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利比亞的短期戰略設想已基本落空
——談中國的利比亞政策意味著和西方已經圖窮匕首現
2011.3.21
作者按:法英美等西方強權已經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西方創造一個他們所需要的利比亞的用心日益明顯。筆者在前幾篇文章中談到過,一個弱小、對立的政權符合西方的利益,為什么西方遲遲不出手,但是到了反對派大本營時,西方突然加速動作。這里值得深思。隨著對利比亞局勢的觀察,以下這些論點逐漸清晰。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觀點與筆者以前的觀點絲毫不沖突,本文闡述的中國正在落空的戰略構想,正是決策層短期的對應之術,而筆者前期文章論述的,恰恰是長期利益。筆者一向認為,外交政策不應簡單地看到短期利益,而應當看到長遠利益。中國對利比亞禁飛區的棄權票,短期來看使中國脫身事外,緩解東亞危局,但是從長遠來看,可能危害無窮,間接策應了西方趨趕中國利益在非洲存在的目的。本文的目的不是為現行政策張目和辯護,這里恰恰要說明的是,這個情況正證實了中國和美國正在走向對抗的基本判斷,這種局勢在利比亞問題上正在越來越明顯,作為中美直接對抗的大量緩沖地帶由于綏靖政策正在快速消失,中國的戰爭時代,正在來臨。正如何新所說,下一個就是伊朗,之后是中國?! ?/p>
當中國在東亞捉襟見肘,在朝鮮半島遭遇戰略危勢,包括日本對中國利益的不斷挑釁,使得中國外交當局急切地需要一場來自歐美核心利益區的動亂來拯救“戰略機遇期”,避免“戰略機遇期”急速成為新的世界大戰策源、醞釀期。
那么,在這個重要的關鍵點上,北非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變革。無論這種變革起源于私有化偏向既得利益集團而導致民眾憤怒,還是反對派變革的目標是追求私有化的政治確認,都意味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歐洲的戰略邊緣區,正在發生著某種亂局,而這種亂局未必是歐洲需要的,更未必是中國所需要的。但是這個幾乎要無法控制的亂局,根本目標卻是指向歐元區的政治穩定與經濟動力儀的是否繼續奏效。而且由于北非的亂局,更可以為美國加大對阿拉伯事務的干預權而創造充分而必要的條件。
在眼花繚亂的表演之后,突尼斯、埃及的倒臺得到了美國方面的確認,而我們看到,埃及、突尼斯的所謂變化,并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政治權力仍然掌握在舊體制的得益者手里,這場變革,無論如何,都沒有達到中國國內的西方策應者所宣傳的民主、自由化的烏托邦設想,但是美國的基本戰略目標卻在一步步地實現:使歐洲戰略邊緣區走向動蕩化,從而為美國接管中東,使美元和石油的掛鉤得到政治上的穩定保障。
利比亞發生動亂以后,靜觀其變的中國外交當局,已經設計了某種戰略陷阱,目標是將已經在阿富汗、伊拉克分散精力、筋疲力盡的美國拖在北非,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重重的東亞裂變?! ?/p>
第一個判斷:中國之所以急速撤出利比亞的僑民,其中一個重要戰略目標是避免中國人成為西方軍事打擊的目標?! ?/p>
中國以閃電一般速度撤出在利比亞的僑民,很顯然極其詭異。在中國決定撤出僑民之前,中國和俄羅斯的原油已經開始輸送石油,說明中國的石油已經得到了某種確切的保障。此時的中國外交決策當局,決定玩弄一場政治游戲,那就是加速西方卷入利比亞局勢的決心,使西方在實質上耗費大量軍事、經濟資源在北非,從而使中國騰出手來專心整理已經被美國霸權弄得極其混亂的東亞戰略部署。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中國外交當局不惜在安理會投票支持制裁利比亞,旨在將西方拖入到實質性支持利比亞親西方勢力的圈套里,避免西方光說不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迅速撤出僑民,其中隱藏含義極其明顯,就是為實現拖西方下水而創造條件,避免數萬中國人成為外交人質。受到中國攛掇的歐美,此時已經按捺不住殖民者的野心,忍不住要掏出拳頭了?! ?/p>
