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墜機事件正上演大逆轉節奏?
2014年7月24日 00:21
馬航MH17客機墜毀的頭兩三天,美國、烏克蘭、澳大利亞展開了對俄羅斯的圍攻,從剛開始指向親俄民間武裝,到最后無論美國國務卿克里、烏克蘭總理,都直接將目標指向了俄羅斯,直稱俄羅斯提供了導彈和發射人員。這意思就是說,俄羅斯軍人操作俄羅斯導彈,在頓涅茨克擊落了馬航MH17客機。在還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已不是懷疑,而是直接“指名道姓”。
事發頭兩三天,俄羅斯承受了巨大壓力。不過,俄羅斯從總統、總理、副總理、外交部、軍隊、媒體······在應對時都及時準確與有條不紊,體現了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成熟。甚至,連民間武裝的表現,都遠遠優于烏克蘭政府。事件發生后,配合國際組織進行調查和救援的是烏克蘭民間武裝。而同一時間烏克蘭政府在干什么呢?一方面是在造謠抹黑,另一方面是在加大力度對民間武裝進行軍事進攻,試圖借俄羅斯和民間武裝無暇顧及之時擊敗民間武裝。而按照常理,民間武裝多次強調停火合作,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停火就飛機墜毀事件展開處理和調查。但烏克蘭除了指責、抹黑外就是加強軍事進攻,這不得不讓人有不太良好的感覺。
而最近兩天,俄羅斯方面卻上演了一出漂亮的輿論翻身好戲,馬航墜機事件大有出現逆轉的節奏,由過去俄羅斯方面承受巨大壓力,到如今輿論更加懷疑烏克蘭政府。
我們知道,在事發幾個小時后,烏克蘭官方即公布一份“缺乏常識”的證據,即所謂的民間武裝和俄羅斯情報人員的通話記錄,通話記錄中說明是烏克蘭民間武裝擊落了客機,并就此向俄羅斯情報人員匯報。對于該證據,事實上是缺乏常識的,因為這份“證據”犯了兩個常識性錯誤:一是烏民間武裝不可能用公用通訊工具,傳遞如此機密的情報;二是向俄羅斯情報人員傳遞如此重要的情報,一定有特殊的傳遞裝備,且必然是不容易破譯的密碼傳送而不是明碼;別忘了,俄羅斯的情報部門繼承的是前蘇聯的情報部門,克格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間諜機構;何況,一個連總統都是特工出身的國家,其情報人員不可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更為幽默的是,最初的錄音“證據”證明的是民間武裝擊落了客機,但后來當克里改變口徑,稱是俄羅斯提供的裝備和發射人員擊落了客機后,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21日即改口稱,是專業人員擊落了客機,不是民間武裝。這種自抽耳光的自我否定,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之前不是拿出“確認”和“確鑿”的證據證明是民間武裝擊落的嗎?為何美國改口烏克蘭政府即跟著改口呢?改口的也不止烏克蘭總理,還有烏克蘭情報機構官員。至于烏克蘭政府和媒體在過去幾天不斷造謠的一些事,事后反而都是國際機構給辟的謠。之前烏克蘭方面公布的照片也難以讓人信服,因為僅僅根據普通的照片,如何能證明導彈在擊落客機后就轉入到了俄羅斯境內呢?這種情形莫說證據鏈,連證據都算不上。
美國和烏克蘭早在事發之初即聲稱掌握了重要證據證明是民間武裝干的,后來又說是俄羅斯派人和裝備干的,但至今無論美國還是烏克蘭,都拿不出任何有力證據證明自己的說法。反而是俄羅斯方面,在之后的輿論戰中打出了一輪漂亮反擊組合拳。經過21日和22日兩天的演繹,甚至已有大逆轉的節奏了。
事實上,事發第三天即19日,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就對烏克蘭方面發出了犀利的10問。這10問問得很有力度,我們不妨列一下:
1,墜機事故發生后,烏克蘭當局立即理所當然地譴責民間武裝的導彈擊落馬航客機,請問證據何在?
2,烏克蘭當局能否詳細解釋為何在沖突地區使用“山毛櫸”導彈發射器?既然烏民間武裝沒有飛機,基輔當局為何要在東部地區部署這些系統?
