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亂局,實際是一盤大棋
去年12月,突尼斯突然爆發“維基革命”,群眾上街,迫使領導人下臺。緊接著,這股熾熱的革命火焰迅速在整個中東世界蔓延:蘇丹、也門、敘利亞、埃及、伊朗、巴林、利比亞……中東國家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個卷入了動亂的漩渦。幾個月來,整個穆斯林世界風雷激蕩,讓人猝不及防。
然而,面對如此多矛盾的報道,聽著政客們前后不一的話語,我漸漸體會到,在這紛亂的局面背后,有一只大手正暗暗地伸向整個穆斯林世界。他們正有條不紊地實行著既定的計劃,以民主自由的名義,對整個中東地區,發動著新一次的十字軍東征。
本文將根據已公布出來的各種報道,分析其內在聯系,試圖揭示迷局背后的真相。
文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論述埃及的青年反對派出發,直至牽出幕后美國龐大的“大中東計劃”;第二部分依次分析埃及、利比亞和巴林三個國家的政治局勢,及美國對三個國家的態度,并評估“大中東計劃”在這三個國家的實施效果;第三部分試圖評估整個大中東計劃的在中東的效果。
第一部分:美國的中東大棋局
如果說中東現在正在下一盤大棋的話,那么對立中的一方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集團,另一方則是整個阿拉伯世界。本部分主要論述美國一方的戰略目的與實施策略。但在這之前,請讓我們從埃及動蕩中的青年人反對派組織“Kefaya”中尋找突破口。
不簡單的“Kefaya”
青年反對派組織“Kefaya”在這次埃及動蕩中是一股核心力量。他們充分利用各種新興社會媒體和數字科技工具凝聚了數百萬喜歡Twitter、Facebook的埃及青年,影響力極大。他們是一個極其專業,極其嚴密的組織。他們能組織青年人專門訓練街頭政治的各種技巧。不簡單吧。更絕的還在后面:這個看似青年人自發的組織竟是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建立的!他們與該基金會及其外圍組織有許多聯系。還不止于此,2009年5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華盛頓“自由之家”會見了包括該組織成員在內的許多埃及青年活動分子!緊接著,今年埃及就爆發了政治動亂。
有心的同志看出點門道來了吧。Kefaya哪里是什么自發的群眾組織,完全是經過數年的準備、長期的計劃,由美國勢力精心培養的在埃及內部的青年組織力量,以備“不時之需”。
更不簡單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
上面提到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看上去是個私人的非政府機構,實質上是執行政權動亂和更迭任務的華盛頓政府協調機構。在蘇聯解體后,這個基金會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非常活躍,包括西藏、烏克蘭、委內瑞拉、突尼斯、科威特、摩洛哥等國家和地區,策動了當地的顏色革命。
那么這個基金會在中東的其他國家還有活動嗎?我們打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官方網站(www.ned.org),該網站上列出了其自2003年以來活動非常活躍的中東國家:突尼斯、埃及、約旦、科威特、利比亞、敘利亞、也門和蘇丹等。而這些國家目前幾乎都有民眾“自發”的反政府暴動!
還相信現在的中東騷亂都是自發的嗎?
原來,這些都是美國基金會經過數年來長期細致努力的結果。他們苦心經營,在各個目標國家都埋好了他們的人,一旦帶頭大哥有令,立即引發全面的陣線進行猛攻,推翻原來的政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社科院制作的《居安思危2——顏色革命警示錄》。那里把顏色革命的過程講得十分清楚,一定會給你不少啟發。)
因此,目前在埃及和突尼斯以及遍及北非和中東乃至整個穆斯林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都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個整體的有預謀的戰略部署。而且這個部署是五角大樓的戰略家們制定的更為宏大的戰略的一部分,這個宏大戰略的制定已歷時十多年。這就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大中東計劃”。
“大中東計劃”
a.該計劃是怎么形成的?由哪些部分構成?
