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淺析伊拉克戰后的教派之爭

楊洪林 · 2014-11-13 · 來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作者簡介】楊洪林,外交部大使,曾任中國駐巴林、伊拉克大使(北京 100701)。

  【內容提要】伊拉克戰爭后,伊境內教派沖突迭起,特別是2006年2月22日,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造成該寺金頂嚴重損毀,引發了伊境內最嚴重的教派沖突,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報復性暴力沖突愈演愈烈,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戰后伊國內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教派沖突產生催化作用。伊拉克的亂局同中東地區和國際形勢的發展也不無關系。中東海灣地區民族、宗教矛盾尖銳,教派斗爭激烈,是世界矛盾和熱點問題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也是恐怖活動高發區。阿拉伯國家對伊拉克的走向普遍擔憂。大國圍繞伊拉克問題展開激烈斗爭和較量。伊拉克教派之爭對伊社會產生了嚴重后果,并深刻地影響伊社會的發展和內部關系的演變。什葉派主導的伊新政府應在四年任期內妥善處理好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三派權益的合理分配,緩解教派矛盾,穩定國內局勢、避免內亂,早日完成國家重建。

  【關 鍵 詞】伊拉克教派之爭/內外因素/地區和國際影響

  一、2003年4月推翻薩達姆政權后,美國急于將伊拉克改造為美式“民主樣板”

  伊戰后,美國強力在伊拉克推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變革、使伊民族、教派等矛盾不斷激化,占領與反抗斗爭加劇,伊各種政治力量重新組合。什葉派占伊拉克全國人口多數、多年受壓并長期流亡國外,戰后他們回國執政,并成功地將人口優勢轉化為政治優勢,在戰后舉行的伊多黨議會選舉中,一舉奪得議會的多數議席,成為伊政府中的主導力量,從而改寫了伊近代歷史。遜尼派自伊獨立以來一直執掌國家大權,戰后從權力的頂峰跌入谷底,成為被打壓的主要對象,但不甘心其政治作用被弱化。庫爾德人是伊第二大民族,戰后成為伊政壇的第二大力量,其政治影響迅速擴大。

  戰后伊拉克局勢持續動蕩,民族、教派矛盾激化,各種血腥爆炸事件,特別是針對平民百姓和清真寺的爆炸事件頻發,暴力活動惡性循環。今年以來,伊教派沖突引發的大的爆炸事件主要有:

  (一)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該寺有約1200年的歷史,位于伊中北部薩拉赫丁省薩邁拉市,寺內有伊斯蘭教什葉派第十任伊瑪目哈迪,及其子第十一任伊瑪目哈桑·阿斯卡里的陵墓。2006年2月22日,該寺發生爆炸事件,造成清真寺的金頂嚴重損毀,引發了伊境內自2003年伊戰后最嚴重的教派沖突,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報復性暴力活動愈演愈烈,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二)布拉撒什葉派清真寺爆炸事件。該寺位于巴格達北部,受什葉派聯盟的主要政黨——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領導。2006年2月22日下午,3名自殺式襲擊者在寺內引爆身上的炸彈,使剛剛結束周五禮拜的什葉派信徒死傷慘重。

  (三)什葉派圣城納杰夫發生汽車炸彈爆炸事件。2006年4月6日下午,炸彈在離阿里伊瑪目清真寺約300米處爆炸,造成至少10人死亡,40多人受傷。

  (四)巴格達北部的另一座什葉派清真寺遭自殺式炸彈襲擊。這次襲擊發生在2006年4月7日,造成至少40人死亡,130人受傷。

  戰后的巴格達,危險、恐怖無處不在,反美武裝招搖過市,他們一心要通過暴力手段讓伊拉克社會生活陷入停頓。平民百姓對安全沒有保障,憂心忡忡。伊國民衛隊和治安部隊被迫帶著面具執行任務。①