3,烏克蘭當局為何不采取措施成立國際調查委員會?國際調查委員會何時能開始工作?
4,烏軍方是否愿意讓國際調查員察看烏克蘭的空對空和地對空導彈庫存,包括那些用在地對空導彈發射器中的導彈?
5,國際調查委員會是否能接觸到事發當天烏克蘭戰斗機行動的跟蹤數據?
6,烏克蘭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為何允許客機偏離常規線路,向北飛到“反恐行動區”?
7,該戰區為何未對民航實行禁飛?尤其是該地區并未被雷達導航系統完全覆蓋?
8,一名在烏克蘭工作的西班牙空中交通管制員稱當時有兩架烏克蘭軍用飛機在烏克蘭領空與馬航MH17客機并排飛行,烏克蘭官方如何就這樣的報道發表評論?
9,烏克蘭安全服務部門為何不等國際調查員到來,就擅自開始處理烏克蘭空中管制中心和失事客機機組人員的通訊記錄和烏克蘭雷達的數據存儲系統?
10,烏克蘭當局從2001年的相似事件中吸取到什么教訓?當時一架俄羅斯圖-154在黑海墜毀,烏克蘭當局堅決否認烏軍與此事有關聯,但后來的證據無可辯駁地證明這架客機被烏克蘭在克里米亞東部進行演習的導彈擊落。
這10問非常犀利,直切要害。在當時,對抵御美國和烏克蘭輿論攻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經過兩天的數據整理和準備,俄羅斯開始用實際行動展開反擊。
首先,普京主動向德國、法國、荷蘭和澳大利亞領導人打電話,表示俄羅斯將盡力協助調查。之后的21日,俄羅斯國防部開始舉行發布會公布一系列監控資料。
俄國防部詳細介紹稱,根據俄軍羅斯托夫預警雷達站7月17日17點10分至17點30分的數據顯示,馬航MH17客機于17點17分因前方空域下方出現一烏克蘭空軍戰機而飛離既定航線,向北偏航。當時馬航客機所在高度為10100米,時速900公里,前方2至5公里處的戰機在17點19分測得所在高度為10000米,拐點時速為400公里。馬航客機從17點20分開始失速,當時位置距離俄邊界51公里,航向300度。17點21分35秒雷達監測不到一條不規則墜落航線,在熒光屏上持續了近4分鐘。
俄國防部還說,馬航空難發生當天,烏克蘭政府軍防空部隊在頓涅茨克附近有多個“山毛櫸-M1”防空導彈營處于戰斗值班狀態。這些導彈能擊中高度在22公里以內的目標。馬航客機處于烏克蘭“山毛櫸”導彈射程范圍之內。此外,俄軍方注意到,空難發生前,距離馬航MH17航班3至5公里處有一架烏克蘭戰斗機,戰機型號大概是蘇-25。
俄羅斯之所以能公布衛星和預警雷達的監控資料,原因是這里距離俄羅斯太近,本身就在俄羅斯軍事雷達和衛星重點監控范圍之內。何況,現在頓涅茨克還處于內戰狀態,俄羅斯不可能不對這個地方進行嚴密的監控。以俄羅斯的這種監控能力,完全可能掌握著這一區域的飛機、導彈狀態。甚至,俄羅斯已經掌握了導彈是從哪里發射的數據。兩三天的時間,數據被分析完成后即陸續公布,數據的真實性應該是經得起考驗的。因為數據一旦公布不可更改,后邊一旦邏輯對不上就麻煩了。所以,這一數據造假可能性很低。與此同時,反對派武裝也向馬來西亞方面移交了飛機的黑匣子。根據馬來西亞方面的表示,黑匣子沒有被拆解跡象。要分析黑匣子中的數據,將需要幾周時間,這也意味著俄羅斯不可能去分析黑匣子中的數據來和自己的監控數據進行比照以造假。這更意味著,俄羅斯公布這樣的數據是相當的自信。
反觀美國和烏克蘭,雖然多次聲稱擁有鐵證,但卻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證據。俄羅斯在發布會上已經指明,當時美國有衛星恰好飛過烏克蘭上空,俄羅斯甚至呼吁美國公布相關監控數據。美國對此沒有回應。
以美國的軍事監控能力,有衛星從這里飛過,對相關數據不可能不掌握,之前的一些聲明已證明美國也掌握了一些數據。美國之所以不敢貿然公布,原因可能是一旦公布數據將不可更改,若出漏洞將無法挽回。