該計劃起草于1996年,由前美國國防部顧問、新保守主義者理查德·珀爾執筆。正是該計劃第一次公開呼吁清除伊拉克的薩達姆,并且主張對巴勒斯坦人發動軍事攻擊。但由于過于好戰和冒險被暫時擱置。
2001年“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重新啟用該計劃的擴充版,稱之為“大中東計劃”。在已經披露出來的經濟部分中,重點在于鞏固私有產業。該計劃宣稱,這一任務將通過微觀金融奇跡來實現。
前面已講到該計劃的軍事和經濟部分,但其政治部分我還沒查。但考察美國在之前顏色革命中的所作所為,其實不外乎是通過鼓吹整個中東世界的政治民主化來選擇親西方的代理人。
該計劃于2004年6月在八國集團會議上公布。但由于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國王的強烈反對,才使美國政府暫收其鋒芒。
而小布什于2005年在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演講中繼續把“伊斯蘭極端主義”等同于共產主義的邪惡,將其認定為美國的新敵人。并希望推動整個中東的民主化變革。并說:“我們鼓勵包括埃及和沙特的中東朋友,走上變革的道路。”美國仍不止步。
b.這個計劃的目標是什么?
目標就是完全控制石油,完全控制石油收入的流向,完全控制中東的所有經濟體,從摩洛哥到中國邊境之間的所有國家。中東之所以如此動蕩不安不就是因為他掌握著幾乎整個世界的石油嗎?
而且,在現代的國際經濟體系當中,石油不單純是工業基礎原料,更是貨幣信用的保證。美元是與歐佩克石油銷售直接掛鉤的唯一國際通貨,因此石油就是美元繼續作為全球硬通貨的定位性保證。掌握石油就是掌握美元!
c.為什么中東會在這個時候動亂?
這需要對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進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首先是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極大地打擊了國際市場的需求。因此許多中東國家的石油出口急劇下降,而中東國家的經濟結構多半依靠石油,這對本國經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比如08年金融危機讓利比亞的石油收入減少了40%之多,這構成了利比亞內部矛盾升級的經濟基礎。
即便是有一點工業地方也多是依附型低附加值制造業,市場需求減少自然使這些企業破產,失業率不斷增高。突尼斯就屬于這種情況,其失業率高達20%,而且青年人的失業率更高。而突尼斯騷亂的導火索就是由一個失業的蟻族青年自焚引起的。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去年開始爆發的糧食危機。由于美國越來越多的農田用于生產提取乙醇燃料的玉米,導致食品價格暴漲。而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大部分小麥來自于美國。2010年6月至11月,芝加哥小麥期貨大幅上漲74%。這導致在即使有政府食品補貼的情況下,埃及食品價格還是上升了30%。這是導致埃及政治危機的重磅炸彈。
第三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是美國去年的“量化寬松”政策。由于美國狂印鈔票,遭到整個國際社會的抵制,因此美元再想繼續量化遇到的阻力將會極其巨大。因此美國急切需要一個契機推動自己的“量化”政策,緩解自己的金融危局。前面提到,石油是美元作為全球硬通貨的定位性保證。油價飆升,美元自然自然堅挺,而這便可以作為美聯儲繼續“量化寬松”的理由,超量發行貨幣。而要讓油價飆升,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石油產地發生動亂,這也是美國選擇出兵利比亞的動機。
這也是為什么動亂會在這個時候爆發,并且不斷升級的原因。
第二部分:個案分析
現在開始分析這個大棋局的另一方:穆斯林世界。可是穆斯林世界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被分割成一個又一個民族國家。這些國家中,有些占有重要航線,有些占有重要資源——石油,因此一般來說還是比較富裕的。但是這些國家還是可以大致分為兩類:比較親美的國家即使很富裕,但由于新自由主義政策推行較早,因此內部的兩極分化也很嚴重;比較反美的國家雖然受到些國際社會的制裁,但國內分配相對平均,因此社會矛盾少些。埃及和巴林屬于第一類,利比亞屬于第二類。本部分將分析這三個國家。
埃及,金字塔下的暗流
社會經濟基礎
埃及,以金字塔文明世界。但他在70年代后實行新自由主義以來,大力引進外資,開發自由區和經濟特區,發展私營企業。漸漸地,國內社會階層也形成了一個兩極分化的金字塔,并且越來越陡峭。處于社會金字塔底部的人民生活是很困頓的。因此,各種社會積怨在這社會金字塔底下慢慢形成股股暗流,并最終在2011年爆發。