第二個判斷:中國之所以投票和俄羅斯一起棄權,其目標在于使美國陷入非洲的戰場,從而緩解亞洲的戰略總壓力?! ?/p>
很顯然,卡扎菲是一個極其具有戰略頭腦的政治家,他在開始已經判斷出,西方在是否決定軍事打擊利比亞的問題上存在著分歧。在經歷了初期叛亂者喧囂帶來的緊張之后,卡扎菲開始了軍事掃清叛亂分子的道路。此時的利比亞執政者完全有可能全面控制利比亞,清除反對派的軍隊。但是此時的中國外交當局,已經發現把美國拖在北非的戰略構想正在落空,而對中國而言,維持一個相對強大,但是又無法保持絕對統一的利比亞對消耗美國的戰略資源極其有利。由于利比亞的反對派極其弱小,既不能單獨維持國家運轉,也沒有獲得多數人民的支持,因此要支持這樣的政權,西方不但要付出重大的政治成本,還要為之支付巨大的經濟成本。因此,利比亞沒有得到預期中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對禁飛區的反對票,相反是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縱容侵略。這種縱容的目標,就是使美國進入下一個戰爭泥潭,從而瓦解美國在東亞的新動作。
這里面有一個極其重大的戰略痕跡,那就是這幾個縱容侵略的國家,基本上都是“金磚四國”的成員。如果說,這四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分量還不足以應對西方的霸權,那么很顯然,這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四個國家,包括歐洲的核心國家德國,都希望利比亞成為拖跨美國的最后一根稻草,徹底打擊美國的軍事和經濟。須知,正是越南戰爭的泥潭,成為美國比較蘇聯相對衰弱的原因,而“金磚四國”無疑都希望這樣的一種結局,那就是利比亞成為美國的第二個越戰泥潭。如果說伊拉克、阿富汗,都不能達到越南的消耗規模,那么很顯然,利比亞的加入,發揮組合拳的效力,可能能夠和越戰泥潭相互匹敵。
第三個判斷:美國之所以沒有主動跳出來而是法國當頭,是避免中國的戰略目標得逞
在利比亞的戰事里,讓我們極其疑惑的是,法國人跳出來。關于法國人當頭的判斷,有多種解釋,譬如法國想證明自己的大國地位,譬如法國總統是個沖動的小丑。但是實際上,根據筆者判斷,這正是美國避免自己成為自廢武功最后終結者的高明戰略舉措?! ?/p>
法國的當頭,不僅意味著大西洋聯盟的繼續有效,還意味著法國正在建立在北非的霸權,分享美國由于實力減退造成的戰略真空,而美國人的退居二線,不僅可以在法國挑戰失敗后充當救援者的角色,還可以避免美國在東亞的戰略部署陷入越南式陷阱中。
須知,美國的戰略智囊庫都是玩弄國際權力的高手,他們清晰地看到,卷入利比亞不僅破壞奧巴馬巧實力的設計和美國國家形象軟實力的再造,還可能使利比亞成為美國世界霸權的最后滑鐵盧,于是美國果斷地躲避了這個陷阱,而將主動權賦予了法國,使法國充當了這個角色,真乃高明之舉也。而德國顯然已經意識到美國試圖讓法國分享美國霸權的權益,避免德俄接近的均勢設計,采取了和中國、俄羅斯一樣的立場。
第四個判斷:中國的利比亞政策意味著和西方已經圖窮匕首現
大凡外交政策的一來一回,忽反對,后棄權,變動過大,已經意味著暗藏玄機。某種程度上,中國支出利比亞這張在非洲的最后一張牌,已經意味著中國和美國圖窮匕首現。為了遏止極其兇狠歹毒的美國東亞包圍中國政策,中國不惜將非洲最后的資本利比亞透支出去,不惜以利比亞分裂為代價。由于利比亞的干預政策,是歐洲公然支持某國國內某一弱小力量向強大政府抗衡的范例,必然加強歐美霸權史上的新的國際關系規則,使道貌岸然的虛偽人權干預對國家主權的侵蝕和破壞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中國拋出利比亞這張牌,短期內也許拯救了東亞危局,長期看不僅后患無窮,如果利用不當,還可能成為傷害中國自身的巡航導彈。中國正在步步喪失手中的棋子和橋牌,當資源危機挾持著政治危機沿著歐亞運輸線從利比亞撤退到伊朗,然后撤退到巴基斯坦,下一個無疑就是已經無路可退、無牌可用的中國,早已經被轉基因掃清道路的中國人的裸體,將直接面對西方控制著的變態異世界對中華民族的全面剝蝕。此時的西方,到中國來的唯一目的,就是收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