  教派沖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社會動蕩,家庭分裂,鄰居反目為仇。宗教清洗、暴力殺人事件頻發,巴格達街頭不時發現被集體殺害的伊拉克人的尸體。據巴格達舒拉區什葉派反美武裝領導人薩德爾辦公室的記錄顯示,已有500 多個什葉派家庭到薩德爾的辦公室尋求避難。有40多個遜尼派家庭到伊斯蘭黨辦公駐地尋求庇護。據報道,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后,教派沖突已造成數千名伊拉克人死亡,數萬人背井離鄉。② 事實上,在一些治安極其混亂的地區,安全形勢已經失控。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國際移民組織對此深表憂慮。

  “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存糧、購槍已經成為許多伊拉克人維持生活和保護自身安全的主要選擇。混亂的局面也使伊各政黨和宗教組織領導人面臨嚴峻考驗,他們稍帶傾向性的評論或講話,都會進一步激化民眾的宗教和復仇情緒,導致局勢失控。

  二、伊拉克各方對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基本持克制態度

  伊過渡政府和美國方面指責“基地組織”策劃實施了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遜尼派最大政黨聯盟伊拉克共識陣線要求占領遜尼派清真寺的人員撤出,對遭受損壞的遜尼派清真寺進行賠償,并對肇事者和煽動鬧事者進行處理,否則將中止和什葉派伊拉克團結聯盟就組建聯合政府進行談判。爆炸事件增加了組建伊民族團結政府的難度。

  伊過渡政府總理賈法里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全國哀悼三天,呼吁民眾不要理會挑釁;什葉派最高精神領袖西斯塔尼破例發表電視講話,譴責爆炸事件。他還發布宗教法令,要求什葉派民眾保持克制,不要受情緒左右,以和平方式進行抗議,不得襲擊遜尼派清真寺;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主席哈基姆發表聲明,呼吁什葉派以和平方式“發泄憤怒”,并要求立即停止針對遜尼派和什葉派清真寺的襲擊,譴責屠殺伊拉克人;③ 什葉派反美武裝領導人薩德爾也發表聲明,強調“那些對圣地和清真寺發動襲擊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薩德爾的追隨者還與遜尼派的穆斯林長老會代表在巴格達舉行會晤,為解決教派沖突尋找出路。

  三、伊拉克教派清洗仇殺事件迭起,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因素

  (一)伊拉克是一個國情非常特殊的國家。伊拉克是中東海灣地區的一個重要阿拉伯國家,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歷史上曾先后遭到波斯、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和統治。1980年因領土爭端與伊朗爆發歷時八年的兩伊戰爭。1990年因入侵科威特又引發海灣戰爭,受聯合國制裁近13年。2003年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并于4月9日占領巴格達。美國至今仍在伊駐有13.5萬軍隊,美國的盟國在伊駐有約3萬多國部隊。

  同時,伊拉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矛盾、教派關系錯綜復雜。伊拉克主要由阿拉伯、庫爾德兩大民族以及土庫曼、亞述等少數民族組成。什葉派約占伊人口總數的60%。什葉派派別眾多,有世俗派、激進派和反美派。什葉派擁有各種民兵組織,包括忠于反美武裝領導人薩德爾的“邁赫迪軍”和隸屬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的“巴德爾旅”。遜尼派約占伊人口總數的40%,派別林立,溫和派和激進派的立場與宗教主張各異。遜尼派也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包括反抗占領的民族主義者,效忠于薩達姆的前政權軍隊和情報官員等。各教派武裝都有自己的地盤和勢力范圍,經常發生火并,使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深受其害。雖然庫爾德人多數屬于遜尼派,但其政治主張和訴求與阿拉伯遜尼派有較大區別。戰后,什葉派多年被壓抑的宗教情緒得以爆發,不斷舉行各種大型宗教活動,包括紀念侯賽因伊瑪目遇害的“阿舒拉”節,以及伊瑪目誕辰紀念日等。期間,擠踏事件、爆炸事件頻發,導致教派矛盾進一步激化。