在埃及危機爆發之前,埃及社會情況已經很糟糕了。首先是通貨膨脹率高。有數據顯示,僅2008年埃及通貨膨脹率高達20.2%。另一方面,失業率也居高不下。官方數據顯示僅2009年第一季度的失業人口就為234.6萬,失業率達9.4%。還有一個情況有點像現在的中國——高房價。首都的部分地段接近中國大城市。再加上之前說到的糧食危機,終于引爆了民眾郁積多年的憤怒,將斗爭矛頭直指當權政府。
政治斗爭格局
有一個誤區,埃及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盟友,而且穆巴拉克執政期間一直很溫和,奧巴馬應該力保他才對,怎么會讓他下臺?然而事實上,奧巴馬和穆巴拉克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很冷淡,穆巴拉克堅決反對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和對伊朗核計劃的制裁,反對美國對波斯灣各國以及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國的政策。真正讓美國下決心扳倒穆巴拉克的,是他對美國提出的“大中東”計劃的堅決抵制。
現在分析埃及的反對派。反對派大致由四股力量構成:以青年人為主的組織Kefaya,以宗教勢力為主的“穆斯林兄弟會”,以工人階級為主的工會和共產黨,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全國變革協會”。
之前提到了Kefaya與美國勢力的關系,那其他三股力量呢?有報道稱,穆斯林兄弟會與英國和美國的情報機構和共濟會都有聯系。還有,“全國變革協會”的領袖正是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他還是2005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國人對這個獎的心態肯定很復雜)。其與美國的關系也不容小視。那共產黨與工會呢?我們再回到之前的民主基金會網站,基金會旗下有四個“核心基金會”,其中一個就是與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有聯系的美國國際勞工團結中心,專門鼓動目標國家的工人罷工反對本國政府。不好意思,“工人階級無祖國”這個口號也會被帝國主義反動派利用。那埃及的工會和共產黨是否會遭到基金會的眷顧呢?
還有更要命的,埃及的軍官很多都是在美國軍校訓練的,跟美國關系很緊。當埃及民眾上街游行的時候,埃及主要軍正在美國五角大樓喝茶。這樣美國便輕而易舉地阻止了埃及軍隊在前期重要時刻壓制反對穆巴拉克的游行隊伍。并且最終國家權力是移交給了軍方。(美國與埃及軍方在五角大樓達成了什么協議?)
綜上觀之,埃及的幾乎所有反對派力量都有美國勢力的滲透!這樣的民主真是可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的民主運動中,反對派中天然反美的聲音也是很強烈的。反對派并不是鐵板一塊,美國固然想利用反對派之間的種種矛盾最終導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并且他們不遺余力地為此苦心經營多年。但是另一方面,反對派中反美的力量也很堅挺。比如穆巴拉克任命蘇力曼為副總統之后,不到幾個小時,群眾喊的口號是“不要穆巴拉克,不要蘇力曼,他們兩個都是美國人。”
因此,穆巴拉克的下臺,僅僅是一場漫長斗爭的開端。而且相互矛盾的信息太多,一時還判斷不清。埃及局勢的演變到底是像有利于美國還是有利于埃及人民的方向發展,還需要我們有更加深入的關注與思考。
利比亞,搖搖欲墜的多米諾骨牌
社會經濟基礎
利比亞是非洲第三產油國,儲量非洲第一,石油是它的經濟支柱。而且地廣人稀,全國人口只有600多萬,和北京三環內居住的人數差不多。人均GDP早就超過了1萬美元,是名副其實的富國。而且石油工業國有化;教育醫療都是免費,國內治不了的病,就送到外國治;一戶只能有一套住房,多余的誰住就歸誰;剝削是不被允許的,店鋪不允許有雇員,只能有參與分成的合伙人……因此像這樣的國家不太可能因為民生問題引發全面性的社會沖突。要尋找利比亞的動亂根源,還需要從他的社會結構入手。
但利比亞不是一個市民社會,而是一個部落社會。一百多個部落的利益的確很難協調。有分析稱,這次利比亞沖突的爆發,其根源就是東部的部落對西部的部落不滿。
政治斗爭格局
西方社會對卡扎菲的利比亞有諸多微詞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卡扎菲一直有著反美反西方的“光榮”歷史。卡扎菲被里根稱為“瘋狗”。雖然“9·11事件”之后卡扎菲曾試圖回歸西方社會,但卡扎菲的統治本質上是不符合西方利益的,因此卡扎菲與西方的關系一直不好。更何況他底下占有非洲儲量第一的石油,他又怎么可能阻擋得了列強們垂涎瓜分的沖動?
