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今年二月北非中東阿拉伯國家出現動亂之后,外界驚詫,引發的評論見仁見智。筆者在 2月21日 發文《美華:中國不會發生類似“中東革命”》(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2/216338.html), 2月23日 發文《美華:利比亞和埃及亂局的異同和再思考》(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2/216771.html),其主要論點是那些地方的對抗,乃至流血,并非如普世價值論者和帶路黨們所推崇的求民主爭自由革命,乃是狂人遇到強敵,動亂性質極其復雜。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實施禁飛區決議,坦言之,是國際強權強勢介入區域的一個轉折點,比1991年西方在伊拉克、1993年在波斯尼亞設禁飛區兩次先例更加肆無忌憚。西方界定的國際秩序是,它若想“保護”任何“邪惡政權”的平民,就可以讓該國人民吃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彈片,老弱婦孺,無一幸免。巴林政權也向民眾開槍,也沒有民主,還是封建制度有國王,為何不設“禁飛區”呀?因為國王聽話,王宮里身邊一個美國顧問,一個英國顧問。
須知,在2月20日帶路黨首次滋事街頭前后,“利比亞”是一個敏感字眼,具社會關聯性。遠方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在中國不少人尚不知道自己的角色。鳳凰衛視和香港兩大電視在廣東落地的有關新聞報道“失影”。筆者拙作當時刊登之后,自覺也是非常不易。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或許有主管對你指指點點,或許你的文章會被“快閃”。
過去一個月來,隨著“利比亞”三個字不再過于敏感,烏有網站有關文章漸多。筆者認同大多數作者的觀點(其中若干篇令人受益匪淺),就再沒有跟進評論。有網友關注是否美華把視角轉到國內議題,實不盡然,還請理解。目前事態發展已證實烏有網站關于利比亞文章的實在。放眼當下,若干主流媒體也開始和左派同一腔調罵西方霸權,韓寒們的胡言亂語成了印刷房毒藥。
隨著越來越多資訊的曝光,利比亞事變的真相也越來越明朗。回頭看就能夠輕易地發現:西方的霸權、石油資源的令各方垂涎、反對派身后的“影武者”、區域競爭的迫在眉睫,并非什么難以想象的意外;中國在那里的損失,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亦不是非不可避免的;外交政策向富國傾斜,或許只能利人不利己,成為占小便宜吃大虧的冤大頭;中國國企北非營運受挫,已成必然命運。
二.智利軍事政變中國不撤館的戰略考量
今天這篇文章,是嘗試用上世紀七十年代南美洲智利發生血腥軍事政變,中國——智利外交關系陷入危機后毛澤東、周恩來的外交決策,折射當今中東變局,讓當年決策中有益的啟示,能起到溫故知新、振聾發聵的作用。
1973年9月11日 ,在美國中情局支持下的智利陸軍總司令皮諾切特發生軍事政變,推翻信奉馬克思主義的阿連德總統政府。阿連德堅不投降,率領戰士抵抗至最后一息,手中緊握一桿卡斯特羅親自贈送的沖鋒槍,其悲壯至今讓全世界革命者悲憤莫名。
阿連德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70年以社會主義者身份擊敗右派候選人而當選智利總統。1970年12月15日,智利成為南美洲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國家。1972年11月,中國對拉美各國鄭重宣布,決不對拉美無核國家和無核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阿連德的社會黨人,同盟軍共產黨人及廣大左派喋血全國各處,讓中國共產黨人感到悲慟。