至于烏克蘭,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的十問,烏克蘭在事件發生后立刻就“開始處理烏克蘭空中管制中心和失事客機機組人員的通訊記錄和烏克蘭雷達的數據存儲系統”。如今,事件已經過去5天,烏克蘭官方沒有公開任何關于烏克蘭空管中心和機組人員的通訊記錄,也沒有向外公布烏克蘭雷達的相關數據。這么久,烏克蘭方面為什么不公布這些關鍵數據呢?既然言之鑿鑿,數據豈不是最好的證據?這種行為不得不讓人生疑,這到底是在掩蓋什么或是什么原因?再結合烏克蘭官方一會證據證明民間武裝是兇手,一會又跟著美國說俄羅斯是兇手,這自相矛盾到底又是為什么?既不公開數據,目標指向又跟著美國變化而變化,這不得不讓人生疑。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若俄羅斯公布的數據屬實,為何烏克蘭空管中心要指令飛機偏離航線?如果俄羅斯的指正不實,面對俄羅斯公布的數據,又為什么不公布空管和雷達數據?這種本不該產生的疑問,由于烏克蘭方面沒有及時公布相關數據而引發,這就讓人更加疑竇叢生。
22日,更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據俄新網報道,美國著名政論家羅伯特•佩里在獨立門戶網站consortiumnews.com發表文章稱,美國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烏克蘭政府軍擊落了馬航MH17客機。 報道說,美國情報部門掌握的這些圖片可以證實,馬航客機被擊落的責任應由烏克蘭政府軍承擔。佩里沒有透露美情報部門提供消息者的姓名,但他指出,這一消息來源可靠,因為早前曾從消息人士手中獲取過類似情況的真實資訊。 消息人士說,情報部門掌握了關于烏克蘭防空連的衛星圖片,該防空連很可能發射導彈。烏克蘭軍人軍服的標志可以證實這一點。 佩里指出,在報道馬航空難事件期間“媒體的歇斯底里”缺乏職業的懷疑態度。因為沒有人提出關鍵問題,也沒有人回答這些問題。佩里最引起轟動的新聞調查事件包括在美聯社和新聞周刊就伊朗門事件以及美國與尼加拉瓜游擊隊1985年非法交易可卡因丑聞進行的報道。
美國的著名政論家聲稱拿到美國的軍事照片,照片證明是烏克蘭軍隊擊落了飛機,這是不是又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俄羅斯方面公布的數據呢?美國著名政論家佩里,是不太可能和俄羅斯統一口徑的。
最新的消息是,烏克蘭方面沒有信守停火承諾,不但突然向頓涅茨克展開軍事行動,對頓涅茨克飛機墜毀地區進行了空襲,甚至還曾對馬來西亞的12名專家進行了掃射,導致他們沒有及時到達預定地點。
現在的情況是,隨著事件調查的深入,俄羅斯方面及時拿出了一系列證據以證明自己清白,而之前先是聲稱民間武裝是兇手,后又改為俄羅斯是兇手的美國和烏克蘭,卻至今未能拿出任何有力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言論。
事實上,諸如空管中心與機組的對話數據、監控雷達數據、衛星數據等這些證據,美國和烏克蘭都是可以及時拿出來的,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數據一樣也還未公布。如此一來,現在的形勢由頭兩三天俄羅斯承受巨大壓力,到現在俄羅斯用一系列證據占據輿論主動,好似上演了一場大逆襲。
這一事件是否真的上演大逆轉,我們再繼續觀察。不過,事情的發展倒是有利于歐洲繼續保持冷靜,從而不至于歐、俄關系在短期內快速惡化。對于歐、俄關系的發展,月底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清單出來,是一次觀察的好機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