美國開始對利比亞也想打民主牌,國家民主基金會也早已把他列入自己的目標國家名單中。經典的顏色革命公式是鼓動民眾上街,專制政府鎮壓,國際社會制裁,領導人下臺。但是剛才說了,利比亞不是一個市民社會,而是一個部落社會。部族間的矛盾協調不好便直接暴力升級,接著上升到內戰。我們在新聞照片里看見正反兩派都有人拿著槍。暴力升級使美國等西方國家直接找到制裁利比亞的理由。 2月26日 ,美國主導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970號決議,制裁利比亞。
然而制裁并不能阻止利比亞政府軍的攻勢,反倒在 3月15日 大舉進攻,使反對派領導人撤離“大本營”。美英法等國再也坐不住了,在17日主導安理會通過了新的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并且授權使用“一切必要措施”(包括軍事手段)。接著就是19日多國聯軍出兵,卡扎菲“要武裝人民對抗西方”。
美國的民主把戲在利比亞行不通,接著就撕下和平的外衣直接武力干涉,其霸權本質暴露無疑。民主本來是本國人民內部的事情,外國武裝一干涉立即變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了。
當然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反對派是否愿意被外國武力支持?我們知道,在 3月5日 就有8名英國特種兵被利比亞反對派扣押。客觀上是對西方軍事勢力介入的一種反抗。但20日又有消息稱“利比亞反對派感謝西方發動攻擊”。也不知真假。但反對派中存在著挺美反美兩股力量的斗爭應該是真實的。
另一方面,從卡扎菲敢于“武裝人民對抗西方”來看,卡扎菲還是很得民心的。如果他真是一個眾叛親離的獨裁君主,那他怎么敢給老百姓發槍?老百姓拿了槍直接上來造反咋辦?顯然卡扎菲是沒有這個顧慮的。這也揭穿了主流媒體的謊言。
因此,目前利比亞的局勢還是不明朗,而且愈發復雜。
巴林,第五艦隊的后院起火
經濟基礎
巴林其實是一個島國,比香港還小。國民經濟以石油為主,國民收入的四分之三來源于石油。近年來巴林大力發展金融業,成為海灣地區銀行和金融中心,被譽為“中東的香港”。09年人均GDP 為19430美元,比利比亞還多。也是富國。(百度百科)
但跟許多親美的中東國家一樣,巴林也有比較大的兩極分化。具體的數據我還沒有找,但從前期巴林民眾示威的口號可以基本做出判斷。他們喊出的口號多是“改善群眾的醫療、住房條件”,“實現各階層的平等”等。
政治斗爭格局
巴林是美國的長期盟友。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他擁有良好的海軍和空軍基地。美國第五艦隊就駐扎在巴林,巴林還對赴阿富汗作戰的美國飛機提供基地和過境服務。我們看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網站公布出來的目標國家,其中就是沒有巴林!
