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抗議美國駐軍
“是可忍孰不可忍!把我們沖繩人當什么了!”
10月22日,怒不可遏的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來到華盛頓,向美國助理國務卿庫特•坎貝爾抗議。坎貝爾回答說:“我一定轉達給國務卿克林頓。”
在早些天的10月17日,仲井真知事訪問東京的防衛省,要求面見森本敏防衛大臣。面對姍姍來遲的森本防衛大臣,仲井真知事的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隨后奔赴美國駐日使館,表達了強烈的抗議。
10月16日深夜,兩名美國海軍士兵襲擊一位回家途中的沖繩女子,他們勒住這名女子的脖子實施強奸之后,搶奪了她的背包逃離現場。這兩名美國士兵已經結束了在沖繩的任務,原定次日早上返回美國。案發后,沖繩地方警局立即派遣警察追查到二人所住的旅館,逮捕了這兩名嫌犯。
這一事件引發沖繩民眾對駐留美軍的極大不滿。據統計,自1972年沖繩從美方統治下回歸日本開始直至去年為止,駐留美軍在沖繩共犯下5747起刑事案件。在這個小島,美軍幾乎每兩天就犯下一樁罪行。1995年,3名美國士兵監禁并強奸一名小學女生的令人發指行徑,引發了全體沖繩民眾驅逐美軍的運動。
然而,在日美地位協定的庇佑下,美軍的大部分犯罪分子都能免于制裁,被遣返回國。日美地位協定規定“日方的搜查權不覆蓋美軍基地”,因此美國軍人在沖繩犯下罪行之后,只要逃入基地內,日本警察便無權過問,而美軍則在沒有對嫌犯定罪的情況下就將人送回美國。
沖繩占全日本美軍基地面積的比例高達23.5%。到過沖繩的人都知道,開車走不了多遠總能見到美軍基地。嘉手納基地、普天間基地等等更是堂堂正正地占據著市中心的位置,更不要說在沖繩上空飛行的戰斗機、在沖繩馬路上肆意橫行的軍車、在港口停靠和駛離的艦隊……沖繩幾乎成為日本仍處于美國統治下的半殖民地狀態的一個象征。
10月1日,垂直起落運輸機MV22“魚鷹”在沖繩民眾強烈抗議下,最終還是被部署到沖繩的普天間基地。當天,仲井真知事在名護市政廳的屋頂上目睹著“魚鷹”在上空盤旋,不禁淚濕眼眶,口中直念著“真是不甘心,不甘心啊……”。當天爆發了沖繩全體民眾的抗議活動。
然而截止到10月6日,共有12架“魚鷹”被部署到沖繩,甚至在19日從沖繩飛往韓國的美軍基地。種種行為愈發肆無忌憚。
在過去5年間“魚鷹”共發生了58起墜機事件。“魚鷹”是存在設計缺陷的運輸機,在美國有“寡婦制造機”之稱。今年夏季以來,對于美軍欲在沖繩的美軍基地部署“魚鷹”一事,沖繩自不必說,整個日本都掀起了抗議之聲。因此美方保證:“避免在住宅密集地區進行低空飛行。”然而一旦布置起來,美方便無視一切保證。10月1日以來,“魚鷹”若無其事地在威脅安全的地區飛來飛去,在10月23日又開始了原來被禁止的夜間飛行。
對于美軍的蠻橫無理,整個日本如今都怒火中燒,遷怒于實行對美“隸屬外交”的野田內閣,并化作要求野田下臺的一片呼聲。
美國的屁股摸不得
如今,在日本有一本受到廣泛熱議的書,占據著各大書店的暢銷榜首位——曾外務省國際情報局局長及防衛大學教授等職務的孫崎享所著的《戰后史的真相》。自8月發售以來,2個月即賣出逾30萬本。在日本除漫畫以外,像這樣的書能大賣實屬罕見。
孫崎以自己40年間親歷的外交官生活的所見所聞為素材,歷數1945年日本戰敗以來的34位首相領導下的政權,試圖從“美方的壓力”這一觀點出發進行深入論證。他的最終結論便是:“日本歷代政權有不能觸及的‘三大雷區’。即:與中國的友好親善、駐日美軍的撤離、拋售美國國債這三點。凡是踩到這‘三大雷區’的日本首相,無一不被美國逼下臺。”