另外,很多發展中國家斷絕與智利軍政府外交關系以示抗議。斷交撤館是中國的一個選項。但考慮撤走易,回去難,必須全局考慮智利是中國在南美洲第一個橋頭堡,被美國視為在它“后院”的眼中釘。中國國家利益至上,決策要盡量審慎周延,不一定要跟著它國起舞。在權衡利弊得失之后,北京決定不撤館。維持對智利新政權的承認,即承認一個主權國家更迭后的新政權為合法政府。中國這一“反潮流”的舉動受到不少左翼國家的批評,尤其是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的批評,在國際間面臨嚴苛的考驗。中國當時的決策與其說是策略性的,不如說是戰略性的,避免了倉促,得以在南美洲穩住陣腳,進而爭取了與一個接一個南美洲國家建交,持續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證明是妥當的,經得起歷史考驗。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曾對智利進行正式訪問,至今雙邊關系融洽。
毛澤東是現代中國外交的偉大戰略家,周恩來是最佳輔助者,在共和國建立后二十多年 及處于歷史十字路口的關口,建設性地提出自己的外交構想,影響了中國的外交布局和走向。邀請尼克松訪華和維持與智利軍政府的外交關系,都是外交戰略原則的具體化,意義深遠。
三.卡扎菲和皮諾切特的共性
現實的利比亞和當年的智利雖然有很大不同,但也有共同點,卡扎菲和皮諾切特都是軍人出身,政變上臺,都被人稱為“獨裁者”、“殺人犯”、“狂人”,因此也有可比性。說智利和利比亞都是中國在該所處大洲的橋頭堡,亦不為過。
如果當年只認準皮諾切特“很壞”,劃清界限一走了之,就會誤了大事;同樣,如果今天拘泥于卡扎菲本人如何如何,與之劃清界限一走了之,也一樣誤事。
08憲章分子對卡扎菲 2月22日 晚電視演說中兩次連接八九風波,見獵心喜,又想借題發揮。只是他們還是成不了氣候。
四.北京的撤人與損失
此次北京雖然沒有撤館,但有兩種“撤”已明擺在世人面前:
1. 產業面的撤,眼睜睜看著三萬多中國勞工和官員來個“2011大撤退”,丟下家當不要了。國人看到的是外交近利、民航急功的表現。如同山西礦難,媒體及官方把重點聚焦于表揚如何英勇救人,甚至要拍電視劇電影加以頌揚,如此本末倒置“善后”,是那么地倒國人胃口!
- 精神面的撤,因為不僅自感實力不濟,沒有力挺一個至少是合法的主權國家政府,失去了與卡扎菲“搏感情”的最佳時機和籌碼,而且在聯合國通過禁飛區決議時棄權。這種撤,容易被外界看作是兩面下注,顧慮重重。最終,可能是兩面不討好,以后誰都不買你的賬。
利比亞的今后走向,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最終走向是該國淪為一個半主權國家。卡扎菲若得以茍延,勢必對西方做出重大讓步,不得不戴上緊箍咒;反對派上臺,也要對西方轟炸政府軍的救命感恩,還以大禮。利比亞未來任何管理者,都要讓出一半主權給西方列強,成為阿富汗、伊拉克 政權的同類項。卡扎菲從政以來,多被人稱為“非典型”,行為出格,但也會感恩,也懂報復。前者見之于他感謝臺灣昔時的軍援、軍訓,所以與臺灣斷交后仍藕斷絲連,甚至面見陳水扁,雖然說他“支持臺獨”尚缺足夠依據;后者見之于他在八十年代受西方空襲后就幕后縱容制造“洛克比空難”,死了幾百西方人。如同蔣經國幕后縱容竹聯幫在美國槍殺江南那般,死咬沒有具體證據就行。
中國外交有四大原則:一、獨立自主的原則;二、維護世界和平、反對強權和霸權主義;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四、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保障各國有平等的生存和發展權力。
無論從哪一條看,北京在利比亞的表現都是令人存疑的。利比亞今后還有平等主權嗎?還要反霸權主義嗎?
北京此次大規模撤走勞工,在國際上是出頭者,有違鄧小平“不出頭”指示,不是嗎?外交部門的網站為利比亞決策理論基礎依然是不清楚,不明白,何以能免除外界的質疑?
