中等技能工作在總體就業中的份額,而低技能職位的比例則有所增加。這些趨勢,加上過去10年勞動力參與率的持續降低,是中產階層收入停滯不前的原因。
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工資是可支配收入的主要來源,也驅動著個人消費支出——占總需求的最大部分。過去數十年,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不斷放緩,中產和低收入家庭只能靠借貸來維持消費。
這些家庭試圖跟上富有家庭的消費步伐,結果是個人儲蓄率急跌,信貸和抵押貸款負債則高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不斷擴大的收入失衡并未拉低消費的增長;事實上,“跟風消費”(trickle-down consumption)的壓力造成了更多的消費支出、更多的債務、更多的破產,以及中等和低收入家庭越來越大的財務壓力。
付出代價的時刻在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到來。自此,消費總量增長便毫無起色,因為中低收入家庭被迫減少借貸并清還債務,而這往往是通過痛苦的住屋貸款違約來實現,住屋也是這些家庭的主要(而且往往是唯一)資產。
由于這些家庭開始勒緊褲腰帶生活,消費支出和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更依賴收入分配頂層的群體。自經濟衰退在2009年終結后,社會最頂層5%群體的實際消費支出增長了17%,而其他95%的增長僅為1%。
這個經濟復蘇模式也強化了長期趨勢。2012年,收入最高的5%群體占個人消費支出的38%,遠高于1995年的27%。在同一時期。底層80%群體的消費比例則從47%下降到了39%。
展望未來,不斷加劇的收入不平等,和大部分美國人的收入沒有提高,意味著更疲軟的總需求及更緩慢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收入失衡對教育機會和人力資本發展的負面作用,又在供應端限制了經濟增長。
出生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兒童有著類似的天賦,但卻享有非常不同的教育機會。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更少,更可能就讀于提供低劣12年制教育的學校,也較沒有可能完成大學教育。
這兩種家庭孩子之間的教育成就鴻溝在早年便出現,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根據一些估計,目前這一鴻溝比20年前擴大了一倍。因此,美國已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不斷惡化的收入不平等讓教育機會變得更加不均,也隨之在教育成就方面催生了更大差距。這反過來意味著被浪費了的天賦,教育程度更低的勞動力群體,更疲軟的經濟增長及更嚴重的收入失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