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提升人權問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頤指氣使地當說教者
美國密蘇里州大陪審團11月24日作出決定,不起訴槍殺非洲裔青年的白人警察威爾遜。消息傳出,全美多地爆發示威游行,部分城市發生暴力事件。
弗格森事件究竟應當怎樣審理?現在的結果是否違反了人權、褻瀆了正義?事件最值得汲取的教訓是什么?這些問題是美國的國內問題,雖然各國輿論都有一些評論,但總體上人們都是在通過這一事件及其演進的過程,來觀察美國的人權問題和種族歧視問題。
國際輿論的普遍希望是,美國政府能夠采取克制、公平的立場,妥善應對不同訴求,避免事態繼續擴大,并高度重視由種族歧視引發的人權問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扎伊德·侯賽因25日發表聲明,呼吁示威者保持克制,并敦促美國政府深入審查司法體系,根除種族歧視。
弗格森事件的發生,暴露了由種族歧視而引發的美國人權問題的特殊性、復雜性和嚴重性。實際上,今天美國的人權形象,已經不是由白人中上階層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獨立構成,而是由白人與其他有色人種和少數族裔等各階層人士所能夠享受到的社會待遇共同構成。
不可否認,美國的人權在過去一兩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偉大進步,奧巴馬能夠成為總統就是一個例證。但是,弗格森鎮上傳來的槍聲卻擊碎了世人腦海里美國人權的幻象。美國社會所處的現實境況與美國人設立并推行的人權標準之間,顯然還存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一差距遠不是選出一個黑人總統就能彌補的。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白人的人權與其他膚色,特別是非洲裔公民的人權是割裂的。白人處于高人一等的地位,白人所謂的人權進步是以對非洲裔人權的剝奪和壓制為代價的。黑人雖然早已從100多年前解脫了奴隸的枷鎖,但迄今仍未獲得平等的社會地位。
歷史給今天美國的人權問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它使得這樣的歧視不只存在于精神和心理上,同樣也存在于制度之中。扎伊德·侯賽因透露,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人權委員會等機構都曾對美國“制度化歧視”表示過擔憂。
弗格森事件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人權問題上沒有最好,只有追求更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哪個國家是人權問題的全球模范或樣板。全面提升人權是每個國家都應當努力去做的事情,發展中國家需要努力,發達國家同樣需要努力,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頤指氣使地當說教者。長期以來,關于人權的話語權一直為西方壟斷,造成了一些人指手畫腳、自以為是人權標桿的習慣,形成了“標準在我手里”的良好自我感覺。現在,該是終結這種錯覺的時候了。
人權問題涉及國際關系。它不應成為一國干涉另一國內政的“武器”。國與國之間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人權對話與交流,才會有利于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