相反,一味追隨美國雖然會給日本國家利益帶來莫大損失,卻可以保證長期執政。簡而言之,日本首相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因主張自主獨立的外交被美國趕下臺,要么推行對美隸屬外交甘愿被美國殖民地化。歷任首相的選擇,構成了日本戰后67年的“現代史的真相”。
略微整理一下孫崎的觀點,發現戰后主張日本的自主外交而被美國逼下臺的首相達14人之多。具體如下:
•蘆天均(1948年):提出美軍有事駐留(僅在緊急情況下允許駐留)的方案。
•鳩山一郎(1954~1955年):主張對美自主路線,恢復了與美方所敵視的蘇聯的邦交。
•石橋湛山(1956~1957年):要求削減龐大的美軍駐留經費。
•岸信介(1957~1959年):策劃修改殖民地性質的舊安保條約及認可美軍基地治外法權的日美行政協定。
•佐藤榮作(1964~1972年):拒絕派遣自衛隊參與越南戰爭,實現了沖繩回歸。
•田中角榮(1972~1974年):不顧美方的強烈反對,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
•福田赳夫(1976~1978年):締結日中和平友好條約,推進ASEAN的獨立外交。•鈴木善幸(1980~1982年):明確表示不會與美方進行軍事合作。•竹下登(1987~1989年):拒絕美方派遣自衛隊赴海外執行任務的要求,積極推進中日友好。•宮澤喜一(1991~1993年):在通商等問題上一再拒絕克林頓的要求。•細川護熙(1993~1994年):輕視日美同盟,提倡多方的安全保障。•橋本龍太郎(1996~1998年):長野冬奧會時要求美國盡量避免向伊拉克出兵,稱“想賣掉美國國債”,積極推進中日友好。•福田康夫(2007~2008年):拒絕向阿富汗大規模派遣自衛隊,金融危機時對于救助美國十分消極,積極推進中日友好。•鳩山由紀夫(2009~2010年):提出將普天間基地遷往國外,提倡建立東亞共同體,積極推進中日友好。
相反,完全追隨美國,甘愿忍受日本的半殖民地狀態,由此得以長期執政的有以下4位首相:•吉田茂(1946~1954年):在安全保障及經濟兩個方面,極力推進對美隸屬路線。•池田勇人(1960~1964年):隱藏安全保障問題,以經濟增長為中心。•中曾根康弘(1982~1987年):宣稱日本是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接受廣場協議,引導日元增值,不顧中國國民情緒參拜靖國神社。•小泉純一郎(2001~2006年):推進自衛隊的海外派遣,實現美國期望的郵政民營化,不顧中國國民情緒參拜靖國神社。
據孫崎的判斷,現在的野田佳彥政權,無疑是吸取了“諸位前輩”的教訓,為了延長自身政權的壽命,甘愿忍受“美國的殖民地政策”。不僅之前提到的部署“魚鷹”的事件上是如此,在認可日元急劇升值,乃至國防、經濟等政策方面也無一不唯美國馬首是瞻。
孫崎的新書在日本掀起了閱讀熱潮,駐日的美國記者紛紛要求采訪他,因此10月15日,在東京銀座附近的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召開了孫崎先生的演講大會,并接受現場提問。
我也參加了演講大會,現場美國記者與孫崎先生進行了幾番激烈的爭辯。美國記者提出:“1974年田中角榮首相下臺,完全是由于金權政治問題,與美國有何干?”孫崎先生反駁道:“田中首相下臺完全是緣自美國政府導演的洛克希德事件”。他講述了一則軼事:田中首相于1972年閃電恢復與中國的邦交,當時的美國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曾斥責田中首相:“田中這個日本叛徒,居然跟美國搶食!”