由于撤,導致中國的損失在哪里?
1. 依據商務部的資料,在利比亞開展投資合作的中資企業共有75家,涉及項目50個,合同金額約188億美元。包括部分交通、公共設施、住宅、水泥、水電等建設項目。目前全部被迫停工。中國鐵建,合同總額約279億元,未完成約233.8億元;中國一冶,合同金額55.86億元,未完成約51.31億元;北京宏福,合同總額為35億元,至少虧損4億元;中石油,合同總額約3.6億美元,潛在損失將達12億元;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合同總額17.88億美元,具體的資產損失有關部門還在統計中。
除了直接的項目損失,利比亞局勢惡化對中國經濟的損害還在擴大。中國在利比亞擁有大量的石油合作項目,并且也從該國進口大量原油。從產業看,中國的建筑、石油、汽車以及通信產業在海外擴張遭遇了近年來最大的危機。
為什么中國安分守己辛勤工作的人和老百姓,要分擔天外飛來被人遺留的一筆沉重爛賬?
2. 在卡扎菲方面心目中,北京已失去信用和重要影響力,因為它在聯大“與狼共舞”。即使日后戰事平息,面臨重建,卡扎菲也不會再把錢吐出來還給你的,何況反對派視中國與卡扎菲政府的合同協定都是一堆廢紙,賣國條約。
美國外交官感嘆,美國可能要花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事(把中國勢力趕出利比亞),通過利比亞事變幾天就完成了,何曰不宜?
更關鍵的是,美國也好,其它西方國家也好,只發出國民旅游警示,只撤官員的家屬和部分官員,做事的官員和大部分在當西方投資企業的高管和專業人員都留守,不愿徒增困擾加入撤僑隊伍。同時,人家也沒有閑著,忙著在策劃“接收”中國人丟下的地盤呢。
本來,在中東非洲阿拉伯國家投資就有重大風險。筆者在中東海邊看到美國和法國、德國石油公司的巨大油庫,周邊視同兵營,“閑人免進”,那些西方承包商高官在到達當地前,都要在本國接受安全訓練,和年輕士兵一起摸爬滾打,學習如何逃生及襲擊敵人,乃至實彈射擊。任何人在那些地方投資都應有風險多寡評估,包括應急方案,撤什么人,撤多少人,都是文章。何況危機發生是否,與預報地震的難度也差不了多少。石油開采你不做了,逃離油田了,早有別人虎視眈眈會搶,會取而代之。你又何以拱手讓出,待在萬里之外哀嘆英雄用武之地太小?
3. 中國人不會永遠與利比亞隔離,官員要功勞,業者要利益,還想回去。但中國的公司和工人再回去很難,因為鵲巢鳩占,面目全非。有報道稱,日本人對于那些地震后即逃離的外國人現在返回日本很討厭,不歡迎他們,利比亞國民何嘗不是同種心態?!對那些企盼回利比亞盡可能撈回本錢的中國企業和中國工人來說,壓力實在過于沉重。
以上三點,還不足以凸顯問題的嚴重性嗎?若不積極作為,就是只能坐等原有優勢逆轉。
外交部門的行政疏失非今日始,但由于國內經濟基礎的變更與影響(外交是內政的伸延),顧此失彼的心態嚴重,仍以“韜光養晦”這句“凡是”來為任何失措找理論依據。這樣下去,絕對不可能達到今后“零再犯”的目標。
五.結語
之所以用毛澤東時代中國不從智利撤館的作法與利比亞現狀連接,乃期盼相關者在源頭上做符合國家重大利益的事情,有必要以當年正確軌跡為師。換言之,在政治學這門功課上或許還要補些學分。
有的人的言論是亂點鴛鴦。
