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華社記者捕捉的朝鮮鏡頭談中朝的“十個沒有”
求宇
近日,筆者看到新華社女記者杜白羽在朝鮮隨機拍攝的一組鏡頭,反映了今日朝鮮社會民生、人情世態的真實狀況,使我們對今日朝鮮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
杜白羽系新華社駐平壤記者,她不斷嘗試觸碰朝方“底線”,走進市井聲息,融入普通百姓,為我們記錄和解讀今日朝鮮的點滴之變和不為你所知的“異彩”。杜白羽著有散文紀實《我的平壤故事》,隨筆攝影集《朝鮮印象》。以下圖片選自《朝鮮印象》。
從一張張日常照片中,我們看到朝鮮百姓淳樸、友善的神態,他們的衣著打扮雖然不華麗,但很整潔、干凈。最主要的是,朝鮮群眾臉上透出的精、氣、神,反映出他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大家感到很充實、幸福。
▲ 平壤玉流橋,通往朝鮮人心中美好生活代名詞的倉田大街,林立高樓被外國人稱作“小迪拜”,這里居住著朝鮮的教師和工人勞模。
▲ 牡丹峰樂團為朝鮮吹來文藝新風。
▲ 馬息嶺滑雪場賓館的服務員。
▲ 重建后于2014年3月新營業的平壤回音射擊場,玩弓箭的朝鮮游客。
▲ 朝鮮一家三口在玩電子射擊。
▲ 朝鮮人的海邊集體照。
▲ 乘火車從平壤到羅先,鏡頭捕捉到窗外,坐在拖拉機上的農民笑顏。
當今,很多社會主義國家要么發生劇變,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如蘇聯解體后的15個加盟共和國,東歐的波蘭、捷克、羅馬尼亞等等;要么通過改革開放,變成了特色社會主義,如中國、越南等。真正保持著社會主義特質的“社會主義國家”已經成稀缺資源了,只有朝鮮和古巴,而我國的近鄰和兄弟國家朝鮮,遭遇美國和我國國內漢奸攻擊的頻率很高。
朝鮮屢屢遭到美國的制裁,互聯網上,謾罵朝鮮的帖子比比皆是,然而,被封殺的朝鮮,以自己的堅貞不屈和頑強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自己的一方凈土上做出了不菲的成績。
我們對毛主席1940年在延安提到的“十個沒有”印象很深。1940年2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民眾討汪大會的講演中頗為自豪地說這里“十個沒有”,即“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1940年5月到延安,毛主席會晤陳嘉庚時也說了這“十個沒有”。
這“十個沒有”,延安時期做到了,新中國建立后的好長時期也做到了。
可是,這“十個沒有”隨著毛澤東時代的結束而結束了。在改革開放時代,連“一個沒有”都做不到了,“十個沒有”變成“全有”了,并且還發展創新了。歷史上有這么瘋狂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消費嗎?歷史上有人數這么多、分布這么廣,滿山遍野、滿大街的賣淫嫖娼、逼良為娼嗎?有這么多官員貪污腐敗、墮落無恥嗎?二奶小三N奶,黑社會,死灰復燃;黑窯奴工、智障奴工,礦難綿綿;躲貓貓死、喝開水死、睡覺死、推坐自焚等等,罄竹難書……
“十個沒有”,反映出黨風政風民風和社會風氣。如今的中國,已沒有“十個沒有”了,但我們的近鄰,仍然保持著中國毛澤東時代那樣的純正社會主義特質的朝鮮,卻做到了“十個沒有”。
“十個沒有”,得益于路線正、黨風正、得民心。
當年陳嘉庚在延安參觀訪問,會晤閩南鄉親,會見奔赴延安抗日救國的南洋華僑學生等,親歷親聞,“由是斷定國民黨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得天下者,共產黨也!”“中國的希望在延安”。他感慨地說:“我未往延安時,對中國的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尚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當時陳先生67歲,甚至要求加入共產黨。
筆者認為,是正常人,都向往“十個沒有”。“十個沒有”,簡單易懂,貨真價實,勝過千言萬語。我國要接軌,就接軌“十個沒有”;要復興,就復興“十個沒有”。“十個沒有”才是硬道理。中國的希望在“十個沒有”!
2014年6月15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