  伊拉克還有許多什葉派宗教圣地。什葉派對自己的殉教者特別崇拜,他們把死者的殉教地或墓地當作自己終生朝拜的“圣地”。伊拉克有許多著名的什葉派宗教圣地,如什葉派鼻祖阿里伊瑪目一世殉難地庫法、阿里墓地所在地納杰夫和阿里之子侯賽因伊瑪目三世殉難地卡爾巴拉等。這些宗教圣地每年都吸引著伊朗、沙特、巴林等國以及世界各國的大批什葉派穆斯林前來朝拜。伊拉克教派爭端由來已久,戰后美國在伊強力推行“美式民主”,又使伊什葉派借機上臺執政,為激化多年的教派積怨埋下了隱患。遜尼派和什葉派是伊斯蘭教的兩大派別,雙方主要分歧由來已久,主要集中在關于哈里發的合法性和對《古蘭經》的解釋上。遜尼派承認伊斯蘭教的前四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都是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什葉派只效忠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阿里及其后裔為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他們認為阿里是繼先知后被差遣的第二位“圣人”,賦予他特殊的宗教地位,尊奉為第一代伊瑪目;遜尼派崇信《古蘭經》和“圣訓”,由于得到世界多數穆斯林的承認,亦被稱為正統派。什葉派對《古蘭經》有自己的解釋,否認遜尼派“圣訓”的權威,另以“四圣書”作為本派圣訓。什葉派認為只有阿里的后裔才有權解釋“真主的意旨”和繼承先知的事業。伊拉克什葉派過去長期遭排斥打擊,在政治上處于無權地位。薩達姆統治時期更是嚴格限制宗教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甚至對什葉派進行武力鎮壓。戰后什葉派在伊政壇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遂向遜尼派清算過去老賬,兩派的新仇舊恨一并爆發。美軍違反伊斯蘭教規的行為,特別是虐囚和無辜屠殺伊無辜百姓事件頻頻曝光,又進一步激化了伊教派矛盾,使教派沖突有增無減。

  (二)戰后伊拉克國內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教派沖突產生催化作用。

  第一,什葉派迅速崛起,并成為伊政壇中最主要執政力量,這是戰后伊拉克發生的最令人矚目的變化。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薩達姆執政期間,什葉派一直備受打擊和迫害,其主要領導人被迫長期流亡伊朗,受到伊朗的庇護。戰后什葉派回國參政,并通過積極參加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多黨議會選舉,一舉成為伊議會和政府中的主導力量。伊拉克什葉派主要居住在伊南部和巴格達東部薩德爾城,宗教色彩濃厚,與伊朗關系密切,并擁有自己的民兵武裝。什葉派希望加強中央政府的集權,強化伊斯蘭教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在伊南部地區實行區域自治,掌控國家的各種資源。④

  但什葉派內部派系眾多,相互牽制,且多年被排斥在權力中心之外,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和人才。由于未能獲得議會絕對多數,被迫與庫爾德人、遜尼派組成任期四年的聯合政府。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按派別和所獲議席,分配政府席位,什葉派占多數。什葉派掌權后對遜尼派的清算和清洗政策,導致伊民族、宗教、黨派矛盾進一步激化,教派斗爭激烈,暴力事件不斷。

  第二,庫爾德人一舉成為伊政壇中第二大政治力量,政治影響不斷擴大。庫爾德人是西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阿拉伯帝國后期曾建立過幾個小公園,但從未建立過統一的國家。庫爾德人主要聚集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交界處,歷史上稱為庫爾德斯坦,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200萬。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庫爾德人為爭取民族自治權利不斷進行武裝斗爭,但遭到所在國政府的鎮壓。

  伊庫爾德族黨派林立,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是庫爾德民主黨,二是庫爾德愛國聯盟。第一次海灣戰爭后,庫民黨和庫愛盟領導庫爾德人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斗爭,但遭到薩達姆政權的鎮壓。

  自1992年以來,在美英等國支持下,庫爾德人在伊北部三省實行高度自治,培養了不少管理人才,也積累了許多從政經驗,成為與什葉派、遜尼派聯合管理國家的主要力量。庫爾德人大部分屬遜尼派,與阿拉伯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有著良好關系,能在三派中發揮重要平衡作用。庫爾德人在對付恐怖暴力活動、恢復國家安全穩定方面與什葉派有共同利益,但不希望什葉派力量過于強大。