巴林王室屬遜尼派穆斯林,而占巴林人口多數為的什葉派穆斯林。兩派長期有矛盾,教派沖突實則是階層間利益分配矛盾的爆發。巴林政局還涉及到其鄰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關系。隔壁的沙特王室和巴林王室同屬遜尼派穆斯林,兩家關系異常親密。長期以來,沙特為巴林的王室充當著保護傘。但是,占人口多數的巴林什葉派穆斯林和同屬這一教派的伊朗由于歷史的原因也長期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巴林是這兩個國家勢力交匯斗爭的戰場。沙特和伊朗都是對整個中東局勢具有重大影響的國,并且兩國長期對立。而且沙特是美國鐵桿盟友,而伊朗是中東重要的反美斗士。
當巴林的反對派打著自由民主的旗號要求改革王室的時候,從道義上美國應該“義無反顧”的支持巴林的示威者,因為他們的口號非常符合美國公開宣言的價值觀。而且美國似乎也這樣表示了。 2月12日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問了巴林,督促巴林國王要繼續進行政治改革。然而一天之后,沙特的軍隊就開始進駐巴林。按巴林王室的說法,這支外國軍隊是他們邀請進來維持本國的穩定的,實際上就是鎮壓本國反對派。僅15日一天就造成了200多人的死傷,釀成的了重大的“人權危機”。
參照對利比亞的做法,美國完全應該主導安理會通過一個授權使用“一切必要措施”(包括軍事手段)保護平民的決議,然后直接運用駐扎在巴林的第五艦隊就地把外國的武裝侵略趕出巴林國門。從技術上完全沒有像對待利比亞那么困難,甚至連火炮都不用,只要第五艦隊繞巴林小島轉一圈就夠了。但是很遺憾,美國沒有這么做。
美國官員在評價這次軍事行動時,沒有表現得非常強硬,而只是委婉地表達了不贊成這次軍事行動,并且稱此次行動不是“占領”。為什么利比亞和巴林同樣是武裝鎮壓反對派,美國對前者是堅決予以武力回擊,而對后者卻只是委婉地表示不贊成,并沒有任何實質上的行動?一貫以民主平等自居的美國怎么在這個問題上采取截然相反的態度?
原因其實很簡單:美國一來“丟”不起沙特這個盟友,二是不能容忍伊朗在這個地區做大。因此,美國實質上是默許了沙特這次行動的。
由此可見,美國的民主把戲是多么的虛偽。他們真正關心的是本國的利益。凡是這樣的口號有利于他們的本國利益的時候,他們就高喊著口號肆意對他國的利益進行侵犯;凡是這樣的口號侵害了本國利益的時候,他們就只喊不做,最多給予精神上的支持。當伊朗的勢力借著這股民主的旋風在第五艦隊的后院點火的時候,美國只能撕下自己民主的面具,默許沙特把堆小火澆滅。
第三部分:效果評估
現在從整體上考慮大棋局中的對戰雙方。
首先是美帝國主義一方,實際上美帝已經是騎虎難下。因為美元危機的確逼得他不得不打石油的主意,而這其中變數也很多。正在成功的政權顛覆行動只成功了兩個,而新上臺的領導人是否會親美也要打個巨大的問號。對利比亞動武會不會逼出整個中東世界的反美浪潮?從美國準備轉移對利比亞空襲的主導權可以看出美國還是很謹慎的。但這是不是美國下一波更大攻擊前的蓄勢,準備放手一搏?別忘了,伊朗這個眼中釘還在呢。
另一方面,整個穆斯林世界面對這場民主浪潮似乎也有點招架不住,有被動防御之感。而且相互之間似乎不見什么明確的反抗同盟。然而從一些消息中也看出新的希望。如新華網21日報道《埃及修憲公投 巴拉迪被指美國代理人遭投石》。穆斯林世界天然的反美力量到底有多強?
老百姓怎么說來著?——“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美帝惦記著“大中東”可有十幾年了,而且現在背后又有這么大的政治經濟壓力,他怎么可能放手?
無論如何,中東必然將陷入劇烈的動蕩。讓我們為善良樸實的穆斯林子民祈福吧。誰敢保證他們的今天就不是我們的明天?誰敢保證中國就不是美國的下一個目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