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帝國主義危險的新時代與中國南海主權
戴維•羅蘭茨 魏文編譯
在2011年11月奧巴馬訪問澳大利亞期間,美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宣布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常駐澳大利亞位于東南亞門檻的達爾文港。2014年將有2500名配有裝備的海軍陸戰隊將部署在這個澳大利亞北部的城市附近,其裝備包括軍用飛機、坦克、火炮、兩棲攻擊車輛等。
美國可能在那里組成一個海軍陸戰隊遠征隊,從屬于在日本沖繩基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師,將空中、地面的戰斗元素與后勤供給結合在一起。設在達爾文的海軍陸戰隊遠征隊將得到美國戰艦甚至是B-52轟炸機的支援。
奧巴馬在堪培拉與澳大利亞總理胡麗亞•吉拉德聯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我清楚地說明美國增加它對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承諾”。“合適的是我們確保……對本地區來說為了21世紀安全的結構將被更新,這項措施將使我們去這樣做”。
奧巴馬做了一系列“誘惑性的演說”,頌揚雙邊的歷史,指明美國和它的小伙伴澳大利亞是“民主的和利他主義的大國,試圖在亞洲-太平洋推動自由的事業”。“作為兩個全球的伙伴,在整個世界我們代表著安全和人的尊嚴”。
奧巴馬在他的澳大利亞演說中唯一沒有使用的詞是“石油”,但是這肯定沒有遠離他的頭腦。幾乎至少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控制世界的資源一直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優先事項,這引起它在全球的干涉。
從90年代末起,所謂“廉價石油的結束”的說法控制著考慮美國能源格局的方式。這導致根據霸權主義的傾向加緊做出非常明確的承諾:在全球最大限度地開采石油的戰略。在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部署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在該地區增加美國的軍事行動的其他信息,應當被看作是能源帝國主義危險的新時代,正如約翰•貝亞米所說的那樣。
最近十年,中國-美國的緊張關系在能源的所有領域都在增加,包括在中國的南海。它除了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海上貿易通道(對全球的貿易每年的價值至少是5萬億美元)以外,中國南海擁有重要的化石燃料儲備。
人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些儲備是多么重要,但是估計原油為70至280億桶,更大的天然氣礦藏可能百萬億立方米。還應考慮有豐富的甲烷水合物(冰凍的甲烷)。甲烷水合物的俗名是“可燃冰”,被美國能源部評定為“未來的天然氣資源”。現在的技術還不允許進行商業化開采,但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可能發生變化。
達爾文離這個地區(中國南海)相對近—中國以相當合適的方式將其稱之為第二個波斯灣—使美國的策劃者們考慮到它巨大的戰略意義。在本地區發現石油以來,就出現了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重疊的主權要求的“迷宮”。中國表示它對中國南海約80%的地域有“無可爭議的主權”,包括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在南沙群島曾經偶然發生過武裝沖突。1988年中國軍隊對占領該群島的越南的軍隊發動一次攻擊,打死70多人,擊沉幾艘軍艦。后來可以看到非致命的對立在增加,雙方的口水戰大幅度升級。