聽完演講,我趕到舊識孫崎先生身邊,問他:“日本戰后歷經67年仍無法擺脫追隨美國的狀態,日本人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
孫崎先生是這樣回答的:“石橋湛山曾這樣說過:‘我被美國逼下臺了,希望今后的日本政治家也能像我一樣,采取強硬的行動。這很重要。哪怕最后也被趕下臺,可次數多了,美國總有一天會反省的。’這句話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實際上,美國的鄰國加拿大也是這樣一步步走向自主外交路線的。”
目前在日本,四處充斥著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及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之流的右翼政治家發表的言論,混淆著國內國際的視聽。但孫崎先生的書在短時間內售出30萬本,說明在日本還是有很多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
距今恰好七年之前,小泉首相曾發出豪言:“只要跟美國搞好關系,亞洲近鄰諸國自會追隨日本”。如今,反對這種“錯誤的世界觀”的日本人還有很多,希望今后日本的良知的知識分子們也能夠像孫崎先生這樣發聲。
(《環球視野》摘自2012年10月26日《經濟觀察報》)
鏈接一:日本為何叫囂“核武論”(李可璐)
新聞背景
近日,聯合國大會裁軍及國際軍事委員會提出一項旨在減少核武器的決議草案。不過,當委員會要求日方簽署時,卻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絕。美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日本此舉是為今后的核武裝鋪路。雖然日本是二戰中核彈的受害者,但是他們依然對擁有核武器念念不忘。
右翼叫囂183天造出核武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外務副大臣榛葉賀津今年10月底在記者會上正式表示,日本政府不同意瑞士等16國在聯合國呼吁“加強使核武器不合法的努力”的聯合聲明草案。他給出的解釋是,該草案與“日本的安全政策并不一致”,無法與依賴美國核武器等“遏制力”的日本安全政策保持統一性。
日本這一舉動并不是偶然的。今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原子能基本法》修正案,法案在核能研究、使用和開發的基本方針中,加入了“有利于國家的安全保障”的表述。《原子能基本法》是規定核能研究、開發利用方針的法律,其間該法一直規定“核能開發限于和平目的”。分析人士擔心,日本34年來首次修改條款,很可能是為核能應用于軍事目的開辟了道路。因為安全保障在日本通常被理解為“防衛和軍事”。
分析認為,隨著近兩年日本右翼勢力逐漸擴大,鼓吹日本應擁有核武的人越來越多。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近日更宣稱,日本可在一年內研制出核武器。甚至,一些日本前自衛隊高官也喊出“核武論”。實際上,日本一些政客叫囂核武裝從來就沒停過,早在1957年5月,時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就明確表示,為了自衛,不排除擁有核武器。
不過,一些軍事專家認為,日本要想真正擁有核武器并不容易,除“無核三原則”的制度限制、國內民意的制約外,美國恐怕也不會輕易點頭。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在日本《外交家》雜志網站上發表文章稱,傳統認識和常規思維都將日本定位為“核不擴散的特殊對象”,并將其稱為“最不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其實這一稱呼真正的含義是,如果日本民眾和政治領導者解決了“能否擁有核武器”的問題,那么在一夜之間日本就能取得質的突破,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核國家。
一般估計,日本研制出核武器到投入使用大約為6個月到1年時間。日本的核彈設計者完全可以在時間限度內拿出一個初級核爆炸裝置,不過作為準備在戰場上使用的核武器,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早在1995年,日本《寶石》雜志就披露,日本能在183天內制造出原子彈。
核原料儲備已超過美國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規定,核彈原料鈾235或钚239的純度達到92%-93%稱為武器級,它們達到一定量即能引起核爆炸。一般認為,用達到武器級的钚6-9千克、鈾12-16千克就可制造出核爆炸裝置。但有人認為,使用高技術手段,用1-3千克钚、2.5-5千克鈾即可引起核爆炸。而且,稍有核常識的人都知道,钚239含量較低的“反應堆級钚”,經過核燃料后處理工廠的提純,就能成為高級的“武器級钚”。
