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比亞戰爭結束后的三年時間里,利比亞人并沒有過上比扎菲時代更好的生活,他們趕走了獨裁者之后,卻遭遇了無休無止的民兵武裝沖突,關于利比亞空襲、武裝沖突的新聞不絕于耳。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除中興、華為留守少數中方員工之外,包括中石油、中土、中建在內的絕大多數中資企業選擇悉數撤出。利比亞內亂仍在延續,三年前究竟是什么讓他們身處戰爭險境?
手邊是一張2011年2月17日的報紙,國際版面上的利比亞人顯得十分焦慮 ,因為他們終于向自己臣服長達42年的“領袖”穆阿邁爾•卡扎菲正式宣戰,但這場人民與君主之間的戰爭其實實力懸殊。讓他們欣慰的是,那些富裕而浪漫的法國人似乎與他們同仇敵愾,這些平日里低調的法國帥哥們迫不及地率先向孱弱的班加西反政府武裝伸出高貴的援手。
戰火紛爭8個月后的10月20日,是一張鮮血淋漓的卡扎菲暴斃照片為這場戰爭畫上句號。與卡扎菲一同埋入塵土的還有一筆“事關重大”的石油交易。而法國人噴著迷惑人心的香水,著急著一定要在這個時間點拿下卡扎菲,正是因為他們不能讓那筆石油交易成功的通過卡扎菲的手流入意大利人的阿瑪尼西裝里。
這是一筆利比亞政府允許意大利石油總公司埃尼集團(ENI)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共同開采利比亞Elefant油田的石油買賣。Elefant油田位于利比亞西部,油田設施完備,擁有能源供應和輸送到本國沿海終端的設施,預計石油儲量在1.1億噸左右,年開采量600萬噸。
在卡扎菲時代,作為利比亞前直殖民主的意大利人就已經用手中的政治扯線染指了利比亞國內油氣資源,埃尼公司是利比亞油氣市場的主要玩家。所以早在2006年,意大利與俄羅斯就已就利比亞Elefant油田勘探和開采事宜達成合作意愿,埃尼公司允許俄氣公司購買這家油田的一半份額。而作為交換條件,意大利人得到了俄羅斯在歐洲的“南溪”天然氣管道對應巴爾干地區的天然氣市場控制權。
事情似乎變的有些復雜,法國人、意大利人、俄羅斯人的出現讓利比亞戰爭的關系網上又添了幾根錯綜復雜的利益線。這些大國之間的糾葛又得從另一個故事說起。
與我相識的法國道達爾(Total)員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火氣都很大,他時常向我抱怨俄國佬又提高了天然氣定價。不僅是法國,整個歐洲的天然氣市場都長期掣肘于能源巨頭俄氣公司。在“南溪”管道之前,俄羅斯人已經用兩條管道及其支線牢牢控制了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第一條線路是由東至西橫穿烏克蘭的“兄弟管道”。“兄弟管道”穿越烏克蘭后,向西通往斯洛伐克、捷克、德國和奧地利,向南通往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第二條線路是繞過烏克蘭、由東至西穿越白俄羅斯和波蘭,進入德國的“亞馬爾-歐洲”管道。天然氣價格談判時俄羅斯人那副強硬的嘴臉讓歐洲人感到厭煩,于是,歐洲能源多元化成了整個西方世界的當務之急。
俄歐管道圖
向來與俄羅斯人形同水火的美國人沖到了歐洲能源去俄羅斯化的最前端,于是由美國為首推動的“納布科”計劃橫空出世,在利比亞戰爭前,美國人已為了這項計劃付出了十年的心血。“納布科”計劃的目的是在土耳其東部邊境地區獲取天然氣,繞過俄羅斯、途經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將天然氣提供給歐洲。2002年6月,奧地利油氣集團順勢推出“納布科”天然氣管道項目并得到歐盟的大力支持。
危機的前調通過天然氣管道傳到了俄羅斯人敏銳的鷹鉤鼻里。作為反制措施,2007年6月,俄羅斯宣布將修建“南溪”天然氣管道。兩條管道都是自東向西、以中南歐為目的地,競爭性十分明顯。
此時的法國人正忙著尋找針對本國的能源去俄羅斯化方案,與法國一樣同屬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利比亞成了法國人擺脫俄氣制衡的不錯選擇。但貪婪的俄羅斯人哪里肯,2008年7月,能源巨頭俄氣提議買下利比亞出口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氣,以此舉來獲取更大的歐洲能源供應主導權,而購買Elefant油田一半份額正是其中一步棋。
那些在油氣進口中深受俄羅斯之困的歐洲國家同仇敵愾地加入到了“納布科”計劃中,但在這些緊緊抱團的歐洲盟友里有一個人帶著天生的桀驁不馴在同盟的鐵甲上劃出一道裂縫,并將其赤裸裸地暴露在了俄羅斯人面前。時任意大利總理貝努斯科尼看上了俄羅斯“南溪”天然氣管道在巴爾干半島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于是2008年11月,埃尼公司總裁與俄氣公司總裁米勒在時任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正式訪俄的前夕簽訂了俄氣公司參與意大利“北方能源”財團法定資本的協議,而這個財團是為在尤科斯公司拍賣會上購買尤科斯天然氣資產而成立的,俄氣公司應擁有該財團51%的股份。
貝努斯科尼的任性讓整個歐洲陷入焦慮。華盛頓的一位記者在維基揭秘網上發現,2011年,在貝盧斯科尼籌劃連任意大利總理前夕,美國大使館官員與貝盧斯科尼的手握在了一起。美方敦促貝盧斯科尼政府謹慎處理意大利、歐洲、俄羅斯這三者的關系,但30%股份屬于意大利政府的埃尼公司似乎對美國的警告置若罔聞,其與俄氣公司的合作堅固如初。
有太多人不愿意看到意大利與俄羅斯的這筆石油買賣繼續下去了,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挪威人……他們必須得為此做點什么。
那些溫順的利比亞人民,42年來在卡扎菲的獨裁統治之下原本也相安無事。但在2011年的3月,他們從湖面上看到了“阿拉伯之春”吹過地中海彌留的茉莉花瓣,他們也從風中聞到了從西方吹來的法國香水味,于是他們最終決定了揭竿起義。隨后以法國為首的北約軍隊,發起了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軍事行動加入了反卡扎菲的陣營,而這距離利比亞宣布內戰爆發僅僅時隔數小時。
與此對應,在戰爭發生后不久的2011年4月20日,俄氣公司和埃尼公司在莫斯科會晤時決定,由于利比亞地面持續動亂,俄氣公司將暫停在Elefant油田的工作直到利比亞局勢穩定。這一切發生的,恰當好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