華盛頓不愿意在這個能源豐富的地區向它在21世紀主要的地緣政治對手讓步,已經開始通過伙伴國和地區,如臺灣、菲律賓、文萊以及最近的越南在本地區施加更大的影響。西方的能源公司保持越來越占主導地位的趨勢,與當地國家所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密切“合作”,當地的政府發給勘探的許可證和鉆井轉讓,以此換取參與利潤的分配。
中國政府也與一些西方的商業機構達成了開采的協議。但是,在關于“大石油”的問題上,與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強國的交易會導致對資本的投資有利的收入減少。對于未來的戰略是與中國南海地區更弱的政府進行談判,利用一種比較優勢的地位以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目標是向東道國支付最少的費用,實際上這些國家會變成一種特洛伊木馬。這是一種已經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的政策,是擔保美國與弱小的“發展中國家”之間雙邊的“自由貿易協議”的同樣邏輯,這些國家內部分裂,在世界各地受到貧困的影響。
設在美國得克薩斯的埃克森•美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能源公司,在這方面發揮著領頭的作用,與越南政府結成陰險狡詐的聯盟。2011年8月該公司宣布在119號區塊發現商業上可以開采的石油天然氣,越南出讓的這個區塊距離越南達南海岸數百公里。越南表示119號區塊位于越南的專屬經濟區,但是中國重申對這片區域擁有領土主權。中國政府明確地向美國埃克森公司發出警告,要求它離開那里,稱它應當“在思想上準備好聽到炮聲”。
埃克森公司表面上沒有被中國的干涉嚇住,宣布將繼續它的開采活動。在埃克森公司和其他表示有類似意圖的西方公司的背后是美國政府,美國在這個地區實行一項越來越強有力的政策。
盡管奧巴馬喜歡稱頌綠色能源的需要,它與石化燃料院外集團的關系如同它的前途一樣是牢固的。2007-2008年埃克森公司向奧巴馬的選舉捐款比其他的任何能源公司多出117946美元。英國石油公司和雪佛龍公司也是重要的捐款者。石油公司為它們捐出的每一美元都收到相當大的成果,至于這是否涉及與一個確定的能源反動分子如布什或是一個擁有更高雅的“綠色”形象的“自由派”如奧巴馬打交道,這并不重要。
具有偶然性的是世界上幾乎三分之一的珊瑚礁石在中國南海,南沙群島本身有600多個明顯的珊瑚結構。中國南海的珊瑚礁石擁有一個多種礁石的環境和海洋鳥類,其中一些處于瀕臨滅種的危險之中。過去油輪的石油泄漏在發生事故的地區已經造成影響。在深海的大量泄漏將是可怕的破壞性的。在中國南海的爭議地區潛在著一種生態的災難,如同在墨西哥灣發生的災難,但是這不在奧巴馬或他的捐款的公司的估計之內。
由于美國在中國南海的存在,其他受益的公司包括桑托斯公司(它是澳大利亞所有的重要的能源公司)在澳大利亞很有進攻性地大規模擴大開采煤礦的煤氣。桑托斯也對在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南中國海的天然氣有興趣,它是越南石油公司的伙伴。桑托斯公司的人員在交易中大量占有土地,一些澳大利亞農業社區都遭到他們無情的掠奪。
胡麗亞•吉拉德(澳大利亞總理)對美國的對外政策表示無條件的支持,她對能源公司的影響也是不奇怪的。更嚴格地說,她不是一個民主地選舉的領導人。吉拉德是在工黨的右派2010年在黨內一次分裂的打擊中將在任的總理陸克文打垮后被扶上臺的。工黨的右派歷來與獲利豐厚的大型礦業公司保持密切的骯臟的關系,這些公司一直在打擊一般來說是可靠的和可信的保守的陸克文,因為陸克文建議收取超級礦業利潤稅。
吉拉德是在傳說將大幅度降低礦業稅后,在選舉中并沒有獲得多數票,現在她領導著一個有問題的少數派的政府。她還向美國的外交壓力讓步,取消了工黨十年前做出的禁止向印度出售鈾的禁令,這一行動在澳大利亞已經促使一些州政府考慮擴大鈾的勘探和開采活動。
美國確認它堅持國際法和海洋的自由;北京將這看作是具有反對中國的內容的一項侵略政策。很明顯,中國南海正在迅速變成兩個能源大國之間危險政策新的“大博弈”的舞臺,兩個大國表明它們影響更小的國家的權利的意愿。
