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客機墜落,“輿論火力一下子吸引了90%”,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趁機“打開地獄的大門”。幾個小時后,憋足了勁的以軍飛機坦克大炮開路,向加沙發動地面進攻,到21日已造成至少500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3000多人受傷,打死的人中77%是加沙平民,以色列也有25名士兵死亡。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稱以色列犯下了“反人類罪”,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譴責以色列“殘暴行為”,奧巴馬重申以色列“有權自衛”。
西方媒體對馬航客機“深墨重彩”,對以巴沖突卻“輕描淡寫”。“巴勒斯坦500人死亡3000人受傷,媒體關注不敵馬航萬一”,為什么?因為前者有“榨取宣傳價值”。“馬航上200多人,巴勒斯坦500多人,宣傳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巴勒斯坦死亡500多人,可以證明以色列的自衛權,所以可以算誤傷;馬航死亡200多人,可以證明俄羅斯的殘暴性,所以一定是蓄意”。“俄羅斯都被口水快淹沒了,要是中國牽涉其中豈不更慘?”
3名以色列少年上月被綁架殺害,以色列一口咬定兇手為哈馬斯。盡管哈馬斯拒絕承認,以色列還是于6月30日開始對加沙狂轟濫炸。17日的地面進攻,只不過是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升級版,60多年來一直重復著。以色列在二戰中積累的“國際同情”,在對巴勒斯坦人的殘暴行動中不斷被蠶食;“國際社會對猶太人遭遇大屠殺的同情,并不能總成為以色列對巴人生命無視的借口”。
在巴勒斯坦,每天都在重復著“蠶食、屠殺、停火,再重復”的故事,在西方記者眼中這已不叫新聞。2002年,以色列圍堵杰寧城時,香港記者張翠容寫道,“報道者以慣常的面容、慣常的聲音,讀出此段新聞,畫面不是俯視,就是一個遠景,觀眾根本看不到難民營,連一個居民也難以看得清楚”。如今的巴以沖突報道,“重復著昨日同樣的故事”。
西方媒體在借馬航事件拼命向俄羅斯施壓時,卻鮮有人站出來為打死更多人的以色列施壓,更沒有人說要引入國際調查以查明真兇,而僅聽信以色列一面之詞,“把以列色人披上受害者的外衣”,“重申以色列有權自衛”,因為以色列的背后著著美國,“支持以色列,符合美國全球利益”。
《基督教日報》駐中東記者艾倫·索倫森9日晚在以色列斯德洛特市拍攝了一張照片。人們不難想象,他是用怎樣冷酷的鏡頭,拍下以色列人“欣賞”夜間炮擊加沙城的照片,又是懷著怎樣自豪的心情,將這張蘸血的照片與美國大片一樣,傳到社交網上供人“欣賞”。從畫面上看到,50多名以色列人坐在山頂的椅凳上,蹺起二郎腿,興致勃勃地“觀賞”以軍空襲,遠處“炮火紛飛之下的城市還是這么燈光璀璨”,近處的草地上散落著空酒瓶和吃剩的爆米花,“轟炸場景變成公共演出,這分明是在為死亡吶喊助威”。“殺三個人受到譴責,殺500個人卻會得一片喝彩,這個世界荒謬至極”。卡塔爾半島電視臺21日譴責西方媒體在加沙沖突中的偏袒立場稱,這樣的報道無異于“沾滿鮮血的另一只手”。
標榜“新聞自由”的西方媒體主要被兩種力量所控制:一種力量是政府,另一種力量是資本;“新聞自由”也就成了一句空話。“真理只在大炮范圍之內,人權也只在大炮范圍之內”,網民感嘆,“只有國家強大,才能擁有話語權和決定權”,“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國家,你也會在別人喝著啤酒吃著爆米花的觀摩下被殺死”,“慶幸我們有強大的祖國,希望祖國更加強大!”
加沙,一個詛咒之地,一個止不住血的傷口,西方媒體無疑在傷口上撒了一把鹽!(作者是環球網特約評論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