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民主、發展與法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9/10月號出刊的美國《外交》(Foreign Affairs)雙月刊發表了《美國在衰退:政治失靈的根源》(America in Decay: The Sources of Political Dysfunction)一文,尖銳地提出了美國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出現衰退的一些狀況,并用相關數據支持了其對“美國正在衰退”的觀點,引起了國內外政治經濟學界廣泛關注。就福山在文中提到的部分觀點,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中外學者。
政治經濟指標量化美國衰落
福山是日裔美籍學者,曾任美國國務院思想庫“政策企劃局”副局長。他在文中提到,美國社會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舊有制度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因而導致了政治衰敗。
“人類社會得益于制度的穩定性,但制度的穩定性也恰恰是政治衰敗的根源。制度是為了滿足特定情況下的需求而建立起來的,隨著人類社會的情況不斷發生新的變化,舊有的制度自然無法適應新的環境。”福山在文章中如是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鄭秉文從政治和經濟兩個角度解釋了“美國衰落”,他對記者說,“美國衰落”這個聲音出現已有多年,它所表達的含義主要包括政治和經濟這兩個最基本的指標,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兩個指標基本是可以量化的。比如,政治的指標我們可以參看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使用否決票的統計情況:在1946—2005年間,美國一共使用了約90次否決票,而在1970年之前是“零”,使用所有的否決票都在70年代以后,并且多發生在后期,主要是針對世界各地“和平解決爭端與國內沖突”,其次是在聯合國的“秘書長人選”,再次是在“會員國的加入”。這說明,美國的指揮棒越來越不靈了,世界越來越不好指揮了;從經濟指標來看,一個最直接的指標是美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2013年美國的GDP是16.8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總量的22%。但在50年前的1963年,美國的占比約37%,“讓出”的份額,主要是給了其他國家,先后可分為三組國家,先是讓給了歐洲國家,后來是讓給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等,再后來就是近十幾年來,讓給了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
“可以預見,這個發展態勢還在繼續,美國占比還在縮小。用政治和經濟這兩個量化指標來解釋美國衰落,是最有‘說服力’的。”鄭秉文說。
腐敗滋生的衰落
福山在文中提到美國利益集團腐蝕敗壞政府問題。他認為,互惠利他主義在華盛頓盛行,是利益集團腐蝕敗壞政府的主要渠道。在華盛頓,利益集團和游說團體的爆炸式增長非常驚人:游說企業的數量逐年倍增,到了2009年,1.37萬名說客花費約35億美元。通常情況下,利益集團和說客們的作用不是刺激新政策的出臺,而是讓現有的法律更糟。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對記者表示,美國利益集團腐蝕敗壞政府會有很多種路徑,但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第一,政客和利益集團之間進行利益交換。第二,政府公共決策效率明顯降低,扯皮的狀況屢出不鮮。第三,社會弱勢群體特別是底層的民眾被邊緣化,他們的利益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至于該情況存在的原因,袁征認為,這和美國的政治體制設計和價值觀念密切相關,利益集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利益集團政治是美國政治運轉的一個重要特點。利益集團的存在,就決定了其有特殊的利益訴求,為了這種利益訴求,它會使用各種手段來進行直接或間接游說,發生腐敗的可能性就不可避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政治就是利益政治,即不同的利益群體通過尋求和保護自己的利益,在相互競爭中產生政府的政策。
“麥迪遜式民主”的兩難困境
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被稱為“美國憲法之父”,其人權主張和“三權分立”學說迄今仍是美國憲法的指導原則。福山在文中也提到了“麥迪遜式民主”對美國政治制度產生的重大影響。他認為,美國憲法所信奉的“麥迪遜式民主”,寄希望于應該能夠防止出現一家獨大的派別,或社會精英利用其政治權力一手遮天的情況。然而福山認為,“麥迪遜式民主卻常常達不到其標榜的目的,精英階層通常更容易獲得權力和信息,并用來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福山稱,“麥迪遜式民主”的實現途徑是,把權力分散給一系列相互競爭的政府分支,允許在一個多樣化的大國中不同利益集團之間進行競爭。福山強調,市場經濟往往會有贏家和輸家,當經濟上的贏家謀求將自己的財富轉化為不平等的政治影響力時,問題便出現了。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羅德·伯南克(Rode Bernanke)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他對記者稱,“作為美國現代著名政治學家羅伯特·達爾(Robert Alan Dahl)的觀點則是對‘麥迪遜式民主’的一種超越。事實上,達爾通過對‘麥迪遜式民主’和‘平民主義民主’兩種民主理論范式的批評,建構了自己更加多元化的民主理論。達爾關于其多元民主理論的闡釋和思考,不僅讓人們更好地認識到這種民主理論的內容,同時也使人們對民主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對‘麥迪遜式民主’有了進一步反思。”
在達爾看來,“麥迪遜式民主”在捍衛它的最高目標——一種非暴政的共和制時,其在憲法層面的制度設計遠遠不能降低權力破壞公民權的潛在風險。
學者爭議美國是否真正衰落
當然,對于美國是否真正走向衰落的辯論,中西方學者莫衷一是。鄭秉文認為,福山的文章有欠缺之處,“不管是經濟的還是政治的,兩組數據只具有相對的含義,而沒有絕對的含義,有的指標是難以量化的,比如,如何測量‘軟實力’?從絕對的含義來看,整體來看,特別是從福山文中羅列的一些指標來看,難以解釋‘美國衰落’這個概念。”
國外部分學者也認為,美國享有人口、地理、高等教育和創新等良好基本面的極佳組合。這確保了美國擁有能夠讓它在國內和世界舞臺上意氣風發的人力、思想和安全。美國的衰落只是“相對而言”,但將其置于全球語境下,美國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容忽視的力量之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