不論中國對南海的立場是好的或壞的,值得提出的是美國對此做出的反應無疑是更具侵略性的,如中國開始關注墨西哥灣,與中美洲國家建立密切的外交和軍事關系。門羅主義的存在確認美國對整個西半球的控制,同時警告其他的大國保持在局外,這表明了華盛頓(和堪培拉)指責北京的虛偽。
談論美國和東南亞歷史上侵犯人權的殘暴是多余的,但是在表面上它已經被對外政策的精英們的歷史觀念抹掉。特別是希拉里•克林頓的一些主張因其厚顏無恥而令人震驚。2009年她在訪問亞洲地區時,曾經驕橫無禮地宣稱“美國正在回到”東南亞。請想象一下,德國人忘記了過去在攻擊掠奪性的資本主義的熱情時犯下的罪行,德國人宣稱:“我們正在回到波蘭”。當然德國人從來沒有實現他們的夢想,但是美國公司對媒體的控制可以讓華盛頓擁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患遺忘癥的所有特權。
對美國海軍陸戰隊駐達爾文的迅速反應是直接有利于西方石油公司控制中國南海石化資源的運動。與奧巴馬在澳大利亞發表的宣傳性演說制造的“人道主義的”印象相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B-52轟炸機的到來是為美國公司的利益服務的,至少在一個世紀中它們就是這么干的。
很少人談到這個問題,他們的主張比斯梅德利•巴特爾更有權威,此人在海軍陸戰隊歷史上功勛最多的時代去世。巴特爾在退役以后變成一個杰出的反對戰爭的積極分子。巴特爾在1935年說,“我作為海軍陸戰隊的成員度過了33年現役的軍事服務。我作為好斗的人為大資本服務,為華爾街和銀行家提供服務度過了大部分時間。簡單地說,我是一名慣犯,一個資本主義的惡魔”。他開玩笑地說,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有一個以巴特爾命名的基地。為了成為資本主義的惡魔他們還在接受訓練。那個時候與現在的唯一區別是美國的軍人與經濟權力達到更高的水平。
美國海軍陸戰隊內心的矛盾就是一般美國社會的一個微觀宇宙。盡管海軍陸戰隊為美國1%的人服務,它的多數成員來自美國社會處于形勢不利的階層。最近開小差的一名前海軍陸戰隊員馬丁 •史密斯對于這種矛盾狀況寫了一篇有邏輯性的文章。他說,“我在海軍陸戰隊學到的東西是,盡管給人以人道的紳士的粗淺印象,穿上藍色的制服,佩著出鞘的劍,或是綠色的致命的機器總是‘準備呼嘯’,我遇到的年輕的男人和女人都是美國勞動者階級的人群”。
正如史密斯說的,在達爾文港的海軍陸戰隊員在他們接受訓練期間已被服從于一個“非人道主義的進程”,“這是軍事訓練的中心”。這個灌輸理論和洗腦的進程就是將美國階級制度的受害者變成為為資本服務的好斗的人和侵略者。史密斯說,“人們多次說為了讓勞動者階級年輕的男女贏得自信和自尊,尋求團結在一個機構里,訓練他們進行破壞,讓人致殘和屠殺。成為一名海軍陸戰隊員的愿望-如同是走向男性成年的旅行,如同是通向自我克服的道路—是我們充滿階級的世界的病理學一種受到傷害的指控”。
幾千名海軍陸戰隊員對中國并不代表著一種直接的威脅,但是這些隊員和美國海軍的第七艦隊對阻止中國海岸西部的經濟擴張可以發揮一種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南海一場“冷戰”會熱起來嗎?如果中國對它的主權遭到挑戰做出激烈的反應,如同1988年所做的那樣,美國會利用此事作為借口在中國南海開展一場軍事運動嗎?
很難理解在中國南海一場假設的沖突的形勢“會變成一場核沖突”,但是在奧巴馬承諾“通過美國權力的每個組成部分”,堅持美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利益所包含的威脅就在那里。美國為什么去那里?因為如同焦急的海洛因吸毒者一樣,依賴于石化燃料能源的資本主義的船長們會冒任何風險,出賣任何人,包括最親近的人和最喜愛的人,以便搞到極為重要的毒品。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47期,摘譯自2011年12月28日西班牙《起義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