  庫爾德人以北部自治區為依托,擁兵自重。他們近期的政治目標是支持在伊建立聯邦制,鞏固已享有的高度區域自治,進而擴大在全國政治、經濟事務中的發言權,為謀求獨立創造有利條件。為此,他們在起草《伊拉克臨時憲法草案》和參與政府的過程中,堅持要求明確界定伊拉克聯邦制的內涵和伊斯蘭教在伊地位和作用;要求保留庫族10萬民兵;要求將伊北部石油重鎮基爾庫克劃歸庫爾德自治區管轄,要求庫爾德自治區分享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25%份額,要求庫爾德人擔任中央政府要職等。由于庫爾德人和什葉派、遜尼派分歧很大,導致政府一再難產,引起什葉派和遜尼派以及其他政黨的強烈不滿。

  第三,遜尼派喪失執政地位,但不甘心其政治作用被弱化。自1921年伊拉克獨立以來,遜尼派一直執掌著國家大權。薩達姆被推翻后,遜尼派成了被打壓的主要對象。為維護權益,多數遜尼派組織表示愿意參與伊政治進程,不甘心被邊緣化。但遜尼派組織眾多,派系林立,群龍無首,沒有什葉派那樣能號令全國的宗教權威機構,也缺乏像什葉派西斯塔尼那樣有權威的宗教精神領袖,因此難以形成統一的立場。

  遜尼派對庫爾德人在伊北部自治持默認態度,但堅決反對什葉派在伊南部建立自治區,擔心伊拉克被分裂,也擔心其石油利益受到損害;堅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屬性: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并把撤軍作為實現民族和解的先決條件。遜尼派中的激進極端勢力堅持武裝對抗,遜尼派聚居較集中的安巴爾和摩蘇爾等省則是恐怖暴力活動的高發區。

  第四,伊戰后美國解散了伊政府機構、軍隊警察和情報部門,清洗阿拉伯社會復興黨,使伊60%的人口失業,生活無著落,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斷水停電成了家常便飯,美國推行“以伊制伊”政策,伊政府控制能力較弱,清真寺成為各教派宣揚政治主張、籌措資金、救濟平民、組織武裝的主要場所。世界各地反美武裝和伊斯蘭極端組織紛紛涌入,把伊作為訓練基地和反美的主戰場。反美武裝恐怖手段無所不用,頻頻制造各種恐怖血腥暴力事件,使伊無辜百姓成為犧牲品。

  四、伊拉克的亂局同中東地區和國際形勢密切相關

  伊拉克所處的中東海灣地區,民族、宗教矛盾尖銳,教派斗爭激烈,是世界矛盾和熱點問題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也是恐怖活動高發區,其主要原因為:

  (一)中東地區戰略地位重要,事關美國的全球戰略,美國強力推行美式民主、自由價值觀和大中東改造計劃,偏袒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久拖不決,導致阿拉伯民眾反美情緒高漲,“穆罕默德漫畫事件”加劇了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國家間的沖突。

  美國占領伊拉克的目的:一是控制伊油源,二是將伊改造成為美式民主樣板,進而改造整個中東。迄今,美國支付的伊戰爭費用已超過了3000多億美元⑤,美國在伊駐軍13.5萬人,每月軍費支出50多億美元,美軍已死亡2600多人,傷亡幾萬人。美國不達目的,不會善罷甘休。⑥

  (二)阿拉伯國家對伊拉克局勢施加影響。

  首先,沙特、巴林等遜尼派主政的海灣國家對伊局勢的發展憂心忡忡。⑦ 戰后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不斷上升,敘利亞、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加強與伊朗聯盟,伊拉克什葉派與海灣國家的什葉派在歷史、宗教、文化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伊朗、沙特、巴林等國每年都有大批什葉派穆斯林前往伊拉克朝拜什葉派宗教圣地。沙特、巴林等國擔心伊局勢持續動蕩,教派沖突加劇,會使本地區出現“什葉派新月地帶”,擔心其國內什葉派民眾乘機滋事,引發國內政局動蕩,危及國家利益。因此,他們并不希望伊拉克的“美式民主”獲得成功。