據報道,日本一直借核電公開囤積核原料。上世紀90年代末,迫于國際社會的壓力和國民的反對,日本政府無法大量生產或進口钚元素,于是想出變通的辦法:以能源再利用為名,將國內核電站用過的核廢料運往西歐,經處理后提取高純度钚,同時“夾帶”更多的钚元素回國。1999年到2005年,日本每年從西歐運回約900千克钚,遠超核廢料再處理回收的量。如果把這900千克钚全部用來制造核彈的話,可年產60枚核彈。據美國專家估算,日本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武器級钚持有國,其钚元素儲量已經超過美國核武庫中100噸的數量,可生產上萬枚核彈,還在以每年5噸左右的速度遞增。
日本擁有增殖反應堆技術,該技術一直是核技術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建造增殖反應堆的技術之復雜、投資之巨大遠遠超過發展核武器,它曾經使一些發達國家被迫中止建造計劃。但日本在10年間不惜耗費60億美元的投資,建成“文殊”中子增殖反應堆,并于1995年8月試運行發電成功。同時,日本還擁有世界最前沿的核聚變技術,這是研制原子彈的關鍵技術。
目前,日本擁有超強的電腦仿真核爆能力。從技術上講,電腦仿真核試驗對于繼續研制和完善新型核武器意義重大。據報道,日本已研究成功運算速度達每秒6000億次的超高速電腦,完全有能力對核爆炸進行電腦仿真試驗。
核彈頭制造能力非常強
由于彈道導彈的彈頭從數百乃至上千公里高空高速重返大氣層,飛行環境極為惡劣,許多想擁有彈道導彈的國家,都因無法越過這道技術障礙而裹足不前。而日本恰好在相關領域里,擁有世界公認的技術優勢。
中遠端、洲際導彈的彈頭以4.3-7.3公里/秒的高速和40-20°傾角再入大氣層,巨大的沖擊波產生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大氣壓的外壓作用于彈頭殼體。同時,與空氣摩擦還產生巨大的熱壓力和劇烈升溫(遠端導彈彈頭端頭可達到3000-4000℃,洲際導彈彈頭端頭可達到太陽表面溫度,即6000-10000℃)。承受這樣惡劣的環境,需要好材料。20世紀60年代,曾用金屬中熔點最高的鎢合金制造彈頭的頭錐。但鎢合金的熔點也不過3500℃,而且密度很高,不久就被淘汰了。1969年,日本東麗公司生產出世界上首批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以此為開端,出現了耐高溫、耐燒蝕、抗熱震,密度僅為鎢合金十分之一的碳/碳復合材料。鑒于日本在碳/碳復合材料領域中的技術優勢,可以認為,一旦日本做出決定,很快就能制造出中遠端、洲際導彈的核彈頭。
除了防熱問題,現代彈道導彈的彈頭還面臨落點精度控制(即精確制導、末制導)和反攔截(即突防)兩大難題。眾所周知,美國在這兩個領域中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其常常依靠日本進口高精度電子部件和技術。1985年夏季“星球大戰”計劃實施后不久,美國要求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提供掌握的東芝公司的成像尋的裝置。這種裝置可不受紅外線和雷達干擾,比常規跟蹤定位方法更有效。除了這個例子,人們還可以通過美國希望從日本獲取諸如高速邏輯砷化鎵器件、亞微米光刻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看出日本在“精確制導”及“突防”方面均有雄厚的實力。
核彈頭運載技術世界一流
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制現代運載火箭。1970年2月,它用L-4S三級固體火箭將24千克重的“大隅”號衛星送入太空,成為第四個用自己火箭發射衛星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引進美國先進的“德爾它”火箭技術后,日本空間事業發展步伐加快。20多年來,它已用L、M、N、H、J5個系列的11種火箭,發射了50多顆不同軌道的衛星,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空間大國。頻繁的發射,使日本在固體火箭領域(包括發動機的推進劑、材料、噴管技術)以及火箭的控制、發射技術等各個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經驗并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固體空間運載火箭”與“固體彈道導彈”之間,技術上本來就只有一紙之隔。倘若把火箭運載的衛星換成導彈的彈頭或核彈頭,改變飛行軌道,它就成為能攻擊地面目標的彈道式導彈或核導彈。日本固體火箭品種較多,可以組成各種近程、中程、遠端及洲際導彈。
可以看出,日本完全有能力制造核武器,我們切不可把近年來一些日本政客散布的核威脅言論視為瘋言瘋語,應高度警惕和關注日本發展核武器的動向。幾十年來,日本通過發展民用核電成長起來的一批核科學家和核工程技術人員,利用日本核工業的基礎和高科技優勢,在與第二代核彈緊密相關的核聚變領域進行了一般工業化國家望塵莫及的工作,甚至計劃21世紀登月,從蘊藏量豐富的月球上取回氘和氚,而氘和氚的聚合反應與裂變反應相結合,就能制造出氫彈。
延伸閱讀:日本擁核危險千倍(王軍)
