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俄羅斯普京結束了自己的“D-Day”,單槍匹馬地演繹了一場普京版的“諾曼底登陸”。他巧妙利用諾曼底這個頗具歷史意義的舞臺,把它變成了撕破美拼湊的對俄統一陣線的“突破口”,順利地把“諾曼底登陸戰”變為了“諾曼底突圍戰”。而以“諾曼底突圍”為標志,俄羅斯在東西兩線同時發動了“巧逆襲”,美精心構筑的“對俄包圍圈”隨時面臨可能土崩瓦解的危險。
諾曼底上演“別樣G8峰會”
在諾曼底,普京與奧朗德進行了超過1個半小時的“非常建設性的”會談;與默科爾整整1個小時的會談是從妥協而非分歧開始的;與卡梅倫約1小時的機場會談相互傳遞了“一些非常清楚、明確的信息”;與奧巴馬單獨站著談了10-15分鐘;與波羅申科在有奧朗德和默科爾在場的情況下站著聊了約15分鐘。
關于會談氣氛,普京與奧朗德和默科爾含笑握手的擺拍姿勢被記者們用鏡頭記錄了下來,與卡梅倫在鏡頭外的握手被俄總統新聞發言人佩斯科夫證實,而沒有人談及或抓拍到普京與奧巴馬和波羅申科握手時的情景……
除了沒有與奧巴馬舉行正式會談外,普京與出席諾曼底70周年紀念活動的法、德、英領導人都進行了正式會談,而且談的時間都不短。德國媒體對此評論道,“6月6日的紀念活動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八國集團峰會。”可見,普京“諾曼底之行”并不孤單。
就在此舉紀念活動前,美國人還在千方百計地想如何在這一難得的公眾場合給普京點兒難堪,制造一個“大家都不搭理普京”的難堪場景。6月5日,G7國家領導人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會晤,與會領導人特地拍了一張沒有為普京的“全家福”。G7的大佬們似乎要用自己臉上的笑容,把G7大家庭里“其樂融融”與普京的“形單影只”形成鮮明對比。但這種做法,恰恰反而印證了普京在G7的“另類存在感”。
奧氏“視而不見”難敵普氏“超級自信”
其實,我覺得,奧巴馬似乎并不了解俄羅斯人,更不理解俄羅斯人對“孤立”的特殊解讀。在俄羅斯工作幾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俄羅斯人根本不怕什么孤立,尤其在外交領域。在俄羅斯人的詞典中,孤立并不等于孤獨或孤寂,更不會因孤立而失落,而會把孤立作為孤傲甚至孤芳自賞的另一種體現。從這個種角度講,俄羅斯人絲毫不怕,反而享受這種“孤立感”。
翻開俄羅斯19世紀的宗教哲學家恰達耶夫所寫的《哲學通信》一書,他這樣定位俄羅斯:“我們不是人類大家庭中的成員,我們既不屬于西方,也不屬于東方。我們既沒有西方的傳統,也沒有東方的傳統。當我們站在時代之外時,我們不可能被人類的世界性教育所觸動。”恰達耶夫甚至提出了俄羅斯人的“不言癥”,“我們屬于這樣的民族:它不能成為人類大家庭的成員,它的存在僅僅是為了世界提供某種重要的教訓……人類的普遍法則對我們是不適用的。我們在世界上是孤零零的……”
我覺得,用上述這段話來理解俄羅斯人對美歐“孤立政策”的態度更有一番滋味。恰達耶夫這種強烈的自我否定,并不是為了否定俄羅斯,而是要從中獲得俄羅斯的“自我意識”,并進而提出俄羅斯偉大使命的論點。
也許,這正是建立在這個激烈的自我否定基礎之上的強大自信,普京并沒有因烏克蘭危機而不出席諾曼底70周年紀念活動,而是大大方方地、若無其事地赴法,這倒讓美歐領導人們顯得有些進退兩難了。更有意思的是,普京臨行前在接受法國媒體記者采訪時還自信地強調,他“不相信”奧巴馬不希望與自己進行對話,其“隔空叫陣”意味濃郁。
普京的“超級自信”不無道理。無論美方此前如何渲染,無論奧巴馬如何在鏡頭前處心積慮地刻意冷落普京,但他還是不得不與普京在紀念活動中碰面。從某種角度講,對奧巴馬而言,在公眾面前對普京逞強和在私下場合里與普京溝通同等重要。
據普京事后對記者透露,“我們(指奧巴馬)交談了兩次,依我看,這是具有實際內容的交談。” 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盡管未另舉行會晤,但兩國元首還是找到機會就烏克蘭局勢和烏克蘭東部危機問題交換意見。普京與奧巴馬都主張必須盡快減少暴力和軍事行動。”
而奧巴馬的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羅茲也向媒體證實,兩位總統在貝努維爾城堡的非正式談話持續了10—15分鐘。奧巴馬在談話中表示,烏局勢的緩和取決于俄承認波羅申科是烏克蘭的合法領導人,并且停止支持烏東部的分離勢力。俄如不采取這些措施,將面臨進一步的被孤立。