  其次,其他阿拉伯國家持觀望立場。阿拉伯國家對美國用武力輸出“伊拉克民主”并在伊長期駐軍深感憂慮,擔心成為美國“大中東計劃”的下一個整治目標。他們希望形成共同立場,聯合抗衡美國的壓力,但因各國考慮的出發點不同,難以進行有效的協調,對與伊發展關系持觀望態度。

  最后,伊朗、敘利亞等國擔心美國長期在伊拉克駐軍威脅自身安全,因此要求美國從伊撤軍,同時希望伊拉克拖住美國,減輕自身的壓力。他們對美國關于干涉伊內政、默許伊斯蘭極端組織的人員、武器、資金通過其邊界向伊滲透的指責斷然否認。

  (三)隨著伊拉克局勢的惡化,美軍傷亡人數的增加,美國面臨的內外壓力不斷增大。戰前,主要大國圍繞戰與和的問題在聯合國內外展開了激烈的外交較量,美國與法、德等國關系也受到了影響。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欲獨霸國際事務。但美國無力解決全球的所有問題,在反恐、防止大規模武器擴散、艾滋病防治和預防大規模自然災害等方面,美國仍需要其他大國和國際社會的合作。布什總統連任后,把恢復美歐關系作為美國近期外交的重點,淡化或擱置雙方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分歧,力促歐盟在伊政治經濟重建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歐盟也積極改善同美國關系。但大國在伊問題上的分歧和矛盾依然存在,還會有新的分歧與較量。

  五、為了制止教派沖突、改善安全狀況,伊拉克政府軟硬兼施

  (一)集中兵力強化巴格達治安。“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頭目扎卡維被炸死,使“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受到沉重打擊,但“基地”組織在伊力量根深蒂固,不根除“基地”組織在伊勢力,伊拉克的暴力活動就難以緩解。

  暴力活動已給伊平民百姓帶來無窮災難。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美國發動伊戰以來,已導致至少5萬伊拉克人死亡。⑧ 這數字并不包括西部安巴爾省和庫爾德人控制的北部3個省的死亡數字。死者大多數是平民百姓,其中75%死于“恐怖行動”,25%是被伊拉克軍隊或美軍在交火中打死的。

  為盡快穩定安全局勢,新上任的伊政府總理馬利基在對反美武裝實施大規模圍剿的同時,決定大舉增兵巴格達,著力改善首都的治安狀況。從6月14日清晨6時起,伊治安部隊和駐伊聯軍在首都巴格達部署7.5萬名士兵,加強對進出巴格達道路的安全保衛、禁止人們攜帶武器以及從每晚9時至次日晨6時實行宵禁。這是自2004年6月美向伊移交權力后,在巴格達展開的最大規模的治安行動,但效果并不明顯,每天仍有數十人死于暴力事件,治安部隊和警察也頻頻遭襲擊,自身難保。

  (二)發出“招安”信息,分化反美武裝。⑨ 2006年6月25日,伊政府總理馬利基向議會提交24點民族和解方案,加大對反美武裝分化瓦解攻勢,包括赦免那些沒有犯戰爭罪、反人類罪的被關押者,其中包括遜尼派抵抗力量;加速重建國家武裝部隊;對恐怖主義、軍事和暴力活動中的受害者給予補償;支持司法部門懲罰前政權代表性人物、恐怖分子、暗殺和綁架團伙;確保武裝部隊中立,不受黨派影響;通過行政、經濟和安全措施解決什葉派民兵問題;啟動大型重建計劃,解決失業問題等。伊政府試圖借此平息伊國內的暴力活動,扭轉安全形勢,促進民族和解,鞏固執政根基,為推進伊經濟重建鋪平道路。

  美國對伊總理提出的全國和解計劃表示支持,但伊11個主要在巴格達以北的薩拉赫丁省和迪亞拉省活動的伊反美武裝表示拒絕。這些武裝包括影響較大的伊斯蘭軍和安薩爾·遜尼軍。他們要求外國駐軍立即撤走;釋放美軍和伊拉克監獄中的囚犯;要求在聯合國或阿盟監督下與美國直接談判;如果伊拉克和美國政府決定兩年內撤走伊境內全部外國駐軍,他們將立即停止襲擊行動;還要求終止美國和伊政府針對反美武裝的軍事行動;對美軍和伊安全部隊造成的伊拉克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給予賠償;允許薩達姆政權時期的軍官加入伊新軍;廢除針對前復興黨成員的禁令;釋放在押武裝人員,承認反美武裝組織為合法抵抗力量。⑩