擁有核武器是日本的一大禁忌,許多激進的日本政客卻正試圖打破這一禁忌,認為核武裝化可提高日本的戰略威懾力,同時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然而,日本政府的一份絕密研究報告認為,日本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擁有核武器,因為擁有核武器會比沒有核武器危險1000倍。
日本研制核武器首先會招致外交孤立,對于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這是無法承受的。只要國際社會對日本進行貿易制裁和封鎖,日本經濟就會崩潰。而且沒有石油,飛機坦克就發動不了,就打不起現代戰爭,更談不上什么核戰略了。同時,研制大量核武器需要動員日本全國的廣大技術人員,以及民眾的支持,這也十分困難,而少量的核武器又無法形成威懾力。此外,日本狹小的國土面積是日本核戰略威懾天生的“短板”。一旦與他國爆發核戰爭,沒有戰略縱深的日本,幾枚核彈就可被摧毀。
因此,參與當年佐藤榮作政府核武器研究的核心成員、上智大學名譽教授蠟山道雄曾說:“參加‘核武器研究’的人中沒有一個是積極鼓吹裝備核武器的。因為日本根本不具備同大國一樣裝備核戰斗力所需的條件。更重要的是,核武器是下下之策,選擇核武器,就是選擇同所有國家為敵。與其說是憲法的阻礙,不如說從地緣政治學上來看不允許我們這樣。”
(《環球視野》摘自2012年11月7日《北京日報》)
鏈接二:日本欲造核彈對抗中國 需美國“點頭” (薛雨聞)
“用核武器奪回釣魚島”!這已經成為日本右翼喪心病狂的最新例證。在中國海監、漁政執法船對釣魚島海域實施常態化巡邏之后,日本政府和海上自衛隊除了“抗議”和喊話之外,沒再敢肆意造次。面對解放軍海軍近兩個月來一波又一波的實兵演習以及在演習中展示出的強大實力,日本海上自衛隊對利用軍事手段奪占釣魚島已經沒有多少信心,而且日本的“靠山”——美國也在是否出兵干涉中日釣魚島問題上左搖右擺。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右翼又一次跳了起來,公然叫囂“要用核武裝來對抗中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老牌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日本一年內即可造出核武器”。日本右翼以及政客其實一直都想實現“核武夢想”,但是無奈于二戰戰敗國身份,這些人只能是干著急。
在當前經濟不景氣、政治環境十分動蕩的情況下,日本右翼勢力似乎找到了施展“能量”的舞臺,總是尋機上竄下跳,大放厥詞。一些軍事專家認為,日本雖然是二戰中核彈的受害者,但是很多日本人卻對擁有核武器念念不忘,因為他們知道核武器才是擁有強大威懾力的保證。從日本現有的核材料和技術能力而言,跨入“核武俱樂部”并不是什么難題。長期運行核電站,令日本擁有了充足的核燃料;在運載技術方面,擁有較強的運載火箭技術的日本只要稍微做出調整,就可以研制出中遠程核導彈。因此,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志的文章稱,日本在發展核武器上缺的只是美國人的“點頭”。
“如果真的擁有了核武器,日本人的胃口可能不只是釣魚島而已”。這是《韓國日報》曾經發出的警告,這也揭示出日本右翼叫囂發展核武器背后的更大陰謀。到時候,日本對抗的可能不僅僅只是中國,其他亞洲鄰國可能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日本人“核沖動”越來越強
不久前,在日本政府不同意瑞士等16國在聯合國呼吁“加強使核武器不合法的努力”的聯合聲明草案之時,日本右翼像垂死病人看到一線生機一樣變得狂熱起來。他們紛紛呼吁,日本應該修改和平憲法,突破現有的諸多限制,讓自己變身為“核武國家”。這樣,日本就可以“自主行事,不必看別人的臉色”。
日本老牌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更宣稱,“日本可在一年內研制出核武器”,甚至連一些日本前自衛隊高官也喊出“核武論”。韓國《東亞日報》發表文章稱,日本的這一舉動并不是偶然的。早在今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原子能基本法》修正案,法案在核能研究、使用和開發的基本方針中加入了“有利于國家的安全保障”的表述。當時就有中國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此舉顯然是“為發展核武器做準備”,必須提高警惕。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專家齊云飛告訴《世界報》,日本假借美國的核保護傘拒簽“核武不合法聲明”,實際上為自己發展核武留出了余地。隨著日本右翼勢力逐漸擴大,鼓吹日本應擁有核武的人越來越多,這種野心已經越來越肆無忌憚。
美國媒體指出,日本要想真正擁有核武器,至少必須先突破4道障礙。首先是在政治制度上,和平憲法和“無核三原則”有明確的禁令,發展核武器必須先對這些條條框框進行修改;第二是日本采取地方自治制度,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政府愿意為中央政府提供核武器試驗場地;第三是普通民眾是否支持,因為日本民眾對核武器有著根深蒂固的反感;第四是外界阻力,日本發展核武不僅會遭到周邊反對,連美國也不太可能同意。