3月23日 ,廣東邀請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殷某到廣州就當前中東局勢作形勢報告,他的主要論點是:“除了某些外部因素外,根本因素還在于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無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使得人民生活日益惡化。”
他的這種“推陳出新”說穿了,就是典型的“緊跟”中央外交方針,企圖拿中國模式套在中東非洲國家頭上并加以發揮,無視中東非洲宗教極端分子的重大作用,嚴重低估西方國家明顯干涉別國內政的外界因素。
筆者去過中東,親身體驗當地大多數勞動階層上班族都是外籍勞工,不僅有菲律賓人、印尼人、巴基斯坦人,還有很多中國人,尤其是在星級酒店充斥來自中國的青年男女。當地國民有政府津貼,不愿工作,只是年輕一代對不準喝酒、沒有夜總會、女性沒有自由(例如不準開車,只能穿黑色大袍)感到十分不滿。所謂當地本國人要求改善民生和追求民主自由的真實性并非大陸某些專家學者想象得那么神奇,更非動亂的誘因。
利比亞究竟是怎么回事,誰在反卡扎菲?為什么反?直到現在,西方媒體提不出一個完整、合理的答案。一位東方記者在交戰區訪問一名 利比亞 醫師時,醫生很坦白地說,在利國無論住房、醫療、教育都是免費的,卡扎菲非常重視教育,從小學到大學都由國家供給,而政府雖提供免費住屋,但利國人仍喜歡自購住宅,幾乎都有自己的私宅,每家都有汽車甚至一戶擁有幾部車,因而汽油很便宜。借用南方日報評論員周虎城一句名言:“不完美的善政,也仍然是善政。”卡扎菲與其它歛財自肥的獨裁者不同,他把利比亞看成自己的家庭,甚至可以說是“私產”,所以把石油輸出賺的錢不吝分配給國民。但唯其如此便也招致反抗,因為他有病態的自負,簡直認為自己是利比亞的神。這種狂妄的獨裁早已引發穆斯林的不滿,這與穆斯林崇拜的真主有抵觸,在中東,利比亞可能是穆斯林最抬不起頭的國家。利比亞的穆斯林既感到生活在卡扎菲治下沒有信仰價值,對卡扎菲近年與西方利益合作也感到不滿,于是在中東其它國家人民爭相挑戰當權者的情形下,有人高呼就有很多響應。他們不像其它國家因民不聊生而反抗,他們是生活溫飽之余,爭取信仰自由與政治自由。所以嚴格地說,反卡扎菲的主要力量是穆斯林,而這股力量所以難以成軍,卻又與利比亞的部族有關。部族利益不是爭信仰或爭獨立,更沒有民主自由思想,他們不滿卡扎菲的獨裁統治,但卻又與卡扎菲的利益掛鉤,不知道失去卡扎菲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社科院那位研究員的說教實在無法接受現實嚴酷的檢驗,其觀點值得商榷,其態度有違良知。由于會場300多聽眾都是廣東黨政軍警部門領導干部,如此給他們洗腦,危矣!
有些人的言論是很難聽的。
一位退休外交人士稱,美軍占領阿富汗后,中資企業可以受到美軍或聯軍安全保護。筆者不知道他的依據有多牢靠,但知道卡爾扎伊當年去東京開“援阿國際會議”乘坐的是臺灣華航包機,而不是中國民航飛機,還知道喀布爾中餐館有黃色“架步”,小姐提供性服務。
還有一位退休外交人士稱,美軍占領伊拉克,中石油可以在當地開采得到聯軍保護。筆者也不知道他的依據有多牢靠,但也知道臺灣的兵工廠從伊拉克戰爭開始一直在幫美軍生產殺人用的子彈(臺軍方今年才公開承認),巴格達市中心的中餐館也有服務小姐在賣淫。
最后想告訴大家的是,對于2010年中國外交的評價與總結,相關部門的人竟然說,中國在2010年的外交出現過于強勢的傾向,引起周邊國家的顧慮,所以要注意改進。
天哪!對上述內部評估,你們會贊同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