  但這11個反美武裝中不包括在伊拉克影響較大的“伊斯蘭軍”、“穆罕默德軍”和由“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等8支武裝組成的“圣戰者協商委員會”。

  據報道,已有7個武裝組織在同伊政府接觸,但馬利基勸說反美武裝放下武器、參與重建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馬利基含蓄地拒絕了制定撤軍時間表的要求。因為他認為聯軍兩年內撤離伊拉克并不現實,屆時無法確定伊25萬國民衛隊和治安部隊能否完全承擔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二是同伊政府接觸的7個組織主要由薩達姆前政府、軍隊及情報人員組成,馬利基和美國領導人都強調民族和解方案并不赦免曾殺害駐伊聯軍的武裝人員。美和伊領導人的這一立場,與遜尼派武裝要求承認襲擊美軍屬于“合法抵抗外國占領”相抵觸。因此,反美武裝能否接受伊政府招安,還存在較大變數。

  六、伊拉克教派沖突不斷,但總體局勢不會失控(11)

  短期內,美國不會大批撤走在伊駐軍;伊拉克共有18個省,其中北部和南部相對穩定,伊朗對伊南部影響力更大;中部和西部部分省份的動亂對伊拉克全局影響不大;雖然什葉派反美情緒強烈,但近期內在保障伊國內安全、維護國家統一以及推進政治經濟重建等重大問題上,仍離不開美國的支持;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族三大力量按人口比例分權、妥協執政的格局基本定型。伊未來形勢發展主要取決于美國的中東政策和周邊地區國家的影響,伊拉克問題仍是美國與地區國家、地區國家相互之間博弈、較量的重要舞臺。

  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三大力量在修憲所涉及的重大問題上仍存在實質性分歧,政府內部相互掣肘,離心傾向嚴重,伊拉克民眾反美情緒強烈。什葉派領導的伊新政府應該在四年任期內妥善處理好三派權益的合理分配,緩解教派矛盾,穩定國內局勢、避免內亂,力爭早日實現國家重建。

  【注釋】:

  ① 梁燕:《襲擊事件不斷,駐伊美軍一天倒下一個》,載《環球時報》2003年6月3日,第8版。

  ② 《華盛頓郵報》2006年2月28日報道,據伊拉克主要停尸房主管截至2月27日下午的統計數字顯示有1300多人因教派沖突被殺。但2月28日,伊拉克政府對此予于否認,稱此報道不準確,稱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引發的教派沖突造成379人死亡,458人受傷。

  ③ “專題:金頂被毀帶來的沖擊”,參見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6—02/27/content_4232493.htm。

  ④ 劉月琴:《移交主權后的伊拉克》,載《西亞非洲》2004年第5期,第31頁。

  ⑤ 美聯社華盛頓2006年6月16日英文電訊。

  ⑥ 《中東地區擔心看到伊拉克火山爆發》,載法國《解放報》2006年6月10日。

  ⑦ 《伊拉克動亂波及鄰國》,載《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06年6月13日。

  ⑧ 《伊戰導致5萬伊拉克人死亡》,載《人民日報》2006年6月26日,第3版。

  ⑨ 《馬利基在和解計劃中承認伊拉克處于困境》,載《耶路撒冷報》(阿拉伯文版)2006年6月26日。

  ⑩ “伊拉克反美武裝開出停火條件:兩年內外軍撤走”,http://news. lyd.com.cn/cy.asp?newsid=148148。

  (11) 潘云召、楊晴川:《美軍方領導人認為伊拉克沒有處在內戰邊緣》,載《人民日報》2006年3月5日,第6版。

  原載于:《阿拉伯世界研究》(滬)2006年5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2.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5.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6.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9.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