所以,一些專家認為,日本要想實現這一質的突破首先必須考慮的是政治問題。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低迷與右翼勢力的抬頭,核武器話題不再是日本政治的“高壓線”——這個話題曾經是日本官員和學者都不敢觸及的,唯恐因為這個問題而終結自己的政治生命。但是,這道“政治壁壘”很難說就是不可打破的,日本右翼如今已經多次提出這一話題,而日本政府也在這方面一點一點地突破。
此外,從技術能力角度而言,日本發展核武器輕而易舉。日本《外交家》雜志的文章稱,如果日本民眾和政治領導者解決了“能否擁有核武器”的問題,那么在一夜之間日本就能取得質的突破,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核國家。一般日本媒體估計,日本研制出核武器到投入使用大約為6個月到1年時間。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指出,日本的核彈設計者完全可以在時間限度內拿出一個初級核爆炸裝置,不過作為準備在戰場上使用的核武器,還要多費些勁。盡管日本因為高超的技術實力和長期運營核電站而聞名于世界,但是東京要部署一枚可以使用的核武器將需要耗費一年多的時間。
對于這一點,《世界報》特約軍事評論員郭宣表示,日本能否啟動核武器戰略雖然重要,但從發展一款有效的核武器的角度來看,盡管日本可以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和設施來完成這一計劃,但是這些日本右翼政客不可能像變魔術那樣簡單地將核武器變出來,而必須依靠不斷的試驗來逐漸改進自己的核裝置,使之能夠搭載到中遠程導彈之上,所以有些時間是無法節省的。
中國急需強化反潛戰力
從美國的角度而言,如果能控制日本的核力量,又能抗衡中國軍事威脅,當然是兩全其美的辦法。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認為,從日本現有的軍事力量而言,要打造一個三位一體的核力量——陸基核導彈、海基核導彈及可以由有人駕駛轟炸機投射核武器,可能性不太大,這將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形成,而且美國顯然也不會允許日本這么干。
根據日本方面的研究,日本在常規潛艇方面擁有優勢,而中國在反潛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這就意味著部署一種水下核威懾力量將是東京最理想的選擇。一些日本軍事學者提出,作為一個短時間解決辦法,日本海上自衛隊可以根據美國海軍曾部署過的TLAM-N型(可搭載核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仿制一款核巡航導彈,或者直接從美國手中購買那些已經封存的“核戰斧”巡航導彈,這樣一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可以通過魚雷發射管發射該型導彈,或者日本造船廠可以在潛艇后部加裝一個垂直發射裝置,這可能是日本變身“核武器國家”最容易的一種途徑。
對于日本發展核武器,《世界報》特約軍事評論員郭宣認為,中國應該保持高度警惕。
首先,中國應該在亞洲乃至世界提出這種危險的所在。讓世界各國認識到日本發展核武器的野心,亞洲周邊國家基于歷史教訓和二戰中的痛苦經歷,肯定不會答應日本發展核武器。這樣就可以對日本和美國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即便日本政府最后孤注一擲,要在政治制度上突破“和平憲法”和“無核三原則”,只要美國不解除對日“核禁令”,日本就不太可能在事實上擁有核武器。
其次,不能排除的一種可能是,盡管日本現在沒有公開宣布擁有核武器,但是很有可能在暗地里已經發展并擁有核武器,到必要時刻才拿出來與中國進行最后的“對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軍方就應該加以重視。從目前看來,建立中國自己的反導網和反導預警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如果采用陸基發射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其生存能力有限,而且不易于隱藏或機動。
另外,中國憑借自己的海上“中華神盾”預警攔截系統、空中的預警機、太空的軍事偵察衛星、陸基攔截導彈,形成一個導彈預警攔截網。2010年1月,中國就成功地實施了一次陸基中段導彈攔截試驗,攔截彈成功擊中來襲目標。隨著這兩年中國在航天技術和飛控技術上的提高,解放軍在精確攔截能力和預警能力上都有了相當程度的進步,這也為中國對付日本“核威脅”提供了保證。
第三,針對日本常規核潛艇可能配備核巡航導彈的假想,中國應該進一步加快反潛能力的建設。目前中國正在加大固定翼大型陸基反潛機的建造,這種反潛機可以對中國周邊海域進行遠距離反潛,而且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多,完全可以實現24小時全天候反潛監控。此外,中國海軍水面艦艇上的反潛設備不斷更新,新型聲納、反潛導彈都逐漸裝備到海軍主力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上,這樣就能對日本潛艇構成強大的震懾。
