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的寒冬未能阻擋華爾街“占領軍”的熱情,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清場”卻讓其潰不成軍。紐約警方日前對“占領華爾街”的大本營曼哈頓祖科蒂公園進行強制清場,一些抗議者因拒絕離開與警方發生肢體沖突,約200人被捕。除紐約外,鹽湖城、丹佛、圣路易斯和費城等也對“占領”運動營地進行了清理和打擊。
據法國《諾曼底新聞》報道,“清場”不僅發生在美國,倫敦、巴黎、多倫多的警方和市政當局也已采取類似行動。
從“占領”到“清場”,是美式民主對內“選擇性”特征的表現。美國政治往往與資本結盟,使政治集團服務于資本利益。
據統計,從1998年到2008年,華爾街金融機構共捐出17億美元政治獻金,花費34億美元進行游說。由于淪為“金錢政治”,選舉往往被金錢“挾持”,在極力鼓吹民主和自由的美國,只有富人、大財團才真正享受最大的“民主”和“自由”,導致民眾發出了“我們代表99%的人,但華盛頓的政客都在為1%的富人服務”的吶喊。民眾走上街頭發泄怨氣,既可客觀上緩解社會壓力,又可表面上標榜集會、示威自由,對外“作秀”。但是,當“占領”運動持續時間長,真正對大財團的利益造成威脅時,“清場”也就是必然了。
從“占領”到“清場”,是美式民主對外“雙重性”特征的表現。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部分西方國家深陷泥潭,苦不堪言,但卻認為其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四處鼓吹集會、結社和游行示威自由,大力支持西亞北非地區國家的群眾示威運動,甚至不惜武力介入。倘若“清場”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美等西方國家肯定會說三道四,批評缺乏“民主”、不能容忍“異見人士”、“沒有人權保障”等。同樣,在“占領”和“清場”期間,美國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有意輕描淡寫,與其在報道其他國家相似狀況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官方和媒體“雙重標準”的做法,在“清場”運動中已昭然若揭。
無論是對內的“選擇性”特征,還是對外的“雙重性”特征,無疑都反映了美式民主制度的“虛偽性”本質。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趨勢深入發展,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更加深刻,西方國家總體經濟持續低迷,政治較量激烈,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困人口不斷增加,社會不滿日趨嚴重,凸顯了西方社會制度的窘境。當“占領”運動風起云涌時,美國政府曾表示“與示威者站在一邊,加倍努力兌現承諾以實現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但此后不久,當持續的“占領”運動不利于其執政和選舉時,則毫不留情地揮起“清場”的大棒。只是,“清場”行動沒能清退“占領軍”的盤踞,卻清掉了資本主義民主的虛偽面紗。
2011/12/04
11月30日,洛杉磯市警方出動警力,驅散“占領洛杉磯”活動示威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