普京“撥冗一瞥”讓波羅申科“稍釋重負”
除了與奧巴馬交談外,普京在諾曼底與另一個人的碰面也很讓人關注,那就是烏克蘭當選總統波羅申科。準確地講,普京與波羅申科并沒有單獨交流,而是四個人的交流。據在場的俄記者透露,當時,更多是默科爾在說,普京說的并不多。
普京承認,“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向我提出,他們也想參加與波羅申科的交談。我們就進行了這種作為‘活動外’的會下會晤,談了約15分鐘。”普京強調,“我不能說這是一次具有實質意義的對話,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觸及了一些關鍵議題,包括如果化解烏克蘭政治危機和發展俄烏經濟關系。”
普京還意味深長地向波羅申科表示,為調解烏局勢舉行談判的有關方面不應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因為俄羅斯未參與沖突。談判各方應該是基輔當局和烏克蘭東部的聯邦化的支持者。不過,對于波羅申科而言,有了美歐的力挺和俄羅斯的“不反對”,6月7日在自己總統就職典禮上發表就職演說時心里就多了一些底氣。
很顯然,諾曼底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現場成了各方就烏克蘭危機進行交流的中心舞臺。因為,美歐心里很清楚,“因為俄羅斯參與,烏克蘭無法平靜。沒有俄羅斯參與,烏克蘭更無法平靜。”
盡管普京與美歐領導的交流形式雖然各不相同,但核心議題都未離開過“烏克蘭話題”。俄媒體調侃道,“普京與奧巴馬,有的可談,但難談成。與波羅申科,能談成,但沒的可談。”據說,奧巴馬和卡梅倫給俄設定了新期限,讓俄在一個月內就烏克蘭問題達到他們的要求,否則將面臨進一步的制裁。
可以說,在諾曼底,該來的,不該來的,都來了,無論是二戰的老戰士,還是美歐不希望看到的普京;該見的,不該見的,都見了,無論是普京與奧巴馬之間,還是普京與波羅申科之間;該談的,不該談的,都談了,無論是俄烏關系,還是俄與美歐的關系;該結束的,不該結束的,都結束了,無論是烏克蘭之亂,還是對俄羅斯的“圍剿”。
普京玩起“東拉西扯”
其實,在確信把“克里米亞回歸”一事做實后,普京已開始或明或暗地緩和與美歐的關系了,而這一調整也得到了歐洲國家的部分回應。6月2日,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就烏克蘭局勢舉行會議。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北約與俄羅斯彼此的傾聽和交談比任何時候都重要。這是北約因克里米亞公投宣布暫時中斷與俄羅斯的正常合作關系后,北約——俄羅斯理事會首次開會。
6月5日,就在美俄總統在公眾場合玩“視而不見”前夕,美國國務卿克里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在巴黎舉行了會晤。據拉夫羅夫稱,“雙方明確表示要盡快在烏克蘭停止軍事行動。”
6月10日,俄外長拉夫羅夫將在圣彼得堡分別與到訪的德國外長和波蘭外長就烏克蘭局勢舉行會談。三國外長將就落實“三方合作”方案交換意見。
實際上,“諾曼底突圍”也只是俄羅斯在“西線”的突圍。在“東線”,俄羅斯也沒閑著。就在G7開會之前,因烏克蘭問題被美限制入境的俄國家杜馬主席納雷什金于6月2日訪問了日本,受到日方熱情接待。雖然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一再解釋,“納雷什金在日本要參加的文化活動在很早之前便已經確定,而納雷什金不會與政府相關人士會談。”但日本外務省人士透露,“此舉其實已在七國集團峰會前刺激了美國”。分析人士指出,安倍政府試圖通過對納雷什金的特殊關照,留住普京今年秋天訪問日本的機會。
而納雷什金則不失時機地嘗試離間一下美日同盟,他在接受日本NHK電視臺采訪中說,“俄日關系對于雙方的國民來說都極其重要。日本應當以國家利益為重,采取更加自主獨立的政策。”他要求日本與在制裁俄羅斯方面步調一致的歐美各國劃清界限,重視日俄關系。對此,美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美正用關切的目光來看待這一切”。日分析人士預測,安倍政府這次允許納雷什金訪日,甚至有可能導致日美在對俄問題上的信賴關系突然惡化,而這正是普京想看到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