因此,無論日本在未來幾年內是否會突破“核武底線”,中國軍方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目前,雖然只是日本右翼公開鼓噪“核武裝論”,但是日本高官和政客們也一直對“核武夢”躍躍欲試,所以當兩股勢力合流之后,日本很有可能走上“以核武換取大國地位”的危險道路。
美國“點頭”是最后一道關
一些美國專家認為,日本要想真正擁有核武器并不容易,除和平憲法、“無核三原則”等制度限制、國內民意的制約外,美國政府恐怕也不會輕易點頭。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導致中國軍事力量逐漸與周邊國家拉開差距,一些美國智庫開始建議華盛頓慢慢放開對日本的“核禁令”。
日本“核武論”鬧得最兇的時候是2006年,當時日本政府發表聲明說,憲法允許日本擁有自衛所需的最低水平的核武器,這一言論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強烈反應。前日本民主黨黨魁小澤一郎公開稱,日本可以在“一夜之間”制造數千枚核武器,以遏制中國的“軍事威脅”。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也表示,“日本確實有能力擁有核武器。”
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發表的報告稱,應該允許日本擁有核武器,這樣可以幫助它抗衡來自中國和朝鮮的威脅,也可以減輕美國的負擔。該所資深研究員道格•班多爾認為,在未來日本可能會面臨中國的軍事威脅,因此日本發展核武器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世界報》特約軍事評論員陳光文表示,日本的核威懾力量被一些美國人視作是抗衡中國的籌碼,同時華盛頓已經意識到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所以,美國部分學者的觀點和看法正好迎合了日本國內鼓吹發展核武必要性的論調。
事實上,日本一直就是美國在東亞進行核威脅和打擊的基地。美國曾在日本部署大量核武器,五角大樓公布的一份解密文件稱,在艾森豪威爾總統時期,美國曾在關島、日本沖繩、菲律賓和韓國等地,部署了大約1600件核武器,其中大約有一半被部署在沖繩的美軍基地。
但是,美國政府對放開對日“核禁令”還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可以看到,每次日本“核武論”所有抬頭的時候,美國一方面重申保護日本的決心,一方面則是施壓打消日本的危險念頭。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專家齊云飛告訴《世界報》,在日本發展核武的問題上,美國主要有幾個擔心。首先,日本一旦擁有核武,美國就很難控制日本。很多人都明白,華盛頓之所以能夠操控日本,日本也甘心聽命于美國,背后主要這根線就是美國對日本的“核保護傘”。如果日本自己有了保護傘,那后果是美國也難以預料的。其次,作為二戰中對大多數亞洲國家實施過侵略的國家,日本發展核武器是周邊鄰國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美國點頭同意日本“擁核”,那么美國在亞洲乃至世界將會面臨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第三,如果日本跨進“核武俱樂部”,那么亞洲另一個不遺余力發展核武的國家--朝鮮,將更有底氣去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同時,作為日本的鄰國、美國的另一位亞洲盟友--韓國,當然也不甘落后,首爾肯定會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獲得核武器。如此一來,亞洲將掀起一場大規模核軍備競賽。
《紐約時報》曾發表文章警告稱,盡管日本是美國值得信賴的同盟,但是,任何鼓勵日本走上核武道路的暗示都很“危險”,尤其考慮到日本事實上具備成熟的核技術,如有必要,能迅速轉用于軍事目的。
必須承認的是日本擁有世界一流的運載火箭技術。日本從50年代開始研制現代運載火箭。70年代引進美國先進的“德爾它”火箭技術后,日本空間事業發展步伐加快。40多年來,它已用多個系列十余種火箭發射了不同軌道的衛星,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太空大國。而“空間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之間,技術上的差距并不大。倘若把火箭運載的衛星換成導彈的彈頭或核彈頭,改變飛行軌道,它就成為能攻擊地面目標的彈道導彈或核導彈。日本固體火箭品種較多,可以組成各種近程、中程、遠程及洲際導彈。
最為關鍵的是,在實現核導彈之前,必須將核爆炸裝置小型化,有效地搭載到彈道導彈之上。這個突破還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但是日本已經完全具備了這一能力。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05期,摘自2012年11月7日-13日《世界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